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562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docx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山东地区专用一

绝密★启用前

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预热卷(山东地区专用)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社会已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的发展形态,当下正在经历重新部落化的过程,占据主导地位的媒介从口语、印刷媒介转向电子媒介。

传统部落由空间、语言和地理位置决定,这一时期由于时空边界难以打破,交流和信息传递只能在特定的物理空间范围内进行,人们的感官觉知处于平衡的状态;文字和印刷技术的出现,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被打破,文字、书籍使得人们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去部落化时代,理性、逻辑、单向性和阶层化的社会心理逐渐形成;然而电子媒介再次打造了一个时空同步的世界,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恰恰是通过人们各种感官同步互动而实现,人们重新回到了部落化时代的感官同步时代。

个体的能动性被不断释放出来,传统的宏大叙事和权威叙事被打破,部落化的微小和个体叙事再次回归到重要位置。

不同于都市,乡村社会始终是一个情感有机共同体。

共同体中“尽管有种种的分离,仍然保持着结合;在社会里,尽管有种种的结合,仍然保持着分离”。

在数字时代,将乡村作为共同体,为生活在其内种种分离的不同成员提供了彼此博弈、合作、共赢的平台,使得曾经的乡村统治转向了社区式治理。

建立和完善数字时代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也是最难突破的环节。

从依靠乡绅治理、行政管理到法治约束,乡村治理体系关系着社会结构的稳定、社会关系的建立、社会权力与各种资源的分配。

过去,乡村管理是垂直式的,缺乏双向反馈机制,共同体内部的各个主体之间未形成有机联结,结构单一曾一度由于信息不透明和不公开,乡村社会中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缺乏沟通、互相猜疑,这不仅增加了乡村治理成本,也增加了治理难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为改变此种现状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互联网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沟通交往的媒介,是实现信息最充分共享的天然桥梁。

它加快推动了政策公开和信息透明,同时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工具为不同主体间沟通对话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在数字乡村建设现实中,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向全国推广的安徽合肥三瓜公社小镇,在政府、村委会、企业、社会组织、学者、村民等各方协同努力下,展开交流对话,推动了各方的了解与理解,充分调动了各方主体的积极性,建立了法治、德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

在政府的推动下,企业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引擎,源源不断提供乡村振兴的动力,市场化不仅激活了当地农业经济,而且将传统部落外的土地、人和乡土文化再次联结起来,具有显著“重新部落化”特征。

信息时代多元主体的治理体系不仅发挥了农民的自主性,也使得个体与政府、企业在治理权力的博弈中实现了动态平衡。

建设数字乡村需要将一元化的乡村统治转变为多元共治的社区式治理,为不同主体提供在乡村振兴中积极作为的空间;同时不同主体本身也要深刻理解在历史长河中以及在当下数字化时代乡村基于中国人的意义,从而在互联网构筑的新环境中不断凸显传统乡村社区固有的多元共同体意义。

(摘选自《“重新部落化”——新媒介赋权下的数字乡村建设》)

材料二:

目前我国有9亿多网民,不到三成来自农村。

数据显示,到今年3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

怎样缩小城乡之间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让互联网世界变得“更平”?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部署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希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

应该看到,近年来“数字十乡村”已经展现出广阔前景。

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

网络触角的延伸,跨越了崎岖小路,连通了深山沟壑。

在短视频的风靡和直播间的热闹里,正宗土货和好山好水让越来越多人“种草”;在数字化资源的流动过程中,村里的书屋和学校“搬”来大城市的博物馆、千里外的好课堂。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正当其时。

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要因地制宜、精细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广袤,资源禀赋、人口结构、认知水平、消费能力迥异。

山高坡陡的偏远地区怎么建设?

语言文字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怎么推广?

这些都是摆在数字乡村面前的课题。

反过来看,利用好各色各异的乡土风情,又能为数字乡村增添不同风味,最终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

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已播种”的地区,数字化建设还要继续挖掘潜力。

当互联网的因子撒向更广阔的土地,信息化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数字乡村的美丽图景可期。

(摘选自《精细开垦数字乡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被打破,文字、书籍使得人们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去部落化时代。

B.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推动了政府信息透明和公开,降低了治理成本,减轻了治理难度。

C.在数字乡村建设现实中,三瓜公社的事例说明了我们已经建立了法治、德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脱离了传统部落的特征。

D.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乡村的数字化建设已经落地生根,信息化已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自然经济时代,人们形成了较为固化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基于个体间的信任和情感是乡村社会重要的粘合剂,维系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B.传统部落使得人们的空间语言和地理都是固定的,这一时期由于时空边界难以打破,交流和信息传递只能在特定的物理空间范围内进行。

C.乡土社会中的有机团结、熟悉关系、信任机制、情感与道义关系作为维系乡土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空间载体,在重新部落化的乡村中也必不可少。

D.乡村数字化,包含乡村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深刻调整与重构,由此引发在城乡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深层结构中的巨大变革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乡村范畴的一项是()(3分)

A.浙江省德清县三林村不仅有自己的抖音号、村播平台、网红学院、乡村数字图书馆,还有水下智能机器人“数字鱼”的科技示范。

B.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深入覆盖乡村,为农村居民提供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务。

C.利用遥感技术开展作物长势和病虫害防治的监测预测,在耕种收管机械设备上安装更多的传感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D.政府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来应对气候变化。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数字技术时代乡村的“重新部落化”有哪些重要特征。

(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星期天(节选)①

汪曾祺

这人名叫赫连都。

他不是这个学校里的人,只是住在这个学校里。

他是电影演员,也是介绍我到这个学校里来的那位文学戏剧前辈把他介绍给赵宗浚,住到这个学校里来的,因为他在上海找不到地方住。

赫连都有点神秘。

他是个电影演员,可是一直没有见他主演过什么片子。

他长得高大、挺拔、英俊,很有男子气。

虽然住在一间暗无天日的房子里,睡在一张破旧的小铁床上,出门时却总是西装笔挺,容光焕发,像个大明星。

他忙得很。

一早出门,很晚才回来。

他的舞跳得很好。

探戈跳得尤其好,曾应邀在跑狗场举办的探戈舞表演晚会上表演过。

赵宗浚于是邀请他来参加舞会,教大家跳舞。

他欣然同意,说:

“好啊!

他在这里寄居,不交房钱,这点义务是应该尽的,否则就太不近人情了。

于是到了星期天,我们就哪儿也不去了。

胡凤英在家吃了早饭就到学校里来,和老左、沈福根把楼下大教室的课桌课椅都搬开,然后换了几个大灯泡,蒙上红蓝玻璃纸。

到了晚上,这所学校就成了一个俱乐部。

下棋的下棋,唱戏的唱戏,跳舞的跳舞。

参加舞会的,除了本校教员、王家三姊妹,还有本校毕业出去现已就业的女生,还有胡凤英约来的一些男女朋友。

她的这些朋友都有点不三不四,男的穿着全套美国大兵的服装,大概是飞机场的机械士;女的打扮得像吉普女郎②。

不过他们到这里参加舞会,还比较收敛,甚至很拘谨。

赫连都几乎整场都不空。

女孩子都爱找他跳。

他的舞跳得非常的“帅”。

跟他跳舞,自己觉得轻得像一朵云,交关舒服。

这一天,华灯初上,舞乐轻扬。

参加舞会的来宾陆续到了,赫连都却还没有出现——他平常都是和赵宗浚一同张罗着迎接客人的。

大家正盼望着他,忽然听到铁门外人声杂乱,不知出了什么事。

赶到门口一看,只见一群人簇护着赫连都。

赫连都头发散乱,衬衫碎成了好几片。

李维廉在他旁边,夹着他的上衣。

赫连都连连向人群拱手: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呒不啥③,呒不啥!

大家全是中国人!

“侬为中国人吐出一口气,应该谢谢侬!

一个在公园里教人打拳的沧州老人说:

“兄弟,你是好样儿的!

对面弄堂里卖咖喱牛肉面的江北人说:

“赫先生!

你今天干的这桩事,真是叫人佩服!

晏一歇④请到小摊子上吃一碗牛肉面宵夜,我也好表表我的心!

赫连都连忙说:

“谢谢,谢谢!

改天,改天扰您!

”人群散去,赫连都回身向赵宗浚说:

“老赵,你们先跳,我换换衣服,洗洗脸,就来!

”说着,从李维廉手里接过上衣,往后楼走去。

大家忙问李维廉,是怎么回事。

“赫连都打了美国兵!

他一人把四个美国兵全给揍了!

我和他从霞飞路回来,四个美国兵喝醉了,正在侮辱一个中国女的。

真不像话,他们把女的衣服差不多全剥光了!

女的直叫救命。

围了好些人,谁都不敢上。

赫连都脱了上衣,一人给了他们一拳,全都揍趴下了。

他们起来,轮流和赫连都打开了boxing⑤,赫连都毫不含糊。

到后来,四个一齐上。

周围的人大家伙把赫连都一围,拥着他进了胡同。

美国兵歪歪倒倒,骂骂咧咧地走了。

真不是玩意!

大家议论纷纷,都很激动。

围棋国手之一慢条斯理地说:

“是不是把铁门关上?

只怕他们会来寻事。

国手之二说:

“是的。

美国人惹不得。

赵宗浚出门两边看看,说:

“用不着,那样反而不好。

”沈福根说:

“我去侦察侦察!

”他像煞有介事,蹑手蹑脚地向霞飞路走去。

过了一会,又踅了回来:

“呒啥呒啥!

霞飞路上人来人往。

美国赤佬已经无影无踪哉!

于是下棋的下棋,跳舞的跳舞。

赫连都换了一身白法兰绒的西服出来,显得格外精神。

今天的舞会特别热烈。

赫连都几乎每支曲子都跳了。

舞会快要结束时,王静仪起来,在唱片里挑了一张《La—paloma》对赫连都说:

“我们跳这一张。

”赫连都说:

“好。

西班牙舞曲响了,飘逸的探戈舞跳起来了。

他们跳得那样优美,以致原来准备起舞的几对都停了下来,大家远远地看他们俩跳。

这支曲子他们都很熟,配合得非常默契。

赫连都一晚上只有跳这一次舞是一种享受。

他托着王静仪的腰,贴得很近;轻轻握着她的指尖,拉得很远,有时又撒开手,各自随着音乐的旋律进退起伏。

王静仪高高地抬起手臂,微微地侧着肩膀,俯仰,回旋,又轻盈,又奔放。

她的眼睛发亮。

她的白纱长裙飘动着,像一朵大百合花。

大家都看得痴了。

史先生轻声地说:

“这才叫跳舞!

音乐结束了,太短了!

美的东西总是那样短促!

但是似乎也够了。

舞会散了,围棋也结束了。

国手之一意味深长地对国手之二说:

“这位赫连都先生,他会不会是共产党?

国手之二回答:

“难讲的。

失眠的霓虹灯在上海的夜空,这里那里,静静地燃烧着。

(有删改)

【注】①该作品为作者回忆20世纪40年代末在上海的生活而作。

②吉普女郎: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军用吉普车上以陪伴官兵、出卖色相为生的女人。

③呒不啥:

没什么,上海方言。

④晏一歇:

休息一会儿。

⑤boxing:

英文,指拳击。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与星期天舞会有关的故事,文中出现的人物众多,但重点突出了赫连都的形象,展现了20世纪40年代老上海的社会风貌。

B.小说开头写到“赫连都有点神秘”,说是电影演员却没见过他主演过什么片子,睡在“暗无天日的房子里”,出门时却像个大明星,矛盾之中彰显神秘。

C.“今天的舞会特别热烈”,写出了赫连都打美国兵这一事件唤醒了舞会上人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侧面落笔,委婉而含蓄。

D.文中写赫连都和王静仪一起翩翩起舞,共同将舞会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尽管“美的东西总是那样短促”,但人们内心深处依旧想要追求美。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情节发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以舞会来串联人物故事,自然而流畅,于娓娓叙述中展现世俗人生。

B.“男的穿着全套美国大兵的服装”“女的打扮得像吉普女郎”,看似不经意的外貌描写,却展现出当时一些人对美国的趋附态度。

C.小说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呒不啥”“侬”等方言,地域色彩浓重,质朴而又贴近生活。

D.文章最后写“失眠的霓虹灯在上海的夜空……静静地燃烧着”巧妙地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旧上海夜晚灯光闪耀的画面。

8.小说在叙述上有什么特征?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4分)

9.“赫连都打美国兵”这一事件发生后,包括赫连都在内的舞会中的各色人物都有不同的反应,请你简要概括一下作品中的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庾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

“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遂荐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

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

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

“汝何人,敢无礼?

”白供状不书姓名,曰: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

”宰惊愧,拜谢曰:

“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唐才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B.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C.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D.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和解释,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

B.翰林,官名。

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之官。

至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职掌撰拟机置文书。

明清则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院为翰林官。

C.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有“六朝古都”“十朝古都”之称。

D.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

“黄”指黄帝学派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后世道教追奉他们为始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

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

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14.李白在“恳求还山”被赐金放还之后,又成为永王的僚佐。

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简要分析。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15~16题。

有所思①

沈约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②当欲满,蒲萄应作花。

垂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

【注】①有所思:

属乐府鼓吹曲辞。

②昆明:

指长安的昆明池,汉武帝时凿建,春池水满。

③狭邪:

窄街曲巷,代指在长安的住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征”表明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征戍之人,前两句写他远征在外,登山东望而领起全篇。

B.第三、四句承接“东望不见家”的“望”字,写出征夫眼中所见的边塞春天的风光。

C.从句法结构上看,中间四句是两个对句,单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本诗已具五言律诗雏形。

D.整首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韵律和谐,是一首典型的思妇盼归之作。

16.本诗中间四句除对仗外,写景也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在正式演奏前调弦试音的过程就已经“”,在她惊心动魄般的弹奏之后,“”道出聆听者仍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让人感慨“此时无声胜有声”。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把率军作战的周瑜刻意塑造成“”的儒雅形象,《赤壁赋》中把军事家曹操塑造成“”之文武兼备的形象。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出古代圣贤“生于忧患”的经历,又进而从反面指出国家层面也需要忧患意识,如若“,”也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

那么,请看济南吧。

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

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

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

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___①___。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

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___②___。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

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

19.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

“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①流行语的变迁与时代发展休戚相关。

②从“互联网+”到“区块链”,③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增加着生产生活的疆域。

④从“港珠澳大桥”到“两弹一星”,⑤中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

⑥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的因素。

⑦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⑧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⑨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22.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30个字。

(5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食文化之于城市已经越来越重要,展示自身的美食文化,使之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不仅是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扬州美食是扬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扬州包子、扬州炒饭、扬州狮子头,早已成为世人心中扬州的名片。

以美食为媒,扬州不断结交天下朋友,而如今“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将进一步助推扬州向旅游文化名城发展。

展望未来,扬州将擦亮“美食”这块金字招牌,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合作,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

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

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

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

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800字以上。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

1.B;2.B;3.D;4.①乡村进入时空同步、感官同步的时代;②部落化的微小和个体叙事再次回归到重要位置;③由乡村统治转向社区式治理。

5.①首先提出怎样缩小城乡之间互联网差距,引出数字乡村的话题;②接着分析数字乡村呈现广阔前景以及对实现数字乡村的思考;③最后总结数字化转型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

解析:

1.A.“目前”错误,材料一第二行“当下正在经历重新部落化的过程”;C.“脱离了传统部落的特征”错;D.“已经落地生根错”,材料二最后一段。

2.人们的空间、语言和地理决定了传统部落的形成,材料一第三行。

3.绿色智慧城市而非数字乡村。

答案:

6.C;7.A

8.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更加真实可信。

②采用对话形式,使叙事更为集中,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通过插叙,补充说明了赫连都迟来舞会的原因,丰富了赫连都勇敢正义的形象。

9.①赫连都,在痛打美国兵之后,整理好仪态继续在舞会上跳舞,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勇敢正义而又追求美的年轻人。

②李维廉等,内心充满正义感,佩服敬重赫连都。

③两个围棋国手,胆小怕事。

④赵宗浚和沈福根,冷静客观,处事谨小慎微。

解析:

6.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唤醒了舞会上人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错,“今天的舞会特别热烈”只能说明舞会上的人们在听闻赫连都打美国人这件事之后内心受到触动。

7.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