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194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培养学生的爱心,并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几次擦着火柴出现的幻象,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以获得情感的体验。

在品读中要有所感悟并形成见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全面发展。

重点

1.了解本文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课的难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并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难点

感受小女孩几次擦着火柴出现的幻象,从而感悟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激发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

同学们,你们喜欢世界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吗?

你们有谁知道安徒生是哪国人吗?

他都写过什么作品?

你们又听过他的哪些故事呢?

谁来说一说?

(学生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笔下的这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2.播放安徒生的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出示课件2)。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贫困不堪,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因此,他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穷苦人。

在创作生涯中,每逢圣诞节,他总有一本新的童话集出版,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

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他的童话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和成人所喜爱。

著名的作品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在这些童话里,他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达官贵人的虚荣、残酷和腐败作了无情的揭露,对幸福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热爱。

写作背景: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

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让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

童年。

当安徒生的母亲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就被赶出家门到街上求乞,但她不愿求乞,又不敢回家,于是她就躲在城里的一座桥下坐着。

没有鞋穿,她只好用双手抱着双脚取暖,安徒生就是怀着对母亲深切的同情及对世道的不平,创作出了这篇童话故事。

1.播放本文的朗读录音。

(出示课件3)(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听,真正地走进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标画出相关词句,回答相关问题,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怎样描述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的?

说明了什么?

(出示课件4)(标画出相关的词句:

“冷极了”“下着雪”“快黑了”“大年夜”“赤着脚”“又冷又饿”“哆哆嗦嗦”“蜷着”“缩成一团”)

学生甲:

小女孩在这样寒冷的大年夜里光着脚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很痛苦、很悲惨。

老师小结:

大年夜本应该是孩子与父母团圆欢聚、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此时流浪街头,叫卖火柴。

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境遇非常悲苦。

(2)小女孩“没注意”什么?

她“忘不了”什么?

为什么?

(出示课件5)

学生乙:

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

因为饥饿与寒冷使小女孩顾不了自己的美丽,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苦。

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小女孩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叫卖火柴,要为家里挣一点儿钱来维持生活。

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

她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

这段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

(3)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了火柴?

共擦了几次?

(出示课件6)

学生丙: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是为了看到一次次美好的幻境。

(4)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了什么?

之后的结果如何?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出示课件7)

学生丁:

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她燃亮了火柴,感觉“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但是,美妙的幻境很快就因为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了。

联系上面的内容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已经走了一天了。

这时候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啊,所以小女孩才在幻境中看到大火炉。

从作者的描述中,我可以体会到小女孩在幻境中的满足与欢乐,同时又与残酷的现实作了鲜明的对照。

(5)小女孩后几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课件8)

饥饿  食物……烤鹅   寂寞  欢乐……圣诞树

孤独  慈爱……奶奶痛苦  摆脱……飞走……

(6)在当时的社会,小女孩真的能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吗?

学生戊:

当然到不了,这只是小女孩死前的一种美好的幻觉。

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最后冻饿而死。

这充分说明社会的不公平。

虽然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了。

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

没有烤鹅,只有饥饿;

没有圣诞树,只有寂寞;

没有奶奶,只有孤独;

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

小女孩用死亡摆脱了寒冷,摆脱了饥饿,摆脱了痛苦!

这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7)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课件9)

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寒冷的大年夜,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美妙的幻境,最后冻死在街头,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因饥寒交迫而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

作者通过用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生活作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控诉了当时的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切同情。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故事的情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出示课件10)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之后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境;

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

(2)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几段?

(出示课件11)

全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痛苦、悲惨的生活现状。

第二段(第5~9自然段):

讲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种种幻境。

美丽的幻境与冷酷的现实对比,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

讲了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

4.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

(让学生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围绕“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

”(出示课件12)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想象的合理性。

这些都是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时所看到的美妙幻境,不是实在的事物,是作者的想象。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

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她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呀!

可是这些都根本无法得到,只能在她临死之前的幻觉中出现。

在这强烈的对比中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5.结束语。

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

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用心感受她内心的痛苦,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后反思:

那一定会很好

略读课文 

1课时 

1.会认本课“缩、努”等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3.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在牛肚子里旅行

1.认识“咱、答”等13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

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取文中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并能有条理地说清楚。

3.初步了解科普童话这类题材的基本特点;

学习根据提示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一、谈话引入,了解题材。

1.板书:

旅行(“旅”的右下部分比较容易写错,跟我一起写一写——撇、竖提、撇、捺。

说说“你去哪里旅行过?

感觉怎样?

2.完整板书课题:

在牛肚子里旅行(课件出示1)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

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样呢?

3.了解文章题材:

(课件出示2)

有的文章借助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像这样的文章,我们把它称为——科普童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科普童话,讲的是一次——旅行。

4.课文讲述的是谁的旅行?

(红头)

红头是一只——蟋蟀。

蟋蟀是一种昆虫,所以两个字都是——虫字旁。

它们都是形声字,左表——意,右表——音。

5.红头旅行的地方可不一般,是在——牛肚子里。

牛肚中有些什么奥妙?

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课文,长长知识。

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课件出示3)初读提示,学生自学。

(1)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2)读了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3)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2.全班交流,检查初读。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4)文中生字。

lǚzá

ntōujiù

ngpīnsǎowè

iguǎnhūliú

i

旅咱偷救命拼扫胃管乎流泪

dāyì

nggūchǐjiá

otūnbēiyà

nmīsuà

n

答应骨齿嚼吞悲咽眯算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咱、扫、算”是平舌音,“拼、吞”为前鼻音;

“命”是后鼻音,“旅、流、泪”都是边音。

另外,“答”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dā”,组词为“答应”;

还有一个读音是“dá

”,组词为“回答”。

“应”是多音字,本文读“yì

ng”,组词为“答应”;

还有一个读音是“yīng”,组词为“应该”。

“骨”是多音字,本文读“gū”,组词为“骨朵”;

还有一个读音是“gǔ”,组词为“骨头”。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学生练读。

(2)多音字我能分。

(课件出示5)辨析多音字“答、应、骨”的读音:

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正确的读音。

应:

应该()答应()

答:

问答()答应()

骨:

骨头()一骨碌()

(3)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6)

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

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①指储藏物品。

()

②远行;

去外地办事或游览。

()

③慢慢地吃东西。

引申为慢慢去体味。

三、理清文脉,了解文意。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

2.开小火车轮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是怎样的?

(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里)

(2)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7、8)多媒体演示,学生学做讲解员,向大家介绍。

(1)牛的前三个胃都是用来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用来消化食物的。

【牛肚子的构造】

(2)牛在刚吃草的时候,它不会细嚼慢咽,而是直接把草吞进肚子里。

【牛的吃食方式】

(3)牛在休息的时候,会把吃下去的草再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四、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9生字田字格课件)

旅咱救命拼扫胃管等刚流泪算

1.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

刚拼救管。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咱:

自+口字旁

胃:

月字旁+田

组词巩固:

如“旅行流泪泪水流水”

2.书写指导

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相机指导写“救”“流”。

(课件出示10)

写好生字四步走:

1.说一说。

2.看一看。

3.写一写。

4.对一对。

说一说:

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上下结构,写时要上宽下窄。

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

关键笔画的写法。

“救”左右等宽,4-6笔的写法是:

点、提、撇、捺;

注意右边是“攵”,不是“夊”。

“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边上部不是“云”,上面的横变成了点。

写一写:

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对一对:

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一块奶酪

1.认识本课“诱、舔”等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稍”,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

 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平时见过蚂蚁吗?

谁能把你见到的蚂蚁的样子或蚂蚁的一次活动说一说?

(课件出示1)成群的蚂蚁、蚂蚁觅食等图片。

2.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辛勤地工作,它们和睦相处,生活非常幸福。

在它们的生活中还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课件出示2)一块奶酪(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

一块奶酪)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课件出示3新词:

宣布处罚诱人舔一下毅大强大犯禁令稍息犹豫跺脚聚到

开火车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纠正:

注意:

翘舌音“处”,前鼻音“舔、犯、禁”,后鼻音“强”。

另外,注意多音字“处”,在本文中读“chǔ”,组词为“处罚”,还有一个读音是“chù

”,组词是“到处”。

多音字“稍”,在本文中读“shà

o”,组词为“稍息”,还有一个读音是“shāo”,组词是“稍微”。

学以致用,(课件出示4)

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稍:

shāoshà

o处:

chù

chǔ

这双鞋子有点小,稍()微再大一些就好了。

体育课上,老师喊口令:

“稍()息,立正!

③犯了错就该受到处()罚。

④这里到处()是石头。

(2)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5生字)宣处诱舔毅强犯禁稍豫跺聚

形声字结构特点:

“诱、豫、跺、舔”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识记。

熟字比较法:

外—处,范一犯。

组词扩展:

强大自强禁止团聚

(3)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4)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蚂蚁们搬运奶酪,蚂蚁队长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掉落在地上的奶酪渣。

(5)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读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3.梳理学生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学习目标。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蚂蚁队长带领它的队伍在做什么?

(搬运奶酪)蚂蚁队长是怎样严格要求它的队伍的?

搬运奶酪)

(课件出示6)出示蚂蚁队长的话“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

谁偷嘴就要处罚谁。

(2)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奶酪掉了一小块)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

(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怎么想的?

怎么说的?

(引导学生学习第4-12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经过。

)(板书:

奶酪掉了一小块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3)在这件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围绕第4-12自然段进行交流,体会蚂蚁队长和蚁群严格的纪律性。

3.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

(喜欢,因为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己不搞特殊化。

)你喜欢这群小蚂蚁吗?

为什么?

(再次体会蚁群严格的纪律性。

严于律己严格纪律)

(2)假如你是蚂蚁队长,你会对蚁群说些什么?

又会怎么做?

预设:

也会对蚂蚁们严格纪律,自己不能犯禁令,管理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选择其中一个小蚂蚁,发挥想象,以小蚂蚁的身份改编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设计

 

     一块奶酪

搬运奶酪

掉了一小块严于律己、严格纪律

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习作《我来编童话》

1.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不仅学会写作,更陶冶情操。

2.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创设的情境,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并能比较流畅具体地记叙想象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

创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通过童话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给人以启迪。

一、创设情境,走进童话。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爱听童话,爱看童话,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童话的世界。

2.忆说故事,领悟写作手法。

(1)首先让我们走进童话屋,看看里面住着那些童话故事?

你能很快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课件出示2)童话图片,学生交流。

(2)你还读过哪些童话?

(学生自由发言)

(3)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一篇童话?

简单的说说理由。

(4)教师小结:

是啊,童话中充满了奇妙的幻想,难怪大家说起来津津乐道、滔滔不绝,那你们研究过童话故事为什么会这么吸引人吗?

(学生交流,代表发言。

(5)师生总结。

(课件出示3)大胆的想象,恰当的拟人、夸张,给人启迪。

(6)总结过渡: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连童话创作的奥秘都能发现!

童话就是作者通过大胆地幻想,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编织出的一个个奇异有趣,并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的故事。

在童话的世界里,云儿能说话,风儿会唱歌,花儿中会走出一位漂亮的小姑娘……真是太吸引人了。

要是我们也能创编出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那该多好啊!

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中国的安徒生吗?

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始创编我们自己的童话吧。

2.提供写作对象,启发学生思维。

(1)(课件出示4)我来编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