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5037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南通市启东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史上每一次重大发现都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的发展。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化学的突出贡献在于(  )

A.发现了元素周期律B.提出了原子分子学说

C.揭示了燃烧的本质D.提取了治疟药物青蒿素

2.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

A.铜绿﹣CuSO4•5H2O

B.明矾一KAl(SO4)2•12H2O

C.苏打一NaHCO3

D.铁红一Fe3O4

3.中国寓言故事蕴味深长。

下列寓言的标题所表述的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煮豆燃萁B.刻舟求剑C.破釜沉舟D.愚公移山

4.用化学用语表示2Na+2H2O═2NaOH+H2↑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A.H2O的电子式:

B.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O

C.Na+的结构示意图:

D.NaOH的电离方程式:

NaOH═Na++O2﹣+H+

5.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B.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

D.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6.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Na

Na2O

NaOH

B.MgCO3

MgCl2

Mg

C.Al2O3

Al

Fe

D.Fe2O3

FeCl3

FeCl2(aq)

7.从海带中制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

A.

灼烧B.

过滤

C.

分液D.

蒸馏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酸性溶液中:

K+、NO3﹣、Cl﹣、CO32﹣

B.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Na+、K+、MnO4﹣、AlO2﹣

C.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

NH4+、Na+、Cl﹣、SCN﹣

D.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H2的溶液:

HCO3﹣、Na+、Mg2+、SO42﹣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钠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0NA

B.常温常压下,22.4LCO2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5.6g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A

D.常温下,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数为2NA

10.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氯化氢和氯化钠溶于水需克服相同类型的作用力

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线附近的元素为过渡元素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氧化性:

Fe2+>Cu2+

B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箔熔化,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熔点:

氧化铝>铝

C

取等物质的量的Al和Fe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Al产生的氢气多

金属性:

Al>Fe

D

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充分振荡,产生大量气泡

非金属性:

Cl>C

A.AB.BC.CD.D

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B.FeCl3溶液显酸性,可用于蚀刻铜制的电路板

C.CO2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作镁着火时的灭火剂

D.Mg(OH)2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阻燃剂

13.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

A.炼铝:

用电解氯化铝溶液的方法获得单质铝

B.制钛:

用金属钠置换熔融四氯化钛(TiCl4)中的钛

C.制钠:

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NaCl溶液

D.炼铁:

用焦炭和空气反应产生的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

14.以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还含有少量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FeCl3•6H2O晶体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1”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B.“除杂”时,为了分离Fe3+和Al3+,应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C.“酸溶1”与“酸溶2”所加的试剂相同

D.在坩埚中对FeCl3溶液进行蒸发结晶可得FeCl3•6H2O晶体

15.关于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O和O2都是共价化合物

B.H2O和NaOH均含极性键

C.Na2O2和O2均含非极性健

D.Na2O2和NaOH都是离子化合物

16.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甲装置可制得Fe(OH)3胶体

B.用乙装置确定所蘸取的物质中含有钾元素

C.用丙装置制少量金属锰

D.用丁装置观察Al(OH)3能溶于NaOH溶液中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OH﹣═2AlO2﹣+H2↑

B.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a2++CO2+H2O═CaCO3↓+2H+

C.将铜粉加入到硫酸铁溶液中:

2Fe3++Cu═2Fe2++Cu2+

D.氯化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

18.Fe2(SO4)3溶液可除去煤中以黄铁矿[二硫化亚铁(FeS2)形式存在的硫元素,反应如下:

7Fe2(SO4)3+FeS2+8H2O═15FeSO4+8H2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Fe2(SO4)3为氧化剂

B.反应中每生成15molFeSO4转移15mol电子

C.滴加KSCN溶液可检验上述反应中Fe2(SO4)3是否消耗完

D.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空气就能达到使Fe2(SO4)3再生的目的

1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原子半径,Y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r(W)>r(Z)>r(Y)

B.X、Z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极性键

C.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酸、碱或盐

D.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气态氢化物强

20.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观察到有晶体析出

原固体中一定含Na2CO3

B

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aO粉末,充分反应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C

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

D

称取3.80g固体,加热至恒重,质量减少了0.620g。

用足量稀盐酸溶解残留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有0.88g气体

原固体中三种物质都有

A.AB.BC.CD.D

三、非选择题(60分)

21.(1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表格中最稳定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h在周期表的位置为  。

(2)元素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3)c、d、e三种元素对应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4)c、h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关系是  (用化学式表示)

(5)写出f和i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  

22.(12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请完成列空白:

(1)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可以用电镀法在钢制品上电镀铝,为测定镀层厚度,用NaOH溶液溶解钢制品表面的铝镀层,当反应转移6mol电子时,所得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双羟基铝碳酸钠[NaAl(OH)2CO3]是一种常用的抗酸药,它和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如图是从铝士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少量SiO2、Fe2O3等杂质)中提取Al2O3并生产AlN的工艺流程:

①“溶解”时,Si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硅酸钠与溶液中偏铝酸钠发生反应:

2Na2SiO3+2NaAIO2+2H2O═Na2Al2Si2O8↓+4NaOH

赤泥的主要成分为  (写出化学式)。

②“酸化”时通入过量CO2与NaAlO2反应生成Al(OH)3滤液的主要成分为  (写化学式)。

③“还原”时,炭黑在高温下被氧化为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12分)A~L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其中A、G为常见的金属单质,K、L为气体,K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M由两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比8:

1

(1)K的电子式为  

(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A和K反应为置换反应,则M的化学式为  

24.(12分)化学实验和查阅资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对铁及其化合物的延伸学习

(1)实验组同学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1的溶液。

在配制FeCl2溶液时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  

(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

FeCl2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  

(4)丙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丁组同学在完成实验后又对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获得如下知识:

Ⅰ.高铁酸钠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Ⅱ.高铁酸钠投入水中的反应为:

4Na2FeO4+10H2O═8NaOH+4Fe(OH)3+3O2↑

Ⅲ.湿法制备的主要离子反应为:

2Fe(OH)3+3ClO﹣+4OH﹣═2FeO42﹣+3Cl﹣+H2O

干法制备的主要反应为:

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

①湿法中的还原剂为  。

②干法中每生成1moNa2Fe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③高铁酸钠能作为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的原因  、  

25.(14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Cu、Zn总含量约为99%)制备ZnCl2•4H2O和CuCl2•2H2O的部分实验步骤如图:

(1)从“滤液Ⅰ”中提取ZnCl2•4H2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  、过滤、冰水洗涤、低温干燥

(2)“溶解Ⅱ”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氯化铜溶液中各含铜物种的分布分数与c(Cl﹣)的关系如图。

①当c(Cl﹣)=9mol•L﹣1时,溶液中主要的3种含铜物种浓度大小关系为  

②在c(Cl﹣)=1mol•L﹣1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4)为测定产品中“CuCl2•2H2O”的纯度,称取0.90g样品,溶于稀硫酸并配成250mL溶液,

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KI充分反应,再向其中逐滴加入0.02000mol•L﹣1Na2S2O3溶液至刚好完全反应,消耗Na2S2O3溶液2500mL。

已知:

2Cu2++4I﹣=2CuI(白色)↓+I2;2S2O32﹣+I2═2I﹣+S4O62﹣

①样品配成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要  、  

②请依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CuCl2•2H2O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解答】解:

A.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化学的突出贡献在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A正确;

B.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故B错误;

C.揭示了燃烧的本质的是拉瓦锡,故C错误;

D.提取了治疟药物青蒿素的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故D错误;

故选:

A。

2.【解答】解:

A.CuSO4•5H2O为胆矾,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是铜锈的主要成分,俗称铜绿,故A错误;

B.明矾是KAl(SO4)2•12H2O的俗称,故B正确;

C.NaHCO3为小苏打,苏打为碳酸钠,化学式为:

Na2CO3,故C错误;

D.Fe3O4为磁性氧化铁,而铁红为三氧化二铁,化学式为Fe2O3,故D错误;

故选:

B。

3.【解答】解:

A.燃烧纤维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刻舟求剑是在船帮做了记号,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破釜沉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愚公移山,是把山石变为小块搬运走,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不含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

A。

4.【解答】解:

A.水是由H和O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不含离子键,其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8,该原子可以表示为:

818O.故B错误;

C.钠离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

,故C正确;

D.氢氧化钠的电离方程式:

NaOH═Na++OH﹣,故D错误;

故选:

C。

5.【解答】解:

A.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故A错误;

B.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征性质,分散系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B错误;

C.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不是依据组成元素,故C错误;

D.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把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有电子转移,所以可以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

D。

6.【解答】解:

A.钠与氧气点燃生成过氧化钠,所以:

Na

Na2O不能实现,故A不选;

B.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与氯气,所以MgCO3

MgCl2

Mg能实现,故B选;

C.氢气与氧化铝不反应,所以Al2O3

Al不能实现,故C不选;

D.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所以Fe2O3

FeCl3

FeCl2(aq)能实现,故D选;

故选:

BD。

7.【解答】解:

A、灼烧是在坩埚中进行的,不能在蒸发皿中进行,故A错误;

B、过滤实验要用到玻璃棒的引流作用,故B错误;

C、分液要在分液漏斗中进行,下层液体从下边漏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

D、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出,不能深入液面以下,故D错误。

故选:

C。

8.【解答】解:

A.CO32﹣与氢离子反应,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Na+、K+、MnO4﹣、AlO2﹣之间不反应,为澄清透明,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

C.Fe3+、SCN﹣之间反应生成硫氰化铁,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C错误;

D.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H2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HCO3﹣与H+、OH﹣反应,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

B。

9.【解答】解:

A、钠离子中含10个电子,故1mol钠离子中含10NA个电子,故A正确;

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22.4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分子数小于NA个,故B错误;

C、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铁和稀硫酸反应后变为+2价,故0.1mol铁反应后转移0.2NA个电子,故C错误;

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钠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

A。

10.【解答】解:

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A正确;

B.氯化氢和氯化钠溶于水,前者克服共价键、后者克服离子键,克服作用力不同,故B错误;

C.O、F无正价,其它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非金属性,可作半导体材料,副族和ⅤⅢ族统称为过渡元素,故D错误;

故选:

A。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解答】解:

A.Fe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由现象可知氧化性:

Fe2+<Cu2+,故A错误;

B.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熔化的铝并不滴落,故B正确;

C.等物质的量的Al和Fe,与足量盐酸反应时Al失去电子多,失去电子多少不能比较金属性,故C错误;

D.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开始无现象,且盐酸为无氧酸,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D错误;

故选:

B。

12.【解答】解:

A.熔点高的物质作耐高温材料,则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无关,故A错误;

B.FeCl3与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用于腐蚀电路板上的Cu,与溶液的酸性无关,故B错误;

C.Mg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作灭火剂,故C错误;

D.Mg(OH)2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且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和MgO可以隔绝空气,所以Mg(OH)2可用作阻燃剂,故D正确。

故选:

D。

13.【解答】解:

A.工业上常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来制取铝,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4Al+3O2↑,故A错误;

B.Na是活泼金属,具有强还原性,利用钠的强还原性,可用金属钠置换熔融四氯化钛(TiCl4)中的钛,故B正确;

C.工业制钠是电解熔融NaCl:

2NaCl

2Na+Cl2↑,而电解纯净的NaCl溶液:

2NaCl+2H2O

2NaOH+H2↑+Cl2↑,得不到钠,故C错误;

D.炼铁时的主要原理涉及CO与氧化铁的反应,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可生成铁,故D正确;

故选:

BD。

14.【解答】解:

A.操作1为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A正确;

B.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铁、偏铝酸钠,以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正确;

C.酸溶1加入硫酸,酸溶2加入盐酸,试剂不同,故C错误;

D.氯化铁易水解,一般在氯化氢氛围内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低温干燥,得到FeCl3•6H2O,故D错误。

故选:

CD。

15.【解答】解:

A.O2为含共价键的单质,H2O是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

B.H2O和NaOH均含O﹣H极性键,故B正确;

C.Na2O2和O2均含O﹣O非极性健,故C正确;

D.Na2O2和NaOH均含离子键,都是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

A。

16.【解答】解:

A.水解可制备胶体,图中装置及操作合理,故A正确;

B.观察K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不能直接观察,故B错误;

C.铝热反应可制备Mn,点燃Mg条,可引发铝热反应制备Mn,故C正确;

D.Al(OH)3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图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故D正确;

故选:

B。

17.【解答】解:

A.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6H2O═3H2↑+2AlO2﹣,故A错误;

B.氯化钙通入二氧化碳不发生反应,故B错误;

C.将铜粉加入到硫酸铁溶液中,离子方程式:

2Fe3++Cu═2Fe2++Cu2+,故C正确;

D.氯化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离子方程式:

Al3++3NH3•H2O═Al(OH)3↓+3NH4+,故D正确;

故选:

CD。

18.【解答】解:

A.Fe2(SO4)3中+3价铁离子被还原为+2价的亚铁离子,则Fe2(SO4)3为氧化剂,故A正确;

B.结合反应可知,生成15molFeSO4时消耗7molFe2(SO4)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7mol×2×(3﹣2)=14mol,故B错误;

C.滴加KSCN溶液,根据溶液是否变红可检验上述反应中Fe2(SO4)3是否消耗完,故C正确;

D.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空气,FeSO4在酸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Fe2(SO4)3,从而使Fe2(SO4)3再生,故D正确;

故选:

B。

19.【解答】解:

根据分析可知,X为H,Y为N,Z为O,W为Al元素。

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r(W)>r(Z)>r(Y),故A正确;

B.H、O形成的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故B错误;

C.H、N、O形成的化合物可以为硝酸、一水合氨、硝酸铵,分别属于酸、碱、盐,故C正确;

D.非金属性:

N<O,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Y<Z,故D错误;

故选:

AC。

20.【解答】解:

A.Na2CO3、NaHCO3和NaCl均与CO不反应,不会有晶体析出,故A错误;

B.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aO粉末,均Na2CO3、NaH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Na2CO3,故B错误;

C.Na2CO3和NaCl均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NaCl,故C错误;

D.称取3.80g固体,加热至恒重,质量减少了0.620g,一定含碳酸氢钠为

×2×84g/mol=1.62g,且生成碳酸钠为0.01mol×

×106g/mol=0.53g,足量稀盐酸溶解残留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有0.88g气体,可知碳酸钠为

×106g/mol=2.12g,原混合物含碳酸钠为2.12g﹣1.62g=0.5g,含NaCl为3.80g﹣1.62g﹣0.5g=1.68g,故D正确;

故选:

D。

三、非选择题(60分)

21.【解答】解:

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a~j分别为H、C、N、O、Na、Mg、Al、P、Cl、Ar,

(1)表格中最稳定的元素是Ar,h在周期表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ⅤA族,故答案为:

Ar;第三周期ⅤA族;

(2)元素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4,故答案为:

HCl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