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5199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9.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优质PPT.ppt

黄骨髓:

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位于成年动物长骨的骨髓腔内,无造血机能,但遇到大失血时可转变成红骨髓,恢复造血机能。

4.血管和神经:

为骨附近的血管、神经的分支,经骨表面的滋养孔(foramennutrticium)进出骨器官。

骨器官的结构,(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1.化学成分无机质:

主要为CaCO3、Ca3(PO3)2、CaF2等,占骨重的2/3。

经火煅烧的骨只剩下无机质,其形态不变,没有弹性和韧性,骨脆而易碎,表明无机质使骨增加硬度即坚固性。

有机质:

主要成分是骨胶原和粘多糖,占骨重的1/3。

用酸处理脱盐的骨仍保持骨的原有形态,但柔软富有弹性,易变形,失去支撑重量的功能,即有机质决定骨的弹性和韧性。

2.物理特性:

坚固性弹性和韧性,骨的连结,1.骨连结的概念: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

2.骨连结的分类:

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纤维连结(articulationesfibrosae)直接连结软骨连结(articulationescartilagineae)骨性结合一般的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是暂时的,如骨盆联合头骨之间的缝等可小范围的运动或不能活动,随年龄的增长而骨化,转变为骨性结合,完全不能运动。

但相邻椎骨的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属软骨连接,终生不转变为骨性结合,软骨连结,软骨连结,纤维连结,间接连结(关节:

articulatio),为较普遍的一种连接方式,骨与骨之间不直接连结,其间有滑膜包围的腔隙,可灵活的运动,故又称滑膜连结(articulationessynoviales),简称关节(articulatio)。

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由关节面(faciesarticularis)、关节软骨(cartilagoarticularis)、关节囊(capsulaarticularis)、关节腔(cavumarticularis)及血管、神经构成(如右图)。

关节的辅助结构:

关节唇,关节盘,韧带(ligamenta)。

关节的类型,依构成关节的骨块数目分:

单关节和复关节。

依关节的运动轴数目分:

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关节的运动a:

屈、伸运动:

只有一个运动轴,如腕关节等b:

内收、外展运动:

沿纵轴,以正中矢状面为参照的运动。

c:

旋转运动:

家畜(禽)全身骨骼的划分,分中轴骨(含躯干骨和头骨)、四肢骨和内脏骨。

2-2躯干骨及其连结,一、躯干骨(包括脊柱、肋和胸骨)脊柱:

由一系列椎骨(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借软骨、关节和韧带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内有椎管,可容纳和保护脊髓。

(一)椎骨:

按部位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椎体:

短柱状,前端隆凸为椎头,后短凹陷为椎窝1.椎骨的一般构造椎弓:

位于椎体背侧弓形骨板,与椎体间围成椎孔(n个)椎管,突起:

发自椎弓,有三种即棘突(1个)、横突(1对)和关节突(2对),2.各部椎骨的构造特征,颈椎:

家畜均为7块,其中第1颈椎称寰椎,第2颈椎称枢椎,二者与第3-7颈椎形态不同。

颈椎的椎头、椎窝都很明显,运动范围较大,横突基部有横突孔(6-7)横突管(供椎动脉等通过)。

马的寰椎有横突孔,牛颈椎无横突孔。

与马的颈椎比较,牛的颈椎较短,但棘突比马的高,横突也比马的发达。

腰椎(vertebraelumbales):

牛、马6个,羊、猪6-7个。

棘突高度与最后胸椎相似,横突发达,呈上下压扁,椎头、椎窝不明显。

胸椎(vertebraethoracicae):

牛、羊13个,马18个,猪14-15个。

棘突发达,前5-6个胸椎棘突最高,构成鬐甲部的骨质基础。

12,荐椎(vertebraesacrales):

牛、马5块,猪、羊4块,几块荐椎愈合成一个整体称为荐骨,通过荐骨翼与髂骨翼成关节。

尾椎(vertebraecoccygeae):

数目不定,前几个尾椎有椎骨的一般构造,且椎体腹侧有腹棘,两腹棘之间为血管沟,供尾中动脉通过。

附:

几种家畜的脊柱式,牛:

C7T13L6S5Cy1820羊:

C7T13L67S4Cy324猪:

C7T1415L67S4Cy2023马:

C7T18L6S5Cy14-21,

(二)肋(costae),1.肋间隙(spatiaintercostalia):

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

2.肋的结构:

包括位于椎骨端的肋骨和位于胸骨端的肋软骨。

肋的对数与胸椎数目一致。

肋骨(oscostae):

肋小头(与椎体成关节),肋结节(与胸椎横突成关节),血管沟(肋骨后缘内侧,供肋间动脉、肋间静脉和肋间神经通过)。

牛的肋骨宽而扁,马的肋骨细而圆。

肋软骨(cartilagocostae):

呈棒状,有的直接与胸骨相连(前面8对),有的肋软骨依次相连形成一个弓状结构(肋弓),然后通过肋弓与胸骨相连。

3.肋的分类,真肋(costaeverae):

肋软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的肋,故也称为胸骨肋(costaesternales),牛、马有8对,猪7对,其余均为假肋。

假肋(costaespuriae):

通过肋弓与胸骨相连的肋称为假肋或弓肋。

浮肋(fluctuantescostae):

肋软骨末端游离的肋称为浮肋。

(三)胸骨和胸廓,胸骨(sternum):

位于胸廓底部正中,从前向后依次由胸骨柄、胸骨体、剑状软骨构成,胸骨柄与第1肋呈关节,胸骨体与第2-8真肋呈关节。

牛的胸骨上下压扁,底部平,无胸骨嵴,马的胸骨呈左右压扁状,腹侧有发达的胸骨嵴(供强大的胸肌附着)。

胸廓(thorax):

由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肋、腹侧的胸骨构成的骨性支架,呈平卧(前小后大)的截顶圆锥状结构;

胸前口较小,内有食管、气管、大血管及神经通过,胸后口较宽大,内缘有膈肌附着,由膈肌将胸腔、腹腔分开。

胸廓前部的肋较短而直,活动范围较小,适应于保护胸腔内的心、肺等重要器官,胸廓后部的肋较长而弯曲,活动范围较大,适应于形成呼吸运动的杠杆,在呼吸活动时使胸腔的左右径发生变化。

12,胸廓,二、躯干骨的连结,脊柱连接椎体间连接:

相邻椎体的椎头与椎窝之间通过椎间盘(disciintervertebrales)直接相连(为一种软骨连结,终生不骨化)椎弓间的连接:

包括韧带连接和成对的关节突间关节。

脊柱总韧带:

主要包括棘上韧带、背侧纵韧带、腹侧纵韧带棘上韧带(lig.supraspinale):

连于椎骨棘突的顶端,自枕骨向后伸延至荐骨。

草食动物颈部的棘上韧带特别发达,称为项韧带(lig.nuchae),由弹性纤维组成,呈黄色,分为左右两半,每部又分索状部和板状部,项韧带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固定椎骨,协助颈部肌肉支持部重量。

背侧纵韧带、腹侧纵韧带:

分别位于椎体的背侧和腹侧。

枕寰关节和寰枢关节:

枕寰关节为双轴关节(关节面呈椭圆形),可作小范围的屈伸和左右转动。

寰枢关节:

单轴关节,由寰椎后部的鞍状关节面与枢椎的齿突构成。

胸廓连结:

包括肋椎关节和肋胸关节两部分。

肋椎关节(art.costovertebrefes)肋头关节(art.capitiscostae):

肋头与相邻两椎体的前肋凹和后肋凹构成。

肋横关节(art.costernocostales):

由肋结节关节面与胸椎横突肋凹构成。

肋胸关节(art.sternocostales):

由真肋的肋软骨与胸骨构成的关节。

头骨位于脊柱的前端,主要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借纤维和软骨组织直接连结,多为成对骨,有些骨还形成含气腔体(副鼻窦),沟、孔、管、裂等供血管神经通过。

头骨可划分为颅骨和面骨两大部分。

一、头骨颅骨:

包括枕骨、顶间骨、顶骨、额骨、筛骨、颞骨、蝶骨,围成颅腔,容纳保护脑,并可维持脑部的温度的稳定等功能。

枕骨:

枕骨大孔、枕髁(与寰椎成关节)、枕寰间隙。

枕嵴为马头部的最高点。

额骨:

牛的较宽,向两侧发出角突,马无角突。

角突内的空腔(角窦)与额窦相通,额窦通向鼻腔。

筛骨:

颅腔的前壁,分布有许多筛孔,供臭神经通过,颅腔侧筛窝容纳脑的臭球,侧块内筛窦通鼻腔,是副鼻窦的一部分。

2-3头骨及其连结,12,颞骨:

颅腔侧壁,参与颧弓的构成,颞髁为关节面,与下颌骨形成颞下颌关节;

内耳位于颞骨内。

颞窝蝶骨:

颅腔底壁前半部分。

面骨:

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切齿骨、腭骨、翼骨、犁骨、鼻甲骨(2对)、下颌骨、舌骨,猪在此基础上还多一块吻骨。

上颌骨:

面骨中较大的一块,内有上颌窦通鼻腔,下缘有上臼齿齿槽,两侧的上颌骨的腭突伸向中部,形成硬腭的骨质基础(口腔的顶壁)。

面结节(牛),面嵴(马),眶下孔。

切齿骨(颌前骨):

牛、羊切齿骨上无切齿齿槽,马、猪均有六个切齿齿槽。

犁骨:

鼻腔底壁正中,其背侧是鼻中隔软骨,将鼻腔分为左右两个鼻腔。

12,鼻甲骨(2对):

上、下鼻甲骨各一对,较薄,上鼻甲骨附着于鼻骨的内侧,下鼻甲骨附于上颌骨内侧。

下颌骨:

分下颌体和下颌支。

下颌体有下臼齿齿槽和下切齿齿槽,臼齿齿槽与切齿齿槽之间的间隙为齿槽间缘(齿槽间隙),下颌间隙,颏孔。

下颌支呈垂直位,上方有下颌髁与颞骨构成颞下颌关节,下颌髁后侧是伸向颞窝的冠状突。

舌骨:

位与两下颌支之间,与颞骨相连,支持舌根、咽及喉,由舌骨体和舌骨支构成,舌骨体支持舌根,舌骨支向后与颞骨相连。

12,二、头骨的连结头骨的连结中,除颞下颌关节(含关节盘)外,其余均为直接连结(借纤维、软骨或骨直接相连)。

三、副鼻窦(鼻旁窦)在一些头骨的内部,形成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的腔称为副鼻窦或鼻旁窦(sinusparanasales)。

腔内容纳空气,内壁粘膜与鼻腔粘膜相延续,鼻粘膜的炎症常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旁窦炎。

对兽医临床较重要的副鼻窦有额窦(sinusfrontalis)、上颌窦(sinusmaxillaris)。

副鼻窦的功能:

减轻头骨的重量,保持颅腔的温度稳定等。

2-4前肢骨及其连结,籽骨:

一对近籽骨,一个远籽骨,肩胛骨:

扁骨,三角形,斜位于胸腔侧壁。

下有肩臼与肱骨头成关节,外侧肩胛岗,牛有肩峰。

上有肩胛软骨,呈半圆形,供菱形肌附着。

肱骨:

长骨,近端有球形的肱骨头,远端是滑车状关节面(与桡骨成关节),滑车状关节面后方为鹰嘴窝(可容纳尺骨近端的鹰嘴)。

前臂骨:

长骨,包括位于前方较粗的桡骨和位于后外侧较细的尺骨,近端与肱骨成关节,远端与近列腕骨成关节。

前脚骨:

包括腕骨、掌骨、指骨、籽骨。

一、前肢各骨的结构特征,前肢各骨之间主要通过关节相连,前肢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指关节(系关节、冠关节和蹄关节)。

(一)肩关节(Arthumeri):

由肱骨头与肩臼形成,属多轴单关节,主要进行屈伸运动。

(二)肘关节(Artcubiti):

由肱骨远端和前臂骨近端构成的单轴复关节,只能进行屈伸运动(三)腕关节(Artcarpi):

由桡骨远端、近列和远列腕骨以及掌骨近端构成,为单轴复关节,只能进行屈伸运动。

二、前肢骨的连结,(四)指关节:

包括系关节、冠关节和蹄关节。

1.系关节:

又称球节,由掌骨远端、系骨近端和一对近籽骨组成,属单轴复关节。

2.冠关节:

由系骨远端和冠骨近端构成,有侧韧带紧连于关节囊,为单轴单关节。

3.蹄关节:

由冠骨与蹄骨及远籽骨构成,牛、羊、猪为偶蹄动物,两指关节成对,其构造与上述各指关节结构相似,两主指系关节的关节囊在掌侧相互交通。

一.后肢各骨的结构特征

(一)髋骨(Oscoxae):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结合而成,3块骨在外侧中部结合处形成髋臼,与股骨头成关节。

1.髂骨(Osilium):

位于前上方,分髂骨体(三棱柱状)和髂骨翼(宽而扁),髂骨翼外侧角称为髋结节。

背侧的坐骨大切迹,与荐结节阔韧带(荐坐韧带)间构成坐骨大孔,坐骨神经自坐骨大孔骨盆腔。

2-5后肢骨及其连结,2.坐骨(Osischii):

位于后下方,构成骨盆底的后部。

左、右坐骨的后缘连成坐骨弓,弓的两端突出是坐骨结节。

两侧坐骨在骨盆底壁正中由软骨或骨结合在一起,称坐骨联合,是骨盆联合的一部分。

3.耻骨(Ospubis):

位于前下方,构成骨盆底的前半部。

两侧耻骨的内侧缘由软骨或骨结合形成耻骨联合,耻骨联合和坐骨联合统称为骨盆联合。

骨盆腔:

由两侧髋骨、背侧的荐骨和前4枚尾椎以及两侧的荐结节阔韧带共同围成的结构称为骨盆腔(Pelvis)。

雌性动物骨盆的底壁平而宽,雄性动物则较窄。

(二)股骨(Osfemoris):

为长骨,近端内侧是球状的股骨头,头的外侧粗大的突起是大转子。

股骨远端前部是滑车关节面,与膝盖骨成关节。

后部为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成关节,髁的上方有上髁。

(三)膝盖骨(Patella):

呈顶端向下的楔形,后面为与股骨滑车形成关节的关节面。

(四)小腿骨(Ossacruris):

包括胫骨和腓骨。

胫骨位于前方,较大,呈三棱柱状,近端有胫骨内、外侧髁,前方呈嵴状隆起是胫骨嵴,供膝直韧带附着;

远端有螺旋状滑车。

腓骨细小,位于胫骨近端后外侧;

牛、羊腓骨退化只剩近端的腓骨头,腓骨远端退化成一小骨块,称踝骨。

(五)跗骨(Ossatarsi):

由近列跗骨、中央跗骨、远列跗骨组成。

近列跗骨内侧是距骨,外侧是跟骨,跟骨近端粗大,称跟结节。

(六)跖骨(Ossametatarsalia):

与前肢掌骨相似,但较细长。

(七)趾骨(Ossadigitorumpedis):

分系骨、冠骨和蹄骨,与前肢指骨相似。

(八)籽骨(Ossasesamoidea):

近籽骨2枚,远籽骨l枚,位置、形态与前肢籽骨相似。

(一)荐髂关节(Art.sacroiliaca):

由荐骨翼和髂骨翼构成,运动范围很小。

(二)髋关节(Artcoxae):

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的多轴关节,运动形式多样化,关节囊宽松。

在髋臼与股骨头之间有一短而强的圆韧带。

(三)膝关节(Artgenu):

包括股胫关节和股膝关节。

膝关节角在后方,属单轴复关节,可做伸屈动作。

二、后肢骨的连结,(四)跗关节(Arttarsi):

又称飞节,由小腿骨远端、跗骨和跖骨近端构成的单轴复关节。

(五)趾关节:

分为系关节、冠关节和蹄关节,其构造与前肢指关节相同。

(1)股二头肌(M.bicepsfemoris):

位于股后外侧,有2个头,分别起于荐骨和坐骨结节,向后下行,止于膝盖骨侧缘、胫骨嵴,另分出一腱支加入跟腱,止于跟结节。

有伸髋关节、膝关节、跗关节的作用。

(2)半腱肌(Msemitendinosus):

位于股二头肌后方,起自坐骨结节,止端转到内侧,止于胫骨嵴、小腿筋膜和跟结节。

作用同股二头肌。

(3)半膜肌(Msemimembranosus):

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股骨远端内侧,起伸髋关节和内收后肢的作用。

(1)腓肠肌(Mgastrocnemius):

位于小腿后部,分内、外两头,起自股骨远端跖侧,于小腿中部变为腱,与趾浅屈肌腱扭结一起,止于跟结节,成为跟腱的一部分。

腓肠肌、趾浅屈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肌腱扭转而成一粗而坚硬的腱索,称为跟腱,其作用为伸跗关节。

(2)趾浅屈肌(Mflexordigitalissuperficialis):

肌腹夹于腓肠肌二头之间,几乎全为腱质。

起于股骨髁上窝,其腱与腓肠肌腱扭结一起,在跟结节处变宽,呈帽状罩于其上,主腱继续下行,止于冠骨。

(3)趾深屈肌(Mflexordigitalisprofundus):

肌腹位于胫骨后面,以三个肌头起于胫骨后面,止于蹄骨的屈腱面。

(4)腘肌(Mpopliteus):

位于膝关节后面。

以圆形腱起于股骨远端,肌腹扩大为厚的三角形,止于胫骨近端后面,起屈膝关节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