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711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参育苗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2.4水质…………………………………………………………16

3.结果………………………………………………………………19

3.1海参的胚胎及幼体发育…………………………………………19

3.2海湾扇贝的胚胎及幼体发育………………………………21

3.3生物饵料培养……………………………………………23

3.3水质………………………………………………………23

4.讨论与分析……………………………………………………………24

4.1海参的胚胎及幼体发育…………………………………………24

4.1.1耳状幼体发育阶段的主要变化……………………………24

4.1.2开口饵料的选择……………………………………………25

4.1.3耳状幼体烂胃和稚参解体原因及措施……………………25

4.1.4微生态制剂应用及其作用…………………………………26

4.2海湾扇贝的胚胎及幼体发育…………………………………27

4.1.1怎样提高海湾扇贝孵化率……………………………27

4.1.2幼体培育中水质监测的关键………………………………27

4.1.3变态过程中的死亡问题……………………………………28

5.小结……………………………………………………………28

6.参考文献………………………………………………………………29

附录………………………………………………………………30

前言

渔业和增养殖研究现状

由于刺参的名贵,只靠天然产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

大连沿海特别是大连的长海县是我国刺参的传统主产区,其刺参产量曾占我国刺参产量的近1/3。

由于刺参生长缓慢,需要消耗大量营养和能量来生长生殖腺,同时,特别是刺参在繁殖期后进入夏眠期,刺参生长停止,并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价值降低的现象,此段时间大约要经过3个月的时间,加之冬季的低水温期,刺参在一年中实际只有7个多月的生长期,若能在苗种生产中运用现代生物高技术,改变刺参的夏眠习性,提高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刺参对温度的耐受能力,延长其在一年中的生长期,加快生长速度,增强抗逆性,降低生产成本,将对海参的养殖和增加其渔业产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扇贝是海珍品的一种。

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闭壳肌的干品称为干贝,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海湾扇贝分布于大西洋西海岸,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进到我国,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浅海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海湾扇贝全人工养殖生产中暴露一些问题,如生长速度减缓,寿命缩短,个体小型化等,而且病害时有发生,如幼虫面盘解体和成贝外套膜收缩等。

人们正在不断的实践中,让扇贝养殖一方面在中国海域能够有效形成养殖群体,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效控制其数量,不致造成因“生物入侵”而使所在海域原有的生物资源遗传基因受到污染和生态系统受到破环。

所以,浮筏养殖是目前最广泛的苗种育成方式。

生产实习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本次我们在金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实习主要就是围绕着刺参的人工育苗和工厂化养殖进行的。

本次实习自4月17-6月12日,历时两月,来到了位于大连庄河市兰店乡的这个海参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在实习中,我们17个同学以4-5人为一组,在各个车间轮流工作和学习,了解了刺参和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生产主要设施的规格、设计要求与功能特点;

掌握了亲参和种贝暂养、孵化、选优、幼虫培养、变态附着、稚参和稚贝培养等各环节关键技术、技术参数和操作技能;

了解了刺参和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中水质的变化特点,掌握人工育苗用水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了刺参和海湾扇贝胚胎与胚后发育过程及其规律。

通过下厂生产实习,深入养殖场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得必要的宏观认识和全面了解海参和扇贝养殖的全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真正地做到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并为以后专业课的教学和从事水产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设施条件

1.1厂区

厂区由办公楼、饵料车间、海参育苗车间、锅炉房、沉淀池、居住区组成。

各功能区之间根据生产需要合理安排。

厂区平面图见附录1.

1.2供水系统

1.2.1一级水泵

在距离育苗车间较近的海参养殖养成池塘水闸口附近修建地下灌水水泥池,入水口设有筛绢网,初步滤除水中的漂浮物及大型敌害生物水泵吸水口设在水泥池水深且清的地方。

水泵的总流量能保证在4~5h内把相当于育苗水体的海水抽到设在厂区后山上的沉淀池,送水管道入池前设有排污阀。

1.2.2沉淀池

充分沉淀可以使自然海水中所含的浮泥、有机碎屑和各种浮游生物下沉,使水清澈。

一般沉淀时间要求在24小时以上;

沉淀池定期清理,池底有1%~3%的坡度,便于清刷排污,池下部布设排污口和供水口,顶部设有溢水口。

总容量为育苗池总容量的2~3倍左右,分为几个独立的单元,交替使用。

一级沉淀池建在地上,沉淀池上方设有遮阳的顶盖,向阳面进行了隔热处理,减少了强光照射对水质的影响;

二级沉淀池建在地下,海水在沉淀和储存过程中温度受气温的影响变化较小。

1.2.3二级水泵和砂滤罐

沉淀池的水必须经过过滤后才可以进入育苗室和饵料室,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水体中的有害物质,目前使用的过滤器有无压沙滤池、压力沙滤器和重力式无阀沙滤器,金砣水产使用的是重力无阀沙滤器。

海水由沉淀池进入沙滤灌的海水需要经过二级水泵加压。

沙滤灌的过滤面积,每50立方米水体需1平方米,流量小于20立方每小时,细沙层30-40厘米,细砂粒径250微米。

1.3供热系统

刺参的常温育苗不需供热系统,升温育苗和越冬保苗时,必须有供热设备。

蒸汽锅炉可以在淡水较丰富的情况下,在寒冷的天气将水温提高到20℃以上。

锅炉房建在育苗车间和饵料车间的适中位置,节约管道、减少能耗。

1.4充气系统

压缩空气供应系统是育苗厂不可缺少的。

金砣育苗车间采用分散供气。

各车间分别安装相应功率的空气压缩机,可以节约送气管道,减少能量损耗。

空压机安装在通风好,空气清新的地方。

1.5培育池系统

1.5.1厂房

厂房要求保温效果好,升温育苗和越冬保苗时节省热能,通风好。

因此,厂房南北向,两面有通风窗。

1.5.2育苗池

育苗池平面布局是中间走道,两侧排列,走道宽为1.2米左右育苗水体每车间为2000-3000米3,单个育苗池的水体35-38米3左右,池形为矩形。

池深120-150厘米,池底有5%左右坡度,利于清除池底的污物。

每池有一个进水阀和一个出水管,每池均有供气管道及其阀门。

1.6饵料车间

饵料车间的要求厂房采光充足,通风保温效果好,防漏性能好。

所以饵料车间的窗户大,房顶采用透明塑料波纹板和透明塑料薄膜。

一级饵料饵料保种室内配有若干饵料培养用的三角烧瓶、培养架(木、角钢、钢筋水泥等结构均可,一般3~4层)以及过滤消毒器具。

二级培养采用容积约1米3左右的聚乙烯薄膜柱状培养管培养。

三级培养池池深100厘米,每池10米3左右水体,采用半地下式。

2.内容与方法

2.1海参

2.1.1种参

一.亲参采捕

采捕时间:

刺参2龄达性成熟。

性腺发育分为休止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放出期.掌握好亲参的采捕时间是搞好人工育苗的关键。

过早采捕,其性腺发育不良,蓄养时间长,易导致性腺萎缩或产卵量下降,而且会增加管理费用;

采捕过晚海参在自然海区已经排放,将会失去获卵的机会,即使能获得卵,卵量也会减少,而且质量难以保证,加大幼体培养的难度。

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应在其产卵盛期前(5~7

月)采捕亲参,即自然海区水温达15~17℃时,具体采捕时间可以通过采捕少量海参解剖观察其性腺的发育情况来决定。

由于各地水温的回升不同,不同地区采捕的最佳时间不同,一般来说,大连地区、黄海北部沿海在6月下旬至7月初。

本次实习所用的种参为金砣水产自己公司虾圈中的种参,根据水温与种参的发育情况均为5月下旬进行采捕。

采捕规格:

躯体重在130~255克的个体,性腺重平均为34.7克,性腺指数为16.6%;

躯体重在115~200克的个体,性腺重量平均在17.6克;

躯体重在80~110克的个体,性腺平均重5.6克。

因此作为种参,其体长要求在20厘米以上,体重应在200~250克以上,个体越大,怀卵量越多。

因此应尽量挑选个体较大的作为种参。

采捕时应注意的问题:

亲参采捕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挑选时选择个头较大的发育较好的种参作为育苗的种参,采捕种参时最好在没出太阳之前,防止日光的照射使存放种参的水桶的水温升高,并控制每桶头数避免挤压,以免种参造成排脏或排精产卵等现象。

应严格避免海参与油污接触因油污可使亲参化皮溃烂(体壁自溶),需特别加以注意。

二.亲参的运输

采得的亲参以每公升水二头的密度置放于容器中,迅速载运回繁殖场所。

载运过程中不需打气,以免亲参体表粘液混合海水形成泡沫而污染水质。

因为采捕的海参圈距育苗车间较近所以未加冰块保持水温,若需要长途运输则需加入冰块。

三.亲参的暂养

亲参采捕回来后一般需要蓄养一段时间才能排精产卵。

要获得质量好的精卵,蓄养期的管理非常重要。

在入池前,要把已排脏的个体及皮肤破损受伤的个体捡出,以免在蓄养中继续溃烂并影响其它个体。

要控制好蓄养密度,蓄养期间亲参的密度应控制在30头每立方米左右,密度过大,由于溶氧等原因会影响性腺的发育,亲参蓄养池内的溶氧不能低于5~6毫克。

蓄养期间,一般不投饵料,每日早晚各全量换水一次,换水量一般为1/2或1/3,换水时应及时清除池底污物及粪便和已排脏的个体。

随时观察亲参的活动情况,如有产卵迹象,应及时做好产卵的准备工作。

四.人工升温促熟

在亲参采捕不便的地区,为了提前育苗,经常采用亲参室内升温、促熟的方法。

这样可使育出的稚参在室内的培养时间延长,当年就可以培育出大规模的参苗。

此外,由于自然海水水温低,水中的敌害生物少,可减少或避免其对刺参幼苗的危害。

海参在13-15℃时摄食最旺盛。

亲参入池后头3天不要升温。

每日最多升温1℃左右,切不可升温过快,如升温过快,容易排脏。

当温度升至13-15℃时应恒温培育,不要再继续升温,直至要采卵前7-10天,其温度可升至16一18℃。

研究表明,当积温达到800-1000℃左右时,亲参的性腺能够成熟并自然排放。

五.阴干流水刺激

刺激一般在傍晚开始,先将蓄养池内海水放干,亲参在池底阴干45-60分钟,然后用高压水流冲击10-15分钟;

冲击的同时,将蓄养池洗刷干净。

然后,注入经

过过滤的新鲜海水。

整个操作宜在晚6点前结束。

一般情况下2h左右,亲参开始向表层池壁爬行,移动频繁,经常将头部抬起在海水表层左右摆动,并且雄性开始排精,0.5h后雌参开始产卵。

精子呈白色细线状;

卵子呈赤橙色细线状。

六.受精与孵化

产卵池内产卵受精指亲参在蓄养池内产卵受精的方式。

当雄参排精后,让其在池内排放一段时间,使池内有一定数量的精子,以诱导雌参产卵。

当雌参开始产卵后,为避免精子数量过多,及时将尚在排精的雄参由池内分批移出,置于其他池内;

让雌参在池内产卵,并在池内受精;

雌参停止产卵后,将池内所有亲参移出。

卵全部沉到池底后,将上层水放掉,将卵充分搅匀后,进行卵的定量。

目前,海参苗种生产中受精卵一般在幼体培育池中孵化。

优化孵化条件、提高孵化率是海参育苗中的重要一环。

孵化池内受精卵密度一般控制在80万-100万粒/米3,如果卵子密度太大或性产物太多,可采取分池的方法,调整卵子的密度,改善水质。

孵化期间应持续微量充气或定时搅动,以补充氧气的消耗,并使卵子和配体均匀分布。

如果水质污浊,也可采取流水方式孵化。

车间在夜间安排了值班人员,随时观察处理,受精卵达到一定密度后将亲参取出放到其他池中,或将过多的雄性刺参移出排卵池。

受精卵的定量

亲参产卵后,即应对受精卵计数。

计数方法是先将水体上下充分搅动,使卵分布均匀,然后在池中多点取样,将样品混合后计数。

计数时,取1ml样品至于平面皿中,在底部光照下计数,需重复3-4次取其平均值。

根据计数结果,如果受精卵密度超过要求的孵化密度,就要分池。

孵化管理

(1)充气:

刺参的卵子是沉性卵,在静水条件下,卵子会逐渐下沉于池底,容易造成池底缺氧,影响孵化率和孵出幼体的质量。

必须经常搅动池水,一般0.5-1小时1次,使受精卵在水体中均匀分布,也可以微充气,达到类似效果。

(2)孵化水温:

常温育苗,受精卵以自然水温孵化。

升温育苗,孵化水温在17-20℃选择,在原肠胚出现后要特别注意气温高于水文2-3℃.

2.1.2幼虫

一.幼体选优

胚体孵出后,健壮的幼体多集中在水的中、上层。

当幼体发育到小耳状幼体时,应将浮于水上、中层的健壮幼体选入培育池,这一过程称为选育。

选育之前,应在显微镜下检查幼体的体态是否正常以及畸形个体比例的大小等,然后才决定是否可以进行选育。

幼虫的选育应及时进行,以免因为在孵化池中孵化密度过大而影响幼体的生长。

幼体的选优方法一般有三种:

拖网法、虹吸法、浓缩法。

在这里主要用浓缩法,即用虹吸法将一定量的幼体吸入网箱,使之浓缩。

浓缩用网由200目筛绢制成,使

用时将其放在特制的架子上,下方拖入桶或盆中,筛网边沿高于桶的上沿,以免幼体随水流溢出。

浓缩时水流不能太急太快,应尽量减少水流的冲击,以免因挤压和冲击而损伤幼体。

当幼体在网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应及时将幼体由网上冲下,以免因浓缩的幼体密度过大堆积网底而受损。

浓缩后的幼体经过定量可以以0.2-0.5个/ml的密度布入新池中。

用此法选育,虽然会损伤一些幼体,但由于避免了将原孵化池中的不洁之水大量带入培育池,从而保证了培育池水质清新,有利于幼体的正常发育。

二.浮游幼体培育管理

刺参浮游幼体阶段是指从小耳状幼体开始直至变态到稚参阶段。

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幼体变态多,是育苗的关键。

这一阶段的幼体培养管理技术环节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水温,温度对幼体的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温度太低,幼体发育缓慢,畸形率高,成活率低;

温度太高,水体中的细菌等有害生物容易大量繁殖,对幼体的正常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幼体的畸形率也会也会增加,幼体成活率明显降低。

研究表明,当水温在15℃时,幼体的畸形率高,发育迟缓,15~17天才能发育到樽行幼体,到稚参的成活率仅有5%;

温度为25℃时,在耳状幼体向樽形幼体的变态发育过程中,大量出现畸形幼体,有些不能变态而死亡,成活率仅为1.2%;

当温度为30℃时,幼体发育很快但摄食不正常,胃有溃烂现象,逐渐全部下沉死亡。

研究最终表明,刺参浮游幼体发育的最适温为18~22℃,因此在培育过程中应将水温控制在20℃左右,换水前后的水温差不应超过1℃。

第二、溶氧,刺参的幼体在静水中多分布于最表层,采用充气或搅拌池水的办法,可使幼体均匀地分布于水体中。

正常密度情况下每小时用搅耙在池子的上、中层轻轻搅动水体,使幼体均匀分布。

充足的氧气是幼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在不同盐度和温度条件下,海水中的饱和氧也不尽相同。

正常情况下,一般溶氧不会过低,但出现溶氧过低情况时,应及时换水或加大充气量。

第三、密度控制,在幼体富有幼体培养阶段,密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耳状幼体在静水条件下一般分布在表层和上层,分布非常不均,往往会由于局部密度过大导致局部水环境恶化、饵料缺乏。

如果幼体密度过大,许多幼体粘连在一起,致使发育缓慢,畸形率增加,甚至大批量死亡。

长期的实验及育苗实践表明,初期耳状幼体的密度应控制在1个/毫升以内,最适合的密度为0.5个/毫升左右。

第四、水质管理

(1)换水由于幼体不断地排出代谢产物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死亡的幼体和饵料等腐败分解,释放有害物质,加上培育水温较高,细菌很容易繁殖,致使水质持续恶化,影响幼体的正常发育、生长、变态,严重时也会导致幼体死亡,从而导致整个育苗的失败,因此每天必须注入新鲜过滤海水,以保持培育水质的良好。

(2)清池和倒池:

幼体的排泄物及其死亡个体、老化沉淀的饵料,以及海水中带来的悬浮物质不断沉到池底,长期积累腐烂后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如氨、硫化氢等败坏水质,滋生细菌,如不及时清楚会影响幼体发育,甚至导致幼体死亡,因此必须及时彻底清除池底的污物,也可以采取倒池的方法,提供优良的培

育环境条件。

第五、其它管理

(1)光照育苗室内光线的强弱对幼体的生长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在幼体培育过程中应注意对光线的控制。

研究证明,光强超过2000lx,幼体具有背光性,会集中在池底,而池底的水环境较差,不利于幼体的生长发育;

当光强低于2000lx,幼体具有趋光性,幼体会在培育池的上层水体浮游,但光线太弱,幼体会发育迟缓,畸形率高,多数幼体会逐渐死亡。

因此,在培育过程中应避免直射光的照射,室内的光线应均匀而柔和,适宜强度应在500~1500lx之间。

(2)盐度刺参幼体适宜的的海水盐度为26.2~32.7。

研究表明,海参幼体在18~22℃、盐度6.5~12.9时,幼体1~2天就会全部死亡;

盐度为19.7的情况下,培育4天就停止发育;

当在盐度为39.3的环境中,幼体发育迟缓,个体很小。

在育苗过程中,应注意检测海水的盐度。

(3)酸度研究表明,海参幼体对酸度的适应范围广,只有酸度低于6.0或超过9.0以上时,幼虫才会出现不适应现象,表现为活力降低、生长停止,时间长了会逐渐死亡。

一般情况下,海水的酸度比较稳定,但在有些情况下会有异常,如投入大量的单胞藻藻液或新建的培育池未处理好等能明显改变海水的酸度,因此在生产中要注意检测培育水的酸度。

(4)其它因子在生产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氨态氮、重金属离子、浑浊度等指标,以确保育苗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变态和附着

附着基的种类及处理:

浮游幼体发育至樽形幼体后浮游能力下降,以后进入五触手幼体,即将变态附着,附着基是稚参生存的必要条件。

目前海参使用的附着基一般有三种:

透明聚乙烯薄膜、透明聚乙烯波纹板及聚乙烯网片。

金砣公司一律采用聚乙烯网片作为附着基,网片的网目通常为100-120目,其透水性较其他两种附着基好。

附着基在投放前必须进行彻底的常规清洗与消毒处理。

如果是新附着基,表面容易带有油渍等污物,必须清洗干净,方法是用0.5%~1%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其浸泡1~2天,再反复洗净。

反复使用的附着基要经过盐酸、草酸、漂白粉的消毒处理,再清洗后才能投放。

附着基投放时间和数量:

在五触手幼虫出现前必须投放附着基,“宁早勿晚”。

为了充分利用育苗池的水体,投放附着基的数量要大,除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外,附着基应基本充满整个水体空间。

变态标准:

大耳状幼体后期,同时具备四个完善的形态特征,是顺利变态为樽形幼虫的条件。

这四个形态特征是:

体长900微米以上;

无对球状体明显;

胃部膨胀;

触手原肌呈花瓣状。

一般来说,具备以上四个形态特征的大耳状幼虫顺利地变态为樽行幼虫后,以后的变态也不会存在障碍。

附着效果:

确定适宜的稚参附着密度是提高稚参成活率和参苗育成量的重要技术关键之一。

如果附着密度过大,稚参的活动空间小,不能摄取充足的饵料而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稚参的生长速度降低,而且能导致稚参的死亡量增加;

但附着密度过

低,就不能充分利用空间和饵料,单位水体的出苗量降低,直接影响到育苗生产的降级效益。

通常,附着基上附着的稚参占70%左右,池底和赤壁占30%左右。

另外,在每池挂一聚乙烯波纹板,可以便于观察附着和变态情况。

四.稚参培养

(1)换水稚参完全附着后,可不经过网箱换水。

一般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1/3~1/2。

也可采取常流水的方法进行培育,此种方法虽费用较高,但培育的效果较好。

无论换水还是流水,应避免桡足类等敌害生物随水进入.

(2)倒池清理底质,根据水中溶氧、氨态氮等积累情况及时倒池,并定期更换附着基。

(3)饵料投喂:

投喂饵料初期须用300目筛绢网过滤,体长2mm后采用底栖硅藻和鼠尾藻磨碎液投喂。

鼠尾藻前期用200目,中后期用80-40目筛绢网过滤,每日分二次投喂,日投喂量为30-100ppm。

为助消化每日增投干酵母片0.25-0.5ppm。

投喂以稚参摄食情况、水温高低、水质情况适当增减,以防饵料不足或过剩,影响生长和败坏水质。

(4)敌害防治稚参培育期间主要敌害为桡足类,不但与稚参争夺饵料,还可挠坏稚参体表,造成稚参骨片脱落而死亡。

此外,由于此阶段水温高,细菌滋生快,易引起稚参溃烂解体。

前者可用2~8毫克/升的敌百虫全池泼洒,2~24小时后大量换水可灭除。

后者预防可用3~5毫克/升氯霉素或青霉素、1~2毫克/升呋喃西林3~5天全池泼洒一次,几种药物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同时采取降温措施,使水温控制在26℃以下。

五.室内中间培育

室内中间培育无论是水质环境、饵料,还是日常管理、病害都比较容易控制,可大大提高稚参的成活率,因此现在很多厂家都采用此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水温10~16℃条件下,1cm左右的个体经过一冬天的室内中间育成,到第二年的2~3月份多数个体可以达到3cm以上。

培育管理

(1)饵料保苗车间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包括大料和小料,大料的主要成分是大叶菜磨粉、其它海藻类;

小料成分为海泥(<

20%,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具有撑大肠道,作为肠道菌群的附着物)、海带粉(注意比例,否则会导致拖便)、蛎壳粉(补充钙)、大豆蛋白含量小于5%、维生素添加剂等。

其它辅助药物:

酵母片——提供营养、诱食、撑大肠道,一般投喂量为3~5ppm;

醋精——软化饲料、诱食;

参肽宝——调节水质平衡;

还有海洋红酵母、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电解维他等。

(2)投喂量:

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海藻磨碎液或海区活性泥,按照参苗体重的5~10%投喂,具体情况可根据海参的摄食情况来决定,人工配合饲料在投喂前最好在水中泡1~2h,根据饲料的情况而变化。

上午投喂一次,下午投喂一次,下午的量是上午的两倍。

每次倒池后的当天不投喂。

(3)日常管理:

每天早晨观察海参苗的状态,主要是看其伸展状态、对光刺激的敏感度、摄食情况、水质状况、有无肿嘴、化边、僵直、摇头、拖便等症状,发现情况立即处理。

基本是每5~7天换水一次,过三天后再换水一次,换水量第一次为1/3,第二次为1/2。

10~13天倒池一次,为了改善水质,及清楚排泄物和残余饵料。

10~13天为一个管理周期,经过三个周期后再倒池时,需将网片更换。

每次倒池后将参苗从池内取出后,要用3~5ppm的点解维它浸泡半小时,如果发现有细菌感染或病状,可用2~3ppm的青霉素或土霉素等抗菌药物浸泡。

若取出的参苗里混有大量的玻璃海鞘,要进行筛滤,然后人工捡除未筛干净的玻璃海鞘。

刷池时,应将池壁和池底附着的玻璃海鞘刷除,若池壁上墙花(影响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