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390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⑾《设计委托任务书》所确定的技术原则。

1.1.4编制原则

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以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

⑵根据规划建设图所确定的用地性质并结合各条道路的具体地理位置,既要有长远的交通发展思想,又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现状路网的衔接关系。

⑶本次建设的经济开发区道路网,在工程建设上需注重技术经济与实用性相结合。

⑷经技术经济比较,对已有道路的改建段,利用一切可利用部分,以节省工程投资。

1.1.5工程背景

⑴金寨经济开发区(原名称为金寨红石工业园区)

梅山镇为金寨县政府所在地。

地处金寨县北部,处于河南省的固始县及安徽省的霍邱县、六安市的结合部。

根据2000年金寨县总体规划将金寨经济开发区规划在县城新区北侧,规划面积620公顷。

金寨经济开发区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⑵自然条件

梅山镇集山区、库区、岗地、丘陵、平畈区为一体。

东距六安70公里,北依皖西南重镇叶集,宁(南京)西(西安)铁路叶集站距此仅6Km,、六(六安)武(武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9、210省道贯穿全境,是境外通往金寨的必经之路。

沪-汉-蓉高速铁路设有金寨火车站(在马店),火车站距新城区仅15km。

金寨平均海拔200M,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梅雨显著。

年降雨量1450毫M,雨量充沛;

年平均日照2039小

时,阳光充足;

年平均气温15.5℃,累年平均温差为24.8℃;

年平均蒸发量1173.6毫M,占年平均降水量的84.9%;

干燥度为0.8,属于湿润区;

属季风气候区,夏季多西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平均风速20M/秒,受地形影响,全年各月均以静风为多;

累年平均无霜期235天。

水源充足,史河总干渠贯穿全镇,另有三叉河、三湾河、洪家河三条自然河流,地下水丰富;

土壤属黄棕壤土类,微酸性,土层深厚,土质沙壤,肥力较好。

⑶发展现状

近年来,金寨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及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实现。

200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36.48亿元,财政收入1.163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02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45元,年末总人口64.8万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9亿元;

招商引资到位境内资金4.9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425万美元。

2005年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7.32亿元,旅游经济继续升温。

旅游景点开发不断加快,燕子河大峡谷、天堂寨秀水谷、天水涧漂流工程建成对外开放;

响洪甸、马鬃岭、悬剑山等景点开发工程、红色旅游建设工程等。

至2005年末,全县规模工业38家,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0.1亿元,在全县经济中起着支撑作用。

至2005年末,已建成10个生态农业示范小区,13个农产品取得认证,6500亩茶园通过有机认证,归然葛粉、大别山核桃等4个产品即将通过绿色认证。

农业产业化继续发展。

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全年输出劳务12.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7.01亿元。

“十五”期间GDP实现年均增长8.02%,人均实现450美元;

五年累计引进境内资金13.6亿元,利用境外资金1400万美元。

政务中心已顺利搬迁到县城新区,标志着金寨城乡建设跃上新台阶。

一年来,县城新区先后实施了金叶路黄林至龙岗段路面改造、行政中心入口道路等一批市政工程;

县疾病控制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县地税局办公楼竣工验收,财政局等11家单位办公楼完成前期工作;

接待中心投入运营,安置区建成面积4万平方M,10万平方M商品房开发已经启动;

供电骨干线路、供水主管网基本形成,新老城区公交开通。

老城区建设步伐加强。

控制性规划正在修改完善;

西岸河堤加固工程完成512M;

丽景小区、香山名都、梅苑等住宅小区开发面积6万平方M。

特别是政务中心的顺利搬迁标志着大城关建设的框架基本形成。

大城关发展平台的筑建,必将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同时,中心集镇、旅游集镇、边贸集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⑷发展环境及目标

①发展环境

从政策环境看,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将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在政策、资金、重大工程布局等方面将给予中部更多的支持,金寨县作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将会继续获得国家一定的支持。

从区位条件看,“十一五”期间,沪汉蓉快速铁路、六武高速公路陆续建成投入运营,加上金寨县域内东西两条省道的改造上等级,区位不优的现状将得到彻底改变。

从资源配置看,矿产、水电和劳动力、中药材、农产品等资源丰富。

从产业基础看,第一产业方面,商品转化率提高,特色农业优势明显,随着有机、绿色品牌认证工作推进和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仍有较大潜力;

第二产方面,初步形成了矿产冶炼、纺织服装、电子医药、建筑材料、食品保健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且大都已具备一定规模;

第三产方面,生态景点开发的步伐加快,随着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将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②发展目标

根据“十一五”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可望突破5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人均1000美元;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十一五”末超过2.5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1%提高到3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0%,力争2010年达到3000元;

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64.8万人。

“十一五”期间,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以下。

1.2研究范围和研究工作过程简述

1.2.1研究范围

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包括道路建设及道路建设所需兴建的其它设施,如桥梁、道路排水、路灯等一系列专项设计。

1.2.2研究工作过程简述

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受金寨县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进行了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通过深入调查,并紧密结合金寨县总体规划和路网现状,确定本工程工程设计方案。

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3.1优化交通网布局,全面提高通行能力的控制性工程

金寨县梅山镇是210、209省道的交汇点,宁西铁路穿境而过,过境的沪汉蓉快速铁路、六武高速公路也将陆续建成。

交通潜在优势十分明显。

而原有与省道相联的集镇道路,均依自然道路改造而成,布局散乱,没有形成网络系统,且道路的等次低,断面设计不合理;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交通状况严重,通行能力低;

东西与南北过境车辆相互干扰,给物流运输和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金寨经济开发区入园企业已达26家,尽快完成区内道路网建设,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

1.3.2促进对外开放的基础性工程

金寨经济开发区具有招商引资的独特优势,该区努力优化软环境,始终坚持低门槛、高回报,你发财、我发展的招商原则,制定了优惠政策,提高办事效率,招商引资规模日渐增大,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道路网建设有利于推动开发区建设发展,加速投资环境的改善,对拉动县域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章现状简况及建设条件

2.1工程地点的自然条件

金寨县梅山镇位于金寨县北部,集山区、库区、岗地、丘陵、平畈区为一体。

东距六安70公里,北依皖西南重镇叶集,平均海拔200M,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梅雨显著。

年平均日照2039小时,阳光充足;

土壤属黄棕壤土类,微酸性,土层深厚。

2.2社会经济简况

金寨县梅山镇物产富饶,资源丰富,盛产板栗、木、竹、茶、中药材,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境内建有全国最大的板栗交易市场。

近年来,政府立足资源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培育茶叶、板栗、食用菌、中药材、笋竹两用林等支柱产业,现已建成马店茶叶市场、船冲板栗市场、石船建材市场、开顺果蔬市场、江店中心商贸市场五大特色专业市场。

初步形成建筑、建材、磁材、农机、食品等八个骨干工业门类。

该镇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之一,是举世瞩目的淠史杭灌区红石嘴灌溉枢纽工程的所在地。

本县是全国发展小水电试点县。

全县理论蕴藏量1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13.14万千瓦,已开发9.04万千瓦,其中梅山、响洪甸两发电站装机容量8万千瓦。

目前,水资源利用正向发电、灌溉及为城乡居民、城市工业用水提供保障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价值越来越高。

2002年以后,县城新区建设步伐加快,2005年县政府机关由梅山迁至江店,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已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

房地产业蓬勃发展。

2.3工程地质、地貌、气象及水文

⑴地形地貌

本县为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境内最高峰天堂寨1729.13M,最低海拔60M,平均海拔500,平均坡降21%。

全县千M以上高峰120余座,山岭纵横,幽谷深邃。

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有史河、西淠河两大干流。

按地形地貌区分,全县为三大区域,即西南中山区、中部低山区、东北部丘陵区。

南部、西南部边境由石鼓寨至棋盘石一线为长江、淮河分山岭,也是皖、鄂两省的界山。

⑵气候及降雨量

本县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春多寒潮,夏多暴雨,由于位于江淮间大别山腹地,光、热偏少,降水量偏多,是全省多雨地带,但降水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率均很大。

江店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5.6℃,最低气温为-13.9℃,各地多年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

平均无霜期235天,适宜农、林植物生长。

⑶地下水

本县属河谷浅埋藏孔隙淡水富水亚区,含水层发育在河谷内的全新统古河道中,由粉细砂组成,厚度在5-20M以上,深部含水层不发育,单井涌水量10-50t/s,孔隙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与河水水力联系密切,呈互补关系。

⑷地表水

县境内地表水丰富,全部来自大气降水。

多年平均经流深在450-850mm之间,溢流系数0.4-0.6,年平均径流量23.85亿立方M,占年降水量54.48亿立方M的43.8%,人均占有量约4000立方M,是全国人均数的1.45倍,全省人均数的2.8倍。

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达30.53亿立方M,枯水年仅为12.64亿立方M,相差悬殊。

2.4自然条件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2.4.1对工程方案的影响

该工程建设场地区域有农田、山坡地,因山地地形起伏,对道路纵坡有一定影响,土方工程量较大。

2.4.2对施工条件的影响

金寨县新城区为丘陵地形,工程建设场地海拔50-60M;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多西北风,冬季多东北风,年最多风向为偏北风;

年平均气温17.3℃,月最高温度(7月)38℃,最低温底-10.5℃,无霜期180-220天,年平均降水量1380毫M。

自然条件总体来说有利于施工,只是部分年份有水灾、旱涝现象出现,冬季轻冻,对工程施工影响不大。

2.4.3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目前省道210、209线穿境而过,向东直达六安、合肥,是该县向东调入物资和输出物资的必由之路,是金寨县经济重镇和交通咽喉。

金寨县建筑材料资源丰富,无需长途运输,水泥、砂、石等主要建筑材料,完全能够自给自足,以上各项有利条件,使工程造价较低。

2.5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⑴符合金寨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

本报告规划建设的经济开发区道路网符合《金寨县城总体规划调整》及《金寨红石工业园区规划》要求。

⑵自然条件适宜工程建设

工程区地质、气候及水文状况总体适宜工程建设。

虽然新城区内地形起伏较大,但是土方易就地平衡。

⑶工程区丰富的建筑材料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金寨县水泥、沙、片石等主要建筑材料丰富。

自足有余,无需长途运输。

工程区拆迁量小。

这些都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⑷银行贷款可望短期偿还

通过土地开发,临街门面土地转让,可取得可观数额的土地转让金,可以在五年内还清银行贷款对本工程的投入。

第三章道路交通规划

3.1规划区域条件

⑴城市人口规模

现状(2000年)人口规模:

5.03万人。

近期(2005年)人口规模:

9.0万元。

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

12.0万人。

⑵城市用地规模

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8.1平方公里,人均90.0平方M。

远期建设用地规模:

11.3平方公里,人均94.0平方M。

经济开发区用地规模:

6.20平方公里(一期1.5平方公里)

3.2道路交通

3.2.1规划原则及目标

建立与经济开发区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快速通畅的道路网系统。

充分结合地形条件,建立有序的主、次、支三级路网系统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3.2.2道路网布局

⑴路网结构

开发区路网由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

主干道路幅宽40M,次干道路幅宽24M,支路路幅宽12M。

⑵开发区内道路分布格局

金叶路为S209过境段,全长6000M,作为经济开发区的主干道。

纬一路、纬二路、北一路、北二路、北三路、北四路、北五路、北六路、东干渠路、滨河西路为次干道。

另有若干支道与主次干道相联,形成完整的路网体系。

3.2.3规划的道路系统

见表3.2-1、表3.2-2

开发区主干道路规划一览表

表3.2-1

序号

道路名称

红线宽度(m)

道路长度(m)

道路性质

断面形式

1

金叶路

40

6000

主干道

A-A

4.5+5+3+15+3+5+4.5

开发区次干道路规划一览表

表3.2-2

纬一路

24

663.13

次干道

C-C

4+3+10+3+4

2

纬二路

508.785

3

北一路

667.603

4

北二路

723.69

5

北三路

860.3

6

北四路

1038.260

7

北五路

1130.932

8

北六路

1327.89

9

东干渠路

4000

B-B

5+14+5

10

滨河西路

3.2.4本工程所建道路

本工程所建道路一览表

表3.2-3

第四章设计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4.1设计原则

4.1.1设计准则

工程本着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在满足镇区路网整体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力求技术先进,造价经济合理,车辆行驶安全流畅。

此外,在工程设计时还遵循以下各原则:

1、根据各路段的交通量和用地条件,确定相应的路幅宽度和形式,尽量减少拆迁和征地,节约土地,节省工程造价。

2、适应总体规划要求,并与一系列专项规划相配套。

3、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尽量提高绿化指标。

4、与道路相关的桥涵应做到造型新颖,美观大方,既要体现时代风貌,又要反映当地独有的地方特色。

5、在不过多增加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设计标准,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将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6、筑路、建桥等主要工程材料,立足于地方材料为主,减少长途运输的费用,降低工程造价。

4.1.2设计规范

⑴《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⑵《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⑶《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XX-91)

⑷《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⑸《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89)

⑹《城市排水规划规范》

⑺《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4.2建设规模

4.2.1设计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范围为金寨县经济开发区的叁条主道路:

金叶路、东干渠路、滨河西路以及开发区内次干道纬一路、纬二路及北一路至北六路的道路、桥梁及其有关的排水、路灯等附属工程。

4.2.2道路工程

⑴金叶路:

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3M×

2+非机动车道5M×

2+人行道和绿化带4.5M×

2=40M。

全长6000M。

⑵纬二路:

机动车道10M+绿化带3M×

2+非机动车道4M×

2=24M。

全长508.785M。

⑶纬一路:

全长663.13M。

⑷北一路:

全长667.603M。

⑸北二路:

全长723.69M。

⑹北三路:

全长860.3M。

⑺北四路:

全长1038.260M。

⑻北五路:

全长1130.932M。

⑼北六路:

全长1327.89M。

⑽东干渠路:

机动车道14M+人行道和绿化带5M×

全长4000M。

⑾滨河西路:

4.2.3桥梁工程

金叶路在K2+003处一座桥,桥梁跨径为6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净宽40M。

4.3设计技术标准

⑴金叶路

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主干道Ⅰ级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V=60km/h。

设计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20年。

线型标准:

最小平曲线半径200M,最大纵坡控制在2.5%以内。

荷载标准:

公路-Ⅰ级标准。

桥梁与道路同宽,设计桥型为斜交40度3-2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为重力式U型桥台,桥墩为桩柱式桥墩配扩基。

抗震等级:

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防。

⑵纬二路

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

V=50km/h。

最小平曲线半径200M,最大纵坡控制在3%以内。

公路-Ⅰ级标准。

⑶纬一路

最小平曲线半径1100M,最大纵坡控制在2.5%以内。

⑷北一路

最小平曲线半径3300M,最大纵坡控制在2.5%以内。

⑸北二路

平面全线采用直线,最大纵坡控制在2.5%以内。

⑹北三路

平面全线采用直线,最大纵坡控制在2%以内。

⑺北四路

⑻北五路

⑼北六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