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4998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Word格式.doc

⑵教学策略:

通过讲解、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与启发式讲练相结合。

【教具准备】

弹簧秤、钩码、质量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木圆环、直角三角尺、重锤线

新课教学

引入:

同学们都平时都习惯这样说,我们班要数某某同学的力量最大,某某同学脚部的力量最强,一脚可以把足球开出五、六十米。

这种对力的说法符合物理角度对力的定义吗?

本节课我们将着手研究这个问题,并学习几种简单的力学问题。

一.力概念的引入和力的性质

问题{叫学生看书51叶第一段话回答}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什么量在发生改变:

总结:

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例:

在足球场上,守门员大脚开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守门员接住球时,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方向改变了。

这些都是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老师谈论)这些都是球运动状态改变的现象;

球运动状态改变都是运动员对球作用的结果。

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

演示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变化呢?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球,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

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1、力的定义: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

你们初中学国的力有什么性质呢?

举例:

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

(让学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感觉)举例:

不小心两人碰头,谁头先痛?

(1)、相互性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

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

(3)、矢量性

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或弹簧称测量,力的单位:

牛顿符号N。

1N到底有多大?

1千克的物体受的重力是9.8N。

一斤是500克受到的重力是4.9N。

一本书大约是290到300克重约3N

力的作用效果有那些?

举例说明。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演示:

关门时,在不同的地方施加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3.力的三要素

大小、作用点、方向

我们可以怎样把力的三要素完整的表示出来呢?

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一个重150N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叫学生上黑板上画出物体重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老师总结:

力的图示:

按一定的比例作出的带有箭头的线段。

线段的长短代表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代表力的作用方向,箭头或箭尾代表力的作用点。

有时只需要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二、重力

提问:

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总会落在地上,扔出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

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

学生猜疑:

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教师释疑:

严格地说,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以后才会学到这些知识,现在知道就行了。

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由于两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

⑴概念: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就是重量。

一个物体受到10N的重力,可以说这个物体的重量是10N。

重物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谁?

学生:

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重物。

强调: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因此,在今后的受力分析中重力肯定有。

在月球上,物体也会由于月球的吸引而受到相应的重力,到其他星球表面也一样。

⑵产生条件:

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⒊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为什么?

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等于其重力。

实验:

手提弹簧称及其下挂的钩码,测出钩码的重力;

在竖直方向上用不同的方式运动,观察弹簧称示数及其变化。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并结合二力平衡知识得出结论)

⑴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

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问:

以上的这种情况这样说对不对:

悬绳的拉力就是重力?

动手实验:

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的重力的大小,观察计算重力G与钩码的质量m的关系。

学生马上得到:

G与m成正比。

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

G=mg(g=9.8N/kg)

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一般情况下忽略这个差异,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

从静止释放的小石块总是竖直下落,重锤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归纳:

从静止释放的小石块总是竖直下落,分析重锤线下重物的受力情况,可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⑵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l巩固训练(叫学生上黑板上画此图的重力示意图)

①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BD)

G

A、就是物体的重力

B、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C、这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

D、这压力是竖直向下的

②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这样表示对吗?

(请学生分析)

⒋重心

⑴概念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或各部分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或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把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到一点将不影响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替代的思想。

⑵与重心位置有关的因素:

①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②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此几何中心上。

同学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这些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投影分析)

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二次悬挂法或寻找支点法找到。

C

学生动手找自己的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并且说出其原理。

教师演示:

木圆环,不规则形状薄木板的重心。

(参照课本中P5的实验)

验证:

用悬挂法确定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让其穿过重心C点,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绳提拉,验证薄板可以水平平衡。

也可以重心C为支点,让薄板水平平衡。

演示讲解:

不倒翁的制作就是改变椭圆空腔的重心,增强对重心概念的印象。

将一段均匀的直铁丝,做成直角、四边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用悬挂法寻找其重心的位置。

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可在物体之外。

物体的稳定程度与重心的高低及支承面的大小等有关。

简单介绍一下不倒翁的原理,让学生有一种印象,为以后学习平衡的种类奠定基础。

巩固练习:

用卡车运输一些有的轻、有的重物体,将这些物体怎样堆放到卡车上较为合理。

(尽量将重的物体放在车的底部,整体的重心较低,行驶较安全)

一、基本相互作用

引力相互作用是是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

对于通常大小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引力非常微弱,常被忽略不计。

电磁相互作用包括静止电荷之间以及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和磁是密切相关的,在一个参考系中观察到的磁力可以和另一个参考系中的电力联系起来,电力和磁力可统一为电磁相互作用。

引力和电磁力能在宏观世界里显示其作用。

这两种力是长程力,从理论上说,它们的作用范围是无限的。

但是,电磁力要比引力强得多。

宏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除引力外,所有接触力都是大量原子、分子之间电磁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都是短程力。

短程力的作用范围在原子核尺度内。

强作用力只在10-15m范围内有显著作用,弱作用力的作用范围不超过10-16m。

这两种力只有在原子核内部和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中才显示出来,在宏观世界里不能觉察它们的存在。

核子(质子、中子)、电子和中微子等参与弱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是介子和重子(包括质子、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这种力将核子束缚在一起,核物理学家们把它称为核相互作用。

三、小结

本节课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了重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以及重力与引力的区别。

知道了重力大小的测量和用G=mg来确定,知道了重力的方向;

学习了重心的概念,知道了与重心有关的因素及重心的确定方法。

3-2.弹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判断弹力的有无以及弹力的方向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正确画出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是突破难点的标志.

三、教学方法

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总结规律

教学用具:

弹簧、海绵、薄竹片、微小形变演示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场上跳远时要用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杆,都是利用他们弹性形变时的弹力,同学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利用弹力得力子,谁来说?

学生回答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

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形变的概念

2、理解弹力是因为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3、会判断弹力的方向

4、知道形变的种类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1)实验演示:

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

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

看到形状或体积改变

老师:

对,这就是形变。

板书: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2)被压缩的弹簧上放一黑板擦,放手,黑板擦被弹起;

被弯曲的竹片上放一粉笔头,放手,粉笔头被弹起。

提问:

为什么黑板擦、粉笔头被弹起?

引导学生回答:

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和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就被弹起。

如果粉笔头、黑板擦与形变物不接触,会受到这个力吗?

引导回答:

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这个力学生总结什么是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地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可见,弹力的产生需两个条件:

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2、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实验操作:

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向学生作一简单介绍。

(1)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光线经M、N两平面镜两次反射,射到一个刻度尺上,形成一光亮点。

用力压桌面,同学会看到什么现象?

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

学生分析:

桌面有了形变,使M、N平面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总结:

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

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

3、弹力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

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1: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

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

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学生分析:

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

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结论:

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导得出:

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

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悬绳沉重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物对绳的拉力;

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

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1)画出下列各静止物体的弹力(接触面光滑)

(2)师生共评:

弹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都是垂直于面;

点与点的接触要找两接触点的公切面,弹力垂直于这个共切面指向被支持物。

强调:

象B图中,斜面与球间有无弹力?

对小球状态进行分析:

如果小球受到斜面弹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动。

由此可判定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

这是判定相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得基本方法,说明两接触物体接触但没有发生形变。

5、形变的种类

请同学阅读P6,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

形变分为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

比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为拉伸形变,弓、跳板的形变为弯曲形变,金属丝被扭转为扭转形变。

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三、小结

1、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力方向的确定

3、形变的种类

四、作业

练习二、3、4、5

3.2弹力

(2)

3、对“胡克定律”的学习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活动:

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点评:

感受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形变的关系。

利用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试验数据,分析买验结果。

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计算机演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胡克定律,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图象处理),如何分析图象找出规律。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现津,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和寻找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

指导学生做F-x图象,利用数学知识确定F和x的关系,找出物理规律。

学生利用用实验数据做图象,进一步体验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掌握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注意事项:

1.本实验要求定量测量,因此要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

标尺要竖直且紧靠指针以减小读数带来的误差,每次改变悬挂钩码个数后,要待系统稳定后再读数。

2.实验中所提供的米尺精确度为1mm,应估读一位。

3.弹簧组的说明书已经说明每个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使用。

通过以上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胡克定律:

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弹力和弹性物体的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即,其中是劲度系数,单位是N/m。

例题:

有一根弹簧原长为,在下面挂上0.5的重物后长度变成了18cm,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解答:

已知弹簧的原长为,后来的长度为,弹簧的弹力为5N,伸长量为,由胡克定律可知,=166.7N/s.

说明:

不同材料的弹簧劲度系数是不一样的,同一种材料的弹簧形状和长度不相同时,其劲度系统也是不一样的。

训练:

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挂一重为4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2cm;

挂重为6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3cm,则弹簧原长为cm,劲度系数为N/s。

解析:

弹簧上悬挂物体时弹簧在伸长,由胡克定律可知:

弹簧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其中为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伸长后总长度减去原长,即,改变悬挂重物的重力,伸长量变化,这样可以列出两个方程,通过方程组可求出弹簧原长和劲度系数。

设弹簧的原长为,劲度系数为,设挂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挂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则,由胡克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课堂小结:

在弹力的教学过程中,在这样几个难点需要突破,一是任何相接触的物体间都可能有弹力,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并且有形变,但是有些物体的形变量很小,不容易观察到,就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

这种情况下弹力到底有没有?

例如物体放在桌面上,压力和支持力不通过形变来判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微小形变的演示,通过演示,使学生确信任何两个接触的物体间都可以有弹力。

另外一个难点是弹力有无的判断,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假设判断的方法,不仅让学生知道判断的访求,更应该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的迁移,例如假设的判断方法,也可以用到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中去。

一般弹力大小的判断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判断,而弹簧弹力的判断可以根据胡克定律进行判断,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胡克定律,在发现中锻炼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w.w.w.k.s.5.u.c.o.m3.3摩擦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

2.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

6.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7.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8.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9.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问题中学会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从探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1.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1.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及方向的判断

2.滑动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及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及方向的判断。

★教学过程

师:

上节课学习弹力时曾提到,弹力是接触力,接触力从性质上分为弹力和摩擦力,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了解摩擦力。

一、讨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特点

师:

对于摩擦力,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了,而且知道摩擦力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大家都试着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知识。

(不需要学生回答出来,学生自己明白就好)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

生:

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

是因为受到了桌面给书本的摩擦力。

桌面给书本的摩擦力是三类摩擦力中的哪一类呢?

是滑动摩擦力。

对,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我们也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与手掌的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运动。

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

为什么?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知道桌面给手掌摩擦力的同时手掌也会给桌面以摩擦力。

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跟手掌的运动方向相同。

对!

从这里也要看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方向相反的(解释)。

那桌面受到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

是静摩擦力!

不是,应该是滑动摩擦力!

是滑动摩擦力!

有同学不明白了,桌面没有滑动啊,怎么会是滑动摩擦力,这就要涉及到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了。

什么样的力是滑动摩擦力?

如果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是相对运动的,那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什么意思?

就是说看一个力是不是滑动摩擦力不是看这个物体是不是运动的(我们平时讲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是选择地面为参考系的),而是看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间是不是相对运动的。

刚才我们研究的是手掌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而手掌与桌面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手掌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手掌相对于桌面是滑动的,所以桌面给手的是滑动摩擦力,桌面相对于手也是运动的,所以手给桌面的摩擦力也是滑动摩擦力。

大家应该还记得什么是相对运动吧?

所谓的相对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