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6888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完整版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5分)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2.话语书面的符号。

3.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

4.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

5.音位语素词句子。

6.独词句的出现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7.语音词汇语法

8.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9.语言观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语言能力?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

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

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

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

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工具?

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

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

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

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5.简述对语言“约定俗成”性的理解。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约定俗成”的含义:

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

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6.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一,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

  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

7.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

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

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这种理论这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

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8.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包括肺、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涉及到儿童接受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知识经验的积累、认知能力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差异三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

  (3)社会因素。

较为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语言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影响。

四、论述题(共10分)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

(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

首先,儿童在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

只有那些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

其次,与此同时,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

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也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

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

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调体现出来。

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样呈现出个性色彩。

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

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

  (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

  (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

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

作业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前言语言语发生

2.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3.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4.词汇数量词类范围词义理解

5.包含的语词数量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6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

7.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8.教育目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语言发展的特点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0至3岁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1)单词句阶段:

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

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2)双词句阶段:

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

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

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

  (4)句中含词量增加: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

  (5)疑问句增多:

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

  (6)接尾策略:

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

  (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

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

  (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

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

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2.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

(1)选择适龄的读物;

  

(2)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

  (3)读书给儿童听,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4)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共读;

  (5)善用故事录音带;

  (6)采用多种参与形式。

3.早期阅读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

早期阅读具体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前图书阅读经验。

  

(2)前识字经验。

  (3)前书写经验。

  ①汉语文字的独特书写风格;

  ②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笔来书写汉字;

  ③初步尝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

4.语言教育活动的“有计划”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有计划”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1)根据语言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

  

(2)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

  (3)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对0—3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

(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

婴儿最初掌握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周围语言环境的模仿而获得。

婴儿周围的成人,特别是父母亲和教师的语言规范性,内容丰富性,给婴儿提供模仿的榜样。

成人要多跟孩子交谈,用规范正确的发音、丰富正确的遣词造句、生动的面部表情、富有变化的语调,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

  

(2)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好习惯。

看、听、说、练是全面提高儿童语言水平、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

  ①多看。

一方面是带婴儿直接接触外界环境,观察各种事物,形成语言发展必需的感性经验。

另一方面,让婴儿通过看图片、图书、电视、电影等获得现实的语言知识。

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语言知识,婴儿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

  ②多听。

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学习语言,必须先学会听。

可以有意识地让婴儿听歌曲、故事、童谣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与婴儿交谈时,有意让婴儿倾听别人讲话。

  ③多说。

成人要想方设法创设婴儿说话的环境,利用一切机会,随时随地与婴儿交谈,鼓励婴儿说话。

让婴儿无拘无束地说,是促进婴儿语言发展重要方式。

  ④多练。

早期语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婴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学习说话。

这就必须让婴儿多练习,采用多种方法反复练习,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3)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早期阅读是发展婴儿语言的重要手段。

文学作品为婴儿扩展词汇、丰富语言内容奠定基础。

可以从小激发婴儿阅读兴趣,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让孩子感受和理解作品语言、情节,还可以集体开展早期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4)随时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

婴儿学习语言需要经过反复出现、多次运用才能理解词义,掌握句式结构。

当婴儿受语言水平所限,出现词不表义、“破句”时,成人应正确对待这些现象,把他们看作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并正确示范,积极引导婴儿模仿,直至他们成功理解语词、掌握语句。

2.如何从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

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

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

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3.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

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

包含着两层意思:

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

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

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

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

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

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哪些?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幼儿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

一般的有:

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1)示范模仿法。

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

教师的示范是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

  

(2)视听讲做结合法。

“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与领会;“讲”是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做”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想像空间,通过幼儿的参与或独立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

视听讲做结合法的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视”、“听”、“做”都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3)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

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

游戏法幼儿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

  (4)表演法。

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5)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

通过练习,学前儿童可以加深理解语言教育中的有关内容,牢固掌握有关的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

作业3

第四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欣赏文学创造

  2.复述和朗诵表演创编

  3.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4.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谈话情境用语言创设谈话情境用游戏或表演的形式创设谈话情境

  5.独白

  6.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

  7.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8.精神环境物质环境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1)谈话活动应拥有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

  (3)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

  (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指导作用。

  2.

(1)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2)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

  (3)在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

  (4)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别差异。

  3.

(1)教师必须在场。

  

(2)教师参与谈话。

  (3)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谈话情况,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明了幼儿谈话的水平差异,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指导作进一步准备。

  4.

(1)讲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讲述对象。

  

(2)讲述活动是培养独白语言的主要途径。

  (3)讲述活动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

  (4)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能力。

  5.

(1)在游戏中蕴含着语言教育目标。

  

(2)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

  (3)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四、论述题(共10分)

  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学习的内容,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

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体,每一个具体的儿歌或故事都含有丰富而独特的语言信息。

学习理解文学作品是幼儿在活动中的首要任务。

文学作品呈现的是书面的语言信息,幼儿需要有一个中介方式将书面语言信息转化为口头语言信息,需要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方式接受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

因此,任何一个文学活动都必须从文学教育入手,围绕一个具体的作品开展活动,让幼儿完全理解文学作品含载的丰富有趣的信息。

  

(2)包含感受、理解与表现的审美目标。

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等。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应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想象力,而不仅仅是达成知识和道德的教育目标。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以及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想象的系列多层次审美教育活动。

  (3)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

幼儿园的文学活动从文学作品教学出发,常常整合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的活动,使得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某一个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社会与自然生活内容,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知理解。

文学作品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结合物,在设计组织文学活动时,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就为幼儿提供了在这三方面协调扩充经验的机会,帮助幼儿完成整个语言学习的调整。

  (4)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

发展是儿童自身的操作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

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

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应当着重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操作途径让幼儿得到发展。

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文学作品教学过程,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学习中获得亲身经验。

  五、根据所给的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5分)

  答题要求:

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2.活动类型应为文学作品学习、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一种;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见所附材料)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附:

活动过程一般步骤

  文学作品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1.初步感知文学作品;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2.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3.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话题逐步拓展交谈内容;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兴趣;2.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4.幼儿自主游戏。

  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1.幼儿自己阅读;2.师幼共同阅读;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4.归纳阅读内容。

作业4

(第五至六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

  2.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3.听说读前书写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内容有哪些?

  

(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

  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

  ②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①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②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

2.什么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方法有哪些?

答: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收集语言教育活动系统中各方面的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活动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

  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

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

3.学术研究多元化研究的趋向,哪些方面将受到关注?

(1)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2)生活性和整合性。

  (3)发展儿童语言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