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11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1页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1页
亲,该文档总共1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实验题.docx

八年级上实验题

一.实验探究题(共49小题)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

(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  (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7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  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  (填“能”或“不能”)熔化。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熔点,  。

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内能  。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  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3.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冰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对冰加热,是为了  。

(2)冰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冰熔化过程用时  min。

(3)实验中发现,冰块熔化的太快不便于观察现象,为了控制冰熔化时的速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合理的答案即可)。

(4)如果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原因是:

  。

4.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

(1)由图乙可知,海波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图中B点的内能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点的内能,”),第9min海波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海波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2)海波全部熔化后撤掉酒精灯探究海波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待温度计示数达到48℃后,经过较长时间凝固过程也没有结束,这是由于水的  较大,放热本领强,水温下降较慢造成的。

撤掉水杯后,很快完成了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丙的图象,由此得出海波液体凝固过程中温度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5.下面是物态变化的探究实验:

(忽略环境温度和蒸发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0

70

50

48

48

48

48

(1)将装有一定量冰的大试管放入初温为90℃的液态海波中(如图甲所示)并预留出安放酒精灯的位置,组装各器材时应该  (选填“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安装,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冰和液态海波的温度

(2)实验进行了6min,表格乙记录的是温度计B的示数,请在丙图象中将没有做完整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完成。

(3)丙乙中,abcd为冰熔化的图象,分析可知冰和海波一定都处于固液共存态的时刻是第  ﹣﹣(选填“3”、“3.5”或“4”)min;第3min时冰水混合物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min时冰水混合物的内能。

(4)分析图象可以发现,晶体熔化和晶体凝固过程中,其温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图象中ab段比cd段的倾斜程度更大,原因是  。

6.为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由图象可知,物质  (填“冰”或“食用油”)是晶体,因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  ;另一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

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  ,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温度无法达到  。

7.小楠在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将部分碎冰加入试管中,加热前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  ℃。

(2)小楠将所测数据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小楠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  (选填“试管”、“烧杯”或“试管和烧杯”)中的水发生了沸腾现象,温度计示数不再变化。

(4)小楠经过思考得出:

水沸腾的条件是①  ;②  。

8.小亮和小华分别在不同地点,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通过实验过程和分析图象信息可知:

(1)设计实验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选填“小亮”或“小华”)的实验器材更好些。

(2)通过观察会发现沸腾前、后水中都会有气泡,若在露出水面前,上升的气泡浮力逐渐变小,说明此时正处于沸腾  (选填“前”或“后”)。

(3)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实验时水的初温高于小亮,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却比小亮的时间长,主要原因是小华实验时所用水的  大。

(4)小亮和小华测得水的沸点不同的原因是  (选填“水的初温不同”或“水上方的气压不同”)。

(5)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继续吸热,  。

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丙图所示是  ℃。

(2)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选“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升高”“不变”或“降低”),如甲、乙两图所示,属于沸腾前现象的是  。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填字母)

A.冰B.霜C.雾D.雪

(4)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其原因是  。

10.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是小燕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填序号)  。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A、温度计、纸板④B和石棉网⑤铁架台

在上述器材中纸板的作用是:

  。

(2)如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实验时她发现在第2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而在实验中,在烧杯口上方出现的“白气”,是  现象。

(3)根据如表数据请在图乙中的坐标上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4)由数据及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

(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11.如图A,小军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60

70

80

90

95

98

98

95

98

98

98

98

(1)根据探究数据记录,可以推测表中第  分钟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可能是错误的。

(2)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B中(a)(b)所示。

则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3)试按照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在下列叙述的步骤中,请为本次实验选择正确的步骤,并把它的编号依次排列:

  。

(A)选用测量范围合适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读出温度计的示数;(D)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的液体充分接触;

(4)小军根据实验记录描出图象如图C中实线所示,同组的小华认为小军所用时间过长,于是通过减少水量缩短实验时间进行实验并描出了图象如图C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

(5)实验完成后,好学的小明想到上课时老师说水浴加热可使物体均匀受热,于是将实验组装成如图D所示,即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用水对水加热,则  。

A.容器A、B中的水会同时沸腾

B.容器A中的水会沸腾、容器B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

C.容器A、B中的水均不会沸腾

D.容器B中的水会沸腾、容器A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

12.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

(1)在图甲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温度计  ;

(2)乙图是观察温度计读数时眼睛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1”“2”或“3”)

(3)改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小天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但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4)实验过程中,小天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得出结论:

水的沸点为  ,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填“升高”或“不变”);

(5)水沸腾后烧杯口产生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13.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  ,再认清它的  。

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101

98

98

……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水的温度将会  ,该实验数据记录中错误的是  min时刻,发生这个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这时的温度应该是  。

(2)画出水沸腾前、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1所示)

(3)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中A、B所示,则图2中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2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温度计无质量问题,而所测得的水的沸点却并没有达到100℃,请分析原因:

  。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6)实验装置的组装(图3所示)应按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这是为了  和  。

14.小阳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

(1)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低于100℃,产生原因可能是  。

(2)如图2所示是两杯正在加热的水,杯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的是  。

(3)小阳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4)她还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1℃,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造成的,她的想法正确吗?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5)小阳想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要吸热,接下来她的做法是  。

15.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明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  。

(2)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  。

(4)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0.5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可知当时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大气压;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

写出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5)实验结束后,小明又用如图丙所示装置烧水,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

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内的水  沸腾,乙试管内的水  (填“会”或“不会”)沸腾。

1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如图甲),温度计放置应如图乙中的  。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再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并把数据记录在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第7min小明忘记记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实验发现水的沸点低于100℃,其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实验完成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  (“变大”、“不变”或“变小”)。

1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小明的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6

99

99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的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

(2)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大量的“白气”不断从烧怀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3)由表中数据可知,第  min的记录数据明显错误。

加热了  min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

(4)如图乙、丙所示为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则图  是沸腾前的情况。

(5)该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填字母)。

A.减小实验误差B.得到可靠的结论

18.小明与小蕪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E和F连接起来的,可绕ON折转。

(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ENF与平面镜  放置,并使纸板E和纸板F在同一平面内。

(2)若保持镜子上的入射点位置O点不变,将入射光线A逆时针转10°,则反射光线OB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  度;

(3)小燕让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  ;

(4)另一小组同学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则该同学在测最时出现的错误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19.如图所示,小云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40°

40°

2

30°

30°

3

20°

20°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光的  (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以便显示光路;

(2)图中反射角是  度;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多次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

得出结论;  等于  。

(3)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  ;

(4)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20.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该图中反射角的度数为  。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反射角大小的目的是  。

(3)本实验通过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ON向后旋转,观察在白纸板上还有没有反射光线的目的是  。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5)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E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且记录数据。

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明认为应是:

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理由是  。

2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15°

2

30°

30°

3

45°

45°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数据见表格。

你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4)如果在甲图实验中让光线沿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在光的反射中光线是  。

22.如图是章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填“垂直”或“不垂直”)。

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2)章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

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

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

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

(3)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见反射光线,由此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

2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24.光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小明为此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

平面镜、激光笔、量角器、纸板、不同颜色的笔等。

(1)如图甲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放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当入射光偏离法线ON时,会发现反射光向  (选填“靠近”或“偏离”)法线ON方向转动,用量角器测量两侧的∠i和∠r,多次实验则发现∠r  ∠i(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3)在实验器材中,不同颜色笔的作用是  。

(4)照图乙那样把纸板的半面F向前或向后折,则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从而表明  ;

实验时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①  ;

②  。

25.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2)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应采取的操作是  。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3)改变光東人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次数

入射角∠i

反射角∠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4)将可折转的光屏F向后折,在光屏上  (选填“还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5)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2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反射角  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实验中可转折的光屏的作用有两个,分别是  、  。

27.小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小红应选择如图甲中蜡烛  (填字母)进行实验,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在垂直水平面的透明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把一根  (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可确定  。

(3)将一张与玻璃板面积相同的白纸,贴在玻璃板的正后方。

则从玻璃板前方观察,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的像。

(4)如果将蜡烛远离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丙中的  处(选填“A”,或“B”)。

28.章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  。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  (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

(3)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她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

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  ∠EON(填“>”“<”或“=”)。

(4)章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