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362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背古诗词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piān)舟。

青玉案(wǎn)·

元夕宋.辛弃疾(豪放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

蓦(mò

)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零落稀疏)

山居秋暝_唐.王维山水田园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实乃千古佳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虞美人南唐.李煜(yù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念奴娇·

赤壁怀古_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á

)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

i)江月。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双调】折桂令 

元.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wù

)的般证果,蒯(kuǎi)通言那里是风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tuō)!

琵琶行/琵琶引_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

)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地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诗人用听众的神情,江心的秋月写琵琶曲妙绝入神)。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武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有些人离家在外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与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赤壁_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之战双方战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鹊桥仙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钗头凤宋.陆游

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

短歌行_东汉末年(魏国).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pì

)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qiè

)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zhuó

)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aì

)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fá

n)笼里,复得返自然。

踏莎(suō)行宋.晏殊背整首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古文篇目(8篇)

劝学

战国末期.荀子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

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 

通:

性)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kuí

)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qí

)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qiè

)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

子说:

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

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

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

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季氏将伐颛臾(zhuānyú

)《论语.季氏》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

ng)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sì

)出于柙(xiá

),龟玉毁于椟(dú

)中,是谁之过与?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

注释

  1、季氏:

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颛臾(zhuānyú

),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

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

谒见。

  3、有事:

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

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4、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该责备你吧?

“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是: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过:

责备。

  5、先王:

指周之先王。

  6、东蒙主:

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主:

主管祭祀的人。

  7、是社稷之臣也:

代词,指颛臾。

社稷: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

有国者必立社稷。

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

这里指鲁国。

  8、何以伐为:

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何以:

为什么。

何……为:

表反问语气。

  9、夫子:

季康子。

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10、周任:

上古时期的史官。

  11、陈力就列:

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

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

陈:

施展。

就:

担任。

列:

职位。

止:

不去。

  12、危:

不稳,这里指站不稳。

持:

护持。

  13、颠:

跌倒。

扶:

搀扶。

  14、相(xià

ng):

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15、兕(sì

):

独角犀。

柙(xiá

关猛兽的笼子。

  16、龟玉都是宝物。

龟:

龟版,用来占卜。

玉,在:

指玉瑞和玉器。

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

椟(dú

匣子。

  17、固:

指城郭坚固。

近:

靠近。

费(古读bì

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

  18、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疾:

痛恨。

夫:

代词,那种。

舍:

舍弃,撇开。

  19、有国有家者:

有国土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

国:

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家:

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2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

不担心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又有一说法为“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寡:

指人口少。

  21、盖均无贫:

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

  22、和无寡:

上下和睦,人民都愿归附,就没有人口少的现象。

  23、安无倾:

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24、夫:

句首语气词。

如是:

如此。

  25、文:

文教,指礼乐。

来:

使……来(归附)。

  26、安:

使……安定。

  27、相:

(xià

ng)辅佐。

  28、分崩离析:

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

守:

守国,保全国家。

  29、干:

盾牌。

戈:

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

干戈:

指军事。

  30、萧墙:

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

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

萧:

古通“肃”。

这里借指宫廷。

  31

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

“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

“冉有!

我恐怕该责备你了。

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

“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周任有句话说:

‘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

“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

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

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

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

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

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

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

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猜度)。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

古义:

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

今义:

认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

用兵;

泛指有事情。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不能:

没有能力;

办不到。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

邦国;

国家;

诸侯的封地;

家庭)

  词类活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

使动用法,使┅┅来)

  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

  成语积累

  既来之,则安之:

语出《季氏将伐颛臾》。

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

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多用于劝慰别人。

  祸起萧墙:

谓祸患起于内部。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

也作“祸发萧墙”“萧墙祸起”

  分崩离析:

崩:

倒塌;

析:

分开。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句式特点

  1、宾语前置

  “求!

(古汉语中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尔是过”“过尔”,责备你)

  何以伐为?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前置宾语句,“何以”即“以何”)

  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于颛臾”做动词“有事”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虎兕(sì

)中(“于柙”“于椟”做动词“出”、“毁”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费”做动词“近”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做动词“谋动干戈”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3、固定句式

  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即“恐怕『该不会,莫不是』┅┅吧”;

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

(何┅┅为,表示反问语气,即“为什么┅┅呢?

”译为“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又如“何以见放为?

夫子何命焉为?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比喻?

  将季氏比作虎兕,颛臾比作龟玉,季氏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将冉有,季路比作看管人,是看管人的失职。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

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

)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馀(yú

[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

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

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26]

  [0]长(zhǎng):

生长,长成。

  [1]固:

使……稳固。

  [2]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流得远。

  [3]浚(jù

n):

疏通,深挖。

  [4]当:

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

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6]以:

用,行。

  [7]凡百:

所有的。

  [8]景:

重大。

  [9]克:

能够。

盖:

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但,则。

  [10]盖:

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

深。

  [11]傲物:

看不起别人。

物:

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

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

 

  [13]行路:

路人,陌生人。

  [14]董:

督责,监督。

  [15]振:

通“震”,威吓。

  [16]作:

建造,兴建。

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17]谦冲:

谦虚。

冲:

虚。

自牧:

自我约束。

牧:

养。

这里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

  [18]下:

居于……之下。

  [19]盘游:

娱乐游逸,指从事打猎。

  [20]三驱:

出自《易经》“王以三驱”,有两说:

一说狩猎时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

一说一年以三次田猎为度。

  [21]敬:

慎。

  [22]黜:

排斥。

  [23]扩大九德的修养。

宏:

使……光大。

兹:

此。

九德,即指九种美好品德,出自《尚书·

臯陶谟》:

“宽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乱(有智力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正直)而温,简(简易、宽大)而廉,刚而塞(充实),彊而义。

  [24]简:

同“拣”,选拔。

  [25]信者:

诚信的人。

  [26]百司:

百官。

  【27】劳神苦思:

劳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

  我听说:

想要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

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休止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处在深切的忧虑之中而治道显著,功德圆满之后德行就开始衰微了,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

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别人。

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们)最终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