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95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4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试题288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C)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3.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D)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A)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6.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7.价值的本质是(D)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8.商品的本质因素是(C)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C)

A.国有企业的存在;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12.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4.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5.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限延长

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7.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C)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1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0.“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D)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21.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2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3.《诗经》上说: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

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24.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C)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

A.在时间上是相互分离的

B.在空间是相互分离的

C.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是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

26.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A.永恒性

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

2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A)的实现。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28.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D)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D)

A.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建立;

C.私有制已经被公有制所代替;

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C)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3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D)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32.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C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33.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3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

B.前者坚持可知论,后者坚持不可知论

C.前者坚持从物到思想和感觉的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

3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种说法的实质是(A)。

A.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

B.否认真理都是发展的

C.主张真理都是绝对的

D.主张真理都是具体的

3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3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3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9.“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观点是(B)

A.一切哲学的观点B.辩证法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4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分别是(A)

A.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辨论的观点

B.前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41.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D)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42.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B)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43.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44.发展的实质是(D)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5.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A)

A.G—W…P…W’—G’;

B.W…P…W’—G’—W;

C.P…W’—G’—W…P;

D.W’—G—W…P…W’;

46.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B)

A.流通阶段;

B.生产阶段;

C.购买阶段;

D.售卖阶段;

47.产业资本是(D)

A.生产资本;

B.工业资本;

C.社会总资本;

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4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49.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B)

A.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资本主义竞争激烈;

5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51.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D)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5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5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54.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55.资本的周转速度和(B)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5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C)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57.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58.“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D)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59.中国古代庄子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A)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6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6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6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6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64.剩余价值来源于(C)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65.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C)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66.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B)

A.产业资本;B.金融资本;C.银行资本;D.商业资本

6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C)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68.把一些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是(C)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69.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D)

A.避免两败俱伤;

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7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A)

A.垄断统治;

B.资本输出;

C.国际垄断同盟;

D.占领殖民地

71.垄断利润是(D)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7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C)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7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A)

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竞争的结果

74.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75.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D)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

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

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

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76.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B)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77.成本价格是由(D)

A.固定资本形成的;

B.流动资本形成的;

C.所用资本形成的;

D.所费资本形成的;

78.利润率是(D)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79.利润本质上是(D)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80.生产成本是(D)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B.实际生产费用;

C.活劳动的耗费;

D.物化劳动的耗费;

81.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B)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82.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指(A)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

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

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83.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D)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

84.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D)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8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6.生产价格是(D)

A.预付资本加利润;

B.预付资本加平均利润;

C.成本价格加利润;

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二、简答题

87.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88.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9.有一种观点认为,在革命战争年代应当提倡“斗争哲学”,在和平建设时期则应提倡“和谐哲学”。

请辨析这种观点。

参考答案: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

上述观点将强调矛盾的斗争性等同于“斗争哲学”是根本错误的,在任何时候强调“斗争哲学”都是不科学的,第一,它片面地强调矛盾斗争性的作用而否定矛盾同一性的作用;第二,它混淆了政治概念同哲学概念的界限。

“和谐”作为哲学概念,它与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一致的,它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和.协调.合作的博大精神。

但和谐并不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统一。

“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

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化解矛盾,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

至于“和谐哲学”的提法,也要正确理解,如果把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是符合当今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

如果把和谐哲学同斗争哲学相对应,强调矛盾双方的和谐而否定矛盾斗争,也是不正确的。

9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出现了生产机械化向生产自动化过渡的趋势。

在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直接操纵机器的工人相对减少,甚至出现所谓“无人工厂”或“无人车间”,它使得直接操纵机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工人人数大大减少,但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却急剧增加。

在这个背景下,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剩余价值的源泉并不是雇佣工人的劳动。

如原西德法兰克福学派的哈伯尔梅斯认为:

“技术科学已成为主要的生产力,已经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越来越不重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应用前提不存在了。

”请辨析哈伯尔梅斯的观点。

参考答案:

哈伯尔梅斯看到了在现代资本主义和生产自动化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生产劳动的价值与剩余价值(主要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的复杂性,但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这是因为:

第一,机器体系不论多么复杂,其技术水平不论多么高超,机器人.机器手不论多么先进,电脑不论多么发达,而它们毕竟都是机器,虽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它毕竟只是由各种机械.精密仪表.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传动装置等组装起来的机器,是生产资料。

在生产过程中,这些生产资料作为生产的物的因素,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即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它只是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是作为雇佣工人的劳动“吸收器”发挥作用的,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但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价值,而不创造价值,新价值是由新加进的活劳动创造的。

第二,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再先进同,也改变不了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

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劳动,它们不仅要由人来发明.设计和制造,而且在运转中也要由人来控制,调试和维修。

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只不过是被人的指令和意志所推动的一种生产工具,它们的价值是由人们的劳动创造的,它们的价值在新产品上的转移也是通过人们的劳动实现。

第三,在自动化企业中,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自动化机器体系机器人只是工人.科学家.工程师复杂劳动的一种物化。

第四,在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范围扩大了,不仅有直接操作机器的工人,还要包括那些研究发明.设计制造.安装和维修的大批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和工人一起构成制造社会产品的“总体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

第五,当某一生产部门只有少数企业使用自动化机器体系.使用机器人时,这些企业尚有的少数工人的劳动即以先进的生产设备为基础而成为复杂劳动,可以体现为更多的社会价值,这些企业的资本家就可以得到巨额的超额剩余价值。

总之,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产量增加了,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增多了,但是,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实质并没有改变。

91.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参考答案:

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

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创造比所补偿的价值更多的剩余价值。

92.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

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

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

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

有的工人股东说:

“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

”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摘自W.

E.哈拉尔著:

《新资本主义》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②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

参考答案:

(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4分)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