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7286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3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docx

轨道精调作业QC论文周凯图文

开展QC小组活动

提高轨道精调作业质量

小组名称:

提高轨道精调作业质量QC小组发表人:

周凯

发表时间:

二○一三年十月

中铁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公司合福高铁ZQ-2标项目部

一、工程概况(1

二、小组概况(1

三、选题理由(2

四、现状调查(2

五、活动目标及可行性分析(3

六、活动情况(3

(一第一次PDCA循环(3

(一第二次PDCA循环(11

七、产生的各种效益(15

八、巩固措施(16

九、心得体会和下一步打算(16

我项目部部负责施工的合福铁路客运专线全长16.062km,全部为桥梁地段。

直线段13.807km,曲线段2.255km(平曲线和竖曲线都有。

无砟轨道类型为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采用轨排架法施工,钢轨采用标准60kg/m新轨作工具轨。

轨枕采用SK-2型厂内预制双块式轨枕,扣件采用与SK-2轨枕相配套的WJ-8型弹性扣件。

轨道精调作业设备为SGJ-I-TEY-1型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简称:

SGJ-I-TEY-1轨检小车和莱卡TS15全站仪。

为了减少轨道精调作业误差,保证测量精度,提高作业速率,我们开展了QC小组。

合福铁路站前2标六分部项目部提高轨道精调作业质量QC小组成立于2013年7月15日。

小组成员6人,由常务副经理担任组长,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

小组基本情况见表一:

表一QC小组概况

图一

图一:

选题理由

2013年7月15日,我们组织QC小组对公司近一段时间所完成25孔梁的轨枕精调数据进行采集,通过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在分析得出的数据中,共统计测量点1000个(每孔梁左右线共四十个测量点,其测量点的平面和高程偏差情况如下:

平面位置:

偏差在±1mm之间的测量点700个,偏差在±2mm之间的测量点950个,偏差在±2.5mm之间的测量点1000个;高程:

偏差在±1mm之间的测量点750个,偏差在±2mm之间的测量点950个,偏差在±2.5mm之间的测量点1000个。

1、活动目标:

小组成员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充分讨论和研究,确定了以下目标:

图二:

活动目标

2、可行性分析:

小组成员经过讨论,认为实现目标有以下有利条件:

(1小组结构合理,技术全面,有多年QC活动的实践经验;(2有贯标程序运行特殊条件的要求;

(3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是全员

(一第一次PDCA循环

1、现状分析:

目标确定后,小组成员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了统

计分析,得出统计结果分析表:

(见表二

由表二,我们绘制了如下排列图:

(见图三

图三:

影响轨道精调作业质量的偏差情况

从排列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平面、高程偏差大是影响轨道精调作业质量的主要问题。

为此,我们QC小组针对这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第一次PDCA循环。

2、设备及人员概况

工作设备及人员配备表:

(见表三

3、工作原理

精调小车的大致框架如下图四,首先对小车棱镜偏移,棱镜高度数据进行设置,小车内部设有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还有测量滑轮,再经全站仪测量棱镜参数,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并计算数据,得出轨道精调的测量结果。

图四工作原理图

4、工作流程:

精调作业的流程图如下图五所示,

图五精调作业流程图

5、因果分析:

小组成员根据调查结果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从多种角度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平面和高程偏差过大产生的原因,并归纳成成果分

析图。

(见图六

图六平面和高程偏差成果分析图

6、要因确认:

小组成员针对两个因果图中的13个末端因素(相同因素按一个计,通过调查分析,现场验证等多种方法,逐一进行了确认。

(见表四

表四要因分析表

7、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影响钢筋焊接质量的主要原因,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见表五

表五要因对策表

8、对策实施:

(1首先把轨道精调作业调整到太阳落山以后进行,这样避免了强阳光照射,再有遇到刮大风、下雨、大雾等恶劣天气立即停止精调作业,为了保证精调的质量,必须等到天气情况允许了再继续轨道精调作业。

(2由于精调作业要求精度高,允许误差比较小,而道床板施工时会有大型机械作业和大量施工人员在桥上施工。

因此,就要尽量避开这些机械和人员造成的震动,我们把精调作业安排到了晚上,机械

和施工人员下班以后,我们可以安心准确地进行精调作业。

(3在全站仪建站进行后方交汇的时候,要求全站仪要在轨道中心线位置附近架站,脚架尽量低,与CPIII棱镜和小车棱镜高度相差不能太大。

这样就会偶尔出现建站时有障碍物遮挡CPIII点的情况,必须将障碍物挪开,做到无遮挡。

这一项由全站仪主测王宏岩负责。

(4全站仪要定期进行校核,一般一周到两周校核一次(或者测量时发现正倒镜测量数据相差较大,精调小车的倾角要天天进行校核,隔一段时间要对精调小车的位移进行校核。

校核可以保证仪器的精准性,这一项由测量队长姜延峰负责。

(5每天在把精调小车放到钢轨上之前,要检查钢轨的清理情况,对表面有铁锈或者有杂物的钢轨必须清理干净。

钢轨上的杂物直接影响精调作业的准确性,这一项由宫健负责。

(6轨排架拼装时注意夹板连接处,两个轨排架拼装对接时一定要保证高程和平面位置要对齐,不能出现错台。

这一项由周凯负责,施工工人要找有此项施工经验的,或者对无施工经验的工人进行岗前培训再进行施工。

(7轨道精调作业是一项精度要求高,责任心要求强的一项工作,精调作业中不允许出现因为人为造成的偏差。

为此由副组长技术总工夏远东负责人员培训,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指导操作,现场讲解,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岗位培训,使操作者能熟练准确地进行精调工作。

还要对精调工人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精调效率,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9、效果检查:

对策实施后,小组成员于2013年8月25日对精调质量进行了第二次抽查,从已完成的精调作业中抽查100个测量点,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统计得出在100个测量点中,其中有平面位置偏差在±1mm之间的测量点88个,偏差在±2mm之间的测量点100个,小偏差率(偏差在±1mm之内占88%;高程偏差在±1mm之间的测量点89个,偏差在±2mm之间的测量点100个,小偏差率(偏差在±1mm之内占89%;我们将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结果分析表如下:

(见表六

由表六,我们绘制了如下排列图(见图七

图七:

影响轨道精调作业质量的偏差情况

从排列图上可以看出,第一次PDCA循环后,影响精调作业质量的主要问题已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平面和高程大偏差(偏差大于±2mm的测量点都已经基本杜绝了。

同时,人员经过培训教育后,素质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虽然现在轨道精调作业的平面和高程小偏差(偏差在±1mm之内合格率已经分别提升到了88%和89%,但仍没有达到合格率90%以上的预期目标。

所以,必须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

(二第二次PDCA循环

1、现状分析:

通过对第一次PDCA循环后的效果检查,我们可以看到平面和高程的偏差还是影响精调作业质量的主要问题。

因此,在第二次PDCA循环中我们将继续解决平面和高程偏差问题。

2、因果分析:

小组成员对平面和高程偏差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一一列举在因果分析图上:

(见图八

·

图八平面和高程偏差成果分析图

3、要因确认:

通过分析,我们找出了造成平面和高程偏差问题的原因有7个,QC小组逐一对每一个末端因素进行了分析列表如下:

(见表七

表七要因分析表

3、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3个要因,小组成员确定了相应的对策。

(见表八

表八要因对策表

4、对策实施:

(1派专职技术人员在安装排架夹板时进行现场技术指挥及监督,在确保两个排架对接时,高程和平面位置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再进行排架对接,安装夹板,夹板安装完后保证无错台。

(2在全站仪在全站仪建站进行后方交汇的时候,偶尔会出现建站时有障碍物遮挡CPIII棱镜的情况,障碍物或大或小,有时较小的

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轨道精调质量障碍物轻微遮挡时很难发现,这样就要打开全站仪的红外线指示灯派专人负责,逐点排除障碍物,做到绝对无遮挡,保证建站的精确度。

(3)在对轨排架精调的过程中,想要调节排架的平面和高程,就要扭动轨排架的上下顶杆和左右顶杆,这样偶尔就会出现个别顶杆松动的情况,结果就会在造成排架发生偏移,使得精调数据出现大的偏差。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提高精调工人的重视程度,并在精调作业的过程中派专人监督并及时检查顶杆的拧紧情况。

5、效果检查:

对策实施后,影响精调作业质量的主要问题已基本解决。

轨道精调作业的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规范设计要求。

人员在经过二次培训后,操作水平和工作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于2013年9月20日从完成的精调作业中抽查100个测量点,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统计得出在100个测量点中,其中有平面位置偏差在±1mm之间的测量点96个,偏差在±2mm之间的测量点100个,小偏差率(偏差在±1mm之内)占96%;高程偏差在±1mm之间的测量点96个,偏差在±2mm之间的测量点100个,小偏差率(偏差在±1mm之内)占96%;小组将本次活动前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做了PDCA循环提高过程图示如下:

(见图九)中铁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公司合福高铁ZQ-2标项目部

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轨道精调质量第二次PDCA循环平面小偏差率:

96%高程小偏差率:

96%目标值平面小偏差率:

90%第一次PDCA循环活动前平面小偏差率:

70%高程小偏差率:

75%平面小偏差率:

88%高程小偏差率:

89%高程小偏差率:

90%图九PDCA循环示意图从PDCA循环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在经过两个PDCA循环后,精调作业测量点中,平面小偏差率96%,是活动前的1.37倍,高程小偏差率96%,是活动前的1.28倍,都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并且没有偏差大于±2mm的测量点。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轨道精调作业的额精确性,从而提高了道床板的施工质量,并且锻炼了QC小组的攻关能力,提高了全组人员的自身素质,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是基础。

因此,本次QC小组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七、产生的效益1、经济效益:

通过提高轨道精调作业质量,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精调作业精度的提高会减少以后扣件的更换,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减少了因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失。

2、社会效益:

在我们小组活动中,业主、监理、质监站及公司督察组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赞许,为企业树中铁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公司合福高铁ZQ-2标项目部

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轨道精调质量立了形象,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3、技术效益:

通过本次小组活动,精调作业的的平面和高程小偏差率都达到了96%,消除了道床板施工工程的质量隐患,提高了技术员、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

4、其它效益:

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加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公司的滚动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八、巩固措施1、重新编制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将施工中摸索出的提高精调作业方法、控制参数纳入指导书中,报公司主管部门批准后在实际工作中使用;2、施工中继续贯彻全面控制精调质量,加强各级人员的责任,严格把关,一旦发现精调数值偏差较大时,及时解决问题;3、坚持QC小组在施工中的活动,使施工全过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

九、心得体会和下一步打算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基本上解决了轨道精调作业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操作者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由于轨道精调作业精度的提高,会减少以后扣件更换情况,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

同时,QC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为今后继续开展QC小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在以后的工程施工中,继续开展活动,攻克施工中的难题,确保施工质量,创出更多的精品和优质工程。

中铁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公司合福高铁ZQ-2标项目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