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769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Word文件下载.docx

经济学界除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义经、使其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之外,还开始引进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流派,以改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范式。

第三,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学界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直面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第四,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

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在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经济学界开始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名词解释 

1、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交融、参股、持股,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形态。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市场:

是指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2、市场机制:

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3、市场经济:

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

4、增量改革(下一章):

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说,在等级规则作用较小的边际上,选择具有帕雷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改革,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5、渐进式改革:

H我国实行的改革方式,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是按渐进的方式推进改革。

P我国没有从先验的理论出发,而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选择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道路,逐渐从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二、简答题 

1、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则遵循产权规则。

即资源配置的权力与行为人拥有的资产量成正比。

所以,排他性产权的确立是市场机制有效协调微观决策的必要条件。

2.决策分散化。

分散化的家庭和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在给定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根据对成本和收益的比较,独立地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3.自由和平等竞争。

市场经济作为契约经济,所有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人的地位和机会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他们在机会均等、公平交易准则的约束下自由地参与市场竞争,这包括消费选择自由、开业自由、就业选择自由和交易自由等。

4.价格协调微观决策。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作为显示资源稀缺性程度的信号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他能自动协调微观决策。

这里所说的价格具有广义性,它不仅包括产品价格,还包括利息、工资率等要素价格。

第三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度 

1、“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最初是担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约翰?

威廉姆森提出来的。

针对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债务危机频频爆发的困难格局,威廉姆森系统地提出了指导这些拉美国家通过经济改革走出困境的各项政策主张,这些政策包括10个方面。

华盛顿共识的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条件下的资本与市场的全面开放,它显然秉承了亚当?

斯密的自由竞争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的主流经济学传统一脉相承,因此后来人们又把这些所谓共识称之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日益呗国际社会所公认,作为直接挑战“华盛顿共识”并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上的“北京共识”愈益被国内外学术界所广泛关注。

“北京共识”包含三个重要的原理:

一是创新的价值;

二是努力建造一个有利于持续、均衡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

三是自主发展理论。

2、等级规则:

指首先构建一个层层隶属的金字塔形的等级构架,再界定每一个行为人在这个等级构架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再进一步界定这个等级位置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权力。

一个人所处的等级位置越高,资源配置的权力就越大。

3、产权规则:

指一个人拥有资源配置权力的大小与其所拥有的资产数量正相关,即拥有的资产越多,所拥有的资源配置权力就越大。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就是产权关系必须明晰化。

4、诺斯悖论:

指一个能促进经济持续快增长的有效率产权制度依赖于国家对产权进行有效的界定与保护,但受双重目标的驱动,国家在界定与保护产权过程中受交易费用和竞争的双重约束,会对不同的利益集团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从而会容忍低效率产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导致经济衰退。

5、宪法秩序:

指用以界定国家的产权和控制的基本结构,它包括确立生产、交换和分配的一整套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基本规则,它为集体选择确立了原则,从而是制定规则的规则。

6、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在一定的宪法秩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下,权力中心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导因素,而这种能力与意愿主要决定于一个社会的各既得利益集团权力结构与力量的对比。

7、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

当利益独立化的地方政府成为沟通权力中心的制度供给意愿与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需求的中介环节时,就有可能突破权力中心设置的制度创新进入壁垒,从而使权力中心的垄断租金最大化与保护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之间达成一致,化解“诺斯悖论”。

这样这一种有别于供给主导型与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有学者称之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

8、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

当建立在排他性产权基础上的微观主体成为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时,我国的制度变迁方式就由中间扩散型向需求诱致型方向转变,即个人或一群人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为确立预期能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而自发组织实施制度创新。

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具有一致性。

1、比较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差异。

所谓市场化过程或过渡问题是指从传统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过程,从资源配置方式角度看,实际上是从等级规则向产权规则转变,其核心是资源配置权由政府转变为企业与个人。

根据建立在新自由主义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华盛顿共识”所提出的一揽子改革方案,一个更容易完成体制过渡的方案是激进式改革。

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政治上实行民主化,所谓民主化就是多党制;

二是在经济上全盘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三是在经济政策上采用休克疗法。

我国没有从先验的理论出发,而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选择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道路,逐渐从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这种渐进式改革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二是增量改革,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说,在等级规则作用较小的边际上,选择具有帕雷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改革,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三是先试点后推广,即先在局部范围内取得改革的经验,然后再在全局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

2、简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

我国的市场取向改革是在权力中心的组织和领导下,通过行政命令和法律法规的强制自上而下推进的,这种强制性制度变迁成为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含义是在一定的宪法秩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下,权力中心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导因素,而这种能力与意愿主要决定于一个社会的各既得利益集团权力结构与力量的对比。

该方式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在政府主体与微观主体共同参与的制度安排的社会博弈中,由于政府主体在政治力量的对比与资源配置权力上均处于优势地位,所以政府主体是决定制度变迁方向、速度、次序、方式的主导力量。

2.政府主体是由一个权力中心和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构成的。

3.尽管潜在制度收益的出现会诱发微观主体的制度变革需求,但只有当权力中心收益大于成本时,实际的制度变迁才可能发生。

4.在不确定性和制度供给不足的条件下,为了控制风险,权力中心为制度创新设置了严格的进入壁垒,如类似于优先权的改革试点权等。

5.统一观念,即建立和推行一套可为下级政府和广大民众接受的意识形态,以减少新规则实施中的阻力,降低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

3、试分析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中的“诺斯悖论” 

政府在界定与保护产权的过程中立场并非始终是中立的,它通常会追求双重目标,即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与统治者集团的垄断租金最大化。

在最大化垄断租金的所有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体制之间,就存在着持久的矛盾。

所谓“诺斯悖论”,是指一个能促进经济持续快增长的有效率产权制度依赖于国家对产权进行有效的界定与保护,但受双重目标的驱动,国家在界定与保护产权过程中受交易费用和竞争的双重约束,会对不同的利益集团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从而会容忍低效率产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导致经济衰退。

在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的条件下,解开“诺斯悖论”的突破口可能介于个体的自愿牟利行为和完全自由权力中心控制之间的集体行动,即在微观主体之间的自愿契约与权力中心的制度供给行为之间,存在一种既能满足个体在制度非均衡条件下寻求最大化利益的要求,又可通过在与权力中心的谈判与交易中形成的均势来实现国家的垄断租金最大化的制度变迁方式,实现向市场经济的渐进过渡。

随着放权让利该股战略和“分灶吃饭”财政体制的实施,拥有较大资源配置权的地方政府成为同时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组织。

当利益独立化的地方政府成为沟通权力中心的制度供给意愿与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需求的总结环节时,就有可能突破权力中心设置的制度创新进入壁垒,从而是权力中心的垄断租金最大化与保护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之间达成一致,化解“诺斯悖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1、所有权:

是确定物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

所有权概括和赋予了所有者能够实际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

2、占有权能:

行为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3、使用权能:

是指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和占有的性质,依其用途而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应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使用权是直接于所有物之上行使的权利,因而使用权的存在首先以占有物为前提。

4、收益权能:

是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5、处分权能:

是指为法律所保障的实施旨在改变财产的经济用途或状态的行为的可能性,它所反映的是人在变更财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6、产权:

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也就是说,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7、产权制度:

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而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8、自然人企业制度:

按照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企业的组织形式可分为自然人企业和法人企业。

自然人企业制度主要包括独资企业和合伙人企业两种形式。

9、法人企业制度:

法人企业制度的典型形态是公司制,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10、股份公司:

是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所发起组织、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股东就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和自由转让的公司。

11、公共产品:

是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

为了保证最优化的公共产品供应量,就只能由政府用向国民征税的收入来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向全体公民免费提供的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公安系统、公共道路等。

这类产品的提供者自然是政府,所有权与控制权完全由政府拥有。

另一类是向消费者收取一定费用的准公共产品,如公立学校、公立医院、文化设施、城市自来水和煤气、邮政电信、国家电网、国家政策性银行等。

12、基础产业:

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基础产业包括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两部分。

基础工业是指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包括重要矿产资源、钢材、石油化工材料等)工业;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通信、水利等设施。

13、竞争性国有企业:

是指那些国家投资建成的、基本不存在进入与退出障碍、同一产业部门内存在众多企业、企业产品基本上具有同质性和可分性、以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国有企业。

这些国有企业大部分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

1、什么是产权?

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什么?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产权制度概念) 

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尽快改变国有企业的低效率状况,就必须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显产权关系,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

(按照著名的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条件下,权利的初始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有关,即产权对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就必须明确产权关系,即以资产来界定当事人占有稀缺资源的权利。

) 

2、为什么实现产权明晰化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

产权制度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按照著名的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条件下,权利的初始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有关,即产权对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产权明晰化有利于明确界定交易界区;

第二,产权明晰化有利于规范交易行为;

第三,产权明晰化有利于稳定交易者的收益预期;

第四,产权明晰化有利于提高合作效率;

第五,产权明晰化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法人资产制度有哪些主要特征?

股份公司是法人资产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2.出资人承担有限责任。

3.股票自由让渡是维护法人资产制度的重要条件。

4.界定经营者和公司的关系。

5.合理有效的所有权约束。

6.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7.必要的外部约束。

一是硬的市场约束;

二是硬的法律约束。

三、论述题 

1、为什么必须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为了实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就必须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养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

1.只有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才能为体制模式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必要的微观基础。

2.只有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才能为体制模式的转换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

3.只有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才能实现宏观控制的转轨。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尽快改变国有企业的低效率状况,就必须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显产权关系,是国有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

产权明晰化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

第一,产权明晰化有利于明确界定交易界区,一个在法律上强有力的产权制度可以通过法律等制度界定和保护排他性的产权,使交易者既能在市场展开公平的现货交易,又可以与其它交易者缔结具有法律保障的契约关系,形成多样化的财货交换方式和财产转让方式。

第二,产权明晰化有利于规范交易行为,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助于明确财产的最终归属,保护所有者的权益,从而有助于制定公平而有效率的交易规则,有效地约束和规范行为人的交易行为。

第三,产权明晰化有利于稳定交易者的收益预期,权力义务关系的明晰化与对称性,就可使行为人在行使产权时具有稳定的收益预期,他将全面权衡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以效用最大化原则来支配和处分产权,从而优化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四,产权明晰化有利于提高合作效率。

产权制度通过降低达成人与人之间合作的交易费用,提高合作效率。

排他性产权的确立,使公平、自由的市场交易成为可能;

产权的可分离性,可使人们在拥有和行使这些权利时实行专业化分工,获取由分工带来的收益增量;

产权的可转让性,使资源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在全社会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试论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根据国有企业提供产品的性质及所处行业的差别,可大体上可把它分为竞争性企业和非竞争性企业,非竞争性国有企业又可分为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和从事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垄断性企业两大类。

为我们应根据国有企业提供产品的性质及所处行业的差别,选择不同类型的改革战略。

1.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

因此,为了保证最优化的公共产品的供应量,就只能由政府来供应公共产品。

对于准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社会目标占据绝对支配地位;

二是垄断程度高;

三是在银行等由多数企业构成的行业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这类企业处于绝对垄断地位,需要由政府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企业凭借垄断地位侵害消费者的利益,这种国有国营企业模式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由政府筹资创设准公共产品的企业;

二是政府直接任免这类国有企业的负责人;

三是对进入或退出的控制;

四是政府对垄断企业进行有效的规制;

五是对收入分配的控制;

六是控制价格与确定财政补贴数额。

2.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

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的基础产业包括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两部分。

处于基础产业的垄断性国有企业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经营目标的双重性;

二是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由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大规模生产的确要比由许多个规模较小的企业同时进行生产能够更有效率地利用资源;

三是基础产业需要巨额投资、建设和回收周期长、具有较强的凝固性等;

四是基础产业是一个需要适度超前发展的产业。

在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不同程度分离的条件下,政府通过设置进入许可规则来形成和维持垄断,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同时通过直接或间接控制手段,来防止垄断条件下企业在自主决策时所产生的不良经济后果,并在不损害社会目标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政府在这类国有国控模式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所有权主体和所有权的约束方式;

二是由于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是国家对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

四是国家队价格形成的监督;

国家对垄断性国有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

3. 

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宜进行股份制改造。

竞争性国有企业是指那些国家投资建成的、基本上不存在进入与退出障碍、同一产业部门内存在众多企业、企业产品基本上具有同质性和可分性、以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国有企业。

这些国有企业大部分分布在加工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

竞争性国有企业必须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成为自主改革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为此必须解决政企分开与所有权的可转让性问题。

这些企业与其他非国有企业一样受《公司法》规范,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参与市场竞争,以法人资格承担责任。

为此,必须明确产权关系:

第一,通过明确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等,界定企业产权的归属主体;

第二,产权主体行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开展经济活动;

第三,明确界定产权归属主体享有的权益及承担的责任;

第四,企业产权具有排他性;

第五,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应形成一个对经理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六,法律制度能对产权实施有效的保护。

4.竞争性国有中小企业宜完全放开。

国有资本从中小型竞争性国有企业中退出,不仅有利于让这些企业彻底摆脱政府的干预,完全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必要的微观基础,而且有利于政府卸下不得不常常为他们“输血”的巨大负担,转而可以集中财力和人力抓好那些应由政府控制的行业。

因此,构建所有权的退出机制更有助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阐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思路。

股份公司是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所发起组织、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股东就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和自由转让的公司。

为了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实现产权关系的明晰化,我们主张选择国有资产的四层授权经营模式,以完成竞争性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之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

1.国有资产的第一层次授权经营:

在政资分开的基础上实行政企分开。

第一层授权经营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构造出政企分开的制度性条件,使国有企业所有权的主体行为资本化,即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