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6831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9年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含两套)文档格式.doc

解析 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而不仅仅是化合物的性质,B错误。

4.市场上销售的某消毒液,其商标上有如下说明:

①本产品为无色液体,呈弱碱性;

②使用时,加水稀释;

③可对餐具、衣服进行消毒,也可用于漂白浅色衣物。

据此推断,该产品的有效成分可能是(  )

A.HClO B.NaCl

C.NaClO D.KMnO4

解析 HClO、NaClO、KMnO4等都可以用于消毒,而NaCl没有这方面的性质。

HClO溶液呈酸性,KMnO4溶液有颜色,均不符合题意。

NaClO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表现出漂白性。

5.下列有关Al与NaOH溶液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是还原剂,其氧化产物是NaAlO2

B.NaOH是氧化剂,其还原产物是H2

C.Al是还原剂,H2O和NaOH都是氧化剂

D.水是氧化剂,铝被还原

答案 A

解析 在Al与NaOH溶液反应中,铝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Na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NaAlO2是氧化产物,氢气是还原产物。

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LN2所含分子数为0.5NA

B.常温常压下,1molNe所含分子数小于NA

C.常温常压下,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NA

D.1mol·

L-1的NaOH溶液中所含氢原子数为NA

解析 常温常压下,11.2LN2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A项错误;

任何条件下,1molNe所含分子数都为NA,B项错误;

71gCl2为1mol,含有2mol原子,即所含原子数为2NA,C项正确;

D项未指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也就无法确定所含氢原子数,D项错误。

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是(  )

①可以大量共存 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不产生沉淀

A.Na+、Ba2+、Cl-、SO

B.K+、Na+、NO、OH-

C.K+、NH、Fe3+、SO

D.H+、Cl-、CO、NO

解析 A项,Ba2+与SO不能大量共存;

C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D项,H+与CO不能大量共存。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H-===AlO+H2↑

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

2Al+6H+===2Al3++3H2↑

D.铁跟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解析 A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B中,不符合反应实际,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

D中,稀H2SO4与Fe反应只能生成Fe2+:

Fe+2H+===Fe2++H2↑。

9.把一定量的NaHCO3和Na2O2的混合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关于混合物加热前后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热前消耗的多

B.加热后消耗的多

C.加热前和加热后消耗的一样多

D.不知NaHCO3和Na2O2的含量无法确定

解析 混合物加热前后与盐酸反应,最终都是得到NaCl溶液,而混合物加热前后,Na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生成的NaCl的物质的量就不变,故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也不变。

10.同温同压下,向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等质量的O2、O3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2∶3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等

D.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是3∶2

解析 A项,O2和O3的质量相等,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3∶2,正确;

B项,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2,错误;

C项,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2,错误;

D项,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为2∶3,错误。

11.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X与Y可能形成XY、XY2、XY3型的化合物

D.X与Y不可能形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解析 若为H、Li,均在第ⅠA族,A不符合题意;

X、Y可能同周期,如C、O,也可能不同周期,如F、Na,B不符合题意;

若为C、O,则可以形成CO2或CO,如果是N、F,则可以形成NF3,C符合题意;

Na+、F-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不符合题意。

12.在一定条件下,RO与R-可发生反应:

RO+5R-+6H+===3R2+3H2O,下列关于R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元素R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ⅤA族

B.RO中的R只能被还原

C.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D.若1molRO参与该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

答案 D

解析 由题给反应式可知,R的化合价有+5价和-1价,说明R为第ⅦA族元素,可能为氯、溴、碘,A错误;

R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时,其化合价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所以既能被还原也能被氧化,B错误;

R2可能是氯气,也可能是液溴或固体碘,C错误。

13.200℃时,11.6g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如图所示),其原混合物中CO2和H2O的物质的量比是(  )

A.1∶4 B.3∶1

C.1∶11 D.21∶22

解析 向足量的固体Na2O2中通入11.6gCO2和H2O(g),固体只增加3.6g,是因为生成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O2)=11.6g-3.6g=8.0g,所以n(O2)==0.25mol,则:

2Na2O2+2CO2===2Na2CO3+O2

n(CO2)0.5n(CO2)

2Na2O2+2H2O===4NaOH+O2↑

n(H2O)0.5n(H2O)

所以0.5n(CO2)+0.5n(H2O)=0.25mol

44g·

mol-1×

n(CO2)+18g·

n(H2O)=11.6g

解得:

n(CO2)=0.1mol,n(H2O)=0.4mol,

故原混合物中CO2和H2O的物质的量比为

0.1mol∶0.4mol=1∶4。

14.N2O既是医学上的一种麻醉剂,又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

制取N2O的方法有很多,例如:

①NH4NO3===N2O↑+2H2O,②K2SO3+2NO===K2SO4+N2O,③2NH3+2O2===N2O+3H2O,④2NaNO3+(NH4)2SO4===2N2O↑+Na2SO4+4H2O等(反应条件均忽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NH4N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是氧化产物

B.反应②中K2SO3是还原剂,N2O是氧化产物

C.反应③中每生成1molN2O,转移8mol电子

D.反应④中NaNO3是还原剂,N2O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解析 反应①NH4NO3===N2O↑+2H2O中,NH4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NH4N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生成的N2O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H2O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故A项错误;

反应②K2SO3+2NO===K2SO4+N2O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K2SO3是还原剂,生成的K2SO4是氧化产物,故B项错误;

反应③2NH3+2O2===N2O+3H2O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到+1,则每生成1molN2O,转移1mol×

(3+1)=8mol电子,故C项正确;

反应④2NaNO3+(NH4)2SO4===2N2O↑+Na2SO4+4H2O中,Na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aNO3是氧化剂,(NH4)2SO4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生成的N2O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D项错误。

15.现有25mL2mol·

L-1Na2CO3溶液和75mL1mol·

L-1的稀盐酸:

①将Na2CO3溶液缓缓滴到稀盐酸中,②将稀盐酸缓缓滴到Na2CO3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情况是(  )

A.均为0.84L B.均为0.56L

C.①>

② D.②>

解析 ①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盐酸中,开始时,HCl过量,有关反应:

Na2CO3 + 2HCl===2NaCl+CO2↑+H2O

1mol    2mol     22.4L

0.05mol  0.075mol     V1

生成CO2的体积用HCl的量计算:

V1==0.84L。

②将盐酸逐滴加入到Na2CO3溶液中,开始时,Na2CO3过量,反应分两步进行:

Na2CO3+HCl===NaHCO3+NaCl

1mol   1mol   1mol

0.05mol 0.05mol  0.05mol

NaHCO3+HCl===NaCl+H2O+CO2↑

1mol   1mol       22.4L

0.05mol (0.075-0.05)mol  V2

生成的CO2用剩余HCl的量计算:

V2==0.56L,所以V1>

V2。

16.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氯气只作氧化剂

B.与NaOH反应的氯气为0.3mol

C.若反应转移电子为amol,则0.15<

a<

0.25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解析 该反应中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A错误;

根据钠、氯原子守恒,则n(Cl2)=n(NaOH)=×

0.03L×

10mol/L=0.15mol,B错误;

若只生成NaCl、NaClO,根据2NaOH+Cl2===NaCl+NaClO+H2O,转移电子数为0.3mol×

=0.15mol,若只生成NaCl、NaClO3,6NaOH+3Cl25NaCl+NaClO3+3H2O,转移电子数为0.3mol×

=0.25mol,故0.15<

0.25,C正确;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n(NaCl)=n(NaClO)+5n(NaClO3),n(NaCl)、n(NaClO)、n(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可能为11∶2∶1,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

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

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

C、E同主族。

(1)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E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元素C、D、E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C、D可形成化合物D2C2,D2C2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C两种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答案 

(1)第三周期ⅠA族 

(2)H2SO4 (3)Na>S>O (4)离子键、共价键

(5)HH

解析 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则A为H,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则B的最高化合价为+5,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族,应为N,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6,应为O,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则D的化合价为+1,应为Na,C、E同主族,则E为S。

(1)D为Na,核电荷数为11,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ⅠA族,B为N,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E为S,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2SO4。

(3)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Na>

S>

O。

(4)D2C2为过氧化钠,含有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共价键。

(5)A、C两种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为过氧化氢,电子式为HH。

18.(12分)已知A、B、C、D、E、F、G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是淡黄色固体,B是无色液体,G为红褐色沉淀。

常温下甲、乙、丙为气态非金属单质,丙呈黄绿色;

丁、戊为常见金属单质,其中戊是当前用量最大的金属。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有的反应部分产物已经略去)。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E__________。

(2)F转化为G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⑥转化中不含有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Na2O2 HCl

(2)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3)2Al+2OH-+2H2O===2AlO+3H2↑

(4)⑤⑥

解析 由各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可大致先推测A是Na2O2,B是水,G是Fe(OH)3,丙是Cl2,则甲是O2,C是NaOH,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金属是Al,所以丁是Al,乙是H2,D是NaAlO2,戊是当前用量最大的金属,应为Fe。

E应是HCl,F是FeCl2。

各物质确定后,不难得出各小题的答案。

19.(16分)醋酸亚铬[(CH3COO)2Cr·

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

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

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

打开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去除水中溶解氧 分液漏斗

(2)①Zn+2Cr3+===Zn2++2Cr2+ ②排除c中空气

(3)c中产生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 冷却 过滤

(4)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

解析 

(1)由于醋酸亚铬易被氧化,所以需要尽可能避免与氧气接触,因此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去除水中溶解氧;

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是分液漏斗。

(2)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说明Cr3+被锌还原为C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Cr3+===Zn2++2Cr2+。

②锌还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能氧化Cr2+,所以氢气的作用是排除c中空气。

(3)打开K3,关闭K1和K2,由于锌继续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导致c中压强增大,所以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装置,与醋酸钠反应;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醋酸亚铬难溶于冷水,所以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要采取的操作是冷却、过滤、洗涤、干燥。

(4)由于d装置是敞开体系,因此装置的缺点是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被氧化而使产品不纯。

20.(12分)将2.5g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制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加入35mL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________mL(标准状况)。

(3)列式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及Na2CO3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OH-===H2O、CO+H+===HCO

(2)224

(3)设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zmol,则xmol+ymol=1mol/L×

(0.045-0.025)L、xmol+zmol=1mol/L×

0.025L、106g/mol×

xmol+84g/mol×

ymol+40g/mol×

zmol=2.5g,解得x=0.01,y=0.01,z=0.015。

所以,NaOH的质量为0.6g,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42.4%

解析 

(1)根据题图可知,OA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大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说明OA段加入的盐酸与NaOH、Na2CO3反应,则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O+H+===HCO。

(2)当加入35mL盐酸时,与HCO反应的盐酸体积是10mL,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根据反应:

HCO+H+===H2O+CO2↑,可知产生CO2的体积为0.01mol×

22.4L/mol=0.224L=224mL。

期末备考试卷

(二)

1.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属于化学方法

B.胶体能发生电泳是因为胶体带电

C.胶体不均一,不稳定

D.向Fe(OH)3胶体中滴加稀硫酸产生的现象是先形成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解析 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时,并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方法,A项错误;

胶体本身不带电,整体显电中性,胶体之所以能发生电泳是因为胶体粒子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B项错误;

胶体是均一的,属于介稳体系,C项错误;

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胶体先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然后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沉淀溶解,D项正确。

2.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

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h的质量数是232

B.Th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

C.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解析 Th有2种核素,230Th和232Th的质量数分别是230,232,A错误;

不知道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含量无法求出相对原子质量,B错误;

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不变,而C项的原子发生变化,C错误;

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D正确。

3.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③根据能否产生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④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故SiO2是酸性氧化物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根据酸分子可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①错误;

金属氧化物包括碱性氧化物,所以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②正确;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故③错误;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④正确。

4.下列有关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B.AlCl3、FeCl2、Cu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解析 氯水是混合物,其成分中的氯气和HClO均能和FeCl2溶液反应,D错误。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