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考试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724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IS考试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MIS考试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MIS考试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MIS考试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MIS考试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MIS考试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MIS考试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IS考试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MIS考试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IS考试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IS考试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信息系统开发的方式:

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开发方与用户方共同合作),咨询开发(专家指导),外购软件

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也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这种方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是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然后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等。

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

在系统调查或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至最基层;

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阶段应考虑从宏观整体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在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

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应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

用结构化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开发一个系统,可以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五个首尾相连接的阶段。

基本思想: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首先抓住系统的本质特征对系统加以抽象概括,形成高层次概念;

然后逐步考虑细节问题,把整个系统分解成相对独立的若干小问题分别解决。

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通常与系统设计方法(SD方法)衔接起来使用,适用于大型的数据处理系统,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优点:

它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

缺点:

它的起点太低,所使用的工具落后,致使系统开发周期过长,从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适用范围:

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

3.原型法:

基本思想:

在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基本需求的理解的基础上,先快速开发出一个只具备基本功能,试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即原型系统,然后对其反复修改。

步骤:

方法选择,识别基本需求,开发原型,原型验证,修正和改进,判断原型是否完成,判断是否需要细部说明,严格说明细部,判断原型效果,整理原型,提供文档。

原型法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反馈过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它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发系统,提供了一个验证用户需求的环境,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较少,系统的可变更性好,应变性强,使用灵活。

需要大量运算,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原型法很难狗仔一个合适的模型来供用户评价。

用户过早看到系统原型,错误地认为系统就是如此模样,会缺乏信心和耐心,而且系统开发人员也很容易潜意识的用原型取代严谨的系统分析。

适用于用户需求定义不清,管理决策方法不确定,需求经常发生变化的情况,以及小型系统,局部系统,业务处理过程比较简单或不太复杂的系统。

4.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每个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相互作用,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

基本概念:

对象:

对象是最基本的概念,是系统开发中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也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元素。

类:

指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结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集合。

继承:

是指一个类可以直接继承其父类的部分或全部属性及操作的特性。

消息:

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数据称为消息,消息是向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

封装:

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对用户来说,对象内部的信息是隐蔽的,不能直接访问,对象的使用者只能看到对象封装界面上的信息。

多态性:

是指同一个操作在不同的类中有不同的实现方法和不同的执行结果。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判断题、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1.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

系统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MIS)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是MIS的概念形成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制定出MIS的长期发展方案,决定MIS在整个组织管理中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发展进程。

步骤;

制定MIS发展战略规划确定组织的信息要求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2.诺兰阶段模型的概念

198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兰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与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出了在一个范围(企业,地区或国家)内信息系统发展的规律,即诺兰模型,或称为诺兰阶段模型。

这个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六个不同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经验表明,具有不同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基础的企业,其计算机信息化道路是不同的,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时一定要明确本单位目前处于信息系统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因为将计算机应用到一个组织管理,一般要精力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只有明确了发展阶段,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计划。

各阶段特点:

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3.系统规划的三种方法

战略目标转移法(SST):

把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看成一个“信息集合”,并认为它是由组织中的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影响战略的相关因素组成的。

识别组织的战略目标,并把其转变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

基本步骤:

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管理信息系统战略集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关键成功因素法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和麻省理工大学教授提出的,其特点是首先抓住影响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组织的信息需求。

在每个组织中,都存在着对该组织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可以称之为关键成功因素,决策的信息需求往往来自于这些因素。

通常,关键成功因素总是与那些能确保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方面和部门相关。

所谓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关键成功因素,再围绕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确定系统的信息需求。

企业的战略目标了解目标,识别成功因素,确定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识别测量数据。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用信息系统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通过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自下而上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定义企业目标,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4.U/C矩阵:

将数据类与企业过程安排在一个矩阵中,矩阵的行表示不同的企业过程,列表示不同的数据类。

U表示使用,C表示产生。

作用:

UC矩阵来定义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划分子系统

三个检验:

一致性检验:

数据项必须有且仅有一个C2、无冗余性检验:

表中不允许有空行或空列3、完备性检验:

至少一个U,有C

5.树枝因果图的应用:

根据企业或信息系统的现状及目标确定出关键成功因素。

对一个习惯于高层人员个人决策的企业,主要由高层人员个人在树枝图中选择。

6.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1.经济可行性:

费用估算(设备费,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运行费用),效益估算2、技术可行性:

从设备条件,技术力量等方面来分析实现新系统的可行性3社会可行性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判断题、名词解释、单选题、应用题)

1.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对问题域和系统责任进行分析和理解,正确认识其中的事物和他们之间关系,并产生一个符合用户需求,能够直接反映问题域和系统责任的模型及其详细说明。

任务:

系统分析员与用户一起,通过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并通过双方的沟通将这些需求用系统分析报告书表达出来。

系统分析报告书审核通过以后,将成为系统设计的依据和将来验收系统的标准。

内容:

确定系统的综合要求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开发模型系统

需求建模修正系统开发计划,建立有关的文档:

2.详细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召开调研会,技术开发人员直接参与业务实践,查阅企业的有关资料,个别访问法,用户方管理人员向开发者介绍情况。

3.业务流程的概念:

业务流程分析是系统分析的基础与核心所在,在系统分析过程中意义重大。

业务流程分析是指从一个实际业务流程的角度将系统调查中有关该业务流程的资料都串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的内容:

原有流程的分析业务流程的优化确定新的业务流程新系统的人机界面

4.业务流程重组:

是以企业过程为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

以信息技术和人员组织为工具。

意义;

以达到企业关键性能指标和业绩的巨大提高为目的,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6.数据字典:

是用来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成分,包括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外部实体等的逻辑内容与特征进行详细说明,。

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分别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结构进行描述。

数据字典可以通过三种方法产生:

手工字典,电子字典,混合方式。

它不仅可以使不同阶段的开发人员对数据流程图中各个成分的理解一致,从而保证工作的延续性,而且也是以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系统维护的重要依据。

数据字典5个方面的内容;

1,数据元素:

最小的数据的单位,是不可分割的。

对每个数据元素,需要描述以下属性:

名称,别名,类型,取值范围和取值的含义,长度

2.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描述的重点是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即说明这个数据结构包括哪些成分。

一个数据结构可以包括若干个数据元素或数据结构。

3,数据流:

注明数据源的来源,去向,流量和峰值。

4.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的条目主要是描述家数据存储结构及有关的数据流,查询要求等。

5.数据处理:

在数据字典中描述该处理的过程,名称,功能,有关输入/输出等。

7.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1.结构化语言:

祈使语句,判断语句,循化语句

2.判断树3.判断表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判断题、单选题、应用题)

1.系统设计:

又称为物理设计,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二阶段。

系统设计通常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进行。

1、总体设计2、详细设计(低耦合[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联系],高内聚[模块内部之间的联系])3、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2.系统设计的原则;

1.严格遵循系统分析报告所提供的文档资料。

2.权衡系统的投资和效益的比例。

3.保证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4.体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适应性。

5.合理利用现金和成熟的技术。

6.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7.产生完备的系统设计说明书。

3.理解结构化设计的评估准则;

系统的功能系统的效率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工作质量系统的可变更性系统的经济性

3.代码:

代码也叫信息编码,是作为事物(实体)唯一标志的,一组有序字符组合,它不许便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

代码设计的原则;

唯一性,简单性,易识别性,可扩充性,合理性,规范性

6种代码:

顺序码,重复码,成组码,表意码,专用码,组合码

4.数据模型的分类:

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应用最多)

数据库设计的阶段:

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

E-R模型转换为具体的数据模型

5.输出、输入设计的基本原则1.输入量应保持在能满足处理要求的最低限度

2.杜绝重复输入3.输入数据的汇集和输入操作应尽可能简便易行

4.输入数据应尽早地用其处理所需的形式记录

理解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

重复输入校验,程序校验法

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及评价(判断题、单选题、简答题)

1.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1.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2.程序设计

3.系统的调试与测试4.新旧系统的转换

2.网络拓扑结构;

星型结构,环形结构,总线型结构

3.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4.理解系统测试的意义

保证系统质量与可靠性的最后关口,是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的最终审查。

目的:

系统测试是以找错误为目的,而不是要证明程序无错。

系统错误,过程错误,功能错误,编码错误,数据错误。

原则;

1.测试工作应避免有原开发软件的个人和小组来承担。

2.在设计测试方案时,测试用例不仅要包括输入数据,而且要包括预期的输出结果。

3.测试数据集要能够检查在合法操作下程序的运行情况,又要能够检查在非法操作下程序运行的情况。

5.系统测试的方法

人工测试(发现计算机不易发现的错误,如软件总体设计阶段和软件详细设计阶段),黑盒测试(对自动售货机测试),白盒测试(对软件的逻辑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

6.系统测试与调试的区别与联系;

调试与测试的意义不同,就测试而言,其目的是发现系统中的错误,但发现错误并不是开发者的最终目的,系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出高质量的完全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

因此,测试发现问题后,还必须诊断错误,改正错误。

进行测试时,通过比较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来确认错误的存在,而错误如何修正,这就是调试的内容,所以调试又称排错或纠错。

7.系统转换的概念;

完成系统的测试工作之后,系统的实施将进入新旧系统的转换阶段,这一工作对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系统转换的三种方式;

直接转换:

原有系统停止运行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

人力和费用最省。

缺:

系统在转换之前需经过详细调试和严格测试。

平行转换:

新,旧系统同时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先以旧系统为作业系统,以新系统的处理做校核。

有利于减轻管理人员心里压力,安全性较好。

费用太高。

分段转换:

分阶段,一部分,一部分地以新系统取代旧系统。

既避免了直接转换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平行转换方式发生的双倍费用。

8.系统的技术评价。

指对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估计,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

1.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评价2.系统操作方面的评价3.对现有硬件和软件的评价

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判断题、单选题)

1.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的、工作内容;

运行管理的目的是使信息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保持良好的可运行状态,保证其功能的发挥。

工作内容:

1.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2.对系统运行情况的检查与评价

3.系统文档的规范管理

2.系统维护的内容和类型;

1.程序维护2.数据文件的维护3.代码的维护4.硬件设备的维护

类型:

1.正确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

第八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发展(判断题、单选题、简答题)

1.电子商务的概念、分类;

概念: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信息网络,以电子数据信息流通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并完成的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它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从产生到现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发展迅速,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和即将带来的影响,已经收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厂商企业等的广泛重视,电子商务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显著地改变着人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各种传统贸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分类1.按电子商务参加主体分类

(1)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

(2)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3)企业与政府间的电子商务

(4)企业内部电子商务(5)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

2.按照电子商务交易所涉及的商品内容分类

(1)间接电子商务

(2)直接电子商务

2.电子政务的概念、分类;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分类1.G2G电子政务,即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

2.G2E电子政务,即政府与政府公务员之间的电子政务

3.G2B电子政务,即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

4.G2C电子政务,即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电子政务

3.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定义、特点,从MRP到ERP的发展历程;

理解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效益;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一次是由咨询顾问与研究机构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

ERP具有强大的系统功能,灵活的应用环境和实时控制能力,是未来信息时代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

特点:

1.ERP更好地面向市场、面向经营、面向销售,能够对市场进行快速响应;

它将供应链管理功能包含进去,强调了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间的新的伙伴关系,并且支持企业后勤管理。

2.ERP更强调企业流程与工作流,通过工作流实现企业的人员、财务、制造与分销间的集成,支持企业过程重组。

3.ERP更多地强调财务,具有较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这使得价值管理概念得以实施,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更加有机地结合。

4.ERP较多地考虑人的因素作为资源在生产经营规划中的作用,也考虑了人的培训成本等。

5.在生产制造计划中,ERP支持MRPⅡ与JIT的混合生产管理模式,也支持多种生产方式(离散制造、连续流程制造等)的管理模式。

6.ERP采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如客户机/服务器分布式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面向对象技术、软构件技术、多数据库集成。

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及辅助工具等,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

电子数据交换,还能实现不同平台间的相互操作。

发展历程1.管理信息系统阶段2.物料需求计划阶段

3.制造资源计划阶段4.企业资源计划阶段

实施效益:

1.提供集成的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数据和资料共享。

2.理顺和规范业务流程,消除业务处理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实现业务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数据集成。

业务处理的随意性被系统禁止,使得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工作的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

3.由于数据的处理由系统自动完成,准确性与及时性大大提高,分析手段更加规范和多样,不但减轻了工作强度,还能促使企业管理人员从繁琐的事务处理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研究业务过程中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