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5936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

培训期间,几乎没有休息,大脑不停地跟着导师的思路在运转,午餐吃一个盒饭又开始了,晚餐匆忙过后又得抓紧时间复习所讲的内容及迎接第二天的培训内容和考核,虽然很累,但大家都充满着一股求知的热情并努力去学习,无论是导师的指导还是本次学习领队的教诲,都让我看到了一种团队的精神和力量。

所有学员积极参与,出发前一周在援疆干部姜文兵副院长的指导下,每天下午进行2个小时的理论及心电图学习,虽然出发前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报着必须通过的决心,但还是有些紧张,感觉自身压力很大;

但在姜院长的安慰及鼓励下,出发时自己的心情平静了好多。

但在后来正式的理论学习及技能训练中,尤其在最后的严格技能考核过程中,仍缺乏了自信,心情紧张了起来,这时姜院长感觉到我有些紧张,为避免考核失利,他通过眼神积极给予我鼓励,使我镇定了好多,并积极努力的融入了团队,并且很好的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并最终顺利地通过了考核。

这让我体会到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没有团队,就没有个人角色的成功,只有更好的融入团队,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才能实现个人。

九天的时间,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很深、感触很深的是贵院严谨的教学态度及娴熟的教学技能,使用“边看边练”视频演示与参加长期的传统讲师课程学习,使用当场书面测试评估,使教与学完美结合,浑然一体,能使学员当场掌握所学内容。

本次所学成人高级生命支持和儿童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包括团队协作和领导技能的培训。

在成人高

级生命支持和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培训中,使用具有真实功能的人体模型,有助于综合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操作培养。

复苏课程中包括正式评估,作为评估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以及课程有效性的方法。

使用心肺复苏提示和反馈装置培训施救者,体现了复苏抢救的模拟真实性,能为实际发生的心脏骤停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

口头总结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且不存在威胁的方法,能帮助个人施救者和团队进行总结并改善表现。

高级生命支持课程中口头总结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采用基于系统的方法,如快速响应系统或医疗急救团队,降低心脏骤停存活率的波动性,这些教学方式、方法更能有秩有序、能真实的体现模拟操作的真实性。

本次培训内容详细,培训成果卓有成效,这九天的培训将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感谢援疆指挥部及医院,感谢援疆干部姜文兵院长能给我提供这次培训机会,使我在经过自身努力、导师鼓励及帮助下顺利通过层层考核,并最终获得bls及acls学员证书及bls导师证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次培训已经结束,但要想将培训技能发挥娴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与团队协作培训能力。

当前,在温州援疆的大好形势下,勤学苦练,努力钻研,力争上游,不断提高疾病的救治能力。

最后引用一句话:

认真做事可以把事做成,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用心做事,努力工作,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鼓足干劲,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培训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积极开展医疗工作,为拜城县人民的健康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量。

拜城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刘兴茂2015-12-23

篇三:

学习急救医学心得体会

很有幸能选上这门课,这也是我上选修课最认真、最感兴趣的一门课了,老师不仅人很漂亮,人也很好,很理解学生,讲课也非常认真、生动,深受我们学生的尊敬和喜欢。

通过在对急救医学的学习,我从一个不懂任何急救常识的人逐渐的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急救常识。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在老师的仔细认真讲解下,通过讲课与一些多媒体的材料生动形象的讲述,总结下来,我学到紧急状况发生时应如何应对?

了解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急救常识:

一、紧急状态发生正确应对

总的急救原则就是要保证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同时防止失血过多,尽量恢复伤者的意识。

1.一定要镇静,不要慌乱。

2.明确状况,判断是否情况危急,即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大出血等情况。

3.有些情况下要马上进行急救处理,而不是打120电话,比如食道中有异物堵塞,心脏病突然发作、心脏停跳等,等救护车来可能已经晚了。

有些情况下要马上打120电话:

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这时可以打电话,在叫救护车的同时,询问医生应该如何处理;

或是周围人多,可以分出人来打电话。

4.如果病人有意识,但有明显呼吸或心脏问题,要马上帮助病人恢复呼吸循环和心脏功能。

5.如果病人没有意识,但还有呼吸,必须马上把病人的头偏向一方,不可令其后仰,以防舌后坠而引起窒息,导致病人死亡。

但如果

病人可能颈椎受伤的话,就一定不能这样做,以免导致损伤位于颈椎椎管内的脊髓神经而引起高位截瘫。

此时,应将下巴向前拉,将舌根提起来,或是用其他一些方法保证舌头不会挡住呼吸通道。

6.如果伤者呼吸已完全停止,应该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7.如果伤者心跳停止,应马上在硬床上或其他硬的支持面上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直到呼吸和心跳恢复。

二、在急救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正确判断病情

在意外伤害的事故现场,不要被当时混乱的场面和危急的情况所干扰,如有其他人在事故现场,应首先呼叫叫急救车。

沉着镇静地观察伤者的病情,在短时间内作出伤情判断,先对伤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判断,检查神志是否清醒,检查呼吸是否正常,观察脉搏是否正常,检查心跳是否正常……包括神志,呼吸,脉搏,心跳,瞳孔,血压。

然后再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

经过检查后,基本可判断伤员是否有生命危险,如有危险则立即进行心、脑、肺的复苏抢救。

(二)心肺复苏急救

心肺复苏急救不一定要口对口。

学习急救医学后,我知道传统上的心肺复苏术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几乎画上等号,不过并不是每种急救场合都必须进行人工呼吸的,对于因心脏突发状况而需要急救的人,单纯实施胸外按摩的效果并不比配合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效果来的差要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增加接触而感染病毒机会。

胸外按摩急救术的要点如下:

1.急救员跪在患者肩旁。

2.利用靠近患者下肢的食指和中指,沿着肋骨边缘向上滑行到肋骨与胸骨交接处之心窝部位。

3.将中指放在心窝处,并将食指合并在胸骨下端定位。

4.另一只手掌根置于食指旁的胸骨上(即胸骨的下半段)。

5.将定位的手重叠于其上,两手手指互扣或平行、手指上翘,以避免触及肋骨。

6.以每分钟80至100次的速率,施行15次的胸外按摩(15次的压缩时间共约9~11秒钟),每次下压胸廓约4~5公分。

7.下压与放松时间应相等,施压时口里数着一下,二下、三下...十三、十四、十五,注意念第一个字时下压、第二个字时放松。

8.15次胸外按摩后施行2次人工呼吸(约4~7秒钟)。

9.持续上项cpr动作约l分钟(约四个循环),再检查脉搏和呼吸。

10.若仍无呼吸、脉搏,再继续施行cpr,并每4~5分钟检查患者脉搏与呼吸一次。

(三)合理科学的让病人躺倒

对意识清楚、脸色正常者,注意保暖:

1.垫低枕头,找平坦的地方,让病人躺倒。

2.脸色正常者,只要盖棉毯保暖就行。

3.意识清楚,无休克症状者,可让病人保持原有姿势,不宜多搬动。

对感到心脏,胸部痛苦的病人:

1.用棉被垫在病人背后,让病人呈平卧姿势。

2.面朝椅背坐下,让脚伸出,头搁在坐椅背上,这一姿势可以帮助减轻呼吸困难。

对脸色异常、有休克症状、下肢出血的病人:

1.用棉被垫高下肢部。

2.休克症状:

脉搏、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冒冷汗,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手脚发冷。

对处于昏睡状态的病人:

让病人侧身躺下,轻轻将脚弯曲,把自然弯曲了的左手腕压在右手心背上,将下腭搁在上面,使下腭突出,舌伸出,这样有利呼吸道通畅。

(四)出血的急救处理

要点:

1.用清洁的毛巾等压迫止血。

2.迅速探明出血点。

3.呼吸急促且无力时,预示着危险,应马上叫救护车。

手脚出血

1.如果伤口被泥沙污染,应首先用消毒凉水或冷开水冲洗,切忌用肥皂洗涤。

2.出血伤口周围的血块、血浆等不要去擦洗,伤口内的玻璃片、小刀等异物也不要勉强拔出,因拔出后可能引起大出血,应马上送医院处理。

止血

1.用清洁的布块、毛巾(最好是消毒纱布)等垫在伤口上,直接压迫约10-20分钟止血。

2.血止住后,用包带轻轻包扎,注意别包得过紧,以能压住出血为度,然后上医院处理。

3.切忌用脱脂棉花、草纸垫在伤口处,也不能在伤口上涂药物。

在6小时内消毒处理,以防感染化脓

出血、受伤后应马上用净水器过滤的自来水或消毒井水、冷开水清洗,没什么特别需要消毒的。

伤口污染后,只要在6小时内能进行充分的消毒,一般不会出现化脓。

但是,如果是刃物刺入等引起的伤口,以及刺入物残留体内,又未在6小时内作充分清创处理,会出现伤口化脓。

另外,要记住,无论什么东西致伤的伤口,都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要即时采用预防措施。

体表动脉出血

迅速探明出血部位,用手掌按住伤口约20分钟。

如还不能止血,可用包带缠绕压迫止血,同时取伤口至心脏段内离心脏近的能感觉搏

篇四:

心肺复苏考核总结

急诊科业务学习心肺复苏考核总结

为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我科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及抢救成功率,根据我科医师技能培训计划,我科于2012年1月开展了心肺复苏技能学习及考核,现将学习考核结果总结如下:

我科全体医务人员对于学习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及训练,最终参加考核,体现我科医生的综合急救处理能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同志对于2010年心肺复苏最新指南—美国心脏协会修订未能完全掌握,如以下几点:

1、在检查患者反应时应做到快速、准确,快递检查患者有无呼吸及或是否能正常呼吸,检查脉搏时间不能超过10秒。

2、在心脏按压环节,应做到成人胸骨压下深度5cm,每分钟频率100次/分,抢救者双肘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3、打开气道环节,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仰头拉颌法。

根据上次考核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操作演练及业务学习,再次组织考核,我科医务人员已做到人人过关。

篇五:

心肺复苏进展与总结

心脏骤停(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cd)。

在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使患者恢复自主循环(rosc)和自主呼吸,最终恢复大脑功能。

cpr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持(bls)即徒手(或初步)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als或acls)、持续生命支持(pls)三部分。

目前公认,在心脏及呼吸突然停止之后,人之脑细胞于四分钟开始死亡,十分钟内脑死亡将成为定局。

依据此观念,全世界目前对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之救治目标是在心脏停搏后分钟内即开始bls,并在分钟内给予高级生命支持(acls),如此方可获得较高的复苏成功率。

现场抢救非常重要,生命重启只有10分钟

如果pao2>60mmhg、paco2<50mmhg应注意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兴奋剂如果pao2<60mmhg(fio2>50%)、paco2正常或>50mmhg应考虑机械通气

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

然后“正常”吸气(而不是深吸气),再进行第二次呼吸,时间超过1秒

但对于儿科心脏骤停(sca)患者以及溺水、药物中毒、气道阻塞等引起的心脏骤停(sca)患者,仍应采用传统cpr方法。

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

即使正确实施cpr,也可能出现并发症,但不能因为害怕出现并发症而不进行cpr。

一旦发生胃扩张,立即使患者侧卧,压迫上腹,使气体和内容物排出后再行人工呼吸。

如果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应将患者侧卧安置,清除气道和口内异物后,再将患者平卧继续进行cpr。

发现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倒地时,急救者首先要确定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如有威胁患者和急救者的因素,应及时躲避或脱离危险。

通常情况尽可能不移动患者,就地急救。

通过拍击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叫:

“喂!

你怎么了?

”对无反应患者应立即采取平卧位,便于实施cpr。

摆放体位时应注意保护脊柱。

当怀疑患者有头颈部创伤时,应保持轴线翻身,托颌法避免搬动颈部

如患者无反应,但有呼吸,且无脊柱损伤时,可将患者侧卧,保持气道通畅。

复苏后恢复体位对无反应,但已有呼吸和循环体征的患者,应采取恢复体位。

如果在复苏中或之后患者恢复呼吸和循环体征(脉搏、正常呼吸、咳嗽或活动),应继续维持呼吸道通畅,此时,患者也应处于恢复体位。

因为如患者继续取仰卧位,患者的舌体、粘液、呕吐物有可能梗阻气道,采取侧卧位后可预防此类情况,没有哪一种体位能适用于所有患者,决定采取何种体位,可按以下6条体位原则:

①患者的姿势以接近侧躺为主,头部的姿势要能让口中的分泌物流出;

②患者的体位姿势必须很稳定;

③避免胸部受压,以免影响呼吸;

④必须让患者能再稳定且安全的转回平躺仰卧位,但要注意是否可能有颈椎伤害的存在;

⑤应易于观察通气情况,便于气道管理;

⑥体位本身不应造成患者进一步损伤。

某些情况下不当转动体位可加重患者已有的损伤,对创伤患者或怀疑创伤,只有在气道难以维持通畅时,才转动患者体位开放气道。

对肢端血流受损的患者,要密切监护,若患者恢复体位超过30分钟,要把患者转动到另一侧,以免造成肢体压伤。

其次是早期还是晚期低温治疗好?

目前在欧洲通常是采用复苏成功半小时后全身低温治疗。

然而由于脑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极为有限,低温治疗宜尽快实施,甚至在心跳骤停和复苏的伊始开始实施。

第三低温治疗的持续时间多长为宜?

欧洲的临床研究采用12~24小时的低温治疗,是否为低温治疗的最佳时间?

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

人工亚低温治疗的禁忌证包括:

&

lt;

18岁、孕妇、药物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昏迷、心源性休克、平均动脉压&

90mmhg以及体温&

30℃等等。

单人现场急救时,对溺水或其它可能窒息引起的心脏骤停应先做5组cpr,再电话呼救启动emss。

一旦发现无呼吸,先给两次人工通气,每次送气时间大

于1秒,应见胸廓起伏。

最理想的按压效果是可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但按压力量以按压幅度为准,而不仅仅依靠触及到脉搏。

有效的胸外按压能产生60~80mmhg动脉压。

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厘米;

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

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单人施救者的按压-通气

比率建议值(30:

2)并未更改

仍然建议以大约每秒钟1次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

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速率为每分钟至少100

次)且不必与呼吸同步

之后,可按照大约每6至8秒钟1次呼吸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每

分钟大约8至10次呼吸)

鼓励医务人员根据最有可能的心脏骤停病因展开施救行动对于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仍然建议施救者同时实施按压和通气

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

新的成人生存链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心肺复苏对于未经培训的施救者更容易实施,而且更便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

另外,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或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的存活率相近。

不过,对于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仍然建议施救者同时实施按压和通气。

由于心脏骤停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癫痫发作或濒死喘息,并导致可能的施救者无法分辨,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识别心脏骤停的表现,从而提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力。

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

应指导非专业施救者在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心肺复苏。

环状软骨加压

1.2010(新):

不建议为心脏骤停患者常规性地采用环状软骨加压。

2.理由:

环状软骨加压方法是对患者的软状软骨施加压力以向后推动气管,将食管按压到颈椎上。

环状软骨加压可以防止胃胀气,减少气囊面罩通气期间发生回流和误吸的风险,但这也有可能妨碍通气。

3.七项随机研究结果表明,环状软骨加压可能会延误或妨碍实施高级气道管理,而且采用环状软骨加压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发生误吸。

4.培训施救者正确使用该方法的难度很大。

所以,不建议为心脏骤停患者常规性地采用环状软骨加压。

组织缺氧导致无氧代谢和代谢性酸中毒,酸碱失衡常会导致患者对化学治疗和电击反应迟钝。

为了改善氧合功能,应在基础生命支持和循环支持过程中吸入100%浓度的氧。

吸入高浓度氧可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最大值,从而达到最佳的动脉血氧含量,同时这种短期的氧疗方案不会造成氧中毒。

在cpr过程中,每30次胸部按压之后利用短暂的间歇(大约3~4s)进行人工呼吸。

当高级气道(如气管内插管、食道气管插管或者喉罩气道)建立后,急救者应每分钟给予8~10次通气,每次通气维持1秒钟,同时给予100次/分的胸部按压。

对于存在严重的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呼气阻力增加的患者,应用低呼吸频率(6~8次/分)。

喉罩导管可应用于颈部损伤、不能施行气管内插管以及气管内插管不能达到合适位置的患者。

喉罩导管可作为气管插管的备选方案用于cpr的气道管理

急救者应充分考虑cpr过程建立高级气道的利弊,一般宜在患者对初步的cpr和除颤无反应或自主循环恢复后再实施气管内插管。

插管时间限制在10s以内,一旦气管导管通过声门,马上开始胸部按压。

如果一次插管失败,应先予以通气和按压再进行下一次尝试。

急救者应立即记录导管的深度,以切牙作为标记,并对导管加以保护和固定(ⅰ级)。

在转运过程中,特别是将患者由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个位置时,应对气管内导管的位置作持续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