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40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docx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送审稿

CNCA/CTSXXXX-XXXX

CESI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认证技术规范

CESI***-201*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

UHDdisplaycertificationtechnicalspecification

(送审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前言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张红、孙齐锋、范科峰、胡鹏、宋红茹、范国新。

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超高清显示设备或系统(以下简称“显示设备”)超高清显示认证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液晶、等离子体及其它显示技术类立体显示设备或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SJ/T11324-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

3术语和定义

SJ/T11324-2006中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超高清Ultra-HighDefinition

UHD

按ITU-RBT.2020规定,图像分辨率达到3840×2160或7680×4320为超高清。

3.2

图像清晰度picturedefinition

人眼能察觉到的电视图像细节清晰程度,用电视线表示。

3.3

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

LCD

外加电压使液晶分子取向改变,以调制透过液晶的光强度,产生灰度或彩色图像的显示器件。

3.4

等离子体显示屏plasmadisplaypanel

PDP

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引发紫外线,来激发红、绿、蓝荧光粉,发出红、绿、蓝三种基色光,显示在其玻璃平板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器件。

4技术要求

4.1基本要求

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凹凸痕、划伤、裂缝、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镀层不应起泡、龟裂、脱落等。

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它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应外溢。

开关、按键、旋钮的操作应灵活可靠,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

无明显安装缝隙,整机应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

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的标志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指示应正确。

4.2功能要求

产品的功能要求见表1。

 

表1功能要求

序号

功能

要求

1

遥控

必备

2

中文菜单显示

必备

3

多画面

可选

4

画面冻结

可选

5

色温选择

可选

6

无信号自动关机

可选

7

可支持计算机显示

可选

8

4:

3和16:

9幅型比变换

可选

9

场频变换

可选

4.3图像显示格式

4.3.1图像显示格式的要求

产品应支持表2中至少一种图像格式。

表2显示输入图像格式

输入图像格式

场频

3840×2160P

24Hz

3840×2160P

30Hz

3840×2160P

50Hz

3840×2160P

60Hz

7680×4320P

24Hz

7680×4320P

30Hz

7680×4320P

50Hz

7680×4320P

60Hz

4.4接口要求

产品的接口要求见表3。

表3接口要求

序号

接口类型

要求

1

复合视频输入接口

可选

Y/C输入接口

可选

Y、PB、PR输入接口

可选

R、G、B输入接口

可选

2

数字音视频输入接口

必备

3

数字射频输入接口

可选

4

网络接口

可选

4.5性能要求

产品的性能要求见表4。

 

表4常温性能要求

序号

基本参数

单位

技术要求

4K超高清

8K超高清

1

清晰度

水平

电视线

≥2160

≥4320

垂直

≥2160

≥4320

2

重显率

水平

%

100

垂直

100

3

水平色视角

%

≥70

≥100

4

水平亮度视角

≥90

≥110

5

亮度

cd/m2

LCD:

≥250

PDP:

≥150

6

对比度

≥150:

1

7

亮度均匀性

%

≥70

8

色域覆盖率

%

≥34

5测量的条件

5.1额定工作状态的调整

除特殊规定外,电视(显示器)标准工作状态按以下步骤进行调整。

a)初始化状态

将电视(显示器)的图像设置恢复到出厂位置。

如无出厂位置,将图像模式调整到“标准”或与之相对应的模式,其它菜单设置为开机后的设置,此时的状态为平板电视(显示器)的初始化状态,并在报告中注明。

b)环境光控制调整

将电视(显示器)的环境光控制关闭。

如果不能关闭,为保证显示性能测量顺利进行,只在光感应器处给予不低于300lx的照度,并在报告中注明。

c)动态背光调整

将电视(显示器)的动态背光关闭。

如果不能关闭,应在报告中注明。

d)幅型比的调整

将电视(显示器)幅型比调整到全屏显示模式。

e)对比度和亮度调整

输入极限八灰度等级信号,改变对比度和亮度控制器位置,调整到极限八灰度等级信号能够清晰分辨的极限状态。

5.2环境条件

应在下列温度、湿度和气压条件范围内进行测量:

环境温度:

15℃~35℃,优选20℃;

相对湿度:

25%~75%;

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5.3电源

测量应在额定电源电压条件下,测量时电源电压的变化为±2%;当采用交流电网供电时,电源频率的波动为±2%,谐波分量不超过5%。

5.4稳定时间

为了确保在测量开始后,显示设备的特性不随时间而有明显的变化,应在额定测量条件下工作30min,以使其性能稳定。

5.5测试室

测量应在暗室中进行,杂散光照度小于或等于1lx。

5.6测量接口

测量所采用接口首选数字音视频接口,如采用其它接口测量,应在报告中说明。

5.7测试信号格式

测量应选择显示设备支持的最佳图像质量的格式,测量所采用的图像格式应在报告中说明;

5.8主要测量仪器

5.8.1视频测量信号发生器

视频测量信号发生器应能产生测量所需要的测量信号。

5.8.2光学测量仪器

光学测量仪器应能测量屏幕上小面积的亮度,其测量范围:

0.01cd/m2~2000cd/m2;光学测量仪器应具备亮度信号变化实时采样的功能。

5.9测量设备方框图

测量设备的通用方框图如图1所示。

显示设备

视频测试信号

发生器

光学测量设备

 

图1测量设备方框图

5.10测量位置

光学测量仪器的光轴应与显示屏中心区域正交垂直,测量距离一般应为3倍显示设备屏幕高度,如图2所示。

图2测量位置图

6测量方法

6.1功能、接口和图像显示格式的测量方法

6.1.1功能测量

检查显示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

6.1.2显示格式测量

本方法用来测量显示设备的输入显示图像格式的能力。

6.1.2.1测量条件

视频测量信号:

彩条信号。

6.1.2.2测量步骤

测量步骤如下:

a)依次输入表2规定信号,观察显示设备能否正常显示图像;

b)记录测量现象和结果。

6.1.2.3测量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用支持或不支持表示。

6.1.3接口测量

本方法用来测量显示设备的接口功能。

6.1.3.1测量条件

视频测量信号:

彩条信号。

6.1.3.2测量步骤

对每个接口依次接入测量信号进行测量,观察屏幕是否能够正常显示图像。

6.1.3.3测量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用支持或不支持表示。

6.2性能测量方法

6.2.1重显率

6.2.1.1概述

本条表征显示设备显示图像的完整程度。

用实际显示的图像尺寸与原始图像的尺寸的百分率表示。

6.2.1.2测量条件

视频测量信号:

复合测量图信号,如图3所示。

图3复合测试图示例

6.2.1.3测量步骤

a)将显示设备调整到5.1规定的工作状态;

b)将图3所示复合测试图信号输入到显示设备,分别读出水平重显率和垂直重显率。

6.2.1.4结果表示

测量结果用百分率(%)表示。

6.2.2清晰度

6.2.2.1概述

本条是主观评价显示图像的垂直和水平的清晰度。

在复合测试图中根据楔形清晰度电视线的可视极限来评价清晰度。

6.2.2.2测量条件

视频信号:

复合测试图信号如图3所示。

6.2.2.3测量步骤

图像格式选择显示设备能够支持的最佳图像格式,将图3所示复合测试图信号加到显示设备,在显示图像的中心和边角上,评价楔形的可视极限,并记录下相应的清晰度电视线数。

6.2.2.4测量结果的表示

用表表示用复合测试图评价的水平和垂直清晰度的电视线数。

6.2.3亮度

6.2.3.1概述

本条是主观评价显示图像设备的亮度。

6.2.3.2测量条件

视频信号:

测试图信号如图4所示。

6.2.3.3测量步骤

a)将显示设备调整到5.1规定的工作状态;

b)将图4所示复合测试图信号输入到显示设备,使用亮度计测量屏幕中心亮度。

6.2.3.4测量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用(cd/m2)表示。

图4白窗口信号图

6.2.4对比度

 

图5对比度测试图

测量方法:

a)将显示设备调整到5.1规定的工作状态,输入黑白窗口信号;

b)对比度测量点示意图如图5所示,分别测量由示意图中的亮度值L0,L1,L2,L3和L4。

如果在这些位置上不能测量黑色窗口亮度,应调节亮度控制器,以在最黑色窗口上测得最低可测量的亮度,并在测量结果中注明;

c)用式(7)分别对左右眼计算各自的对比度Cr:

…………………………………………(7)

式中:

Lbw——L1,L2,L3,L4的平均值。

结果的表示:

亮度用坎每平方米(cd/m2)表示,左右眼的对比度分别用CrL和CrR表代表,值用倍表示。

6.2.5亮度均匀性

6.2.5.1概述

本条是测量电视(显示器)屏幕中心与屏幕边缘图像之间的亮度差。

亮度均匀性的测量有两种方法。

6.2.5.2测量条件

视频测试信号:

全白场信号。

6.2.5.3测量步骤

a)将电视(显示器)调整到5.1规定的标准工作状态。

b)显示全白场信号,显示全白场信号,将亮度计分别放置在与测量图14所规定的P0~P8各个点正交垂直的位置,测试距离保持3倍显示屏幕高度不变;

c)用亮度计测量图16所规定的P0~P8各个点的亮度值分别为L0~L8。

d)用以下公式计算定点式亮度均匀性Pi:

亮度均匀性:

Pi=

...........................(3)

式中i是(1…8)点中的任意一个点数。

 

图6屏幕的九个点的位置

6.2.6亮度可视角

6.2.6.1概述

亮度可视角是在屏幕中心的亮度减小到1/3时的水平可视角和垂直可视角。

6.2.6.2测量方法

a)将亮度计置于4.4.5规定的测量位置。

b)亮度计的位置应能以3倍屏幕高度为半径进行圆弧移动,保持观察点P0点(如图16所示)不变。

c)测量亮度随角度的变化,当亮度为0度角的1/3时,记录下角度。

水平方向的左右角度之和为水平可视角。

6.2.7色度可视角

6.2.7.1概述

色度可视角是在屏幕中心的

等于0.020时的水平可视角。

6.2.7.2测量方法

a)将色度计置于4.4.5规定的测量位置;

b)色度计的位置应能以3倍屏幕高度为半径进行圆弧移动,保持观察点P0点(如图16所示)不变。

6.2.7.3测量条件

本测试使用表1中的9种颜色场信号进行测试。

表19种色彩信号

序号

a)0-255范围设定的场合(模拟接口输入)

b)16-235范围设定的场合(数字接口输入)

颜色示例

R

G

B

R

G

B

1

115

82

68

115

87

74

DarkSkin

2

194

150

130

183

145

128

LightSkin

3

56

61

150

64

69

145

Blue

4

70

148

73

76

143

79

Green

5

175

54

60

166

62

68

Red

6

231

199

31

214

187

43

Yellow

7

187

86

149

177

90

143

Magenta

8

8

133

161

23

130

154

Cyan

9

122

122

121

121

121

120

Grey

6.2.7.4色度可视角测量步骤

a)将电视(显示器)调整到5.1规定的标准工作状态;

b)显示5.13.2.2中规定的第一种颜色场信号,在额定观察位置S0用色度计测量图16中所规定的P0点的色度值(

);

c)水平移动色度计的位置,测试每个角度下的(

);

d)显示其它颜色场信号,测试色坐标(

)~(

);

e)重复步骤c)~d),测试水平方向色坐标(

)~(

);

f)用以下公式计算水平色差

式中:

i――正整数,代表不同的水平角度;

j——正整数,代表不同的垂直角度

k――1~9,分别代表9种色彩的信号;

g)计算9种色差的平均色差值,绘制每种颜色的角度与色差的关系曲线;

h)找出平均色差为0.020的左右角度位置,左右角度之和为水平色视角。

6.2.7.5结果表示

用曲线表示。

6.2.8色域覆盖率

6.2.8.1概述

色域覆盖率为CIE1976UCS均匀色空间u′v′坐标系色度图上,三基色(R、G、B)色度点组成的三角形色域面积,或多元色显示器各元色色度点组成的多边形色域面积,占谱色轨迹色域面积(0.1952)的百分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