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319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0年语文高考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分析综合能力。

2.基本的阅读和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一、考题导引

1、(2010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

“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

“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

“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

”或劝脱脱曰:

“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

“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

“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

王祎传》)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③④D.④⑤⑥

1、答案:

B

解析:

②是一个比喻;④是编修《元史》,文采好;⑤劝说梁王归顺的话。

考点定位: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

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2、【答案】D

【解析】他先是晓谕梁王,迅速归顺,不然朝廷的征讨很快到来,又对梁王说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009】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单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张耒)

《诗》不云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靑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

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輹、巨细强弱,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

“惟家贫,奉命诗不云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

”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淸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元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

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

予问其故,秦子曰:

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令一为吏。

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

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令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

”“余解之曰:

”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

令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

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

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

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

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缺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已,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解析】选C(C项的表述出自原文“予问其故,秦子曰:

‘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秦少章不快乐的原因是“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那么,“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只是不快乐的结果。

高考点睛:

1、选材丰富,内容多样。

以人物传记为主,部分省市也涉及抒情议论类文章。

选材内容从以史传文为主的单一模式,发展到了多种文体并存的“多元模式”(如正史人物传、诸子散文、赠序、书序、文言小说、笔记小品等等),这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习备考中要有足够的重视。

2、题型稳定,选择为主:

湖南省09年的简答题的考查形式已在2010年取消。

3、难易适中,巧设陷阱。

4、相互交融,综合性强。

三项要求常结合在一起考查。

湖南省已开始侧重于“鉴赏评价”。

三、考纲解读

见教材P124

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这一知识点上有三个具体要求:

(1)筛选文中的信息,所谓“筛选”,是说文章里面包含的信息有主次之分,有类别之分,有情理之分等等,考生能根据测试的要求指向选出应选的那些。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所谓“归纳”,是说对文章的结构层次或内容要素能用简洁的语言浓缩表达,或者对给出的表达作出判断。

“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对一篇文章的测试(命题和解答)总会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

“观点态度”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文章中的侧重和倾向。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是考生对此所作的认识选择,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要义。

四、答题指导

第一课时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试大纲》中的“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考查学生根据需要辨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应着眼于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材料的目的。

这种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选若干文句分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

1、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

(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5)筛选文中论证某个论点的依据;(6)筛选揭示某种现象内在本质的信息等。

2、信息筛选题的设题方式

(1)对某一问题直接提问。

如:

以下各句话中,构成某某怎么样的一组是。

(2)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

如:

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某某怎么样的一组是。

3、如何筛选信息

要准确地“筛选”信息,在平时学习和应考解题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看清题干,理解题干中概括性论断的含义。

这一点,关系“筛选”的方向,是做题时首先要注意的。

在文言文信息筛选题中,经常存在某些被选文句的陈述主体与题干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文句大多数恰恰是应被排除的选项。

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看所选文句的陈述主

体是否与题干一致。

(2)要注意回到原文。

把相关句子摆回到上下文的语境中去解读,揣摩人物的动机、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

在阅读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正确辨析主次内容,这样就能迅速排除次要枝节,筛选出必要的信息。

每一段选文都有主要内容与次要枝节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带着题目的要求去分辨、取舍。

(3)要注意比较,排除不完全列举的干扰项。

因为筛选信息的题目中,出题者故意掺杂一些错误的信息,以增加迷惑度,所以,必须把几项互相比较,才能把握住最准确的方向。

要仔细分析,一般的选项都有一定的难度,光看语句肯定不容易判断,所以,必须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之中比较分析,才能判断其正误。

上面说的是一般做题时要注意的事项。

事实上,在历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又都已成定势,所选的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

我们认为,应该一边阅读,一边理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物。

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

哪一个朝代?

还涉及多少人?

二是官职。

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

朝中官还是地方官?

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

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物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

写了多少件事?

解答此类题的要领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宏观考虑,整体把握。

高考文言文多以传记文为主,间杂写景散文。

若是传记文,就要弄清写了几个人,主记的是谁,他与其他人有何关系,所居何朝,所任何职,写了其人多少事,其人物事迹是有关孝义、勤学、清廉、爱民还是抗上等,都是在什么时期发生的;若是写景散文,就要弄清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特征如何,是按何种顺序写的,寄寓了作者何种情感等。

二、分析题干,界定概念。

明确提干要求,有的要选表现人物的思想主张,有的要选突出人物的道德操守,有的要选揭示事件发生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

如2010年重庆卷要求选择“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老百姓‘仁厚’的一组”。

解答此题,首先要界定“对亲友‘孝义’”和“对老百姓‘仁厚’”两个概念,然后认真分析各个选项的上下两句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三、微观研析,逐项突破。

做题时,要对所给信息逐条辨析,对无把握的选项可先放下。

一般情况下,在所给的六条信息里,总有一条是将彼人信息按在此人头上,只要认真阅读原文,此信息即可排除。

然后对照剩余选项,对不同点做重点分析,答对此题,不是很难。

课堂练习一: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8~11题。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

日日长,易数器。

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

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

因诈女曰:

“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母徐衣其女衣,抽利刃行向池呼渔,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2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

“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

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

“此其似姊也。

”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

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

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

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

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

略有删节

1.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A女至池,鱼毕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

“此甚似姊也。

”母亦疑之

B曾其肉,味倍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C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女守庭果

D女用其言,金及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归纳文中信息。

A、后一句不能表现“虐待”;B前一句不能表现“神奇”;C、前一句不能表现“神奇”。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洞人们哀怜母女,并没有表示“以示追悔”。

【参考译文】

南方人祖上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

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一个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擅长淘金,吴洞非常宠爱她。

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虐待,经常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边汲水。

当时曾经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叶限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

鱼天天生长,换了好几件器物,很快长大后盆里就容不下了,叶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

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去。

在叶限过去的时候,这只鱼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其他人过去就沉在水底。

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就骗叶限说:

“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

”于是脱下她的旧衣服,然后又让她到另外的一个泉水那里去汲水,来回有上百里路。

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那鱼就浮出了头,就立刻被她砍死了。

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吃它的肉,味道比其他的鱼好一倍。

吃剩下的鱼骨后母藏在了粪坑里。

到了第二天,叶限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在野外哭泣。

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安慰她说:

“你别哭了,你的母亲杀死了你的鱼!

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在屋里,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

”叶限照着他的话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去,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门户。

叶限等她们走远了,也跟着去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

后母的女儿认出了他,就告诉她母亲:

“那个人很像姐姐。

”后母看了也很怀疑。

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子,被洞人得到了。

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吴姓的这个洞邻近有个海岛,岛上有个叫做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数千海里。

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他们,国王得到了。

让左右下人穿上它,鞋比脚小的人的尺寸还小一寸。

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穿上试一下,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

那鞋子轻得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国王就认为是谁丢在路边的,于是到此洞的各户人家搜查同样的鞋子,如果谁家有相同的鞋子,就逮捕上告。

抓到了叶限,陀汗王让叶限试穿,非常合适。

然后叶限又穿上翠羽衣,两只鞋子都穿上,容貌像天上的仙女。

这才把所有的事都说给国王,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去了。

后母和她的女儿都被飞石打死了,洞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埋起来,叫做懊女冢。

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为第一夫人。

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求鱼骨给他无限的宝石。

结果第二年,再求鱼骨,什么也得不到了。

国王就把鱼骨埋到了海边。

用一百斛珠同它一起藏起来,用金子做标记。

后来,陀汗国有叛军作乱,国王要挖掘它来奖赏军队,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

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审礼,少丧母,为祖母元氏所养。

隋末,德威从裴仁基讨击,道路不通。

审礼年未弱冠,自乡里负载元氏,渡江避乱。

及天下定,始西入长安。

元氏若有疾,审礼必亲尝汤药。

元氏顾谓孙曰:

“我兒孝顺,贯彻幽微,吾一顾念,宿疾顿轻。

”贞观中,历左骁卫郎将。

丁父忧去职。

及葬,跣足随车,流血洒地,行路称之。

服阕当袭爵,累表让弟,朝议不许。

永徽中,累迁将作大匠,兼检校燕然都护,袭封彭城郡公。

审礼父殁虽久,犹悲慕不已,每见父时僚旧,必呜咽流涕。

母郑氏早亡,事继母平寿县主,稍疾辄忧惧形于容色,终夕不寐。

抚继母男延景,友爱甚笃。

所得禄俸,皆送母处,以资延景之费;而审礼妻子处饥寒,晏然未尝介意。

稍迁工部尚书,兼检校左卫大将军。

仪凤二年,吐蕃寇凉州,命审礼为行军总管,与中书令李敬玄合势讨击。

遇贼于青海,敬玄后期不至,审礼事败,为贼所执。

永隆二年,卒于蕃中。

赠工部尚书,谥曰僖。

(选自《旧唐书》卷七十七)

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刘审礼性情至孝的一组是()

①自乡里负载元氏,渡江避乱②服阕当袭爵,累表让弟③元氏若有疾,审礼必亲尝汤药④抚继母男延景,友爱甚笃⑤稍疾辄忧惧形于容色,终夕不寐⑥而审礼妻子处饥寒,晏然未尝介意。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1、A(②审礼让爵位给弟弟,不能体现其至孝;④表现对继母的孩子很好;⑥是说审礼毫不在意妻子和孩子的状况。

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堪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成无得焉。

选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夸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

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

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

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

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

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

窍穴逶邃,堆阜突怒。

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

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

迩延野绿,远混天碧,成会于谯门之外。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或赞且贺,曰:

“见公之作,知公之志。

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

公之择恶而取美。

岂不欲除残而佑仁?

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

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

山原林麓之观欤?

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

措诸屋漏,以为二千石楷法。

(选自《古文观止》)

2、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新堂“因其地,全其天”的一组是()

①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②乃作栋宇,以为观游③视其植,则清秀敷舒④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⑤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⑥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参考答案

2、B(①是新堂建造前的环境非常恶劣;③韦使君命人改善了环境;⑥从观赏者的角度查知韦使君的志向。

参考译文:

一、刘审礼从小就死去了母亲,被祖母元氏养大成人。

隋朝末年,刘德威跟随裴仁基讨伐淮贼,道路不通。

那时,审礼年龄还不到20岁,背着祖母元氏从家乡渡过长江躲避战乱。

等到天下安定下来,审礼才向西进入长安。

元氏如果生病了,审礼一定要亲自尝一尝汤药(才让祖母喝)。

元氏对他的孙子说:

“我的孙子对我很孝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一想到这一点,我多年的疾病立马就轻了。

”贞观年间,历任左骁卫郎将。

后来,因父亲去世离职。

等到安葬的时候,光着脚跟随装在灵柩的车子,脚都磨破了,血洒了一路,路上的行人都很称赞他。

等到服丧结束,按例应当继承爵位,但审礼屡次上表,要把父亲的封爵让弟弟继承,朝廷研究之后没有允准。

永徽年间,多次升迁,一直到将作大匠,兼检校燕然都护,袭封彭城郡公。

父亲虽然去死很久了,但审礼还悲痛不已,每次见到父亲原来的同事,都会痛哭流涕。

审礼的母亲早就去世了,审礼侍奉继母平寿县主,只要继母稍有疾病,他的脸上就显出很担忧的神情,整晚不睡觉(陪侍继母)。

抚养继母的儿子延景,很是友爱。

审礼把自己所得的俸禄都送到了继母家中,来帮助延景的日常花费;审礼的妻子和孩子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他却非常平静,毫不介意。

渐渐升迁到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等职。

仪凤二年,吐蕃侵犯凉州,皇上命审礼为行军总管,和中书令李敬玄合力讨伐吐蕃军队。

在青海与吐蕃军遭遇,由于李敬玄没有及时赶到,审礼战败,被吐蕃军擒获。

永隆二年,死在了吐蕃国内。

朝廷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僖。

二、如果要把幽深的山谷、高低不平的山岩、深潭水池放置在城市之中,那么一定要运载山石,挖出沟壑,设置险阻,要用极大的人力,才能有效果。

但是要追求自然生成的形状,全都不会得到。

遣散住在那里的人,按照那里的地形,保全它的天然面貌,从前所难以做到的事情,如今在这种情况下竟然办成了。

永州其实只是九疑山的山坡,这里刚开始有土壤覆盖的地方,东城四面环山。

有石头隐藏在深密的草里,有泉水隐藏在道路之下,毒蛇盘伏,鼠类游荡,高大的树、难看的书,好看的花、有毒的花,杂乱生长,这里号称“秽墟(脏地方)”。

韦大人来到这里一个多月,治理辖区没有事情了,观察这个地方,感到奇异。

于是命人铲除丛生的草,刮掉地上的泥水,堆成山丘,把水清洁使之清澈。

杂草焚烧、溺水清澈以后,奇丽的情形层出不穷了,水的清浊容易分辨,好看难看的景物也区别开来。

看这里种植的草木,清秀舒展;看这里蓄积的水,水流盛大、迂回曲折。

怪异的石头森然而立,遍布在四周角落,有的列队有的跪下,有的站立有的倒下。

洞穴弯曲深邃,堆积的土山突来向发怒一样。

于是建造房屋,用来观景游玩。

凡是这里的事物,全都符合地形增强气势,景色会集在殿堂之下。

远处群山、高原、山麓上的的山崖,时隐时现。

近处和碧绿的野地交接,远看和天空一样的碧绿,全都会集在谯门(城门上用以望远的高楼)外边。

于是邀请客人来这里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