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468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社会学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社会学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docx

《社会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学概论.docx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在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

2、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入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的科学。

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3、二战后欧洲社会学的特点是:

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研究领域多样化,理论研究趋于多样化,同时在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4、苏俄社会学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后获得了较大发展。

5、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经有110年的历史了,经历了四个曲折的发展时期。

1979年,社会学恢复重建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逐步走向成熟,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

6、社会学本土化是社会学发展的必然进程,“社会学美国化”是个先例,巴西、印度等世界各国社会学工作者都不约而同地倡导、推行本国社会学本土化,建立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社会学。

7、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与社会学中国化相一致的,起步于20世纪20、30年代,20世纪后得到了更自觉、更明确、更有组织的推行。

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应用性、实证性等特点。

2、社会学的功能有:

研究功能、教育功能、社会管理功能、社会批评功能。

3、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指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

筹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4、社会学研究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实地研究法、社会实验法和非介入性研究方法。

5、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实际研究应该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

6、社会学的主要观点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

第三章

1、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的共同体,其基本特征有:

社会以人为主体,社会是人们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社会来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

2、人只有在社会里并通过社会才能生存和发展。

西方学者在回答个人与社会何者是真实的问题时行程了两种观点:

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3、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其基本观点是:

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4、社会是个人以角色名义与他人构成互动的关系网,这种关系网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全部关系,表现为角色人格、价值规范、权力制度和行为交换四个相互联系的关系体系。

5、以劳动或者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作为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基本结构必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体系。

社会关系是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关系总称。

社会学一般将社会关系划分为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关系,结合关系与对应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积极构建和发展新型社会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6、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7、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文化资源是以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人口资源是指在特定的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性质和关系的人的总和。

人口资源具有两重性质: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资源是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潜力的无限性、系统性和分布的不均匀性等特点。

8、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造成危害的发展。

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具有深远意义。

第四章文化

1、文化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分析。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甚至专指文学艺术、音乐和体育。

2、文化具有创造性、共享性、习得性、连续积累性、特殊性和共性等特点。

3、文化的构成要素有:

物质形态要素、精神形态要素、语言形态要素、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要素。

4、从文化的组成单位看,文化的结构是:

文化特质、文化集丛和文化模式。

5、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功能,同时,文化的滞后现象与反文化群体的文化也具有反功能。

6、文化规范体系包括习俗、道德、法律和宗教。

习俗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有多种表现形式。

它是调节人们行为的重要社会规范。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的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现阶段我国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规范。

宗教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幻想,是对神的敬畏和信阳。

宗教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

7、文化交流是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文化交流是文化的固有属性,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文化交流的过程包括文化船舶、文化采借、文化融合和文化冲突。

第五章:

社会化

1、所谓社会化,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并能动调适相统一的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在时间上,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内容上,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内涵;在社会关系上,社会化注重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社会化结果的社会性。

2、社会化既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新陈代谢、稳定发展的需要。

一般来说,社会化具有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个体完善等三大功能。

3、社会化的内容,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人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全部文化遗产。

然而,从个人和社会交互作用的需求来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行为模式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和角色社会化等方面。

4、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化分为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三种类型。

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继续社会化就是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成年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主动选择、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以及调适个人和社会的角色关系的过程。

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社会化是终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5、社会化的必要条件有三:

一是生物因素,即个人所带有的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二是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媒等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全部社会环境。

三是社会实践,主要表现观察学习、角色扮演和知识积累等环节。

6、社会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

社会化的现实目标,就是培养人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角色能力。

社会化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

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第六章:

社会互动

1、人类的基本活动单位是行动。

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者对他人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

社会互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

构成社会互动,一般要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必须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参与互动的各方面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观点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

符号互动论、拟剧论和常人方法学。

3、符号互动论可以简单的归为这样的解释原理:

第一,我们通常用符号来代表一些事物。

这些符号都是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另一事物的,这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第二,我们针对我们对符号的意义来采取行动;第三,我们在对彼此的行动有所反应之前,经历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对当时的情境意义的了解、然后决定如何行动。

4、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

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的演员。

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

运用了“剧本”、“观众”、“表演者”、“角色”“前台”、“后台”、“道具”、“面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

5、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是: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常人方法学是对一定社会行动成员在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研究,又称为民族学方法论、本土方法论。

6、社会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社会学家对社会互动形式的概括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一般我们把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分为四种:

交换、合作、竞争和冲突。

交换是指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方式。

合作是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者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竞争是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

冲突是不同的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者组织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表现为从争吵到战争的不同程度的形式。

7、人们进行社会互动是需要以符号为中介的,利用这些符号进行互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身体语言和个人物理空间的处理等都是社会互动的重要符号。

8、研究社会互动的一个角度是研究人们所属的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通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王。

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各种信息、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以及物质上的资源。

社会网络影响到个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就社会而言,社会网络的功能体现在社会网络具有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的功能。

第七章:

群体

1、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宿感;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2、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群体划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大群体和小群体等不同类型。

初级群体主要包括家庭、邻里和伙伴群体三种类型。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初级群体出现了衰弱的趋势。

3、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

家庭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联系的。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家庭是历史地变化着的社会现象。

4、家庭结构是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统一组合形式。

我国当代家庭结构主要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残缺家庭、断代家庭、单亲家庭等类型。

家庭的主要功能有:

规范性行为功能;经济生活功能;精神生活功能;教育功能;抚养、赡养功能等。

具体的家庭都有建立、扩展、抚育、收缩、空巢、消亡的生命周期。

5、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也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变迁某些相似的趋势。

目前,我国家庭在婚姻、生育、教育、养老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家庭问题的解决,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现代家庭建设紧密联系。

6、利益群体是在社会利益体系中具有相同的利益地位、有着共同的厉害和需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群体。

利益群体的产生和存在,与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历史水平息息相关。

协调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整套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等社会协调机制。

7、既得利益集团是指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为了共同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共同体。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为维护少部分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

我国现阶段既得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于此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建设的步伐,是防止既得利益集团产生和存在的根本措施。

第八章:

组织

1、组织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的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

组织的普遍存在提高了人们的社会活动效率,延伸和扩展人类自身的能力。

2、组织的特征主要有:

1)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2)具有一定的权威体系;3)组织成员角色化;4)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3、组织过程是指组织的动态运行过程。

组织过程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决策、沟通和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