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6545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9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

常规陆生生态保护容

1

土地资源

地下开采巷道,地面坑口工业场地、以及部分运输道路

节约用地

2

生物多样性

评价区的陆生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不减少

3

自然植被

输送管道沿线原生地带性植被人为破坏严重,植被类型比较单一

减少自然植被破坏

4

资源植物

名木古树

工程直接占地围未发现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

无开发利用突出资源优势和潜在开发价值的野生资源植物

保护植物及其生境

5

野生动物

评价区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和普通鵟

野生动物及栖息地

6

景观格局

沿线评价围的景观风貌与景观格局

与周边自然景观协调

7

施工临时占地

各施工布置点位

植被和水土保持

8

农田植被

运营期粉尘覆盖在农作物叶表面,阻挡光透性,降低光合效率,堵塞叶片气孔,造成蒸腾作用下降

农作物品质及产量

9.1.3生态外环境关系与环境敏感对象

项目生态外环境关系相对比较简单,项目占地区不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

矿区以哨房梁子为至高点,标高2306.40m,西部老鸦田沟下切至最低标高1855m。

以往已探明的矿体分布在标高1767~2190m之间,本次控制的矿体分布在标高1695~1890m之间,均高出金沙江江面(平均水位标高943m)752m以上,也高出尘河664m以上,所以主要矿体均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

9.2影响源分析

施工期:

主要是矿井及工业场地区、矿山供水供电辅助设施区、尾矿填充工程、矿山道路临时、临时废石堆放区等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和地表植被的破坏和生境的影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噪声、施工垃圾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运营期:

主要是机械运行噪声、矿渣、粉尘以及生活垃圾等。

项目运行后会改变原有地表植被情况和动物的活动。

表9-2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施工行为

环境资源

施工期

营运期

临时与

永久占地

弃土

堆放

噪声

与粉尘

尾矿

机械

运输

人类活动与

生活废弃物

陆地植被

土壤

-

陆地动物

景观

注:

■代表强不利影响,●代表弱不利影响。

9.3调查等级、评价容、评价围与评价时段

9.3.1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9-2011),评价等级划分依据见下表9-3~5:

表9-3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影响区域

生态敏感性

工程占地(水域)围

本项目

面积≥20km2

或长度≥100km

面积2-20km2

或长度50-100km

面积≤2km2

或长度≤50km

占地面积

3.74km2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般区域

重要生态敏感区

二级

三级

表9-4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相关部分)

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程度

工程影响围<

20km2

生物群落

生物量减少(<

50%)

/

生物量减少(≥50%)

异质性程度降低

相对同质

物种的多样性减少(<

50%)

物种的多样性减少(≥50%)

珍稀濒危物种消失

表9-5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相关部分)

20km2

区域环境

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

绿地减少1/2以上,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

水和土地

荒漠化

理化性质改变

理化性质恶化

敏感地区

工程总占地面积在面积2-20km2之间,根据上表将工程区域生态影响评价等级评定为一般区域,由于工程区域及其影响围没出现珍稀濒危物种的消失、也无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T19-2011的“4.2评价工作分级”的规定,且本工程主要是对原有露天矿的延深工程,虽然是露天矿,但是原有工程与对地表有扰动,而本工程相对新破坏植被面积较少,因此确定本工程的生态评价工作等级可以定为三级。

9.3.2评价围

项目所在的区域地貌形态以地貌为主,露天采矿区区域及地面坑口工业场地、以及部分运输道路等区域人口密度大、人为活动痕迹明显;

直接占用林木和灌草丛等自然植被为主。

按照保证评价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兼顾景观协调性的原则,本次陆生生态调查主要分为主要调查围和评价围:

①主要调查围界定

a露天采矿区及其周边500m;

b地面坑口工业场地、以及部分运输道路等沿线外围500m。

②评价围

生态评价区为矩形,包括整个拉拉铜矿矿权开采区,向西延伸至马鞍坪选矿厂西界,向北延伸至白云村5组,向南延伸至新厂沟尾矿库南侧公路,向东延伸至落东铜矿东界,以松车桑子林为主要植被,矿山裸地和农业植被散布其中。

上述区域涵盖了本建设工程的露天采矿区及时公辅设施、主要渣料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等永久和临时占地及其周边等,共22.56km2。

9.4评价方法

9.4.1野外调查方法

采用植物学、植被学、动物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野外工作规要求进行野外调查。

设置动植物野外调查样线进行野外调查,包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动物物种多样性及生活习性。

野外调查采用路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访问当地居民,收集当地的陆生生物资料,结合当地历史资料采用生态机理法与类比法,对工程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调查。

(1)植被植物与多样性调查

对本项目所涉及评价区域及外延伸区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进行调查。

首先对评价区的植被分布及物种情况进行初步的踏查,在拉拉铜矿露天采矿区永久占地区、临时占地区和周边围和间接影响区逐一进行调查,确定各区域的群落结构类型和植被类型及植物生境的变化情况。

在根据群落结构类型和植被类型的差异性布设样方,每个群系根据分布面积大小、生境代表性、群落结构完整性和物种丰富度等情况,设置1~2个代表性样方,进行群落学调查。

本次调查乔木层设置大小为10m×

10m的样方,首先记录乔木层郁闭度、树种的组成以及株数,并记录树高大于3m的树的高和胸径,根据需要采集植物样品,并拍照记录;

其次在每个乔木层样方沿着对角线设置面积为5m×

5m的灌木样方,调查记录灌木的种类组成、盖度、高度、冠幅等;

最后在灌木样方设置面积为1m×

1m的草本样方,调查记录草本的种类组成、株树、盖度和高度等,采集每个草本植株样。

同时利用GPS、罗盘等测定、记录样方的经纬度、坡度、坡向等地理信息,拍摄样地群落结构和外面照片。

(2)室标本鉴定

本次野外植物区系学调查重点是种子植物,对于个别样地中出现的蕨类植物也将一并采样鉴定。

对于野外调查中不能立即鉴定的植物采集标本带回驻地,根据《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植物志》等分类学文献进行鉴定或将标本带到相关科研机构请植物分类专家鉴定,记录下植物的科、属、种名及其生境特征。

同时,收集该地区的植物和植被的历史资料、科学考察报告、专项调查报告、森林资源清查报告、区域其它建设工程的环评价报告等相关文献资料。

结合野外调查,编汇形成工程区域植物多样性目录表。

同时按照《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形评价区植物区系特征。

(3)植被类型的划分

评价区植被类型的划分按照《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参考《植被》的划分方法,进行植被类型的划分,包括植物型组、植被型、群系组和群系(相当于群落类型)四个层次。

将建群种生活型相近、群落的外貌形态相似的植物群落归为植被型组;

第二级为植被型,将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近似,对温度、水分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归为植被型,同一植被型具有相似的区系组成、结构、形态外貌、生态特点、及动态演变历史;

第三级为群系组,在植被型根据建群种的亲缘关系(同属或者相近属),生活型或生境近似划分群系组;

第四级为群系,将建群种或共建群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的联合为群系。

本次评价主要是根据样方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上述原则逐级划分评价区的植被类型,直至群系(相当于群落类型)水平。

(4)生物量调查

在典型群落调查的同时,对乔木、灌木、草本各层生物量进行调查。

乔木层生物量通过分种实测不同径级树种的高、径以及各器官生物量,建立不同树种生物量估算模型,推算群落乔木层的生物量。

灌木、草本采用样方收割法估算地上部分生物量。

(5)陆生动物调查

项目评级区动物的野外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观察和识别、动物野外采集和数量统计等,主要是结合样线法和样方进行。

对于大型野生动物,白昼活动的动物采用直接计数法,对与易捕捉的小型动物,采用一次捕捉或多次捕捉法;

通过相关指数转换法,用调查与动物数量相关的间接指标来估测动物的数量,如洞口计数法、巢穴计数法、粪便计数法、以及动物留下的足迹、标记、卧迹等;

两栖类动物因与水体、湿地有很大关系,且由于评价区无大的河流分布,重点调查区域主要是溪流及附近区域等。

通过野外采集标本,收集相关资料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确定动物的种类。

如果发现珍稀保护物种、特有动物实体和痕迹位置等均用GPS定点并记录分布生境、海拔等信息。

(6)景观调查方法

景观生态环境调查主要是从大尺度上对项目区域进行环境监测与调查。

通过野外对景观要素的形状、大小、密度以及连接情况计算景观指数(破碎度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分离指数、多样性指数等),结合空间统计方法,采用空间分析,波谱分析等方法来描述景观在空间结构上的变化情况,景观格局的野外调查主要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现场核实、记录廊道、斑块的空间信息等。

9.4.2业分析

(1)数据整理

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是野外采集的动植物物种的分类与整理,主要是将野外调查的样方数据及相关信息资料录入Excel,并建立数据库,进行评价区域生物量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计算等,开展工程评价区域维管植物科属种统计;

二是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是根据锡文划分的世界种子植物科分布型和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属所划分的分布区类型,对评价区域植物所属的分布型进行分区和规化;

三是濒危动植物和重要野生资源物种的分布情况,主要是结合《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以及标本馆中濒危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结合已建立的数据库和空间数据确定濒危动植物及重要野生资源物种的分布及生长和活动围,为濒危和重要的物种保护创造便利条件。

(2)图件编制方法

在已建立的数据库以及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工程评价区域的卫片,利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数据的融合、解译,根据实地调查、勘探和定位实测,对资料和数据库进行空间的整理、分析与表达,并完成图件的制作。

9.5陆生生态现状调查

9.5.1陆生植物及其多样性

(1)野外调查样地情况概述

拉拉铜矿落凼工程重点评价围主要集中在露天采矿区所在地及其影响的新建地下开采巷道,地面坑口工业场地、以及部分运输道路周边500m的围,。

并根据工可资料和水保方案中有关渣场、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规划建设容的布置情况,结合评价区域自然植被的分布特征,本次野外实地调查在分别在拉拉铜矿落凼露天采矿区的南北两侧各设置两条踏查样线,由沟底至高、海拔最高点各延深500m的围,根据海拔高度的不同及阳坡、阴坡的差异进行样方的布设。

另外在新建地下开采巷道、地面坑口工业场地、及部分运输道路等点位分布布设了辅助样地,样线和辅助样地涵盖了工程影响的典型生境区类型。

(2)植物多样性与区系

经过对工程评价区域的实地调查,工程评价区共计调查植物54科113属128种。

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4科6属7种;

被子植物118种。

栽培植物58种,野生植物60种。

全区海拔围为1800-2300m,以松林为原生植被,村落附近为农田、果园,住宅区周围有人工绿化带。

矿区、尾矿库、堆料场等地为裸地。

表9-6评价区维管植物科属种统计表

门类

科数

所占比例(%)

属数

种数

蕨类植物

5.56

2.65

2.34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7.41

5.31

5.47

被子植物

47

87.03

104

92.04

118

92.19

合计

54

100

113

128

工程评价植物属的区系分布中,评价区113个属共计有15种区系分布类型,其中属与种最大的区系类型都是北温带分布,共计28个属,35个种,占总属数的27.78%,总种数的27.34%;

其次是泛热带分布类型,共计25个属30个种,占总属数的22.12%,总种数的23.44%,两者总计就占了总属数的49.90%,总种数的50.78%,总量占总数的一半。

评价区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

①评价区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包含有一定的温带和世界广布类群,自身特色不明显,显示出该区域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②单种科数较少,主要都分布在几个代表性的大科中,如禾本科、菊科等;

表明该区植物区系成分物种分化不是十分明显。

(2)国家重点保护植古树名木与野生资源植物

①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根据野外调查和资料查证,拉拉铜矿落凼矿区延深工程评价区的野生植物中,没有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中所列物种。

在评价区的栽培园林绿化植物中,有国家I级别保护植物铁(Cycaspanzhihuaensis)。

该植物为栽培逸生物种而非野生,是评价区和周边地区常见的绿化和林业栽培树种。

②古树名木

调查发现,评价区域围没有古树名木分布。

③野生资源植物

评价区有一定的野生资源植物,包括药用植物、饲用植物、油脂植物等。

主要资源植物种类如下:

该区域的药用植物主要有车桑子(又名坡柳、明油子,Dodonaeaviscosa),铁仔(Myrsineafricana)、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及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等。

优良牧草植物较多,分布于田埂边、林隙草地和灌草丛等生境。

以禾本科和豆科为主,常见的包括荠菜(Capsellabursa-pastoris)、狗尾草(Setariapalmifolia)、野豌豆(Viciacracca)等多种植物。

野生食用植物有蕨(Pteridiumaquilinum)仙人掌(Opuntiamonacantha)等;

另有桃(Amygdaluspersica)、树(Prunussalicina)、枇杷(Eriobotryajaponica)、樱桃(Cerasuspseudocerasus)等栽培植物。

用材树种主要包括松(Pinusyunnanensis)、墨西哥柏木(Cupressuslusitanic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雪松(Cedrusdeodara)等,多为人工栽植的用材林木,野生资源十分稀少且受严格的保护。

纤维植物以野生植物为多,主要有锦葵科的冬葵(Malvacrispa),尤其是广泛栽培具有较大经济用途的龙舌兰(Agaveamericana)等。

尽管评价区存在有上述野生资源植物种类,但没有突出资源优势,这些资源植物在评价区的分布也是十分零星,缺乏可以规模化开发的资源储量。

根据我们的现场调查走访,仅龙舌兰在当地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多以人工栽培为主。

部分群众对于包括龙舌兰在的野生植物的利用主要零星的采收,没有对其日常生活和经济来源构成直接的依存关系。

(3)评价区植物多样性及植被资源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评价围的植物多样性和植被有以下特点:

①工程评价区共计调查植物54科113属128种。

被子植物47科104属118种。

且评价区域围植物主要以禾本科、菊科植物为主,单科植物较少,多种科植物偏多,表明该区域植物物质物种分化不明显。

②评价区域以松、锥连栎群落群落为主,其次是松、油杉群落,农业植被为粮食和蔬菜种植地带,基本位于村落附近。

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等,蔬菜有白菜、油菜、厚皮菜、卷心菜、莴苣、萝卜、豌豆、蚕豆、葱、蒜、茴香等物种。

③评价区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包含有一定的温带和世界广布类群,自身特色不明显,显示出该区域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④评价区有多种野生生物资源,但是这些野生植物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且在评价区的分布也是十分零星,缺乏可以规模化开发的资源储量。

(4)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情况

按照《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参考《植被》的划分方法,对工程评价区的植被类型进行划分,包括植物型组、植被型、群系组和群系(相当于群落类型)四个层次。

将建群种生活型相近、群落的外貌形态相似的植物群落归为植被型组(如针叶林、阔叶林、草原、草甸等);

第二级为植被型,将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近似,对温度、水分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归为植被型,同一植被型具有相似的区系组成、结构、形态外貌、生态特点、及动态演变历史(如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

第三级为群系组,在植被型根据建群种的亲缘关系(同属或者相近属),生活型或生境近似划分群系组(如寒温性针叶林按其生活型不同,划分为落叶松林、冷云杉林、寒温性松林和圆柏林);

第四级为群系,将建群种或共建群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的联合为群系。

根据现场的勘察资料,拉拉铜矿落凼露天采矿延深工程的植被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松、锥连栎群落,主要分为松、锥连栎—珍珠花群落和松、锥连栎—车桑子群落;

二是松、油杉群落,主要分布在西坡上;

三是柳叶桉林,为人工林,零星小片状种植在松林,多沿着管线、排水渠等地方分布;

四是墨西哥柏木林,五是四旁林,分布在住宅和道路两侧;

六是果木林,多分布在住宅附近地带,主要以桃树、枇杷、樱桃等为主;

七是农业植被,为粮食和蔬菜种植地带,基本位于村落附近。

表9-7评价区域植被类型

植被型

群系纲

群系组

群系

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针叶林

山地常绿针叶林

松林群落

松、油杉群落

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阔叶林

桉树林群落

墨西哥柏木林

栽培植被

四旁林

柳叶桉、银桦乔木层

果木林

桃树、枇杷乔灌丛

农作物植被

①松林群落(Form.Pinusyunnanensis)

评价区的松林以次生林为主,主要为该区域的地带性物种,且有相当部分是飞播和人工管护而逐渐成林。

评价区的松林乔木层林冠整齐,林下灌木层发育较为明显。

乔木树种以松(Pinusyunnanensis)为主,高度8~15m,胸径10~20cm,盖度可达30-60%,有少量的锥连栎(Quercusfranchetii)混生其中,郁闭度60%。

灌木层盖度20%,主要以桑子(Sangrener)、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schwerinae)、铁仔(Myrsineafricana)、马桑(Coriarianepalensis)、野拔子(Elsholtziarugutosa)、清香木(Pistaciaweinmannifolia)、椭圆悬钩子(Rubusellipticus)、野拔子(Elsholtziarugutosa)等。

草本层盖度20%,主要植物有:

黄茅(Heteropogoncontortus)、芸香草(Cymbopogondistans)、牛尾蒿(Artemisia 

dubia)、臭根子草(Bothriochloaintermedia)、钩苞大丁草(Gerberadelavayi)、火炭母(Polygunumchinense)、翼齿六棱菊(Laggerapterodonta)等。

②桉树林群落(Form.Eucalyptus)

评价区桉树林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