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6103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docx

《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docx

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

川西北牧区四种主栽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分析

摘要:

以被害率、病情指数、严重度、虫口密度、损失率等为指标,对川西北主要栽培的禾本科牧草老芒麦(elgmussibiricusl.)、虉草(phalarisarundinaceal.)、仲彬草[kengyillarigidula(keng)j.l.]和燕麦(avenasatival.)进行粘虫(mythimnaseparatewalker)危害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4种禾本科牧草在孕穗期、抽穗期受粘虫危害,粘虫危害老芒麦、虉草早于燕麦与仲彬草。

4种禾本科牧草总被害率、病情指数、严重度存在极显著差异;虫口密度有极显著差异;枝最大虫数、枝均虫数存在显著差异;粘虫虫龄组成与结构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面积损失率存在极显著差异;鲜草产量损失率为8.06%~18.65%,存在极显著差异;花序损失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产量损失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abstract:

elymussibiricusl.,phalarisarundinaceal.,kengyillarigidula(keng)j.l.andavenasatival.,maincultivatedgrassesinthenorthwestsichuanplateau,wereusedasresearchobjectstoinvestigateandanalyzethedamageofmythimnaseparatewalker.theresultshowedthatthesegrasseswereeasilyinfectedbyarmywormsinthebootingandheadingstage.andtheinfectionofe.sibiricusandp.arundinaceawasearlierthanthatofa.sativaandk.rigidula.therewasaverysignificantdifferenceamongthetotalinfectedrate,thediseaseindexandseverity(p<0.01)forthosegrasses.agreatlysignificantdifferenceamongpopulationdensityforthegrassesand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maxinsectspershootandthenumberofinsectpershootwerefound.meanwhile,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insectinstarandpopulationstructureonthosegrasses(p<0.01).asignificantdifferenceforleafarealossresultedinagreatfalloffreshgrassyield(p<0.01),withthelossrateoffreshgrassof8.06%~18.65%.thedifferenceforthelossrateofinflorescencealsoleadtoasignificantdecreaseofseedyield(p<0.01).keywords:

armyworm;northwestsichuanplateau;elymussibiricusl.;phalarisarundinaceal.;avenasatival.kengyillarigidula(keng)j.l.粘虫(mythimnaseparatewalker)为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昆虫,具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为重要农林害虫[1]。

川西北牧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多在3500m以上,牧草生长期短,鲜有粘虫危害的报道[2]。

近年来,由于相关项目的带动,川西北牧区的草地资源利用、生产能力提高,栽培耕作制度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良[3-6],天然草地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面积不断扩大。

草地的生产者组成改变后,会引起消费者种类与数量变化,尤其会改变植食性昆虫的演替与发育。

开展川西北牧区昆虫的系统跟踪研究,对川西北牧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试验以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选育并在川西北牧区大面积种植的4种主要禾本科牧草(禾草)为对象,调查粘虫在禾草上的发育情况、数量变化及禾草的被害率、病情指数、虫害严重度、损失率等指标,比较不同禾草粘虫危害的差异性,为草地粘虫的预测预报与防治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二农场进行,试验地东经102°32′、北纬32°46′、海拔3497m,年均气温1.1℃,极端高温23.5℃,极端低温-33.8℃,年降水量738mm,相对湿度71%,≥10℃年积温865℃,属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

土壤为草甸土,0~20cm土壤的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为276.0、10.2、131.0mg/kg,有机质含量5.87%,ph5.91。

1.2试验材料老芒麦为2年生川草2号老芒麦(elgmussibiricusl.cv.chuancaono.2)、虉草为2年生川草引3号虉草(phalarisarundinaceal.cv.chuancaono.3)、仲彬草为2年生阿坝硬秆仲彬草[kengyillarigidula(keng)j.l.cv.aba]、燕麦为当年生阿坝燕麦(avenasatival.cv.aba),人工草地。

1.3试验方法栽培禾草于7月初发现粘虫,开始危害不大,考虑经济阈值与生态安全,只通过栽培措施控制,到7月中下旬危害加剧,但由于受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直到8月初农药才到达。

施药前调查被害率、病情指数、严重度、枝最大虫数、虫口密度、枝均虫数、花序损失率、鲜草产量损失率,种子成熟后测定种子产量损失率。

各项调查进行3次,取平均值分析[7]。

被害率:

每种材料随机选1㎡刈割,测总枝条数与受害枝条数。

被害率=受害枝条数/调查总枝条数×100%。

病情指数:

每种材料随机取300个枝条。

危害分级:

1为轻度,20%以下叶片受害;2为中度,20%~40%叶片受害;3为较重,40%~60%叶片受害;4为严重,60%以上叶片受害。

病情指数=∑(病级数×相应病级样本数)/(最高病级数×调查总样本数)×100。

严重度:

每种材料随机取300叶,用坐标纸法测定缺刻(斑点)占叶面积的百分比,取平均值为叶片(受害)严重度;每种资源随机取300个花序,计算受害小穗量占总小穗量的百分比,取平均值为花序(受害)严重度。

枝最大虫数:

测定虫口密度前,检测每样方内单枝附着粘虫的最大数。

虫口密度:

每种材料随机选1m2拍打后齐地刈割,马上测定样地内植株、留茬、地表的幼虫数量、发育龄期(表1)和各龄幼虫所占比例,尔后翻转根际松土,检查潜土的幼虫,虫口密度为调查的单位面积总虫数3次重复的平均值。

枝均虫数:

枝均虫数=虫口密度/单位面积枝条数。

损失率:

测定虫口密度时1㎡齐地刈割鲜草量为单位面积鲜草产量,待种子成熟后测定单位面积种子产量。

因二农场相关禾草全部受害,所以未受害田平均产量为过去3年栽培措施一致的未受害田对应平均产量。

产量损失率=(未受害田平均产量-受害田平均产量)/未受害田平均产量×100%。

1.4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禾草虫害发生与症状差异粘虫属迁飞性害虫,在北纬33°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8,9],四川为二代区,成虫为5月10日至6月20日由南方迁飞而来。

试验区海拔3500m左右,测定当年气温偏高,6月中下旬干旱少雨,草地蜜源植物开花提前,为粘虫迁入与繁殖提供了条件。

成虫产卵于阔叶植物叶背、心叶皱缝间,4种禾草上未见卵块。

卵43d·℃就完成发育,初孵幼虫开始向外扩展。

不同禾草茎叶质地不同造成粘虫初始入侵时间和虫龄都有所差异(表1,表2),始现虫日期相差可达20余天,始现虫虫龄不同致使受害症状不同。

但4种禾草均为孕穗期、抽穗期受害,与该生育期植物抗性降低和粘虫食性有关,仲彬草茎叶坚硬,只4龄以上暴食期粘虫幼虫采食。

2.2禾草被害率、病情指数与严重度差异禾草被害率、病情指数与严重度情况见表3。

粘虫最早侵害老芒麦,但虉草受害最严重,多重比较说明,不同禾草总被害率、病情指数与严重度存在极显著差异,f值说明结果可信度高。

受害指标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被害率、病情指数、花序严重度、叶片严重度。

草种间比较可见,虉草受害程度极显著重于其他3种禾草,老芒麦受害程度次之,燕麦与仲彬草除花序严重度外其他受害指标差异不显著。

4种禾草尽管受害情况存在差异性,但被害率高达28.33%~72.67%,病情指数高达42.75~75.50,均属于严重受害。

2.3受害禾草虫口密度与虫龄组成差异受害禾草虫口密度与虫龄组成情况见表4。

4种禾草虫口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虉草为907头/m2,极显著高于其他禾草,老芒麦次之为428头/m2,燕麦与仲彬草差异不显著;虉草枝最大虫数达9头、枝均虫数达0.54头,极显著高于其余3种禾草,而老芒麦与燕麦、仲彬草差异不大;不同禾草间粘虫虫龄组成与结构存在极显著差异,各禾草都没有1龄粘虫为害,危害老芒麦、虉草的为2~6龄,危害燕麦与仲彬草的为4~6龄;不同禾草上的1龄以上的各龄粘虫所占比例有极显著差异,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4龄、5龄、6龄、3龄、2龄。

2.4受害禾草损失率差异受害禾草损失率情况见表5。

粘虫造成禾草叶片面积损失率为28.32%~54.77%,4种禾草叶片面积损失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因主要同化器官与重要产量构成因子叶片的缺失,导致禾草鲜草产量损失率为8.06%~18.65%,禾草鲜草产量损失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但受4种禾草茎叶比不同的影响,仅虉草与其他禾草鲜草产量损失率差异极显著,老芒麦、燕麦、仲彬草鲜草产量损失率差异不显著。

粘虫危害花序导致小穗、小花被采食,花序轴、小穗柄、小花柄被咬断或撕裂,花序干枯、种子干秕等现象发生。

不同禾草花序类型、花序数量、花序结构及附属芒刺都会影响粘虫采食,致使花序损失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花序与叶片的损失对种子产量构成与物质累积的影响不同,造成不同禾草种子产量损失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虉草叶面积损失率54.77%,花序枯萎严重、损失率达34.32%,种子干秕、产量损失率高达45.22%,高于其他禾草;老芒麦受害最早,种子产量损失率也高于受害晚的燕麦与仲彬草。

3小结与讨论3.1禾草孕穗期与抽穗期受害的原因1)供试禾草是川西北牧区选育的品种,6月下旬植物进入孕穗与抽穗期,8月中旬种子进入成熟期,该时期植物主要进行生殖生长,分生与再生能力减弱。

试验地≥10℃年积温865℃,且水热同期,高温与高湿的气候为害虫生长繁殖发育提供了较好环境。

禾草在孕穗期与抽穗期抗性降低加之环境适宜,易遭受严重的虫害。

2)粘虫为迁飞性害虫,适宜生活环境为温度10~25℃、相对湿度85%,适宜产卵环境为温度19~22℃、相对湿度90%左右;成虫需取食花蜜补充营养,如蜜源丰富则产卵量高;成虫产卵积温需111d·℃,同时满足以上条件才能够造成虫害大面积发生[8]。

试验当年,川西北牧区气温偏高,降雨偏少,蜜源植物开花早,为粘虫成虫的迁入、繁殖与幼虫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3)供试禾草孕穗期与抽穗期的温湿度与粘虫发生条件相吻合,故造成了该期粘虫大量发生。

试验地禾本科牧草人工草地水肥充足、生长茂密,利于该虫大发生。

3.2粘虫危害时间与症状差异的原因初孵粘虫幼虫腹足未全发育,行走如尺蠖,仅能啃食叶肉,移动范围小,一般就近侵害禾草,受害叶片呈现白色斑点状症状,检测发现老芒麦与虉草受害早于燕麦与仲彬草,与其更靠近天然草地蜜源植物有一定的关系,也可能是测产后堆放在田埂与路边的秸秆为粘虫产卵提供了场所。

而到7月中下旬粘虫发育到4龄后,活动能力增强,食量增大,取食叶片成缺刻,危害范围、对象扩大,致使茎叶坚硬的仲彬草也受到危害。

3.3禾草虫害评估指标选择的依据禾草分蘖能力强,试验以1m2作为取样面积,老芒麦、虉草、燕麦、仲彬草密度分别为1465、1672、927、1027枝/m2。

被害率表明枝条受害数,病情指数表明叶片受害数,不能具体说明叶片的损失面积,所以试验引入严重度测定叶片的平均受害程度。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虫害严重程度,在分析虫口密度与虫龄结构的同时,分析了枝最大虫数与枝平均虫数。

考虑到牧草有饲草生产与种子生产两种收获目的,试验测定了叶片损失率、花序损失率以及由此导致的鲜草产量损失率和种子产量损失率,表明产量损失不仅是构件缺失或受损造成的,也受物质合成与积累的影响。

不同禾草株高、分蘖能力、茎叶比、适口性等的不同,以及花序类型、花序数量、花序结构及附属芒刺等的不同,都会影响粘虫采食,使被害率、严重度、损失率出现差异。

3.4川西北牧区粘虫虫害研究的重点试验仅就粘虫幼虫对禾草的危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成虫、卵、幼虫发育进度等未进行系统调查。

粘虫完成1个世代的有效积温为685.2d·℃[8],而试验区域≥10℃年积温865℃,粘虫无法完成生活史,且当地最低温度-33.8℃,粘虫任何虫态均不能安全越冬,说明该地粘虫为迁飞而来的。

粘虫基数受成虫状态如交配、产卵、发育程度等因素影响[9],也受虫源地、经历地、目的地等条件影响,而粘虫产卵、孵化、发育、危害等过程都要受温度、湿度、光周期、食源、天敌等诸多因素影响[10-14]。

川西北牧区属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是偶然还是必然导致了试验年份严重的粘虫虫害发生,以及该地粘虫虫源、迁飞路线、产卵场所等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天辉,孙绪艮.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川西北草原鼠虫害调查课题组.川西北草原鼠虫害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调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15(1):

40-46.[3]鄢家俊,白史且,马啸,等.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居群穗部形态多样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7,16(6):

99-106.[4]马啸,陈仕勇,张新全,等.老芒麦种质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9,18(3):

59-66.[5]游明鸿,张昌兵,刘金平,等.行距和肥力对川草2号老芒麦生产性能的作用[j].草业科学,2008,25(2):

69-72.[6]鄢家俊,白史且,张新全,等.青藏高原老芒麦种质基于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草业学报,2010,19(1):

173-183.[7]gb/t15798-2009,粘虫测报调查规范[s].[8]林昌善.粘虫生理生态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9] luolz,ligb,huy.relationshipbetweenflightcapacityandovipositionoforientalarmywormmythimnaseparata(walker)[j].actaentomologicasinica,1995,38(3):

284-289.[10]江幸福,蔡彬,罗礼智,等.温、湿度综合效应对粘虫蛾飞行能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3,23(4):

738-743.[11]尹姣,薛银根,乔红波,等.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选择产卵场所的意义及颜色在定位中的作用[j].生态学报,2007,27(6):

2483-2489.[12]潘蕾,翟保平.2002年我国华北三代粘虫大发生的虫源分析[j].生态学报,2009,29(11):

6248-6254.[13]王玉正,张孝羲.粘虫迁飞行为研究[j].生态学报,2001,21(5):

772-779.[14]尹姣,封洪强,程登发,等.粘虫成虫在气流场中飞行行为的观察研究[j].昆虫学报,2003,46(6):

732-7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