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73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8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00810811421Word下载.docx

5

>

10

20

40

注:

此指标适用于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

4成虫灯光诱测

4.1诱测工具田间设置标准

在常年适于成虫发生的场所,设置1台20w诱虫灯,依当地优势种选择不同光源灯管。

要求其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挡。

测报灯的灯管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1.5m,需每一年更换一次新的灯管。

4.2诱测时间

从4月下旬起至9月底止。

4.3观察记载方法

每日统计一次成虫发生数量,分别记载棉盲蝽种类,结果记入棉盲蝽灯光诱测记载表(见附录A表A.1)。

5系统调查

5.1春季棉田外虫量调查

5.1.1调查时间

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从越冬卵孵化始期开始调查,至一代成虫高峰期结束,每5天调查一次,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

西北内陆棉区,牧草盲蝽越冬成虫始见、苜蓿盲蝽越冬卵孵化始期开始调查,至一代成虫高峰期结束,每5天调查一次,一般在3月中旬至5月底。

晴天可选择早、晚调查,阴天全天可调查。

5.1.2调查地点

选择棉田的前茬作物田和棉田附近的杂草,每类型查3块田。

5.1.3调查对象

各棉区棉田棉盲蝽的优势种类不同,长江流域棉区以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为主;

黄河流域棉区以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为主;

西北内陆棉区以牧草盲蝽、苜蓿盲蝽为主。

5.1.4调查方法

采用拍打法。

即选当地主要寄主作物田2块,密植植物按平方米调查,稀植植物按株数调查。

大田作物,每块田随机5点取样,每点1m2;

杂草,调查2点,每点1m2;

果树,调查10株,每株选取10个未封顶的枝条。

将查获虫体分类、分龄记载,统计平均虫量和各虫态虫量所占比率,结果记入春季棉田外棉盲蝽基数调查记载表(见附录A表A.2)。

5.2二代卵量调查

5.2.1调查时间

5月中旬即一代棉盲蝽成虫开始交配、产卵起,每5天调查一次,连续查一个月。

5.2.2调查地点

选择当地主要寄主作物1-2种,如胡萝卜(留种田)、紫花苜蓿、苕子、杞柳或棉花(苗床),每种作物选1块代表性田为系统调查田。

5.2.3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同5.1.3。

任选一种当地棉盲蝽喜好产卵的作物,如胡萝卜查10个花盘(注意花盘老嫩的搭配),棉苗查25株,紫花苜蓿、苕子等调查50个嫩头,枣、桃、苹果等果树查25个嫩芽,其他作物参照相似的植物进行调查,计算单位面积卵量,结果记入棉盲蝽二代卵量调查记载表(见附录A.3),依此确定二代卵高峰日。

5.3棉田内虫量调查

5.3.1调查时间

棉花定苗至9月底,每5天调查一次。

5.3.2调查地点

选择当地主栽品种一、二、三类棉田各一块。

5.3.3调查对象和方法

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二代每块田每点查10株,共计50株;

三、四代每点查5株,共计25株。

当虫量较少时,应加大调查点或调查株数。

检查棉株嫩头、花蕾、幼铃中的成、若虫。

统计百株虫数及各虫态虫量所占比率。

结果记入棉盲蝽棉田虫量系统调查表(见附录A表A.4)。

6大田普查

6.1普查时间

根据系统调查情况,在各代主要优势种处于2、3龄若虫高峰期和4、5龄若虫高峰期时普查,全年共普查6~8次。

6.2普查方法

棉田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5株,查25株棉花;

其他寄主作物田,每块田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5株或1m2,计算平均百株虫量和每平方米虫量。

6.3普查内容

6.3.1虫量普查

调查各代主要寄主田,其中二代普查兼顾棉田内外。

每次普查田块不少于10块。

调查结果记入棉盲蝽虫量大田普查记载表(见附录A表A.5)。

6.3.2棉花受害情况普查

在虫量普查的同时调查棉花受害情况,即目测各点受害株数,然后每块田随机选1株,计数棉蕾和小铃数,检查被害棉蕾和小铃数,分别计算株、棉蕾和小铃被害率。

结果记入棉花受害情况普查表(见附录A表A.6)。

6.3.3寄主作物面积普查

调查棉盲蝽各代主要寄主作物名称、面积和及其比率,结果记入棉盲蝽主要寄主植物面积普查表(见附录A表A.7)。

同时6.3.1至6.3.2调查情况,按附录A及时上报各代模式报表。

7预测预报方法

7.1发生期预测

7.1.1发育历期法

通过对田间不同世代、不同虫龄发生量的系统调查结果,确定其发生百分率达始盛期(16%)、高峰期(50%)和盛末期(84%)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分别加上当时气温下各虫态的平均历期,推算出以后一个或几个虫态、虫龄的相应发生日期。

如根据上一代4龄以上若虫占约50%的日期,预测下一代3龄若虫高峰期,其预测值为:

式中,D3为下一代3龄若虫高峰期,D4为上一代4龄若虫高峰期,T4、T5、Tp、Te、T1、T2和T3分别为4龄若虫历期、5龄若虫历期、成虫产卵前期、卵期、1龄若虫历期、2龄若虫历期和3龄若虫历期。

7.1.2期距预测法

期距预测法是根据当地积累的多年历史资料,总结出当地某种棉盲蝽两个世代之间或同一世代各虫态之间间隔期的经验值,即期距,再将田间害虫发育进度调查结果,加上一个虫态期距或世代期距,推算出下一个虫态或下一个世代发生期。

如根据二代2、3龄若虫高峰期的日期,预测三代2、3龄若虫高峰期,其预测式为:

式中,Dn为三代2、3龄若虫高峰期,D2、3为二代2、3龄若虫高峰期,d2、3为二2、3龄若虫高峰期至三代2、3龄若虫高峰期的期距,Sd为标准差。

7.2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

7.2.1有效虫口基数预测法

即根据当地调查田间的正常生长发育的害虫数量(即基数),以及多年研究出来的该种害虫的繁殖系数,预测该害虫下一代的发生数量。

如可通过调查棉盲蝽的越冬卵量,与历史资料对比,做出一代棉盲蝽发生趋势的测报。

亦可通过对当代棉盲蝽的发生数量,结合历史资料来预测下一代发生程度。

7.2.2综合分析预测

根据残留虫量和各寄主作物面积比率,结合气象、天敌和棉花种植等因素,参照历史资料,综合分析做出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

8数据汇总、汇报和参考资料

8.1数据汇总

在各项调查结束时,填写“棉盲蝽调查资料表册”(见附录A),用于各地留档保存当年棉盲蝽发生测报资料。

8.2数据汇报

植保系统内按规定格式、时间和内容汇报的格式填报“棉盲蝽模式报表”(见附录B),并采用互用系统等传输工具及时上报。

8.3参考资料

棉盲蝽调查和预测所需参考资料有:

棉盲蝽主要寄主范围和种类统计表(见附录C)、棉盲蝽虫态特征(见附录D)、棉盲蝽产卵部位和为害特征(见附录E)、棉盲蝽优势种不同虫态发育历期和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见附录F)和各棉区棉盲蝽年发生史图(见附录G)。

附录A棉盲蝽调查资料表册

(规范性附录)

表A.1棉盲蝽灯光诱测记载表

光源型号:

日期

_____盲蝽

其他盲蝽

合计

累计

(头/灯)

表A.2春季棉田外棉盲蝽基数调查记载表

地点

寄主作物

代次

取样面积

(m2、株)

调查虫量(头)

平均虫量(头/百株、m2)

各虫态占该类棉盲蝽总虫量百分率(%)

优势种比率

(%)

盲蝽

盲蝽

其他种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成虫

平均

表A.3棉盲蝽二代卵量调查记载表

寄主

取样株(头、盘、芽)数

有卵株(头、盘、芽)数

有卵株(头、盘、芽)率(%)

卵量

(粒)

百株(头、盘、芽)卵量(粒)

备注*

 

备注中注明调查植株种类及其单位,如棉苗,株;

紫花苜蓿,头;

胡萝卜,盘;

苹果,芽;

等。

表A.4棉盲蝽棉田虫量系统调查表

类型

调查株数

新被害株率

百株虫量(头)

各虫态虫量(头)及占该类棉盲蝽总虫量比率(%)

优势种

比率

盲蝽

%

表A.5 棉盲蝽虫量大田普查记载表

代别

寄主作物名称

调查田块数(块)

有虫田块数(块)

虫田率

(%)

棉田

其他作物田

调查株数(株)

调查

虫量

(头)

调查面积(m2)

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

表A.6 棉花受害情况普查表

棉田类型

嫩头

棉蕾

小铃

(株)

被害株数(株)

株被害率(%)

蕾数(个)

被害

蕾被害率

小铃数(个)

小铃被害率(%)

嫩头株被害率为新被害株率

表A.7棉盲蝽主要寄主植物面积普查表

寄主作物面积(hm2)

寄主作物面积比率(%)

寄主植物面积比率指棉盲蝽寄主作物面积占当地作物种植总面积的比率。

附录B棉盲蝽模式报表

附录B.1一代棉盲蝽模式报表

汇报日期:

5月30日

序号

查报内容

查报结果

一代4、5龄若虫高峰期(月/日)

一代4、5龄若虫高峰期比常年早晚(±

天)

一代4、5龄若虫高峰期比上年早晚(±

一代4、5龄若虫高峰期平均虫量(头/m2)

一代4、5龄若虫高峰期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

%)

6

一代4、5龄若虫高峰期虫量比上年增减比率(±

7

截至5月20日单灯累计诱虫量(头)

8

单灯累计诱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

9

单灯累计诱虫量比上年增减比率(±

一代成虫发生盛期(月/日—月/日)

11

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比常年早晚(±

12

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比上年早晚(±

13

棉田外寄主作物面积比率(%)

14

棉田外寄主作物面积比率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

15

棉田外寄主作物面积比率比上年增减比率(±

16

预计二代发生程度(级)

17

预计二代2、3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月/日)

18

预计二代棉田药剂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

19

预计二代棉田平均用药次数(次)

棉盲蝽优势种类

21

汇报单位

附录B.2二代棉盲蝽模式报表

汇报日期:

6月30日

二代4、5龄若虫高峰期(月/日)

二代4、5龄若虫高峰期比常年早晚(±

二代4、5龄若虫高峰期比上年早晚(±

二代4、5龄若虫高峰期棉田平均百株虫量(头)

棉田平均百株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

棉田平均百株虫量比上年增减比率(±

二代4、5龄若虫高峰期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

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

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比上年增减比率(±

截至7月8日当代单灯累计诱虫量(头)

二代成虫发生盛期(月/日—月/日)

二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比常年早晚(±

二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比上年早晚(±

二代棉田药剂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

二代棉田平均用药次数(次)

棉花嫩头被害率(%)

棉蕾被害率(%)

棉小铃被害率(%)

寄主作物面积比率(%)

22

寄主作物面积比率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

23

寄主作物面积比率比上年增减比率(±

24

预计三代发生程度(级)

25

预计三代2、3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月/日)

26

预计三代棉田药剂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

27

预计三代棉田平均用药次数(次)

28

优势种类

29

附录B.3三代棉盲蝽模式报表

8月10日

三代4、5龄若虫高峰期(月/日)

三代4、5龄若虫高峰期比常年早晚(±

三代4、5龄若虫高峰期比上年早晚(±

三代4、5龄若虫高峰期棉田平均百株虫量(头)

三代4、5龄若虫高峰期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

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比上年值增减比率(±

截至8月15日当代单灯累计诱虫量(头)

三代成虫发生盛期(月/日—月/日)

三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比常年早晚(±

三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比上年早晚(±

三代棉田药剂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

三代棉田平均用药次数(次)

预计四代发生程度(级)

预计四代2、3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月/日)

预计四代棉田药剂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

预计四代棉田平均用药次数(次)

附录B.4四代棉盲蝽模式报表

填汇日期:

9月30日

四代4、5龄若虫高峰期(月/日)

四代4、5龄若虫高峰期棉田平均百株虫量(头)

四代4、5龄若虫高峰期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

四代单灯累计诱虫量(头)

四代棉田药剂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

四代棉田平均用药次数(次)

四代期间棉蕾被害率(%)

四代期间棉小铃被害率(%)

最终棉蕾被害率(%)

最终棉小铃被害率(%)

末代棉田平均百株虫量(头)

末代棉田平均百株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

末代棉田平均百株虫量比上年增减比率(±

末代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

预计翌年一代发生程度(级)

附录C棉盲蝽主要寄主范围和种类统计表

(资料性附录)

盲蝽种类

寄主范围

主要寄主种类*

早春寄主种类

绿盲蝽

38科147种

棉花、绿豆、蚕豆、向日葵、玉米、茼蒿、胡萝卜、枣、葡萄、苹果、桃、梨、樱桃、杞柳、苜蓿、苕子、大麻、蓖麻、葎草、艾蒿、野艾蒿、黄花蒿、播娘蒿等

胡萝卜、茼蒿、向日葵、蚕豆、苜蓿、苕子、葡萄、枣、苹果、桃、梨、樱桃、野胡萝卜、葎草、播娘蒿等30余种

中黑盲蝽

32科116种

棉花、小麦、大麦、蚕豆、蓖麻、大豆、向日葵、甘薯、油菜、苜蓿、紫云英、草木樨、野胡萝卜、加拿大蓬、艾蒿、女菀、地肤、繁缕等

胡萝卜、小麦、大麦、蚕豆、油菜、苜蓿、紫云英、草木樨、野胡萝卜、小藜、加拿大蓬等30余种

三点盲蝽

13科30种

棉花、蚕豆、枣、葡萄、马铃薯、扁豆、向日葵、芝麻、苜蓿、葎草等

枣、葡萄、蚕豆、苜蓿、葎草等数种

牧草盲蝽

18科52种

棉花、苜蓿、枣、葡萄、苹果、梨、香甘草、苦豆子、地肤、碱草、尖叶落藜、独行菜、黄蒿、艾蒿、青蒿、膜果多子草等

枣、葡萄、苹果、梨、菠菜、甘蓝、萝卜及藜科和十字花科的杂草等10余种

苜蓿盲蝽

29科125种

苜蓿、草木樨、棉花、芝麻、向日葵、马铃薯、扁豆、灰菜、扫帚苗、葎草、野胡萝卜等

苜蓿、草木樨、葎草、野胡萝卜等近20种

是指对棉盲蝽世代发生与种群消长有着重要影响的寄主。

附录D棉盲蝽虫态特征

种类

Apolyguslucorum(Meyer-Dü

r)

Adelphocorissuturalis(Jakovlev)

Adelphocorisfasciaticollis(Reuter)

Lyguspratensis(L.)

Adelphocorislineolatus(Goeze)

长×

5.00~5.50mm×

2.5mm

7.00mm×

2.5mm

6.50~7.00mm×

2.00~2.20mm

5.50~6.00mm×

2.20~2.50mm,

8.00~8.50mm×

2.50mm,

体色

绿色

草黄色,被褐色绒毛

体褐色,被细绒毛

体绿色或黄绿色,越冬前后为黄褐色

黄褐色,被细绒毛

其他特征

头宽短。

眼黑色,位于头侧。

触角比身体短。

前胸背板绿色。

颈片显著,浅绿色。

小盾片、前翅革片,爪片均绿色,革片端部与楔片相接处略呈灰褐色。

楔片绿色。

膜区暗褐色。

翅室脉纹绿色。

足绿色。

爪黑色。

头小,红褐色,三角形,唇基红褐色。

眼长圆形,黑色。

前胸背板,颈片浅绿色;

胝深绿色;

后绿褐色,弧形;

背板中央有黑色圆斑2个;

小盾片、爪片内缘与端部、楔片内方、革片与膜区相接处均为黑褐色。

停歇时这些部分相连接,在背上形成一条黑色纵带。

革片前缘黄绿色,楔片黄色,膜区暗褐色。

足绿色,散布黑点。

头小,三角形,略突出。

眼长圆形,深褐色。

触角褐色。

前胸背板绿色,颈片黄褐色,胝黑色,致使背板前缘显两黑斑。

后缘中线两侧各有黑色横斑1个,有时此两斑合而为一,形成一黑色横带。

小盾片黄色,两基角褐色,使黄色部分呈菱形。

前翅爪区褐色,革区前缘部分黄褐色,中央部分深褐色。

楔片黄色,膜区深褐色。

足黄绿色。

头宽而短,复眼呈椭圆形,褐色。

触角第4节鲜红色或赤褐色。

前胸背板有桔皮状刻点,侧缘黑色,后缘有黑纹,中部有四条纵纹,小盾片黄色,中央成心脏形。

前翅具刻点及细茸毛,翅膜区透明,微带灰褐色。

足黄褐色。

头小,三角形,端部略突出。

眼黑色,长圆形。

触角褐色,丝状,比体长。

前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