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5498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Word文件下载.doc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Word文件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Word文件下载.doc

下面,我谈谈令我感触较深的几点。

一、教学目标也可以因学生而修改

对于多数教师而言,教参书上所列写的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大多数教师会逐字逐句仔细解读教学目标的内容,然后谨慎地遵照教学目标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

但在吴老师看来,只要学生有需要,教学目标也是可以修改的。

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教参书上所写的教学目标为:

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会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直观图,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一些规律,能巧用双手记忆9的乘法口诀;

通过编口诀,尝试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在对学生进行前测的过程中,老师发现,56.8%的学生能将9的乘法口诀全部写对,11.4%的学生表达不规范,25%的学生写出了大部分(写到六九或七九),6.8%的学生写出了少部分。

从对学生的实际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在老师教学之前,已经能写出9的乘法口诀,不会的只有少数学生。

根据这个实际学情,老师将教学目标调整为:

在学生初步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9的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等方法,发现口诀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找到口诀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规律性,获得探索规律的一些方法,体会自信,增强对探索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调整,更加符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正如吴老师所说的,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要努力读懂学生,自觉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

二、错误也是一种美

教师对于表现出色的孩子总是喜笑颜开,当看到学生出现的错误,大多数老师都会愁眉不展。

但在吴老师看来,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不仅如此,吴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很是看重,在她的课堂上,学生的错误经常能绽放别样的美。

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班里有个小男孩坚持认为5厘米、3厘米和8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而且他用符合条件的三根小棒摆出了三角形给大家看。

这个时候,吴老师没有直接否定他的想法,而是先用放大镜领着大家逐个观察三角形的角,让大家发现用小棒摆出来的三角形在衔接处的误差,然后再用课件验证这样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围不成三角形的。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严谨的求证,这个小男孩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主动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吴老师的教育教学智慧令我折服,她不仅欣赏学生的出色表现,肯定学生的些许进步,而且能够深入地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她往往能将一个学生出现的小错误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学习契机,引导大家针对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并发现新的问题。

三、隐含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孩子的世界与大人的世界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喜欢幻想,爱玩好动,思考问题仍然以直观思维为主。

吴老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思维特点,总是想办法创设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有关周长的数学问题时,吴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一个叫巴霍姆的人想在草原上买一块地。

卖地的人说:

你如果愿出1000卢布,那么你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围成的地就都归你。

不过,日落之前你必须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否则你的钱就白花了。

巴霍姆觉得很合算,就付了钱。

他想走出最远的路线,得到尽可能多的土地。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他就开始在大草原上奔跑起来。

故事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巴霍姆该怎样围地呢?

他使尽全力,跑的路线长短是不变的,关键是看他围成什么形状。

也就是周长一定,什么图形的面积最大的数学问题。

吴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不知不觉的,已经进入了数学问题的深入探究中。

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她经常会费尽心思创设各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比如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比赛情境、童话情境等,这些情境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学生喜欢。

四、延迟三五秒

很多时候,老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对教学评价关注的比较少。

但对于学生而言,老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的评价可以左右学生的情绪,可以影响教学的进程,也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

有研究证明,当老师把等待时间从3秒延长到5秒时,就会出现下面一些结果:

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增加,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减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增多,学生的自信心提高。

可见,老师的等待、延迟评价对促进学生的思考多么的重要。

在教学质数合数时,吴老师创设了用12个小正方形摆不同长方形的情境,学生顺利地摆出了三种长方形。

紧接着,吴老师追问:

给出的正方形个数越多,拼出的长方形的种数会怎样?

好多学生脱口而出:

也越多这个时候老师没有做任何表态,只是静静地做思考状,等待着学生有不一样的思考。

过了一会,一些学生高高地举起手,表示刚才的回答有问题&

&

这就是等待的力量,这就是延时评价的效用,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本书介绍了吴正宪老师数学教学的21个策略,细细品来,这些内容不同的策略背后始终围绕一个核心,那就是以生为本。

这也正是吴老师教育思想的根本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