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772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含答案

期中测试卷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中国史纲要》中写道: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

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针对下表的贸易状况,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  )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单位:

万英镑)

1837—1839

年均不足100

1845

约239

1846

约179

1854

约100

A.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B.要求协定关税

C.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D.开始打开中国大门

3.冯友兰说:

“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

”钱穆说:

“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

”两位史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

B.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

D.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

4.“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

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

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材料中的这场运动主张(  )

A.“自强”“求富”B.变法维新

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5.某学者说:

“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是指(  )

A.《南京条约》签订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6.中国近代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索取的赔款数额加大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7.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  )

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

8.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

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了“洋人的朝廷”。

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了“洋人的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9.“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为(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10.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11.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

这里的“胜利”是指(  )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D.改变了中国命运

12.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

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提倡民主、科学

14.五四爱国运动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准确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B.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5.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结果,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你欢迎资本主义吗?

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

●你赞成社会主义吗?

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感到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16题21分,17题18分,18题16分,共55分)

16.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兴起的具体原因。

(4分)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2)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请举出具体事例。

(3分)

 

材料三

时间

内容

1862年

创办京师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80年

创办北洋电报学堂(科技,电报,通讯)

1880年

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军事)

1885年

创办天津武备学堂(军事)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1872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美幼童

“挑选聪颖幼童赴美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以培实用人才而图自强。

——李鸿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在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

(6分)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李鸿章上奏说,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

——《筹办夷务始末》

(4)根据材料四,归纳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4分)

 

材料五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

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坟墓)以避之。

——《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材料六 1881年,为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后来,清政府还自行设计施工修筑了铁路。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5)根据材料五、六,归纳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4分)

 

17.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略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八年级(3)班开展“侵略与抗争”活动课,邀请你来参加,一起探究问题。

材料一 西方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对近代中国进行了屡屡侵略,中国国家主权遭到了严重践踏。

材料二 西方列强通过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土地,强索赔款,攫取特权。

材料三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的地位进行了英勇抗争,展示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

(1)根据材料,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请指出他们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写出最能体现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以及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条约和条款。

(8分)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请写出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史实三例,并归纳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作用。

(5分)

 

(4)为了牢记历史教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近代史上中国战败的原因。

针对中国近代遭受的一系列侵略,你认为当前我们应该怎么办?

(2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

”问卷调查统计。

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

(1)材料中,广州、武汉、南京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三甲。

请用史实说明理由。

(8分)

代表城市

理由

广州

武汉

南京

例:

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2)请结合所学,谈一谈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

(6分)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2分)

 

答案

一、1.D

2.C 解析:

通过对表格的分析可知,《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向中国输入的商品增多,但后来逐渐减少。

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继续扩大侵略权益,于是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农民起义要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取得解放,必须有先进阶级及政党的领导,而太平天国时期并没有出现先进阶级及政党,有的只是农民阶级,而农民阶级本身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

就以太平天国纲领性文献《天朝田亩制度》而言,它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不能顺应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

 

4.A 

5.C 解析:

据“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发起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但它们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6.D 解析: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不平等条约中都有体现,只是程度不同,不是最本质的区别。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7.B 8.D 9.B 10.C 11.B 12.B

13.D 解析:

根据题干给出的“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可知评述的是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矛头指向尊孔复古的封建思想逆流。

第一次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指认识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第二次对“道”“器”观念的突破指认识到需要学习西方社会制度。

14.A 解析: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既有反帝内容也有反封建内容,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15.A 解析: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上海民众普遍接受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这是因为1919年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无视中国政府提出的合法要求,导致民众反对资本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些都让民众对社会主义产生好感,国民革命失败发生于1924—1927年,与“1923年”不符合。

二、16.

(1)认识到西方军事力量强大,应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为引进西方军事技术。

(2)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

(3)方式: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内容:

侧重外语、军事、科学技术。

目标:

培养洋务实用人才。

(4)目的:

排斥(拒绝、抵制)列强对中国铁路建设的染指。

理由:

列强贪利,危害财政;毁坏田地房屋;破坏风水;破坏老百姓的生计;容易激起民变。

(任意两点即可)

(5)目的:

中国自建铁路(或解决运输问题)。

理由:

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机会;增加老百姓的谋生手段;老百姓的田庐(坟墓)不妨碍铁路的建设。

(任意两点即可)

17.

(1)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的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辛丑条约》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史实:

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血战;左宝贵平壤战役奋勇抗击;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等。

作用:

沉重打击了列强(或粉碎了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各种措施,壮大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

18.

(1)广州:

1911年4月,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

武汉: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地。

(2)意义:

团结海内外华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共谋祖国和平统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等。

(意思相近即可)品质:

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忧国忧民的意识等。

(言之有理即可)

期末测试卷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有人说: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

”“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858年我师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后,僧格林沁在大沽口伏击前来换约的人马,把对方打得人仰马翻,当英法派员前来谈判时,又活捉对方三十九人,并虐杀俘虏二十名,招致夷狄一怒之下进攻京师报复……”材料中的“报复”(  )

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势力

B.指的是剿杀义和团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表现了英法联军的野蛮、贪婪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两股列强势力的钳制。

南方列强势力强调扩展商务与经济特权,北方列强势力更注重领土扩张。

其中北方列强势力主要是指(  )

A.英国B.法国

C.美国D.俄国

4.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5.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传播的是(  )

A.训练新式军队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6.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

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

A.《南京条约》;设租界开放通商口岸

B.《北京条约》;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C.《马关条约》;俄、法、德联合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7.民国建立之初,某人撰写了一副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结合对联可知,此时(  )

A.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B.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

C.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没有颁布

8.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侵略与抗争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9.“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10.有人说: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

”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C.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11.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座山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

作为中国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下列对其判断正确的是(  )

①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起点

②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首先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革命运动

⑤1934年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从这里出发开始长征

A.①③⑤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④⑤

12.如图是《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

下列与西安事变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

B.该报纸报道的消息发生于民国二十五年

C.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3.如图所示,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在▲处填入相关事件,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平型关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是(  )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5.读中国某一历史时期轻、重工业发展状况表,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种类

年份 

轻工业(千元)

重工业(千元)

1913年

60000

30000

1919年

150000

40000

①刚好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②中华民国已经建立

③轻工业的增长幅度比重工业大

④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诞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16题19分,17题18分,18题18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

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材料二 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表

项目

国别 

参战

舰数

装甲

情况

总排水

量(吨)

平均航

速(海

里/时)

鱼雷发

射管数

火炮

总数

鱼雷

艇数

中国

12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840

16.33

36

268

0

材料三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3分)并概述“使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4分)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

(2分)黄海大战中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2分)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

(3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特点。

(3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2分)

 

(3)列举一例辛亥革命对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的含义。

(3分)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

试举出两例。

(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1931—1945年)的战场。

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三 1937年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

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分别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分)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何意义。

(4分)

答案

一、1.A

2.D 解析:

依据题干中“1858年我师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后”“招致夷狄一怒之下进攻京师报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

“报复”是英法联军针对清政府的行为,不涉及打击外国势力,故A不符合题意;剿杀义和团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