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13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docx

《群众工作认知与方法》学习资料含答案

总论:

群众工作的基本框架

四、简答

1、怎样理解在群众工作中的基本品行要求?

2、如何理解群众工作的基本观点?

3、当前群众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5、群众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有哪些内容?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群众工作中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结合实际谈谈在群众工作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参考答案:

四、1、答: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的立场,坚持以人为本是基本的原则,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基本的品行要求。

权为民所用,就是要求公务员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管好权,切实保证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

情为民所系,就是要求公务员在做群众工作中,不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光是坚持以人为本,还必须满腔热情地去做群众工作,心系群众,情系群众,魂牵梦绕为群众。

利为民所谋,就是要求公务员在做群众工作中,要多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多为群众谋利益。

2、答:

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在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中,公务员队伍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为了人民,是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鲜明地表明了我们党从事群众工作的根本目的。

发展依靠人民,是群众工作的根本方法。

坚定地相信人民群众,紧紧地依靠人民,是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根本经验。

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体现和最终目的。

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

3、答:

治理“贫病愚弱千年病”是中国共产党在群众工作中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落实到领导干部身上,具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第二,要大力发展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

要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初级职业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特别要为农民的教育生活提供“休养生息”的新港湾。

第三,要大力发展文艺文化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促进群众的进步。

第四,从环境卫生和医疗卫生两方面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基层群众的身心健康素质。

4、答:

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党的群众工作,说到底,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

首先,党和群众政治行动的一致性,决定了党的群众工作的落脚点是把千百万群众推向创造历史的前沿。

其次,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落到实处,这是前提和基础。

最后,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发挥带头表率作用。

5、答:

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遇到新情况、新特点,要求我们要探索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技术。

第一,要改变群众工作的传统思维习惯和方法。

第二,掌握信息网络技术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用通信手段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利用网络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第三,掌握好与群众沟通的技术。

学会群众语言是实实在在地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第四,要学会尊重群众。

尊重群众,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前提。

第五,要理解群众。

理解群众,就是体察群众情绪,倾注诚挚情感理解群众的处境,理解群众的要求和困难。

第六,要关心群众。

关心群众就是要关心涉及群众利益方方面面的问题。

最后,还要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统计测评等基本方法。

五、略

第一讲:

研究群众与树立“大群众工作观”

四、简答

1、农村群众的新变化有哪些?

2、城市群众的面临的哪些问题?

3、简述大群众工作观的基本内涵。

4、树立大群众工作观的基本要求。

5、在大群众工作观的指导下,如何认识社会管理?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当前群众工作的新变化、新趋势?

2、结合实际经验谈谈对大群众工作观的理解。

参考答案:

四、简答1、答: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中国传统的农村、农业、农民也日益发生了新变化。

首先,行政村、自然村、建制乡镇和农村中小学校在日益减少。

其次,农村人口从两大方面进入城市。

一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5亿多名农民改变身份,变为城镇居民。

二是大量农民进城就业,但没有改变身份。

这成为新时期群众工作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

第三,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日益变革,原本同质性很高的中国农民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职业阶层,而是一个包含着多个阶层的集合群体。

第四,农村群众工作的重点是农村社会综合改革问题。

第五,农村群众工作的难点是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六,农村老问题与新问题的积累,使得近年来群体突发事件频发且呈不断上升趋势。

2、答:

城市“群众”是改革开放以来变化最大、社会矛盾最为繁复的社会群体。

第一,原来的城市居民,遇到了老城区、老房子拆迁改造等一系列问题。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新转变为城镇户籍的6亿名居民(原农村人口),正处于从农民到市民的“嬗变”之中。

第三,28亿多名进城就业的农民,其收入、素质、权益和社会保障等诸多基本问题,需要在所就业的城市给予解决。

第四,城市老年人阶层的问题。

第五,事业单位(医院系统、学校系统、科研系统、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系统、体育系统等)职工的群众工作。

第六是在国有企业就业的9000万名员工队伍的群众工作。

第七是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微小型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就业的近2亿名员工的群众工作。

第八是党政军机关和事业单位计划外用工的群众工作。

第九是近3000万名城市城镇里的个体工商户内从业人员的群众工作。

第十是大学毕业生群体。

此外,在城市中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社会无业人员阶层。

3、答:

新时期我们要树立的“大群众工作观”,就是要有顺应时代潮流的群众工作“大视野”。

所谓“大视野”,就是以党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为理论根基和核心。

所谓“大视野”,就是创造性地贯彻党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新思想。

所谓“大视野”,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推进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所谓“大视野”,就是在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把解决复杂的“群众信访”与复杂的突发群体事件,放到中国由农业文明到城市文明、工业文明、商业文明的沧桑巨变,中华民族由传统到现代的两个沧桑巨变的进程中通盘解决。

所谓“大视野”,就是把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置于基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一体化发展中加以解决。

所谓“大视野”,就是要抓好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建设。

4、答:

第一,要把“大群众工作”的理念,创造性贯穿于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中。

第二,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引导和支持人民群众追求自己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

第三,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引入社会工作理念。

第四,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第五,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5、答: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

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所以应当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努力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要认真贯彻党的“以人为本”理念,注重社会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追求社会成员间的平等和尊重,发挥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多方参与、共同治理,依法管理、综合施策,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要建立起以权益保障机制、权益诉求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以及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防控调处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的社会管理机制,把维护、保障和协调人的“利益”“权益”作为社会管理的关键,为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平台,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

第二讲:

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群众

四、简答

1、服务平台的基本内容。

2、如何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

3、如何做好转变政府职能的工作。

4、如何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

5、如何开发和提供新的公共服务产品。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搭建群众服务平台。

2、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如何解决群众问题,达到服务群众的目的。

 

第二讲:

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群众

参考答案:

四、1、答:

服务平台分两方面内容,一是硬件设施。

在县(区)委设立党委群众工作部,在乡镇(街道)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在村区、社区、企业设立群众工作室,形成了解民意、调节矛盾、上下联动、综合配套为一体的群众工作网络。

二是软件建设。

依托三级服务平台,加强服务人员配备,提高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和技能,尤其通过便捷高效的数字文化服务网,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化服务。

2、答: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实现人民群众的充分就业,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面临的重大而艰巨的民生任务。

必须密切关注广大群众的就业问题,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

第一,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中西部地区建设中去。

第二,建立就业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帮助网络。

第三,加强职业培训和指导。

3、答: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普通居民的居住条件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

第二,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尽力满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第三,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妥善处理房地产领域的各类矛盾纠纷。

第四,构筑和谐人居环境,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4、答:

服务群众的内容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要不断提高。

首先,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自觉修炼“内功”,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以树立先锋形象为立足点,在转变作风、增进感情中提升感召力;要不断接受实践和人民群众的考验,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理性地对待公权力,正确地行使公权力,坚决反对与民争利,真正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其次,要创新基层党的领导体制。

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原有的居委会和城中村、近郊村的党组织,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需要,应当创新城市基层社区党的领导体制。

最后,积极适应信息时代数字化发展要求,开发、利用新的数字化软件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开辟新的服务渠道,创新服务群众的工作方式和手段。

5、答: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群众工作也必须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服务群众中的应用、普及和深化,以信息化带动服务现代化。

首先,要积极搭建综合信息平台。

其次,适应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要加快公共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

最后,适应群众精神生活需要和快节奏的生活状况,依托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图书馆的虚拟网,积极构建覆盖面广、便捷高效的数字文化服务网。

五、略

 

第三讲:

文化强国与宣传群众

四、简答题

1、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什么?

2、党的基层组织如何将文化强国的理念深植群众心中。

3、如何营造文化强国的舆论引导。

4、如何引导群众积极投入文化建设。

5、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经验,谈谈如何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如何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讲:

文化强国与宣传群众

参考答案:

四、1、答:

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2、答:

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基础,不仅要了解党的文化强国的目标,还要将党的文化强国目标贯彻到平时的群众工作当中,用灵活、多样、有效地方式将文化强国的理念深植群众心中。

加强宣传工作,创新工作方式。

新闻宣传是党的喉舌,党的对内对外的路线方针政策都靠新闻宣传向外传播。

基层宣传部门是宣传工作的最前沿,群众对党的政策的了解程度也取决于基层宣传部门的工作是否到位。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群众的觉悟。

各地基层组织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时要着眼当地的实际情况,依靠当地的文化传统或特色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发展文化产业,让群众在文化中得到实惠。

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它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3、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将文化强国的观念融入群众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群众体会到文化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力量就要做到一下几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

4、答: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广大干部群众提出的新要求。

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积极引导群众投入文化建设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准备。

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建设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5、答: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因为其具有典型的特征。

第一,具有鲜明的群众性。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所涉及和需要解决的许多具体问题都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体现个性特征的创新性。

创新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自身要求,其“创建”二字就说明它是一种创新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贵在创新。

第三,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能拘泥于一个内容、一种形式,要选择多个主题,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要适应和满足群众多层次性的需要,广泛吸收和采纳群众的建议。

五、略

第四讲社会稳定与组织群众

四、简答

1.怎样理解群众的组织化程度越高社会越稳定?

2.简要谈谈党和政府应如何将农民工有序组织起来。

3.如何通过社区把本地和外来群众组织起来?

4.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创新基层组织设置?

5.结合服务群众,如何实现组织群众的创新?

五、论述

1.简要论述如何通过“两新”组织把群众组织起来。

2.从方式方法上谈谈如何创新组织群众的工作。

 

第四讲社会稳定与组织群众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

1、怎样理解群众的组织化程度越高社会越稳定?

答:

群众的组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首先,组织起来的群众处于有序状态。

近年来各种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这些社会组织把一部分“社会人”变为了“组织人”,组织起来的群众常常以组织的形式与外界进行沟通、维护自身利益、进行利益诉求,这种有序性的参与既有利于社会自身的稳定,又可以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

其次,组织化程度越高归属感越强。

计划经济时代,个人受到单位的表扬及奖赏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个人的一切均与单位联系在一起。

改革开放后,个体变成了“社会人”,没有了单位制时代强烈的归属感。

但是,一旦个体加入到一个或几个组织当中,其归属感倍增,其一言一行、所作所为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自己所属的组织。

所以组织化程度越高就越能增强人的归属感。

最后,组织化程度越高社会凝聚力越强。

不同组织存在于社会当中,如果各类组织发展状况好,就会形成以其为中心的辐射效应,那么,这种组织多了社会的组织化程度自然就高了,社会的凝聚力自然也就强了。

2.简要谈谈党和政府应如何将农民工有序地组织起来。

答:

党和政府应从维护农民工利益作为切入点,将农民工有序地组织起来。

首先,将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工会是工人之家,是工人自己的组织,它能够将分散的工人个体有序地组织到集体中来。

近年来,各地均在探索农民工加入工会的不同方式,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入会方式,如有的在输出地入会,即源头入会,也有的在输入地入会。

虽然农民工入会率和入会积极性均不高,但这毕竟打开了农民工加入工会之门。

其次,根据各行业组建行业协会。

农民工具有人数多、流动性强的特点。

社会中若存在着一股如此庞大、游移不定的无组织性的人群,无疑将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增加了政府管理社会的难度和成本。

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不应该再是传统的“堵、截、塞”,而应该是主动的“领、输、导”,积极主动地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农民工组建自身组织,使他们在组织内或组织之间有序流动。

如农民工最集中的行业是各类建筑行业和服务业,当地政府可以引导农民工组建各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协会,引导第三产业中的农民工组建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协会组织,这样既可以提高农民工流动的有序性,又能提高农民工的维权率。

最后,鼓励农民工加入党、团、妇联等组织。

各党团组织和各级妇联要吸收农民工中的先进分子,让这些先进分子在组织中锻炼成长,使他们日后能够在各战线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如何通过社区把本地和外来群众组织起来?

答:

首先,通过社区内的各企事业单位把本地群众和外来群众组织起来。

社区可通过对其所辖范围各家单位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引导,使各家单位主动承担起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责任。

其次,通过房屋的产权或使用权把本地群众和外来群众组织在社区内。

一方面,买者与开发商之间通过买卖交易,买者得到了房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买者自然就成为了社区的一员。

另一方面,当房屋作为投资手段,出租给第三方时,通过房屋使用权的转让,房屋租用者也被组织在房屋所在的社区内。

最后,通过社区管理与服务把本地群众和外来群众组织起来。

社区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社区基层组织与社区居民、社区单位等部门或机构,为了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动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种事务进行有效调控的过程。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倡导和组织下,居民自己所进行的一种公益性质的自助服务。

社区服务是连接本地群众和外地群众的有力手段,也是使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参与的重要方式。

通过社区管理和服务提高本地群众和外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使他们产生社区认同感,从而把他们长久地、有序地组织在社区内。

4.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创新基层组织设置?

答:

新形势下,不断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打破原有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重新组合。

在城市,计划经济时代条块式的组织设置模式已经过时,社区式管理模块占据了城市的舞台;在农村,行政村式的组织设置也正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客观上要求党和政府打破原有的基层组织设置,在新的条件下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做好组织保障。

第二,城市的基层组织设置创新。

以社区为依托、各类组织为支点进行城市群众工作基层组织设置创新。

社区为城市基层管理的最小单位,是在固定区域内沟通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现代城市的基层组织设置需要以社区为依托。

第三,农村的基层组织设置创新。

农村的行政村体制对农村各方面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

但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农村的基层组织设置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农村的基层组织设置创新需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方面,正确处理农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留守儿童、老人、妇女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农村的基层组织设置创新。

5.结合服务群众,如何实现组织群众的创新?

答: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结合服务群众实现组织群众的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通过提供生活服务实现组织群众创新。

如在社区,可开办幼儿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好社区卫生、绿化、物业等一系列问题,开办多种文娱活动等等。

在农村,解决好农民医疗问题、部分地区的饮水用电问题、留守老人生活问题、农村危房问题等等。

一个服务项目就是一个组织群众的焦点,服务项目越多,组织群众的焦点就越多,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就越高。

第二,通过为人民群众的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实现组织群众创新。

大多数群众都有自己喜爱的或者是正在从事的事业,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的事业发展提供各种服务是吸引群众、赢得民心的最好方式。

如,为从事农业的群众提供农业科技指导与培训,为从事建筑业、商业和服务业的群众在资金、市场资讯等方面提供服务,为从事教育事业的群众提供进修、培训等服务。

第三,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实现组织群众创新。

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特别是在一些留守地区,出现了“银色世界”的状况;青壮年人数减少,而且多数集聚在城镇;留守儿童越来越多,长时间与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居住在一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因此,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来实现组织群众创新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如通过教育服务把留守儿童组织在学校内,通过组建老年秧歌队把留守老人组织在娱乐队伍中,通过技能培训把青壮年组织在各单位内等。

五、略

第五讲社会文明与教育群众

四、简答

1.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对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

2.谈谈你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理解。

3.如何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4.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群众的法制宣传与教育需注意哪些问题?

5.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文明素质教育?

五、论述

1.谈谈你对培育共同的理想信念的理解。

2.如何加强社会文明素质教育?

第五讲社会文明与教育群众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

1.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对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

答:

首先,要深入基层,扩大覆盖面。

形势政策解读要把宣传教育基层干部群众作为突出重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教育原则,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宣讲,力求使党的每次重大方针政策的宣讲不留死角,覆盖到城乡各个角落和社会各个阶层,要以“理论下基层”活动为抓手,加大宣讲的覆盖面。

其次,要利用讲堂,实现多级联动。

多级联动的讲堂既分层次,又有交叉,既能互补,又有差异,能将各级党委、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都纳入宣讲、学习范围,实现对宣讲对象的广覆盖,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全受益。

第三,要形式多样,增强吸引力。

各级党组织应大力推广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进行宣传阐释,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国内外形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第四,要善用媒体,营造氛围。

宣传部门可组织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制订宣传报道计划,开辟专题、专栏、专版,统筹安排,集中报道,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拓展宣讲载体,主动设置议题,丰富内容形式,有声有色进行宣传报道,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导向。

2.谈谈你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理解。

答:

爱国主义是世界各国永恒的主题,是文明社会不变的价值追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

第一,以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

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关键是要教育广大群众将实现个人价值与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结合起来,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强为国家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