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517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市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淮安市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淮安市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淮安市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淮安市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淮安市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安市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

《淮安市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淮安市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

指挥长职责:

全面负责应急指挥工作,签发有关灾情、应急工作情况的上报或下达的文件,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开展抢险救灾,上级部门及有关部门汇报工作。

副指挥长职责:

负责校抗震救领导小组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协调及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抢险搜救、救护等自救互救工作。

办公室成员职责:

(1)承担草拟草拟学校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报告、总结及上情下达,下情(灾情)上报职责;

(2)承担领导小组,在地震发生后提出具体的应急工作方案;

(3)协调各专业组之间的应急救援工作;

(4)制定和定期修定校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5)负责宣传报道,起草简报,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6)组织开展学校防震知识的宣传、培训,组织应急模拟演练。

(7)进行应急资金的调度及所需物资、装备、设备、器材的供应;

负责接待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

(8)安排应急期间的值班工作。

成员职责:

1.信息通讯组:

负责报警、信息通报、情况报告及各方面的联络沟通。

(责任领导:

马旭;

责任人:

第一时间发现地震的任何教职工)。

2.警戒保卫组:

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散人员和疏通道路,引导救险车辆。

王介锁;

门卫)。

3.抢险救灾组:

负责人员、财产的抢救和安置。

梁淼;

全体教职工)。

4.医疗救护组:

负责对伤亡人员实施抢救治疗和处置。

王乃涛;

校医)。

5.物资保障组:

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机动车、药品、物资等抢险救灾物品的供应。

朱克勇;

后勤所有人员)

6.善后处理组:

妥善处理各种善后事宜,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卞志娟;

年级主任、班主任)。

2.应急准备

2.1避震疏散方案

疏散目的地:

操场

疏散路线:

长小楼从东楼梯、一号楼分别从东西楼梯、回形楼分别从北楼梯、阶梯教室门前楼梯、三号楼从东楼梯、科技楼北侧学生从西楼梯,南侧学生从东楼梯。

综合楼一楼、四楼学生从西楼梯,三五楼学生从东楼梯。

疏散顺序:

统一指挥、反应迅速、严格落实、疏散有序、确保安全,各楼均按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的顺序,按照规定的路线依次疏散。

撤离时本着“先学生、后教师”的原则,所有疏散老师最后撤离现场,各楼层楼梯道转台及楼道抹弯处各安排一名教师定点疏散,每层4人,安排距离楼梯口最近的办公室教师负责,责任到人(详见应急疏散示意图):

按一楼、二楼、三楼、四楼、五楼的顺序依次疏散。

长小楼按:

实一(12)、实一(11)、实一(10、)实一(9)、实一(8)、实一(7)、实一(6)、实一(5)、实一(4)、实一(3)、实一

(2)、实一

(1)顺序依次由东楼梯撤离。

一号楼按:

实三

(1)、实三

(2)、实三(3)、长六(11)、长六(12)、长六(10)、长六(6)、长六(7)、长六(5)、长六

(1)、长六

(2)、实六(4)顺序从西楼梯撤离。

实三(4)、实三(5)、长六(13)、长六(14)、长六(8)、长六(9)、长六(3)、长六(4)顺序依次由东楼梯撤离。

三号楼按:

实三(6)、长三(11)、长三(12)、长三(13)、实三(7)、长五(6)、长五(6)、长五(5)、长五(4)、实五(5)、实五(4)、实五(3)、实五

(2)、实五

(1)、实六(3)、实六

(2)、实六

(1)、实五(6)、长五(13)顺序依次由东楼梯撤离。

回形楼按:

长三(15)、长三(16)、长三(17)、长三(18)、长三(19)、长三(20)顺序依次由回形楼北楼梯撤离。

长三(14)、实一(13)、长五(3)、长五

(2)、长五

(1)、长五(9)、长五(8)、长五(7)、长五(12)、长五(11)、长五(10)顺序依次由小阶梯教室门前楼梯撤离。

科技楼按:

长四(9)、长四(10)、长四(11)、长四(15)、长四(16)、长四(17)、实四(3)、实四(4)、实四(5)顺序依次由西楼梯撤离。

长四(12)、长四(13)、长四(14)、长四(18)、实四

(1)、实四

(2)、实四(6)、实四(7)顺序依次由东楼梯撤离。

综合楼按:

实二(4)、实二

(1)、实二(5)、实二

(2)、实二(3)、长二(16)、长二(15)、长二(14)、长二(13)顺序依次由西楼梯撤离。

长二(12)、长二(11)、实二(8)、实二(7)、长二(17)长二(18)顺序依次由东楼梯撤离。

2.2宣传教育

学校采取丰富多彩、师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宣传形式(通过板报、橱窗、广播、校园网、请地震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知识讲座等),把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宣传到每个师生中,使广大师生了解震兆观测办法和必要的抗震防震常识,每学期开展一次避震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地震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2.3应急物资

地震应急物资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急、救助所必须的急用物资。

学校总务处负责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

矿泉水、食品、救护物品,学校校医室负责储备必要的常用药品等。

3.应急响应

3.1启动预案

突发破坏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自动启动本预案。

3.2紧急避震

教师一定要沉着冷静,组织好学生的应急避震。

首先不要让学生乱跑,应迅速让学生躲在书桌下,用书包护好头部。

尽可能离开外墙和玻璃窗,避开天花板上的悬吊物,如吊灯等。

讲桌旁,内墙墙角处也可暂避。

人员应当分散不要过于集中,最好留出通道。

震后应有序地迅速撤离,转移到安全地带。

在楼上教室内的同学千万不要跳楼,更不要一窝蜂似的挤向楼梯,这样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正确避震方法:

 

 

①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②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③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

学生就地躲避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④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旁、墙角或桌下,以保护身体不被砸,尽量不要靠近窗口。

⑤躲避的姿势:

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

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枕头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⑥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

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⑦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⑧在厕所内的同学,也要采取应变措施,就近躲避。

⑨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⑩老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及时纠正。

学校避震不利位置:

围墙(易倒)、易掉落物器之下、瓦屋顶屋檐下、外侧阳台上下、玻璃窗旁。

3.3紧急疏散

每班靠门的学生立即把门打开,按座次撤出教室,以班为单位有序撤出。

学生由正在上课的老师负责疏散,班主任如没课,应立即到班级所在楼层楼梯处疏导学生。

在撤离途中,如出现拥挤摔倒,后面学生及楼梯口应立即大声喊“停”同时停止不动,各班老师招呼本班学生停下,等险情排除后,再招呼按顺序撤出。

安排教师到楼梯拐弯、走廊拐角等容易发生踩踏事故的地方进行疏导,防止过度拥挤造成踩踏事故。

最后有序撤离到安全的避震场所——学校操场等宽阔地方并蹲下。

到达疏散点,各班迅速整队统计人数并及时向年级主任汇报,由年级主任再把数目报告给校长。

3.4紧急处置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

因此,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不论是谁,只要是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减少伤亡。

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①互救过程中,要有组织,讲究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增加不应有的伤亡。

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在开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挖。

②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③在互救中,应利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

④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清除埋压物,才能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⑤清除压埋物及钻凿、分割时,有条件的要泼水,以防伤员呛闷而死。

⑥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护通风,递送食品,静等时机再进行营救。

⑦必须对伤员进行迅速的分类,区分轻重缓急,把需要紧急抢救的伤员分出来,特别是休克和出血的伤员;

把需要立刻手术的伤员分出来;

确定伤员救治的措施,分类工作做好了,可以保证在伤员众多条件下,合理使用人力物力,配合医院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治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对伤员进行了迅速合理的救治。

3.5灾情报告

在灾情发生后,指挥部立刻向市教育局报告灾情,其中包括:

人员伤亡数、建筑破坏数、次生灾害情况、自救情况,如果特大伤亡的立刻请求上级部门给予支援。

3.6伤员处置

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协助民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调配救济物品,做好师生转移和安置工作。

3.7学生安置

震动平息后立即把所有学生从室内疏散出来,集中到开阔地、操场上,控制行动范围,防范学生走失,等待上级指示,必要时,请家长领回孩子;

震后,要加派人力控制危险场所(如危楼、危墙等等),不允许人员靠近;

若学校房屋遭受破坏,对抢救出的无主物品进行集中监管等。

配合民政、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留校师生的生活安排,加强对防疫病情监控,对受灾的学生进行心理安慰,灾后重建对学生安置后要进行心理干预,如教育灾民生产自救,自力更生,重建家园,不能使他们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

3.8应急结束

人员抢救工作结束,此生灾害基本消除,全体师生得到妥善安置,指挥部宣布抵制应急和救援工作结束,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如果学校被顶为地震避难场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场所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障应急避难场所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

学校要会同当地社区及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与应急避难场所配套的应急疏散预案。

4.附则

1.对在本《预案》执行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学校将进行表彰。

对因责任心不强,擅离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上级组织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2.本预案一旦启动,全校教职工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凡因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将追究个人责任。

3.本预案从201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