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6332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

一、单选题

1.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

B.催化剂b能降低氨催化氧化的活化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中还原剂为NH3,还原产物为NO和H2O

D.取0.5molN2经过上述两个反应后生成NO,转移电子总数为8NA

2.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2+3H2

2NH3,5min内N2的物质的量减少了2mol,则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v(N2)=0.2mol·L-1·min-1B.v(N2)=0.4mol·L-1·min-1

C.v(N2)=0.2mol·L-1·s-1D.v(N2)=0.4mol·L-1·s-1

3.关于甲、乙、丙、丁四套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丙装置制Fe(OH)2D.用丁装置证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4.在100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1,0.1mol·L-1,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是()

A.0.15B.0.225C.0.3D.0.45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B.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有色物质的漂白剂

C.Al(OH)3具有两性,用作阻燃剂

D.FeCl3溶液显弱酸性,用作铜制线路板的刻蚀剂

6.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且反应最慢的是(  )

A.AlB.MgC.KD.S

7.近年来,“大国重器”的发展彰显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在歼﹣20战斗机机身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AB.BC.CD.D

8.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能实现的是(  )

A.SO2:

Cu与浓H2SO4混合加热B.NH3:

加热氯化铵固体

C.Cl2:

MnO2与稀HCl溶液混合D.HI:

NaI与浓H2SO4混合

9.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Mg+2AgCl=Mg2++2Ag+2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Mg2++2e-=Mg

B.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Ag-e-+Cl-=AgCl

C.AgCl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D.海水中的Na+向AgCl极移动

10.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把镁片和铝片紧靠在一起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铝片表面出现气泡

B.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C.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D.欲在铜制钥匙上镀银,则用银片作阴极,钥匙作阳极,硝酸银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11.黄檀内酯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可由香兰素为原料合成,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分子中碳原子一定都处于同一平面

B.②与足量氢气加成所得产物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为6个

C.一定条件下用银氨溶液可区别①和②

D.1mol化合物②最多只能与2molNaOH反应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一定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先变蓝后褪色

B.打开保存浓硝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说明硝酸易挥发

C.可以用100mL容量瓶配置浓度为

D.

和湿润的

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漂白性更强

13.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不锈钢B.水银C.生铁D.青铜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B.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C.电解池中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时,电子从电解池的阴极流出,沿导线流回电源的负极

15.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在糖类中有高分子化合物,也有小分子化合物

②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糖类也不一定都有甜味

③糖类分子组成不一定都符合通式Cn(H2O)m,符合Cn(H2O)m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

④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类,结构中不一定都有醛基

⑤淀粉、纤维素有相同的分子通式(C6H10O5)n,但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

⑥淀粉、纤维素都属于混合物

⑦淀粉与纤维素通式相同,蔗糖与麦芽糖分子式相同,但单糖的分子式不完全相同

A.①②B.③④C.⑤⑥⑦D.全部

二、多选题

1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对羟基苯甲醛的结构简式:

B.氢氧化钡的电子式:

C.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D.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17.下面是实验室制取

的几种方法:

K2MnO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

是反应的催化剂

B.①中,反应前后

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C.②中,反应前后

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D.③中,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铁是铁的合金,其熔点比铁低,硬度比铁大

B.用100mL12mol/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6.72L的气体

C.向某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后再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容量瓶在使用前首先要检查是否完好,瓶口处是否漏水

19.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

如图,我国学者发现T°C时,甲醇(CH3OH)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如下(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和反应Ⅱ相比,反应Ⅱ更容易发生

B.反应I为CH3OH(g)=CO(g)+2H2(g)∆H<0

C.通过控制催化剂的用量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D.CH3OH(g)与H2O(g)在高温条件下更容易反应

20.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AB.BC.CD.D

三、实验题

21.某学习小组用硫酸酸化的FeSO4溶液探究Fe2+的稳定性,进行如图实验。

酸性

pH=1

pH=2

pH=3

pH=4

5小时后

淡绿色

略显橙色

浅红色

红色稍浑浊

(1)根据实验,Fe2+的稳定性与溶液酸性的关系是___________。

(2)已知:

i

开始沉淀pH

沉淀完全pH

Fe2+

7.0

9.0

Fe3+

1.9

3.2

iipH=4的溶液中发生反应:

4Fe2++O2+10H2O=4Fe(OH)3+8H+,依据以上信息分析5小时后pH=1的0.1mol·L-1FeSO4溶液仍显淡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测定0.1mol·L-1FeSO4溶液在pH=5.5条件下,Fe2+的氧化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几乎无变化)。

反应0~10minFe2+氧化速率逐渐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为防止变质,将称取的硫酸亚铁晶体于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搅拌至完全溶解。

22.一位同学在复习时遇到这样一道习题: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H+、OH-、Na+、NO

,加入铝粉后,只产生H2,问该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存在哪几种离子。

已知:

铝与稀硝酸反应时,主要生成气体NO,NO在空气中会进一步氧化为红棕色气体的NO2。

(1)未开始实验前,_______(选填“能”、“不能”)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加入铝粉产生H2,说明铝具有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该同学分析:

若H+大量存在,则NO

就不能大量存在。

设计实验证实如下:

装置

现象

ⅰ.实验初始,未见明显现象

ⅱ.过一会儿,出现气泡,液面上方呈浅棕色

ⅲ.试管变热,溶液沸腾

①盐酸溶解Al2O3薄膜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根据现象ⅱ,推测溶液中产生了NO,将生成NO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_______。

_______Al+_______NO

+_______=_______Al3++_______NO↑+_______。

(3)再假设:

若OH-大量存在,NO

也可能大量存在。

重新设计实验证实如下:

装置

现象

ⅰ.实验初始,未见明显现象

ⅱ.过一会儿,出现气泡,有刺激性气味,经检验该气体含NH3

(4)在NaOH溶液中加入铝粉,结果只检验出有H2生成,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为:

_______

(5)由上述实验得出:

该溶液的溶质为_______。

四、计算题

23.

(1)分别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100mL,再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10mL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0.2mol/L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y轴)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下图(分A、B两种情况):

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mol/L。

(2)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 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浓度为2.0 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的气体(标准状况),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无血红色出现。

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___________。

24.标准状况下,向一定量的NaOH固体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 NH4HSO4溶液充分加热反应,反应产生的NH3体积随NH4HSO4溶液体积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假设生成的NH3全部逸出)。

请计算:

实验序号

NaOH物质的量(mol)

n

n

n

n

NH4HSO4溶液体积(mL)

50

150

250

350

NH3体积(L)

1.12

3.36

3.36

1.12

(1)NaOH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2)NH4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参考答案

1.D2.A3.C4.B5.B6.A7.C8.A9.D10.C11.C12.B13.B14.D15.D16.BC17.AB18.AD19.AD20.BD

21.溶液酸性越强,Fe2+越稳定c(H+)越大,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抑制Fe2+被氧化pH=5.5时,反应生成的Fe(OH)3有加快反应的作用pH<1的稀硫酸

22.能还原性Al2O3+6H+=2Al3++3H2OAl+NO

+4H+═Al3++NO↑+2H2O2Al+2NaOH+2H2O=2NaAlO2+3H2↑H2ONaOH

23.35.6g

24.0.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