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519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源贫化条件下的高炉炼铁节能环保技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结论:

综上所述,高炉喷吹煤粉,既有对冶炼过程有利的一面,也有对冶炼过程不利的一面。

为了保证高炉的高效生产,需要研究大量喷煤条件下的热补偿技术,混合煤配煤技术,配矿技术,改善煤粉燃烧率的喷枪。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2大量喷煤下的理论燃烧温度的控制一般认为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不得低于2000,否则炉况顺行状态将被破坏。

然而,在大量喷吹煤粉时,虽然按常用方法计算的理论燃烧温度远低于2000,但高炉冶炼进程依然正常。

这意味着,常用的理论燃烧温度计算方法没有体现喷煤的规律,需要进行修正。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2大量喷煤下的理论燃烧温度1.2.1修正的理论燃烧温度计算方法三个要点:

热收入中增加了煤粉物理热;

将鼓风湿分的分解热改为水煤气反应热;

考虑不完全燃烧条件下煤粉在风口区的反应热。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2大量喷煤下的理论燃烧温度1.2.2修正方法与常规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风温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鼓风湿度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计算条件:

宝钢3号高炉风温1250,鼓风湿度20g/m3,喷煤量250kg/t铁,吨铁煤气量1208m3/t铁,高炉利用系数2.0t/m3.d,高炉有效容积4350m3。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2大量喷煤下的理论燃烧温度1.2.2修正方法与常规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富氧率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喷煤量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图中,菱形代表修正方法,方块代表常规方法。

新方法比常规方法,最多可能高300以上,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3高炉下部多相动力学与控制共存的相及标准流速:

气相:

高温煤气,0.9861.479m/s固相:

焦炭,炉腰处平均0.6mm/s左右,死料柱每710天更新一次液相:

熔铁滴,8.5912.88mm/s熔渣滴,711mm/s粉体相:

焦炭粉末,未燃烧煤粉,随煤气向上流动,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3高炉下部多相动力学与控制1.3.1液泛是限制高炉扩大煤比和高产的限制性因素Gupta等人应用X-射线技术观察了颗粒充填床内的液体流动现象并测定了液体流速的分布,发现:

气体曳力的作用使得在风口回旋区附近产生了一个无液体存在的干区,而当气体流速足够高时,液体流速在料层下部的分布基本与其在料层上层的初始分布无关;

在回旋区的干区的上方,存在一个液体滞留率很大的区域,液体在此区域的停留时间比在死料柱中的停留时间要长。

应用武汉科技大学与宝钢合作开发的高炉流场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知,高炉内气体流速的峰值最高达平均值的6倍左右,而液体流速的峰值最高可达平均值的2倍左右。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3.1液泛是限制高炉扩大煤比和高产的限制性因素武汉科技大学液泛实验摄像资料演示:

7-3,7-1,3-1,3-4,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3.1液泛是限制高炉扩大煤比和高产的限制性因素阻塞线方程:

log(cf)=1.20728671.0387473log(fr)0.2547832log(fr)log(fr)cf-阻塞因子,等于(ug2Fs/g3)(g/l)0.2fr-流量因子,等于(L/G)(g/l)0.5式中,ug-煤气实际线速度,与风量、炉温、炉型等有关L-煤气实际体积速度,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3.1液泛是限制高炉扩大煤比和高产的限制性因素G-熔渣的实际体积流速,与生铁产量、渣比有关Fs-炉腹焦颗粒的表面积,与到达炉腹处的焦炭粒度有关-炉腹焦炭料层的孔隙度,与炉腹焦的粒度组成、沉积的焦炭粉末和未燃煤粉的数量有关,也可能和可能的再凝固熔渣数量有关-炉腹初渣的粘度,与初渣的化学成分和炉腹部位的温度有关,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3.1液泛是限制高炉扩大煤比和高产的限制性因素用VB语言建立了基于高炉下部多相动力学理论的高炉操作指导计算机系统功能:

-分析高炉当前顺行状况-预测不同原燃料条件下的高炉极限产量-制定提高喷煤量和生铁产量的技术措施-分析超高强度冶炼的可行性,B、D、S点:

1月份的工况点F、H、J、L、N和P点:

2月份的工况点。

其中,B、F、H和J点位于的危险区,而其余各点均处于可操作区。

处于危险区的工况点,其液流不均匀系数取可能的最高值(1.85),炉腹焦炭的平均粒度取可能的最小值(24mm),熔渣的粘度取(0.6Pa.s)。

位于阻塞线上的工况点:

P点与2月份对应,S点与1月份对应。

计算时1月份的焦炭粒度取30mm,2月份取28mm。

修正的舍伍德图,武钢5号高炉2009年1月和2月的工况,表8煤粉粒度对流动性的影响,1.3.2多相动力学控制下的高炉极限产量研究,计算研究的结论:

粒度每增大1mm,产量大约可提高4.3%孔隙度每增加0.01,产量大约可提高6.9%粘度每减小0.1Pa.s(即1泊),产量可提高2.2%6.4%渣量每降低10kg/t,产量大约可提高2%富氧率每增加1%,产量大约提高0.7%减小熔渣的不均匀流动有利于高炉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增大炉腹焦炭粒度的措施:

增大从炉顶装入的焦炭的粒度提高焦炭的冷强度特别是热强度,增大炉腹焦炭料层空隙度的措施:

增大炉腹焦炭的粒度改善炉渣的流动性控制较高的炉温减少未燃烧煤粉生成量改进布料和煤气流控制,高强冶炼下的燃料比问题,高冶炼强度并不总是意味着高燃料消耗2009年1月:

利用系数2.872t/d.m3,燃料比516.9kg/t2009年2月:

利用系数3.016t/d.m3,燃料比508.6kg/t对实际生产数据采用物-热联合平衡模型进行了校核绘制了有H2的操作线1月份的操作线如下:

yAE=2.1192x-1.60992月份的操作线如下:

yAE=2.1269x-1.6335由操作线计算得知,2月份的炉身工作效率比1月份升高(分别等于92.12%和91.14%),铁的直接还原度减小(分别等于0.4934和0.5093)。

炉身工作效率提高和铁的直接还原度减小意味着高炉的间接还原改善,结果使焦比下降。

炉况顺行,煤气流分布合理,不仅有利于提高产量,而且有助于改善间接还原。

对于一定的操作条件,有一个最适宜的冶炼强度范围对于一定的操作条件,有一个最适宜的喷煤比范围原燃料条件下降时,为了保证顺行和较高的能量利用,必须适当控制产量水平和煤比市场形势差要求控制产量时,可以适当降低对原燃料条件的要求,使用质量较差、价格较低的矿石和冶金用煤当市场形势好,公司生产要求高炉提高冶炼强度的时候,虽然总的燃料比可能升高,但可以采取改善布料和煤气流控制,提高富氧率和风温等手段,使燃料比保持在较低水平原燃料条件较差,新建高炉宜选用较小的炉容,因为炉容小,单位炉容的炉缸截面积较大,煤气和熔渣的流速较低,抗液泛能力较强,有利于强化和增加煤比,关于高炉适宜冶炼强度和煤比的讨论,操作条件包括:

矿石,焦炭,煤粉风温,富氧布料设备和技术炉型,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4高炉混合煤喷吹1.4.1高挥发性煤喷吹发展现状世界各国对高炉喷吹煤种没有严格限制,从无烟煤到褐煤的所有品种都有喷吹的例子,但从燃烧性能看,高挥发分和低灰分烟煤更适合用于高炉大喷煤生产。

一般采用粉煤喷吹,但英国斯肯索普公司的高炉采用粒煤喷吹,粒度上限为3mm,小于2mm部分占98%。

对喷吹煤品种的选择,除了经济性以外,一般着眼于煤岩显微组分、工业分析、可磨性、流动性、粘结性、燃烧性等指标。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煤种对燃烧率的影响,美国的配煤技术,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美国的配煤技术,粘结强度对煤粉输送性能的影响,煤饼透气性对煤粉输送性能的影响,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美国ISPAD厂的配煤方法,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4.1高挥发性煤喷吹发展现状国内高炉从喷吹单一无烟煤起步,原因是无烟煤没有爆炸性,而且理论置换比较高。

逐渐发展无烟煤和烟煤混合喷吹的目的是改善煤粉的燃烧性和提高煤比。

宝钢高炉喷吹煤粉的挥发分含量一般控制在1525%的范围。

对混合煤的合理配比的研究,除了经济性以外,最重视的是煤粉的燃烧性,还要考虑获得高的煤焦置换比,尽可能发挥制粉和喷吹系统的能力。

目前,我国高炉喷吹煤品种以无烟煤为主,混合喷吹一部分贫煤、贫瘦煤和高挥发分的神华煤。

武汉科技大学和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和彬长矿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研究了弱粘煤和不粘煤的高炉喷吹技术。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4.2黄陵弱粘煤原煤特性的试验研究黄陵弱粘煤的基本性质MadAdVdStd1.549.8828.540.32弱粘煤灰分含量低于武钢高炉目前使用的无烟煤和贫瘦煤,因此混喷一定比例的弱粘煤可使高炉渣量减少;

全硫0.32%,喷吹黄陵弱粘煤可使高炉的硫负荷降低,对高炉降低焦比、提高产量有利;

挥发份指标Vdaf等于31.67%,属于高挥发性烟煤,与无烟煤、贫瘦煤等挥发份含量低的煤种混合喷吹,有利于提高煤粉的燃烧性,对增加煤比有利。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4.2黄陵弱粘煤原煤特性的试验研究酸性脉石含量较低(74.69%),有利于减少高炉的渣量;

Al2O3含量26.47%,低于武钢常用的永城无烟煤(30.08%)和潞安贫瘦煤(36.43%),混合喷吹黄陵弱粘煤对降低炉渣Al2O3含量,改善高炉生产指标十分有利;

CaO含量高(11.41%)而一般煤的CaO含量只有2%-6%,喷吹CaO和MgO含量高的煤粉,高炉可以少加熔剂,有利于降低生铁成本;

Pb、Zn含量很低,不会对高炉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章混合煤喷吹配煤技术,1.4.2黄陵弱粘煤原煤特性的试验研究煤与储存、制粉、输送有关的性质,黄陵弱粘煤的着火点测定曲线,测定原理是找出通氮气的试样1和通空气的试样2的温差开始加大的温度点,即为煤样的着火点,如图1所示。

试样粒度为2-3mm。

(1)着火点:

弱粘煤199,永城无烟煤468,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4.2黄陵弱粘煤原煤特性的试验研究煤与储存、制粉、输送有关的性质

(2)爆炸性:

火焰返回长度大于400mm,属中强爆炸性煤。

但是混入三分之一左右的无烟煤和贫瘦煤以后,爆炸性显著减弱,基本上不再具有爆炸性。

(3)煤的无机矿物组成:

煤中无机化合物的成分对煤的堆存、制粉和输送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煤灰中各种矿物的硬度差别很大,粘土类矿物的莫氏硬度为2,而石英和磁铁矿、黄铁矿等的莫氏硬度为7-8。

因此,含软矿物多的煤,制成的煤粉可能细颗粒含量较多;

含硬矿物多的煤,粗颗粒含量可能较多。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煤与储存、制粉、输送有关的性质工业分析测得的水分不准,因为它与天气条件等许多外部因素有关。

按照美国ASTMD1412标准测定煤的平衡水分。

研究发现,平衡含水量和煤中粘土类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密切相关。

高岭土吸水能力很差,而蒙托石、坡缕石、层状的伊利石和蒙脱石混合物的吸水性很强。

使用平衡水分大的煤,可能在输煤系统,特别在喷煤系统产生堵塞或造成流量减少。

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黄陵弱粘煤的高炉喷吹性能,采用了位置敏感X-光粉末衍射法(XRD-PSD)检测了它的无机矿物组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微观分析对XRD-PSD的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第二章混合煤喷吹配煤技术,煤与储存、制粉、输送有关的性质,黄陵弱粘煤的X-光粉末衍射图谱,由左图可知,黄陵弱粘煤中不含坡缕石、蒙托石等强吸水性粘土类矿物,因此不会对高炉喷煤的制粉和喷吹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章混合煤喷吹配煤技术,煤与储存、制粉、输送有关的性质(4)煤的可磨性:

采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研制的四种哈氏可磨性指数各不相同的煤作为标准物质对实际使用的哈氏仪进行校正。

根据四种标准煤的测定结果,绘制了标准图,然后在标准图上查出黄陵弱粘煤的可磨性。

用这种方法比简单地用可磨性计算公式得到的结果更加可靠。

测定的黄陵弱粘煤的可磨性为53,说明它属于比较难磨的煤种,但是也达到了高炉喷吹用烟煤技术条件(GB/T18817)对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的可磨性的要求(50)。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煤与储存、制粉、输送有关的性质(5)煤的流动性:

流动性指数的计算方法是英国人卡尔1960年代确定的。

他对大量粉体进行测量后,用类似模糊数学中综合评分的方法对定性的概念进行了模糊量化。

简单地说,流动性指数是休止角、压缩度、平板角、均齐度、凝集度等项指数的加权和。

用专门的表格查出休止角、压缩度、平板角、均齐度、凝集度的指数,这五个指数的总和称为流动性指数。

流动性指数越高,流动性越好。

采用BT-1000型粉体综合特性测试仪测定了黄陵弱粘煤及其配煤的流动性。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煤与储存、制粉、输送有关的性质,单种煤的流动性与粒度的关系,混合煤的流动性与粒度的关系,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煤与储存、制粉、输送有关的性质测试结果表明,单种煤的流动性与粒度的关系因煤种而异,如左图所示。

一般认为粉体流动性随粒度变细而变差,无烟煤刚好符合这一规律;

而贫瘦煤粒度变细对它的流动性没有明显影响。

黄陵弱粘煤,中等细度时煤粉的流动性最好,太细或太粗流动性都变差。

在200网目占50%80%的细度下,黄陵弱粘煤的流动性最好。

在混喷黄陵弱粘煤时,增加弱粘煤的配比对改善煤粉的流动性作用明显,在200网目占50%作用时达到最大值,参见右图。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煤与喷吹和燃烧有关的性质

(1)煤的灰熔融性:

软化点1380,半球点1391.5,流动点1413,对高炉喷吹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2)煤的粘结性:

黄陵弱粘煤的G值为16.05,Y值为0,说明有一定的粘结性。

(3)煤的粒度分布和比表面积: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煤与喷吹和燃烧有关的性质,弱粘煤配比对煤粉粒度组成的影响(200网目部分含量固定为90%),图中c-7、c-6、c-5分别代表弱粘煤配比等于40%、45%、50%的煤样。

由左图可知,在200网目部分含量固定为90的情况下,随着弱粘煤配比的增加,曲线的尖峰向左移动,频率曲线变得较为平坦。

这说明增加弱粘煤配比有利于提高煤粉中细颗粒的含量。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煤与喷吹和燃烧有关的性质

(1)煤的反应性:

弱粘煤、无烟煤和贫瘦煤反应放热速度的对比,采用了德国耐驰公司NETZCHSTA449C型综合热分析仪测定了黄陵弱粘煤的反应性。

试样重量17mg,粒度一般为2030网目,在研究粒度影响时可调;

升温速度10/min,在空气中进行燃烧;

试验结果用失重曲线(TG)和反应放热速度曲线(DSC)表示。

弱粘煤配比对煤粉反应性的影响(无烟煤加弱粘煤),弱粘煤配比对煤粉反应性的影响(无烟煤、弱粘煤加贫瘦煤),由右图可知,对于由无烟煤、弱粘煤和贫瘦煤三种煤配制的混合煤粉,增加弱粘煤配比、相应减少贫瘦煤配比,煤粉在开始阶段的燃烧速度虽然加快,但燃烧实际结束温度却略微升高,而且在弱粘煤的灰分含量比贫瘦煤灰分含量低差不多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增加弱粘煤的配比,煤样的残重还有所增加,即燃烧不够完全。

这意味着,在高炉采用无烟煤、弱粘煤和贫瘦煤三种煤混合喷吹时,过多增加弱粘煤的用量不一定能改善煤粉的反应性。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煤与喷吹和燃烧有关的性质

(2)煤的燃烧性:

磨煤细度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喷煤比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煤粉燃烧试验在立式煤粉燃烧炉上进行,空气经高温炉预热,可达9001000,根据燃烧前后灰分的含量计算燃烧率。

左图清楚地显示,黄陵弱粘煤的燃烧性优于贫瘦煤,而贫瘦煤的燃烧性又优于无烟煤。

因此,用弱粘煤部分地代替无烟煤和贫瘦煤,能够提高煤粉的燃烧率。

测定结果表明,向无烟煤中混入一半左右的弱粘煤,煤粉燃烧率最多大约可提高6个百分点。

采用三种煤混喷,用弱粘煤代替贫瘦煤,弱粘煤配煤为30%时燃烧率最高,增加配比燃烧率反而有所下降。

这一结果与反应性的测试结果刚好吻合。

因此,三种煤混合喷吹时宜将弱粘煤的配比控制不超过30%左右。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4.2黄陵弱粘煤原煤特性的试验研究综合评价:

化学成分具有“三高四低”的特点,即挥发分含量高、氢含量高、氧化钙含量高;

灰分含量低、硫分低、碱金属含量低、酸性脉石,特别是氧化铝含量低。

因此,喷吹黄陵弱粘煤,有利于改善高炉内铁矿石的还原,提高煤焦置换比,减少渣量,改善炉渣的流动性,保证炉况顺行和节省燃料消耗。

流动性和无烟煤、贫瘦煤基本相同,不含吸水性强的粘土类矿物,因此不会对煤粉的处理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虽然黄陵弱粘煤的爆炸性较强,但配入30%左右或更多无烟煤、贫瘦煤后,基本上没有爆炸性。

在无烟煤和贫瘦煤中混入黄陵弱粘煤,制得的煤粉中细颗粒所占比例增加、平均粒径减小,能够改善煤粉的反应性和燃烧性。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4.3弱粘煤喷吹的工业试验研究2007年2月12月武钢炼铁厂在有效容积3200m3的6号和7号大型高炉生产中进行了喷吹黄陵弱粘煤的工业试验。

2007年2-6月份黄陵煤的配比为20%,7-12月份为30%,全年平均25%左右,全年喷吹黄陵弱粘煤量大约11万吨。

喷吹配煤中,潞安贫瘦煤占20%30%,永城无烟煤占50%。

高炉保持稳定顺行。

与没有混喷黄陵弱粘煤的2007年1月比较,混喷黄陵弱粘煤的2007年2至12月份,6号高炉的煤比增加了7.8kg/t,7号高炉的煤比减少了4.2kg/t;

6号高炉和7号高炉的焦比分别减少了16.5和3.8kg/t;

6号高炉和7号高炉的综合焦比分别减少了11.9和6.9kg/t。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4.3弱粘煤喷吹的工业试验研究喷吹弱粘煤对高炉产量的影响综合炉料含铁品位、鼓风富氧率、炉顶压力、焦炭强度指标M40对高炉产量的影响较大,针对这几种操作参数对试验期高炉的产量进行了校正计算。

试验期6号高炉的利用系数提高了2.125%,其他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1.944%,则喷吹黄陵弱粘煤使6号高炉的产量增加了0.181%。

试验期7号高炉的利用系数提高了5.865%,其他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4.81%,则喷吹黄陵弱粘煤使7号高炉的产量增加了1.055%。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4.3弱粘煤喷吹的工业试验研究喷吹弱粘煤对焦比和燃料比的影响综合炉料含铁品位、焦炭强度指标M40、熟料比、鼓风温度、焦炭硫分、生铁含硅量等对高炉焦比的影响较大,针对这几种操作参数对试验期高炉的焦比进行了校正计算。

试验期6号高炉的焦比增加了9.5kg/t,其他因素对焦比的影响为7.8kg/t,则喷吹黄陵弱粘煤使6号高炉的焦比增加了1.7kg/t。

试验期7号高炉的焦比减少了32.9kg/,其他因素对焦比的影响为0.9kg/t,则喷吹黄陵弱粘煤使7号高炉的焦比减少了33.8kg/t。

6号高炉的煤比减少了12.7kg/t;

7号高炉的煤比减少了6.1kg/t。

因此,6号高炉的燃料比降低了11.0kg/t,7号高炉的燃料比降低了9.9kg/t。

第二章混合煤喷吹配煤技术,1.4.3弱粘煤喷吹的工业试验研究喷吹弱粘煤对实际置换比的影响黄陵弱粘煤含氢高,燃烧性好,混喷黄陵弱粘煤有利于改善煤粉在高炉内的利用。

假定没有喷吹黄陵弱粘煤的基准期的煤粉置换比等于0.8,小块焦的置换比等于0.9,则计算可得到混喷黄陵弱粘煤试验期的煤粉置换比。

结果表明,试验期6号高炉煤粉实际置换比提高到0.8522,7号高炉煤粉实际置换比提高到1.036。

置换比提高说明煤粉在高炉内的利用率得到了改善,为降低燃料消耗创造了条件。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5大量喷煤下的配矿技术1.5.1高炉初成渣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初渣实验炉国外对高炉炉料结构和初渣形成过程的研究,有在生产高炉上进行的工业试验,在实验高炉上进行的半工业试验,在生产高炉和实验高炉上进行的解剖试验,以及在模拟高炉条件的热模型上进行的实验室试验。

这些研究方法比较接近高炉的实际,能够得到明确的炉料性能与高炉产量、燃料比之间的关系,但缺点是试验规模大,费用昂贵。

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武钢的实际,采取了以下办法进行初渣形成过程和初渣性能的研究,即研制专门的高炉初渣实验炉;

有选择地对某些高炉炉料结构进行初渣形成试验。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5.1高炉初成渣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初渣实验炉主要特点包括:

1)试样量大。

2)按照高炉内的实际煤气成分调节还原气体成分。

3)按照高炉内的实际煤气温度分布升温。

4)按照高炉内的实际料柱压力改变向样品施加的荷重。

5)炉子功率大,等温区长。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5.1高炉初成渣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球团矿配比对初渣形成的影响研究了8种炉料结构(纯球团矿,纯澳大利亚块矿,纯烧结矿,以及烧结矿配比35-75、球团矿配比15-55、天然块矿配比10的五种综合炉料)的初渣形成过程。

结果表明,随着球团矿用量的增加,滴落初渣的碱度减小,综合炉料的熔滴温度降低、透气阻力指数有增大趋势。

但是在合适范围内增加球团矿的用量,综合炉料的初渣形成特性变化不大,配比适宜时初渣中FeO减少。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球团矿配比对综合炉料熔滴温度的影响,球团矿配比对滴落初渣中FeO含量的影响,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未燃煤对初渣性能的影响提高煤比是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

煤粉在风口前不可能完全燃烧,煤比越高燃烧率越低。

产生的残炭(又叫未燃煤)随煤气上升进入高炉料柱,其去向包括:

1)被铁液吸收,参与铁的渗碳反应;

2)被初渣吸收,参与FeO的还原反应;

3)与煤气中的CO2反应;

4)积聚在焦炭颗粒之间的空隙中,5)随煤气从炉顶排出,此部分所占比例一般仅1左右。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为了研究未燃煤含量对初渣性能的影响,设定煤比为180kg/t铁,按照60%、70%、80%和100四种煤粉燃烧率,以六种滴落初渣为基础渣,分别配入不同数量的未燃煤粉(配比分别为6.58%,5,3.38和0)与煤灰(配比分别为2.08%,2.46,2.85和3.66),制取粘度试验的炉渣样品。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煤粉燃烧率对3#初渣粘度的影响,煤粉燃烧率对5#初渣粘度的影响,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未燃煤对初渣流动性的影响

(1)卷入未燃煤粉使初渣粘度明显增大

(2)增加球团矿配比使初渣粘度和熔化性温度降低(3)未燃煤含量升高,需要相应增加球团矿配比:

未燃煤含量为5%时,5#初渣(球团矿配比35%)的粘度最低;

而未燃煤含量为6.8%时,6#、7#初渣(球团矿配比分别为45%和55%)的粘度最低。

这说明在提高高炉煤比时应该相应地增加球团矿的用量,以改善高炉的顺行状况。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未燃煤对初渣熔点的影响,未燃煤含量对初渣熔化性温度的影响,当球团矿配比从15%逐渐增加到55%,对于相同的未燃煤含量,各种炉料结构的初渣熔点均下降了103-104。

随着球团矿配比的增加,未燃煤对初渣熔点的影响逐渐减弱,即不同未燃煤含量下的初渣熔点的差距缩小。

也就是说,从初渣熔点的角度,也证明了增加球团矿用量对改善大量喷煤高炉的初渣流动性有利。

第一章大量喷煤技术,1.5.2大量喷煤下的高炉配矿技术根据实验室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大量喷煤下的配矿方案,即根据喷煤比水平适当增加鄂州球团矿的用量。

为此,从2006年10月15日到2007年1月14日,在5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