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6290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docx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设计211

 

铁煤集团大隆矿

南一906综采工作面防灭火

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

大隆矿

编制人:

王凤林

负责人:

安志刚

编制日期:

2011-4-11

 

审批栏

措施名称:

S一906综采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审批意见:

保安区:

 

签字:

职称:

年月日

通风副总:

 

签字:

职称:

年月日

总工程师:

 

签字:

职称:

年月日

一、例会

主持人:

安志刚

参加人员:

尉迟卫东李祖林郎丹山王凤革王凤林崔恩洪

赵玉勃唐晓辉李明庞清华

会议地点:

保安区会议室

会议时间:

2011年4月11日

会议内容:

安志刚:

井上下防灭火注浆系统必须保证完好,随时能投入使用,运、回顺4寸消火管路必须接到前、后三角点,当切眼推过30m后沿运回顺充填管路向开切眼前后三角点埋管及距开切眼30m处前后三角点埋管注砂,以后工作面每推进50m向前后三角点注砂一次。

尉迟卫东:

两顺水管必须保证到位,供水正常,并备有30m胶管。

采煤机内、外喷雾必须完好,同时采煤机准备两根水管,采煤机割煤作业时综采队派专人向采煤机前、后滚筒割煤部位浇水。

王凤林:

开采期间工作面计划配风1500m3/min,工作面初次来压前,为防止因工作面跨度较大造成工作面顶板及煤壁附近发生瓦斯超限,采取如下措施:

适当增加采场风量,采场配风不超2000m3/min,在工作面适当位置迎挡风障,避免瓦斯积聚割煤产生火花引燃瓦斯。

李祖林:

加强防灭火检查,瓦斯检查员佩带一氧化碳便携、一氧检定器、温度计和红外线测温仪,原班对切眼、煤壁、运回顺安全出口顶底板及两帮高顶裂隙进行检查。

郎丹山:

综采工作面严禁动用火、电焊、喷灯焊,避免产生各类明火。

后三角点30m范围内及回风流敲打作业必须使用铜制工具。

王凤革:

加强工作面两顺检查,如果巷道受压出现高冒孔洞、煤壁破碎、裂隙等及时利用高分子材料(凝胶、罗克休等)进行封堵充填。

庞清华:

加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回风流、回风瓦斯抽采钻孔、工作面回风上隅角高顶、上隅角抽放骨架风筒内、工作面每10组支架架间高顶、S一705运顺闭观测管、S一705回顺闭观测管、S一四层回中闭观测管每天取样化验全分析一次,为防治发火提供可靠依据。

赵玉勃:

采场回风流安设一台一氧化碳传感器和一台温度传感器,对回风流一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变化进行连续检测,微机员和保安区调度员做好记录。

崔恩洪:

当工作面推进50m后开始向采空区注氮,此时开始预埋第二趟注氮管路,当工作面推进150m后改由第二趟注氮管路向采空区注氮。

刘伟:

放炮作业时必须使用水泡泥,保证封泥长度并充严充实,严禁放明炮糊炮,放炮母线严禁失爆,严格执行“一炮四检”“四人联锁”放炮制,避免产生放炮火花。

李明:

加强瓦斯抽放管理,科学合理调整抽放负压,每天对瓦斯抽放钻孔取样化验分析,对一氧化碳超限的抽放钻孔及时停止抽放,防止因钻孔漏风造成自然发火。

二、工作面地质概况及其它情况

1、工作面及地表关系

S一906工作面位于南一采区的西侧,东侧以FW2-1号断层为界,西侧以FS1405-3号断层为界,南侧以S一907大采高设计工作面阶段煤柱为界,北侧以S一905采空区阶段煤柱为界。

工作面走向长473.0m,面长240m,面积113520m3,标高在70.0~72.0m之间。

2、构造

本工作面总体略显单斜构造,走向100°~140°,倾向190°~230°,倾角2°~15°。

3、煤层

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9煤层,为复合煤层,煤质较好。

煤层最大厚度为7.30m,最小厚度为3.90m,平均为5.10m;煤层中含夹石多层,夹石最大厚度为1.0m,平均厚度为0.40m。

上覆7煤层,层间距为25.5m,7煤层最大厚度8.10m,最小厚度1.80m,平均为5.79m。

煤尘爆炸指数:

44.06%,煤种为长焰煤,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一类容易自燃煤层。

S一906采场上临近层S一7061采场、北侧S一905采场均为已采区,开采期间均无自然发火。

4、工作面可采量:

764217×0.97=741290t

5、瓦斯来源分析

根据S一905采场回采期间瓦斯涌出情况和S一906运、回顺及切眼掘进期间瓦斯涌出情况,预计本工作面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5.0m3/min,本工作面回采期间主要瓦斯来源为本煤层瓦斯涌出,同时有部分上覆采空区瓦斯涌出。

三、工作面安装及初采期间防灭火措施

1、开采初期工作面风量配备情况

开采期间工作面计划配风1500m3/min,工作面初次来压前,为防止因工作面跨度较大造成工作面顶板及煤壁附近发生瓦斯超限,采取如下措施:

适当增加采场风量,采场配风不超2000m3/min,在工作面适当位置迎挡风障,避免瓦斯积聚割煤产生火花引燃瓦斯。

2、防止开切眼煤壁及外围煤柱自燃的措施

(1)、加强防灭火检查,瓦斯检查员佩带一氧化碳便携、一氧检定器、温度计和红外线测温仪,原班对切眼、煤壁、运回顺安全出口顶底板、两帮高顶、裂隙及外围煤柱进行检查。

(2)、每天对切眼、煤壁、运回顺安全出口顶底板、两帮高顶、裂隙及外围煤柱进行取样化验分析,发现一氧化碳或温度超限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3、预测预报手段及方法

(1)、建立防灭火检查观测站:

根据采场特点选择以下观测点:

分别是S一906回风流、回风瓦斯抽采钻孔、工作面回风上隅角高顶、上隅角抽放骨架风筒内、工作面每10组支架架间高顶、S一705运顺闭观测管、S一705回顺闭观测管、S一四层回中闭观测管。

(2)、正常生产期间每天对采场各观测点进行取样、化验、分析,每天测量采场风量变化情况,根据化验分析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自然发火措施。

(3)、监测系统:

采场回风流安设一台一氧化碳传感器和一台温度传感器,对回风流一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变化进行连续检测,微机员和保安区调度员做好记录,保安区区长每天进行审核。

(4)、瓦斯检查员携带红外线测温仪及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随时检测采场上隅角、回顺回风流及架间高顶的一氧化碳浓度及温度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保安区调度做好记录。

(5)、保安区干部及各队管理人员走动巡查过程中对S一906采场自然发火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初采期间,回收切眼帮顶锚杆、锚索的螺母、锁具和托盘,回收下帮帮网和托盘,防止采空区大面积悬顶或落顶过程中产生摩擦火花。

四、回采期间防灭火措施

1、预防外因火灾安全技术措施

(1)、放炮的管理

采场各地点放炮作业时必须使用水泡泥,保证封泥长度并充严充实,严禁放明炮糊炮,放炮母线严禁失爆,严格执行“一炮四检”“四人联锁”放炮制,避免产生放炮火花。

工作面放炮严格执行如下规定:

①距机尾30米范围内尽可能用采煤机截割,如放炮必须放震动炮、放小炮。

②打眼放炮前,必须将采煤机退至距机尾50米以外。

③从施工放炮孔到放炮整个过程中,瓦检员必须随时检查瓦斯,检查地点包括采场后三角点、放炮地点前后20米范围内架间、架上等地点,如瓦斯浓度达到1.0%严禁打眼,必须经瓦检员处理后方可作业。

④施工放炮钻孔必须倾向运顺方向并向下倾斜,防止爆破火焰喷向机尾及采空区方向。

⑤放炮前,综采队负责对放炮地点前后50米范围内架间、支架、煤壁及后三角点浇水,清洗煤尘,同时将采煤机内外喷雾打开。

⑥放炮前,综采队负责沿支架前柱用皮带进行遮挡,后三角点附近放炮时,必须用皮带将后三角点遮挡好,同时瓦检员负责调整好风障,经检查无瓦斯超限后方可放炮。

防止放炮碎石碰入架后高顶或三角点,支架后方严禁放炮。

⑦放炮完毕后瓦检员及时调整好风障,并检查后三角点、机尾30米范围内架间高顶,确认无瓦斯积聚后方可恢复作业。

(2)、机电设备的管理

机电部门要和施工单位加强电器设备检查,严禁电器设备失爆,避免产生电器火花。

机械设备要定期检查维修,各种保护灵敏可靠。

(3)、采煤机内外喷雾的使用与管理,工作面运输机防止摩擦起火的管理

①采煤机必须使用内外喷雾装置(综采队在采煤机上必须备用两根消火水管),加强维护,保证使用正常,雾化好,割煤时必须先开水后开机,停采时必须先停机后停水。

②综采工作面运输机尾轮要有喷雾洒水装置,运输机运转时必须进行喷雾洒水。

(4)、工作面遇地质构造及采煤机在工作面后部割煤时的防灭火管理

①地测部门要提前做好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

断层、裂隙、褶曲、火成岩入侵、其它坚硬岩石严禁强行截割,必须采取放炮措施。

②保安区派2名瓦斯检查员,其中一人专门跟随采煤机,检查采煤机前进方向20m范围内煤壁及顶板附近的瓦斯浓度及温度,当发现瓦斯浓度及温度变化异常时,立即停机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只有确认无瓦斯超限和温度异常后方可开机作业。

安检员现场监督,跟班干部现场指挥采取措施后允许作业。

③采煤机在遇地质构造和距后三角点30m范围内割煤作业时综采队派专人向采煤机前后滚筒和煤壁人工浇水。

(5)、两顺超前支护段巷道预防外因火灾措施

①施工单位负责将工作面上、下隅角和运、回顺超前支护段巷道下帮及顶板锚杆螺母、锚索锁具、托盘在进入采空区或综采支架前提前卸下,将下帮金属网在进入采空区前拆除,并在后端头支架上垫直径超过锚杆、锚索外露长度的圆木或皮带,防止上隅角顶板来压锚杆、锚索摩擦及移支架时支架与锚杆、锚索摩擦,采空区顶板冒落,锚杆、锚索摩擦产生火花引燃瓦斯。

②施工单位负责将运、回顺上帮煤壁金属网超前工作面2米提前拆除,顶板金属网超前工作面2米剪断,防止割煤时采煤机滚筒与金属网摩擦产生火花。

③施工单位负责将运、回顺上帮煤壁抽放钻孔封孔管、锚杆超前工作面2米提前回收,防止割煤时采煤机滚筒与封孔管、锚杆摩擦产生火花。

④回顺钻场报废不抽的钻孔及时用封孔胶封堵,封堵深度≥2m。

(6)、工作面及皮带头灭火器材的使用与管理

皮带头、尾、串车处灭火器材必须按规定数量备齐,即灭火器不少于2具,砂箱不少于4个,铁锹不少于2把,20米以上胶管,必须保证使用正常,由专人负责挂牌管理,非救灾情况下任何人严禁随意挪用或破坏。

皮带道每100m设10m防火胶管。

工作面在运顺端头支架备用灭火器2具,回顺端头支架备用灭火器2具,随采煤机备用灭火器4具,一旦有意外火灾,立即使用。

(7)、两顺防火门的设置及要求

保安区在运顺、回顺采止线以外各设一道防火门墙,并备有足够数量的板材(厚度大于30mm,用于火灾时紧急封闭使用,其他单位严禁动用)和直径不小于800mm的穿堂管,如着火封闭时,将此管砌入防火门中,探查时由此管进入人员。

(8)、工作面每组架间设一组喷雾,工作面拉架时打开喷嘴进行全断面喷雾。

(9)、综采工作面严禁动用火、电焊、喷灯焊,避免产生各类明火。

后三角点30m范围内及回风流敲打作业必须使用铜制工具。

(10)、加强巷道顶板及两帮维护工作,防止支架、锚杆、锚索等金属设备挤压、摩擦或折断产生火花。

(11)、保安区正常回采期间合理调整风量,防止局部瓦斯积聚。

(12)、综采队必须按措施做好采场周期来压管理工作,防止采空区大面积悬顶突然跨落。

2、预防内因火灾安全技术措施

(1)、防灭火系统情况:

①、中央永久注浆充填系统

水池容积为200m3,注浆充填管路由中央风井注浆充填站至S一906运、回顺前后三角点;日常管理,注浆充填系统必须保证完好,注浆充填管路畅通,两顺各备存30米管路(管径∮108mm),保证系统能随时投入使用。

S一906运顺充填倍线=2370m/529m=4.48

S一906回顺充填倍线=1977m/491m=4.03

根据采场自然发火情况采取对采空区雾化和注三项泡沫措施。

当切眼推过30m后沿运回顺充填管路向开切眼前后三角点埋管及距开切眼30m处前后三角点埋管注砂,以后工作面每推进50m向前后三角点注砂一次。

运回顺充填管路末端安设压力表,当向前后三角点埋管注砂时,充填管路压力达到4Mpa停止注砂,防止充填管路堵塞。

(消火注浆系统图见附图)。

②、S一906移动注浆系统

在工作面运顺串车处设一台80型乳化液泵并备足阻化剂,工作面架间接设好φ25mm高压胶管并每10米设一个安全阀,每周对工作面采空区喷洒阻化剂一次,每次一吨,前三角点利用喷雾喷洒阻化剂。

③、北风井永久注氮站系统

制氮机安设在北风井泵站院内(制氮机3台、额定流量3000m3/H、管径:

立孔8寸、干管6寸、采场4寸)管路由北风井地面制氮站经∮159注氮管路至西二总排1#川至西一大巷至东一辅助上山至S一总排经∮108管路至采场运顺前三角点,当工作面推进50m后开始向采空区注氮,此时开始预埋第二趟注氮管路,当工作面推进150m后改由第二趟注氮管路向采空区注氮,以此类推。

④、工作面运、回顺均设置消火水管,每隔5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水管直径运、回顺均为∮108mm,水管末端距工作面不大于30米,并备有足够接到工作面的∮108mm铁管。

(2)、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安全监测安装使用制度

①、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瓦斯通风防灭火实验中心对我矿煤样的分析化验结果及我矿历年防治自然发火经验,将我矿自然发火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

无自然发火征兆;采取封堵和雾化等一般防治措施。

第二阶段:

一氧化碳(CO)浓度超过24PPM为初级自然发火征兆;

第三阶段:

出现乙烯(C2H4)为有明显自然发火征兆阶段;

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采取注浆、注砂、注氮等措施。

第四阶段:

烷烯比(C2H4/C2H6)达到第一次峰值视为已出现明火,做为封闭火区的依据。

我矿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为一氧化碳(CO)和乙烯(C2H4)。

②、加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回风流、上隅角、相关密闭、抽放钻孔、架间、抽放骨架风筒等每天取样化验全分析,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或温度变化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③、采场回风流安设一台一氧化碳传感器和一台温度传感器,对回风流一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变化进行连续监测,微机员和保安区调度员做好记录,保安区区长每天进行审核。

监测队每七天对一氧化碳和温度传感器进行校验,确保灵敏可靠。

④、瓦斯检查员携带红外线测温仪及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随时检测采场上隅角、回风流及架间高顶的一氧化碳浓度及温度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保安区调度做好记录。

(3)、工作面加快回采速度,月进度不少于60m,扫净工作面浮煤,提高回采率。

(4)、保证足够的通风断面、合理配风

①、S一906采场安排专职维修队伍对运回顺进行开帮拉底维护,保证通风断面不小于设计断面的80%。

②、在有效治理瓦斯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作面配风量;做到通风系统合理减小阻力。

③、加强瓦斯抽采,采场合理配风

a、S一906工作面正常生产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25m3/min,计划中央瓦斯泵站抽放瓦斯量17.0m3/min,S一906工作面生产期间风排瓦斯量=25m3/min–17.0m3/min=8m3/min,S一906工作面计划配风1500m3/min,回风瓦斯浓度=8.0m3/min÷1500m3/min=0.53%。

b、该采面按月产煤量12万吨计算:

该煤层经采取瓦斯抽采措施后瓦斯含量=风排瓦斯量8.0m3/min×60×24×30÷120000吨=2.88m3/t。

c、S一906工作面计划配风1500m3/min,通风断面17.5m2,风速=1500m3/min÷17.5m2÷60=1.43m/s。

(5)、加强瓦斯抽采管理,科学合理调整抽放负压,每天对瓦斯抽放钻孔取样化验分析,对一氧化碳浓度超限的钻孔及时停止抽放,防止因钻孔漏风造成自然发火。

(6)、减少采空区漏风的措施:

①、由综采队每原班负责上、下隅角空间用袋装碎货封堵1次(不回收),瓦斯检查员负责将袋用水浇透。

每割一刀煤对上、下隅角空间用珍珠岩袋各堆砌一隔断墙实行动态封堵。

②、合理配风减少采空区漏风深度,防止采空区浮煤自燃,S一906采场配

风1500m3/min,在正常生产期间,根据采场瓦斯涌出情况合理调整风量。

(7)、两巷松动圈的防火措施

①、加强工作面两顺检查,如果巷道受压出现高冒孔洞、煤壁破碎、裂隙等及时利用高分子材料(凝胶、罗克休等)进行封堵充填。

②、加强运回顺超前支护段巷道检查,瓦斯检查员用红外线测温仪每班检查两巷松动圈的温度并利用CO便携检查高顶、裂隙内CO浓度,如果发现CO浓度超过24ppm或温度达到30度以上,由综采队负责每天在超前支护段巷道煤壁施工钻孔,钻孔间距1—2米,孔深3米,由保安区负责每天注水。

③、运顺端头架与硬邦之间安设喷雾,采煤时常开,充分湿润硬邦煤壁和增加采空区湿度。

回顺端头与硬邦间每班浇水并且洒阻化剂。

(8)、井上下消防材料库的使用与管理

①、按2011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要求备齐所需的消防材料。

②、井上下消防材料库设专人管理,库存材料非救灾情况下严禁使用。

(9)、在工作面停产放假、检修期间采取利用埋管注白泥、三项泡沫、采

场减风等防灭火措施。

五、工作面尾采与回撤期间的防灭火措施

1、加强采场的注氮工作,增加注氮量。

2、工作面停采后对前后三角点进行充填注砂,利用架间插管向采空区注砂。

3、工作面撤完支架后及时对采空区进行永久封闭。

4、停采后工作面风量调整措施

⑴、停采后撤架期间风量调整到1000m3/min,工作面支架由运顺撤出。

⑵、撤架期间工作面采用负压通风方式,在S一九层入风道安设两台30×2对旋局部通风机,风筒接至回撤工作面,撤架前,后三角点打木垛,工作面每撤3组支架打一个木垛。

⑶、随支架撤出顶板冒落,工作面风量减少至500m3/min或回撤工作面及回风流瓦斯浓度超过1.0%,在回风口防火门处建一道临时密闭,同时开启S一九层入风道30×2对旋局部通风机,敞开S一906回顺材料道永久风门,对工作面采取正压通风。

5、加强停采期间防灭火检查与监测措施

停采及撤架期间每天对回撤工作面、回风流及S一905运顺闭、S一四层回中闭观测管取样化验分析,发现自然发火预兆及时采取各项防灭火措施进行处理。

监测队每七天对一氧化碳和温度传感器进行校验,确保灵敏可靠。

六、避灾

1、发生瓦斯、煤尘、火灾事故时避灾路线:

S一906工作面——S一906运顺——S一九层入风道——S一轨道下山——S一大巷——副井——地面。

S一906回风——S一九层入风道——S一轨道下山——S一大巷——副井——地面。

2、发生水灾事故时避灾路线:

大巷未被水淹时避灾路线:

同瓦斯、煤尘、火灾事故避灾路线。

大巷被水淹时避灾路线:

S一906工作面——S一906回顺——S一七、九层回中——S一七、九层回风上山——S一总排——中央风井——地面。

S一906运顺——S一七、九层回中——S一七、九层回风上山——S一总排——中央风井——地面。

3、发生灾变时,此区域作业的各单位人员要在本单位现场跟班负责人的带领下有组织的迅速按避灾路线撤退。

4、本工作区域内的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佩带自救器,自救器型号为ZH-30D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并保证所有人员能够熟练使用。

七、事故案例

案例

(一)

1、事故经过

2004年9月25日9:

00,大隆矿西二705回顺溜煤眼浮煤自燃,引燃西二705瓦斯道密闭瓦斯、西二705回顺和西二总排煤帮和底板浮煤。

25日16:

30封闭西二705回顺溜煤眼入风道,在西二705回顺联络道、西二3号皮带道、西二总排2号联络道入风侧建临时密闭。

26日8:

00,在西二大巷、西二1号皮带头2处建防爆带。

28日对2处密闭进行喷浆堵漏,火区得到了有效控制。

29日在西二总排建1道临时板闭,对整个火区进行了封闭,30日对西二总排密闭进行喷浆堵漏,至此火区得到了全面控制。

2、事故原因

(1)、西二705回顺溜煤眼浮煤自燃,引燃西二705瓦斯道密闭瓦斯、西二705回顺和西二总排煤帮和底板浮煤,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9月22日通风队虽然对西二705回顺溜煤眼对帮瓦斯道密闭进行了观测、取样分析,但没能及时发现火情,检查不到位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3)、西二705回顺溜煤眼穿过9层煤,留西二900工作面备用。

长期不用,没有进行永久封闭,造成浮煤自燃,是事故的另一原因。

(4)、西二705回风道、西二皮带尾作为备用巷道,为了保证瓦斯利用气源,没有及时封闭,是造成火区范围扩大的原因。

3、防范措施

(1)、加强检查,每旬对采空区密闭、长期不用的溜煤眼进行观测、取样化验,重点区域加密观测、取样次数。

(2)、安排跑片瓦检员每天进行巡回检查,消灭死角、死面。

(3)、长期不用溜煤眼和旧巷,及时进行永久封闭,防止自然发火。

案例

(二)

1、事故经过

2000年6月24日19时30分,大隆矿东一700回风道炮掘工作面由于放炮打筒引燃瓦斯及松散煤体,造成外因火灾。

火灾发生后,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转,掘进巷道中瓦斯浓度0.3%,CO浓度0。

大隆矿辅助救护队员在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用水管浇水直接灭火,20:

30,将火熄灭。

2、事故原因

(1)、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受火成岩侵入影响,煤层变质,瓦斯含量大,掘进工作面放炮封泥长度不足,造成放炮打筒引燃瓦斯及松散煤体,造成外因火灾。

(2)、施工单位跟班干部及管理人员管理、监督不到位。

3、防范措施

(1)、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杜绝违章作业。

(2)、加强安全监督、检查,严格按照三大规程施工。

(3)、瓦斯含量大的掘进工作面施工瓦斯排放钻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综掘机掘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