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525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生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概论二.docx

学生第二十七讲中国地理概论二

第二十七讲中国地理概论

(二)

[考纲要求]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旅游资源。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讲解]

一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1中国的人口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2000年)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在135人/平方千米以上,人口密度远大于俄、加、美、巴等国家。

⑴人口分布:

(掌握腾冲-黑河一线):

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

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

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⑵人口增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⑶人口问题: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有:

①人口增长过快。

每年国家所产生的新增财富很大一部分为新增人口所抵消。

国家、社会、家庭面临沉重的负担,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约占1/3,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但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还将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又要防止城市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城市问题。

所以,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

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③人口迁移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

民工流动一方面使城乡差别缩小,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同时也使农村过剩劳动力部分得到就业。

增加了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就业、交通、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带来很大压力。

④人口老化。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加的趋势发展很快。

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2、中国的民族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

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

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

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

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二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1、中国的农业

⑴种植业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分布

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成因

这些平原地区,属于我国季风区,温度和降水条件好,属湿润和湿润地区,同时平原广阔,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地区差异

北方

南方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是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形式。

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

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水田,广泛种植水稻。

此外,棉花、油菜、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较广。

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至三熟

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的需要量大米,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产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

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②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

因此,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我国的农业生产是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

相应地建成立了九大商品粮基地,和商品糖、油、棉等基地,以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贯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方针。

B.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

基地类型

分布地区

商品粮基地

九大基地:

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

江淮地区;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五大基地:

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油料作物基地

花生

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有“北移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芝麻

主要在河南

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

糖料作物

甘蔗

生长习性:

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

甜菜

生长习性: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出口商品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C.中国的粮食问题和主要的解决途径

粮食生产是我国种植业的主体,在整个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粮食是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我国有近13亿人口,粮食需求量大。

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产量还只有400千克,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因此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关键。

⑵林业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

历史上,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

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

加快实施“141”绿色工程建设。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⑶牧业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

著名的优良畜种有内蒙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藏绵羊、牦牛等。

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

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

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⑷水产业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

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

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广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⑸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尚比较低;b“靠天收”“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

农业综合生产力尚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c农业结构尚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

d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e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2、中国的工业

新中国工业的主要成就:

①增长速度快:

近50年来,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例如:

原煤、钢铁、水泥、布匹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

原油、发电量、化肥等也列世界前茅。

②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轻重工业比较协调,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如汽车、飞机、航天、核工业、电子、石油化学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缺。

③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一方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资源或原料丰富的内地新建了一大批工业城市或工业基地。

例如,山西能源基地、兰州的石油化学工业、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钢铁工业基地西昌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

④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

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石(石家庄)因具备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性人才集聚、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等有利因素,已开始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中西部的武汉、重庆、西安、兰州等地正日益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三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

1、交通

⑴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目前除西藏以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初步形成了“五纵三横”的全国性铁路网。

“九五”期间新修的南昆铁路,使我国资源丰富的大西南有了出海通道。

青藏铁路已开工建设。

主要铁路枢纽有:

北京、沈阳、兰州、郑州、徐州、株洲、南昌、上海等。

南北干线:

  ①京广线 ②京哈线 ③京沪线 ④京九线 ⑤同蒲线

  ⑥太焦线 ⑦焦柳线 ⑧宝成线 ⑨成昆线

东西干线:

  A、京包线 B、包兰线 C、陇海线 D、兰新线

E、沪杭线 F、浙赣线 G、湘黔线 H、贵昆线

“五纵”与陇海线、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

“五纵”名称

京沪线

京九线

京广线

焦柳线

宝成-成昆线

与陇海线交汇处的城市“

徐州

商丘

郑州

西安

宝鸡

与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

南京

九江

武汉

枝城

攀枝花

⑵公路发展很快,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形成覆盖全国全部2000多个县市和绝大多数乡、镇的庞大公路网,1992年通车里程达105.7万千米,通往西藏的有新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滇藏公路。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近年)以来,高速公路建设迅速发展。

如北京一天津一塘沽线、沈阳一大连线、京沪高速公路等。

⑶内河航道有11万千米。

航运比较发达的航道有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

长江是我国内河航道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是沿岸重要港口。

⑷海洋运输,我国海上航运分为沿海航运和远洋航运。

沿海航运可以分为以大连、上海为中心的北方航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航区;主要通航:

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等主要海港,远洋航线可通达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洋运输总载重吨位居世界第2位。

⑸航空运输,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600多条航线联系亚、欧、非、美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及国内重要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

2、商业:

⑴商业中心及其形成:

商业中心的形成,应具备两个主要条件:

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出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所以,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交能便利的东部地区。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北京次之。

⑵中国的对外贸易

我国外贸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

①历史上:

以出口丝绸、瓷器、茶叶为主。

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介绍。

②建国初期:

以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为主;③现在:

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占80%以上)

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

美国、日本、韩国、西欧和东南亚各国

主要外贸口岸有:

沿海的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以及边境城镇

3、旅游业: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等特点,被称为"无烟工业",成为各国重要的经济部门。

旅游业不仅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和创汇,而且能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业、邮电、运输、文化等行业的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⑴自然风光:

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四川的九寨沟、湖南张家界、台湾日月潭、杭州西湖、吉林白头山、福建武夷山等。

⑵古代文化艺术宝藏:

万里长城、西安的秦陵兵马俑、北京故宫、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龙门石窟、敦煌古窟的壁画、拉萨的布达拉宫等。

⑶革命纪念地:

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井冈山、延安等

⑷民族风情:

壮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可持续发展的萌芽。

改革开放的成就:

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基数高,人口增加绝对数高,1/4新增产值被用于新增人口。

面临困境深源短缺令人担忧:

人均量少、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相对短缺。

深刻的环境危机:

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扩大,程度加剧。

面临的困境解析:

(1)来自庞大人口数量方面的压力:

(2)来自资源短缺方面的压力:

(3)来自环境污染方面的压力:

①目前我国各大水系的污染都很严重。

②矿山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矿区废水、废气和固定废弃物污染严重。

二是矿山植被、土地、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4)来自生态破坏方面的压力:

①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

②草场严重退化

③漠化威胁形势严峻

(2)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留民营村主要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世界时区的划分,我国分属于(  )

A.东五区至西九区B.东五区至东九区

C.东一区至东九区D.东西区至东十区

2.我国华南地区的下列沿海省级行政区中,北回归线没有穿过的是(   )

A.台湾B.海南C.广东D.广西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4.下列各处名胜、按纬度由高向低,依次排列的是()

A.岳阳楼、日月潭、秦兵马俑、悬空寺

B.秦兵马俑、岳阳楼、日月潭、悬空寺

C.日月潭、悬空寺、岳阳楼、秦兵马俑

D.悬空寺、秦兵马俑、岳阳楼、日月潭

5.下列地区中,泥石流的分布较为广泛的是()

A.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B.山东、浙江的大部分地区

C.四川西部、云南西部的地区

D.甘肃西部、内蒙古的西部地区

6.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

A.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B.青藏高原地区

C.内蒙古高原北部地区D.新疆的天山山脉以北地区

7.徐州煤炭运往上海,从减少运费考虑,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8.下列地区中,湖泊数最多的是()

A.青藏高原B.东非高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D.云贵高原

9.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

A.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

B.西藏、云南、广东、海南、台湾

C.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

D.宁夏、新疆、河南、浙江、湖北

新疆的棉花产量高,质量好,但由于运费太高等原因,在国内打不开市场。

于是,有专家建议,要扬长避短,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国内,而应把市场的重点转移到自己的“西部”即临近的中亚诸国。

劣势未必不是优势。

根据资料,判断10—12题

10.与新疆直接相邻的中亚国家是

A、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B、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C、蒙古、俄罗斯、阿富汗D、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11.新疆的棉花可通过下列哪一铁路直运至中亚乃至欧洲诸国

A、南疆铁路B、北疆铁路C、兰新铁路D、宝中铁路

12.新疆的棉花产量高、质量好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降水量丰富,有利棉花生长

B、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C、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D、土壤疏松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1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不合理会导致C

A、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次生盐碱化 D、风蚀严重

14.我国下列地区中河流属于两洋水系、气候可受两类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C

A、黄河中下游 B、长江中下游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

15.以下地理事物符合从北到南排列顺序是:

D

 A、黄河、海河、淮河 B、北京、郑州、银川

 C、青海湖、鄱阳湖、太湖 D、大庆、玉门、胜利

16.关于我国温度带叙述正确的是:

D

 A、青藏高原气候区属于寒温带

 B、塔里木盆地属于中温带

 C、广西南部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范围

D、辽东半岛基本上属于暖温带范围

读系列省区轮廓图,回答17—19题

17.这些省区中,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8.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

A、①B、②C、③D、④

19.临我国两大海域的省区是()

A、①B、②C、③D、④

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图5-18-4),判断20—24题

图5-18-4

20.各拉丹冬位于哪座山脉

A、巴颜喀拉山脉B、冈底斯山脉

C、唐古拉山脉D、可可西里山脉

21.虎跳峡位于

A、四川省B、云南省C、贵州省D、重庆市

22.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A、抗旱B、防洪C、发电D、灌溉

23.“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其主要原因是:

①江阔水深②曲流,流水不畅③河床高,大堤易缺口④大量支流水量汇入,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4.长江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从图上可以看出其水能主要分布在A

A、宜宾以上河段B、宜宾至宜昌河段

C、重庆至武汉河段D、虎跳峡以上河段

25.京九铁路与陇海铁路在河南省境内的交汇点是()

A.洛阳B.开封C.郑州D.商丘

二、综合题

26.读图“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指出:

甲地应为:

________气候,乙地应为:

________气候;两地降水的明显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

(2)山脉以东的自然带为________带,以西为________带。

(3)在农业生产方面,山脉以东主要发展________,山脉以西主要发展________(选择填空)。

A.水田种植业B.旱地种植业C.草原畜牧业D.山地畜牧业

(4)山脉东西两侧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差异,显示出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地带性规律。

27.读图“北京至乌兰巴托之间地区冬春季节某日的锋面活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中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判断,目前位于中蒙边境附近的锋面属于________锋。

(2)在这种锋面活动影响下,我国冬季常常形成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

(3)如果图中所示为该日“北京时间”12点整的锋面活动状况,而锋面移动速度为40千米/秒,则锋面将于次日________点移到北京地区,届时北京地区将出现________等天气现象。

锋面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状况将是________。

(4)如果这种锋面活动出现在夏季,而锋面移动又较快的话,那么在锋面上往往会形成________天气。

28.读图“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地表形态速写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表示的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团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

读图回答:

 

(1)图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基地(填写字母),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至少答出两点)

(2)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填写字母),由该基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工程,由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工程。

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__(选择填空)。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②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

③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④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此图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

为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除建设上述大型能源工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30.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

(2)A、B、C三处的天然植被依次为:

A、B、

C。

(3)该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差异性中由沿海向内陆以为基础的地域分异。

(4)合理开发利用B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31.读我国的自然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描绘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2)图中反映了陆地环境的全球尺度的分异,其主要原因是热量条件的差异导致的是

A.自然区defg的更替

B.自然区abcd的更替

(3)e区的自然景观以为主,f区的自然景观以为主。

(4)e区西部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东部影响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有

、和。

e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