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6024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理想-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理想-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理想-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理想-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理想-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想-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理想-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想-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

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

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

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

(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

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

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

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

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

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

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

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

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

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

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

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

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

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

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

(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

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

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

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

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

为什么?

层进关系。

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

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

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

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点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

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了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

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得到鲜明的体现。

本教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的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