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82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docx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1

 

吉林师范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

 

论文题目: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开题报告人姓名:

詹荣

申请学位类别:

硕士学位

学院、部(所):

物理学院

年级:

2007级

学科专业:

物理教育

研究方向:

高中物理教学

指导教师:

王光怀

开题报告时间:

2009年9月8日

 

填表说明和要求

1、硕士研究生阅读论文、资料的篇数一般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5篇);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3000字。

2、封皮“申请学位类别”须填写“硕士学位”。

3、此《开题报告审批表》的填写必须打印(除了签署意见和姓名等非开题报告本人填写内容之外),要求是:

用A4纸;五号字;双面复印;左侧装订。

若某项内容较多,可以加附页。

4、《开题报告审批表》赋学分,并作为试卷保存。

5、《开题报告审批表》需要填写一式三份。

其中,一份上交研究生部;一份留存各硕士点所在的院(部、所);一份研究生自用。

开题报告程序和要求

1、各院(部、所)主管研究生教育的领导,组织本单位所属各专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委员会,并组织学生及导师进行开题报告答辩工作。

开题报告答辩委员会成员应由各院(部、所)分学术(学位)委员会成员组成,各院(部、所)主管研究生教育的领导在开题报告的“院(部、所)审核意见”栏签署意见。

2、答辩会议由各院(部、所)分学术(学位)委员会主席主持。

答辩会议应坚持公正、公开、严肃和认真的原则。

在学生开题报告答辩后,应采取表决方式,依据同意人数超过总人数三分之二的原则来决定该学生的开题报告是否合格,并由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委员会主席,在“答辩委员会开题报告审定意见”栏填写意见,并签字(签章)。

3、各院(部、所)主管研究生教育的领导应在论文开题报告答辩会议前一周将答辩会议日程安排报研究生部。

4、各院(部、所)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结束后二天内应汇总全部开题报告送研究生部审批。

研究生部在一周内将审批结果通知各单位,各单位应立即将审批结果告之导师及学生。

开题报告留研究生部存档。

5、各专业开题报告的答辩审核工作应在研究生部的规定时间内完成。

对于因学生或导师的原因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开题报告,或开题报告选题不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及开题报告答辩未予通过等情况,研究生部可延长该生在校学习时间或提出更换导师的建议报校学术委员会审批。

6、开题报告要为硕士论文写作服务。

即硕士论文写作是开题报告的具体实施和体现。

否则,不允许论文答辩。

因此,开题报告的确立,一定要慎重。

如若开题报告与最终的论文成果不符,需要说明理由。

一、文献阅读

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书目)

期刊名称、出版单位、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郝芸

钱显毅

刘迎春等

沙占友等

成辉

程如林

韩诗清

郑筱莉

李晴

刘阳

孙波

林义珠等

首都师范大学附中物理组

汤跃明等

刘文慧

许国梁

阎金铎、田世昆

冯容士

冯容士

冯容士

扬晓东

何克抗

周世平

吴晓燕

谢紫娟

RobertB.Northrop

AdelS.SedraandKennethC.Smith

Kleitz,William

Garrod,SusanAR.

RayenderGoyal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现代新型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智能化集成温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传感器的原理与设计基础及其应用

霍尔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

霍尔传感器简介

浅谈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

浅谈传感器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仪器在传感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虚拟仪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变“不可见”为“可见”——传感器应用于物理教学实验的实践

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传感器应用于中学物理实验的思考

中学物理教学法(第二版)

中学物理教学论(第二版)

DISLab通用软件与实验教学

DISLab与光学实验教学

基础教材专用软件与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浅述

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

论DISLab系统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虚拟实验技术及其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AnalogElectronicCircuits.

MicroelectronicCircuits3rded

 

DigitalElectronics:

APractialApproach,4thed

DigitalLogic:

Analysis,ApplicationandDesign.

High-frepuencyAnalogIntegretedCircuitDesign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5)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07)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01)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07)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北京电子报(1994合订本)

高中物理人教网(2008-04-28)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电子技术应用(1996-04)

物理教学与探讨(2009-04)

传感器与物理教学

中国教育报(2006-01)

中国教育报(2006-11)

物理教学(2007-01)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物理教学(2005-06)

物理教学(2006-03)

物理教学(2005-04)

中国教育科研杂志(2009-03-31)

中国电化教育(2006-08)

教育传播与技术(2004-01)

华东师范大学(2008)

河南师范大学(2007)

Addison-WeseldyPublishingCompany,NewYork,1995

CBSCollegePublishing,NewYork,1990

NewJerseyPrenticeHallInc1993

London:

SaundersCollegePublishersInc,1991

JohnWiley&Sons.Inc,NewYork,1995

注:

可加附页

二、文献综述报告

主要内容:

(研究生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类评价,初拟选题范围)

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是建立在工具和手段的进步之上的。

时代在变化,科学在进步,应用于教学领域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人们不断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和仪器延伸着自己器官的感知范围和准确度,传感器就是其中的一种。

传感器担负着信息采集的任务,相当于人类的“五官”,在物理实验中,能够将感受到的物理量,如:

力、热、声、光转换成容易测量的电学量,并能够放大、传输、储存、显示或做出必要的控制输出。

传感器进入中学物理实验室,不仅成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一个新的突破口,而且还能突出物理学科重实际、重应用的特点,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的实验仪器相比,传感器更具有品种多、技术新、功能强、发展快、性能可靠等优势。

过去实验测量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弹簧秤、水银温度计等,现在则可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来测量物理量,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再运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探索物理规律。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体验“做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实现科学能力和科技素质的培养。

传感器技术应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优点:

1.运用传感器技术可使抽象的物理过程和概念具体化。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指出,“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必须是铺满着具体经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切概念、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而有些实验在中学实验室中无法演示。

借助数字信息系统实验室(DigitalInformationSystemLaboratory,简称DISLab)提供的先进技术手段则突破了传统实验手段的限制,大幅度改进原来做不出、做不好的实验。

DISLab的基本系统结构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以一系列传感器替代了传统的测量仪器,够完成力、热、声、光、电、位移、磁感强度、辐射、等多种物理量数据的采集。

传感器数据通过四通道采集器处理后上传到计算机,由教学软件进行实时的处理与分析。

超重、失重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电梯升降宇航员在太空中产生的失重现象学生都能一一列举出来,然而如何从物理学的规律出发来认识超重、失重产生的原因却是一个教学难点。

超重、失重现象发生在物体变速运动的过程中,传统实验装备只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压力的变化,而且在课堂中演示实验所经历的时间又很短暂,学生根本就看不清楚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更谈不上对数据的记录,不能给学生提供有分析价值的数据。

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经验表明,把物理现和规律纳入学生的可视化范围,让学生“看到现象”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运用传感器技术可使微观现象直观化。

在学习《声》这一章时,不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教师对教学的过程也感到束手无策。

怎样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声音规律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头疼的事情。

自从声传感器出现并应用于教学后,问题一下就简单多了,声传感器可以直接检测声音的衰减过程,在计算机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过程。

同时利用声传感器也可以检测到音叉振动形成的“拍”现象,读出“拍”的频率,栩栩如生,一目了然。

传感器技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极大地扩展了实验的可视性和重复性,信息技术给物理量的测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但简单方便,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3.运用传感器技术可使暂态现象凝固化。

在电磁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现象抽象,再加上受限于传统的实验手段和方法,使一些物理现象不能够清晰展现,影响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甚至因为电磁学的“艰深、晦涩”而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形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如果将电流传感器引入自感实验中,就可使这种状况大大改观。

先将实验进行改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电流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学生直接看到了实验现象,并将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记录为图像。

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启发学生通过对通电瞬间、通电后、断电瞬间和断电后四个阶段的观察、分析,并利用电流传感器电流随时间变化图像印证学生分析推理的正确与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成了主动参与,在积极的对话交流过程中加深了对自感现象本质的理解。

这不但消除了传统实验仪器不能够直观反映出更本质现象的弊端,促进了学生积极地参与,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利用传感器技术学生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索物理规律为出发点,以实验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物理学习是一个贯穿了实验、观察、归纳和抽象的过程。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注重通过实验再现科学发现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猜想-验证-归纳”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传感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这种探究过程的实效。

对传统实验进行“再挖掘”,改变传统实验条件,开发其潜在的教育和教学功能。

例如中学物理中的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和冲量定理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理论推导上得到了合乎逻辑的结论,然而在实际中什么是动量,什么冲量,什么是动能,为什么动能的定义要有一个1/2的系数?

学生是没有感性认识的。

在运用传感器进行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创设的真实情景,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通过处理实验的一系列数据,“发现”新规律,“定义”新的物理量,让学生在研究和归纳的过程中感性地理解物理变化及其规律。

这样学生最终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现象,而且可以掌握学习物理的一种能力即独立思考、大胆假设和严谨探索实验的能力,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感器技术是一种与现代科学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具有便捷、直观、实时、准确等特点。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传感器技术,不仅使某些在当前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实验成为可能,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绩效,还能促使学生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家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以传感器和计算机为基础,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整合的数字化实验室是发展趋势。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内研究主要侧重于传感器对传统实验的改善以及基于传感器的实验的设计开发上,很少涉及传感器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及农村中学的推广方面的研究更少,本选题希望在这方面有一些突破,同时也非常愿意与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和探讨,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推进新课改的落实,切实能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尽自己的一点力量。

为了推进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本选题将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传感器技术的特点,分析应用传感器技术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

从实验效率,效果和教学效益三方面与传统实验进行比较。

利用传感器技术对传统实验进行改进,不仅使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更为明晰、现象更为清楚,而且从定量的角度反映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使教学更加有效,提高学生实验素质和信息素养,反思与评价更加全面。

预期研究结果:

传感器技术不仅能够弥补传统实验工具的缺陷,而且能够革新物理实验仪器与方法,拓展物理实验的内容。

将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探究性学习,可以取得传统实验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

 

综述人詹荣2009年10月12日

 

注:

可加附页

指导教师综合评价:

(对文献阅读数量、分析问题能力、综述报告提出具体建议)

詹荣同学阅读了31篇文献,其中包括5篇外文文献,符合研究生部规定的阅读文献的数量。

文献内容涉及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教育理论、传感器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综合、提炼得出结论:

传感器技术是一种与现代科学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具有便捷、直观、实时、准确等特点。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传感器技术,不仅使某些在当前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实验成为可能,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绩效,还能促使学生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家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以传感器和计算机为基础,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整合的数字化实验室是发展趋势。

总结出传感器应用于中学物理实验的四大优点,并发现了国内外对传感器应用于中学物理实验的研究不足,尤其是我国中小城市和农村中学的推广方面的研究更少。

拟定自己论文题目“传感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在“将传感器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中”方面作出贡献,论文研究内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符合教育硕士论文选题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王光怀2009年10月10日

指导教师签字王光怀2009年10月10日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三、开题报告

拟定学位论文题目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位论文框架:

(要求写出三级标题的内容)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传感器在国内外教学中应用的现状简介

1.2新课标下本省及本地区传感器的应用情况

1.3本文的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传感器在高中力学中的应用

2.1力学中常用传感器的使用介绍

2.2力学中探究性实验的具体作法

2.2.1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2.2.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3力学中验证性实验的具体作法

第三章传感器在高中电磁中的应用

3.1电磁学中常用传感器的使用介绍

3.2电磁学中探究性实验的具体作法

3.2.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3.2.2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3.3电磁学中验证性实验的具体作法

第四章传感器在高中热学中的应用

4.1热学中常用传感器的使用介绍

4.2热学中常见的实验的具体作法

第五章传感器在高中光学及声学中的应用

5.1光学及声学中传感器的使用介绍

5.2光学中常见实验的作法

5.3声学中常见实验的作法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教育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二、选题依据:

(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或生物器官,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并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或器官。

  200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容量为506亿美元,预计201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可达600亿美元以上。

调查显示,东欧、亚太区和加拿大成为传感器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而美国、德国、日本依旧是传感器市场分布最大的地区。

就世界范围而言,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依旧是汽车市场,占第二位的是过程控制市场,看好通讯市场前景。

传感器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教育系统也不例外。

国内外许多厂家生产出各式各样的传感器用以适应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和本地区其他兄弟学校也曾经在本地区的新课标研讨会上谈过,但并没有落实的很好。

本研究的目标就是结合本省和本地区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向本地区的各高中学校的物理教师介绍传感器的有关知识,希望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启迪和信息,同时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尽快适应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

三、本题目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本次论文的主旨是希望通过本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传感器的有关情况的介绍和具体的实验讲解能够引起本地区甚至是本省各兄弟院校的重视。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就目前来讲尚没有发现,本人希望在这一方面能够走在前列,同时也非常愿意与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和探讨,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推进新课改的落实,切实能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尽自己的一点力量。

同时也希望借此能够提高本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研究方案

1.研究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主要内容:

通过对常用传感器的介绍,来完成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切实提高教师在物理实验方面的重视程度。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传感器在高中力学中的应用(因实验不同,具体作法不同,实验成功系数不清楚能有多大)。

2.传感器在高中电磁中的应用。

3.传感器在高中热学中的应用。

4.传感器在高中光学及声学中的应用。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手段(技术)、实验方案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结合不同实验,采取不同方法。

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电阻率的决定因素的实验中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均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采取图像法等。

研究手段:

在本校实验室中利用传感器来具体做好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的有关实验,并对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分析。

实验方案:

结合具体实验,在实验室中采取不同方法来完成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的有关实验。

 

3.论文研究的进度计划

本文工作包括传感器的介绍、具体实验、撰写论文。

2009年9月——2009年12月,收集有关传感器在高中物理教学方面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中英文材料)

2010年1月——2010年6月,具体完成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的有关实验。

2010年6月——2010年12月,结合具体的实验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

 

4.与本题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成绩

本人从事过新课改第一轮的全部高中物理教学工作。

本人参加过本地区的第一次新课标的教学研讨工作。

本人在本地区做过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示范课。

本人向本地区的全体教师介绍过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的开展工作。

 

 

                开题报告人签字:

詹荣2009年10 月10 日

 

                指导教师签字:

王光怀2009年10 月10日

 

                硕士点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五、答辩委员会对开题报告审定的意见:

(包括:

对题目的意义、特色和创新之处及报告者的研究水平与学风等签署具体意见)

传感器技术是一种与现代科学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具有便捷、直观、实时、准确等特点。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传感器技术,不仅使某些在当前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实验成为可能,而且能够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绩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家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以传感器和计算机为基础,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整合的数字化实验室是发展趋势。

詹荣同学论文题目《传感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对于推进国家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从文献看,目前,《传感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虽然有一些研究,但还不够具体,尤其是在中学教学中推广方面还很不够。

本论文题目创新之处就在于希望能够在中学教学中推广使用传感器,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詹荣同学学风朴实、严谨,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答辩委员会主席肖利签字(盖章)

2009年10月10日

开题报告专家审定组成员名单

成员

姓名

职称

博导

硕导

工作单位

主席

肖利

教授

硕导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陈万金

教授

硕导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王光怀

副教授

硕导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曹丽华

副教授

硕导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院(部、所)审核意见

 

院(部、所)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研究生部审核意见

 

公章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