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820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恶苗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稻恶苗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稻恶苗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稻恶苗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稻恶苗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水稻恶苗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水稻恶苗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水稻恶苗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稻恶苗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水稻恶苗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恶苗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稻恶苗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12年全市水稻恶苗病发生危害的程度和普遍性要大大重于2011年。

主要发生面积约8万多亩。

2013年市2013年水稻主推品种确定“武运粳24号、镇稻11号、南粳44、南粳5055”。

(二)、发生危害程度

8月上旬全市普查,部分集中代育秧机插大田恶苗病发生较重,发病田平均病株率为%,最重的高达20—30%。

10月中旬考察全市31块水稻田,武运粳24发病比其它品种略重,5055品种上也有发生。

发病田块平均病株率为%。

(三)水稻品种恶苗病发生特点

从调查情况来看,水稻品种发生危害程度:

发生最重武运粳24>南粳5055。

二、原因分析

1、水稻品种感病

2012年水稻主推品种“南粳44、镇稻11号”,武运粳24、南粳46和5055等品种,而武运粳24和5055两个品种上恶苗病的表现较为突出,且发病田有越来越重的趋势。

2、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推广应用的种子处理药剂已连续多年使用,难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3、种子处理技术应用上的差异

由于部分种粮大户在购买种子处理药剂时按实际面积购买药剂,在实际操作时未按要求兑水,甚至有的药袋子的残药未倒洗干净,兑水时毛估估,浸种的浓度未得到保证。

浸种时应考虑到投药时药袋有残留药液损失,大量浸种时应适当多加些药量,保证浸种浓度,可杜绝恶苗病的发生。

部分育秧组织或种植大户图省事,水稻种子袋装化浸种,不利于药液进入和药液均匀浸透。

4、育秧发芽环节有利于发病

2011年,我市开始推广水稻集中育供秧“三改”技术,其中有一项为软盘改硬盘育秧技术,硬盘育秧为提高出苗质量,推广播种后室内堆放催芽出苗,这一措施有利于恶苗病的发生危害。

2012年,有个合作社5月下旬育秧时,水稻硬盘播种室内堆放发芽出苗再下田,结果苗期表现少量的恶苗病病株,大田发生危害重;

而6月初硬盘播种后直接下田的就未发现恶苗病病株,出现同样的结果。

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演变:

★60-70年代:

石灰水,温汤浸种,效果不稳定,操作费事;

汞制剂环境残留安全性

★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易产生抗性,防效基本丧失

20世纪80年代,苯并咪唑类药剂及以此为主要成分的复配剂推广应用后,水稻恶苗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是由于药剂作用位点单一易突变,应用大概10年后由于基因的

突变产生明显的抗性。

据镇江农科所1990~1992年度3年分别对

从全国4省市共16个县采集的菌株进行测定,结果MIC>

100mg/kg的占所采集菌株的65.9%,抗性菌株已成这些地区的优势种

群。

到九十年代中期,90%以上水稻恶苗病菌对多菌灵最低抑制浓度

(MIC)高达100卩g/ml以上。

苯并咪唑类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

在抗性水平高的地区基本丧失殆尽。

★90年代中期至今:

咪鲜胺为代表的咪唑类防效逐渐下降

其他还有二硫氰基甲烷、福美双、咯菌腈等

90年代中期,以咪鲜胺为代表的咪唑类杀菌剂异军突起,迅速

取代防效明显下降的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成为我国防治水

稻恶苗病的首选药剂。

农业部现登记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农药品种86个,其中以咪鲜胺为主要成分的药剂74个,占恶苗病防治登记药剂的86%兼治干尖线虫病的药剂更少.基本为与杀螟丹复配制.而这两个种传病害,需要同时高度重视防治,最好一药两治,或防治飞虱药剂等杀虫剂复配一药多治。

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发展和检测

长期单一采用咪鲜胺类药剂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菌的选择压力大大增强,致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风险不断增加。

2002年,江苏省农科院和扬州大学农学院等单位分别在江苏部

分地区检测到抗性菌株。

但抗性水平和抗性频率低,咪鲜胺的抗性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并没有引起重视。

但咪鲜胺防治恶苗病的风险已经非常明显。

长期使用单一药齐y以及采取低浓度长时间浸种消毒的情况下,

由于咪鲜胺对靶标菌的选择压力,使其很容易产生抗药性。

通过对

室内抗咪鲜胺突变体的诱导和筛选

以及对抗药突变体生物学性

状的研究表明,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已具有潜在的抗药性风险。

结果表明,分离自上海的5个菌株全部是敏感菌株。

这主要是因为多年来,由于上海地区水稻浸种一直采用本所研制的菌虫清(17%

杀螟.乙蒜素),所以,从该地区采集的5个水稻恶苗病菌株最低抑

制浓度均小于ag/ml,对咪鲜胺均保持敏感状态。

室内含药平板检测

江苏受检28个恶苗病菌株中,品种来源包括武运粳23、武运粳

24、镇稻14、武运粳19、南粳46等我省主栽品种,地区涉及镇江、苏州、常州等。

检测结果表明,23个菌株MIC>

3ag/ml,抗性菌

株比例达%抗性种群在恶苗病菌群体中占绝对优势,抗性频率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选取4个菌株进行抗药性水平测试,结果表明,我省水稻恶苗病菌株对咪鲜胺抗性大部分为中抗。

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田间防治效果

为进一步明确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我们进行田间小区试验。

结果表明,在部分水稻品种上,咪鲜胺及其以之为有效成分的复配制剂,对水稻恶苗病田间防效已基本丧失。

武运粳稻24

这次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产生并没有上世纪九十年

代中期苯并咪唑类抗性发展那样迅速,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原因之一:

直播稻面积与90年代相比大幅度上升,不经过浸种催芽环节,直接落谷播种。

明显抑制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为浸种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催芽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

原因之二:

对咪鲜胺产生抗性的恶苗病菌株其竞争力、菌丝生

长速度等方面均明显弱于野生敏感菌株。

而且其遗传稳定性远远低于多菌灵抗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

咪鲜胺抗性治理及对策(替代药剂)

虽然咪鲜胺抗性发展慢,但由于多年持续的定向选择,其抗性

频率和抗性水平已累积到较高的水平,严重危害我省水稻生产安

全。

我们建议水稻种子处理采用以乙蒜素为主要成分复配的17%

杀螟•乙蒜素(菌虫清)可湿性粉剂和即将登记的20%氰烯.杀螟丹(容清)可湿性粉剂。

上述两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菌抗咪鲜胺菌株和干尖线虫具有

优良的杀灭抑制效果,可有效解决由于抗性上升而引起的恶苗病少

药可治的难题。

17%菌虫清(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在上海等地已推广应

用十几年,一直对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保持稳定优秀的防治效

果,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重点推荐农药品种。

田间试验结果表

明,采用该药剂200-400倍液浸种48小时,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可

达〜100%

20%氰烯.杀螟丹(容清)可湿性粉剂。

研究显示,25%氰烯菌

酯SC以1:

3000〜1:

4000倍液浸种48h,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水稻浸种注意事项

种子处理防治种传病害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

除了药剂外,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要求进行。

1、稀释倍数是关键

4公斤稻种,17%杀螟•乙蒜素WP(菌虫清)用药量15克。

关键是注意加水量,以200~400倍即15克加水4-6公斤,20%氰烯•杀螟丹(容清)用药量5克,800-1200倍即加水量6公斤水。

一般来说水量以超过种子面2-4公分为宜。

2、浸种时间是保证

20-25C气温,以浸种48-60小时为宜,种子吸足水分为好。

如果种子质量差,芽率不高,建议日浸夜露,即白天浸入药液,夜晚从药液中捞出摊开,2-3天后再催芽,实际浸种时间缩短,也不影响防治效果,露白60-80%可直接播入田间。

3、两次稀释不能省

浸种前先将药剂加少量清水搅匀,再加足量清水后搅匀,再倒入稻种,充分翻动后,以后不再翻动。

4、加盖防晒不忽视

武运粳24:

主要作重注意三点,一是恶苗病,二是稻瘟病,三是细菌性基腐病。

特别是种子来源于苏南地区的更要作重注意,2011年、2012年金坛,常州、武进等地武运粳24上恶苗病和细菌性基腐病非常严重。

2012年海安等在丰产方上稻瘟病普遍防治2次以上才能控制。

恶苗病与细菌性基腐病的症状区别恶苗病:

徒长型、普通型、矮缩型、早穗型

普通型面积大:

易与细菌性基腐病混淆

时间上区别恶苗病:

发病早,一般从种子发芽就开始发病,若种子带菌量大时芽后就会出现死亡,正常情况下苗期见病多,抽穗前后出现枯死;

细菌性基腐病:

发病略迟,一般在大田分蘖期见病,往往灌浆期发病普遍且较重。

病状上区别

不定根:

恶苗病从基部到中上部(1、2、3节)各节上倒生许多不定根,尤其以基部节上为多,但细菌性基腐病只是基部节上长有短而少的不定根;

根节等:

细菌性基腐病主要为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病株根节变

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极易拔断,并伴有恶臭味,恶苗病没有这些

病状;

外观等:

细菌性基腐病病株穗期发病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而恶苗病一般水稻生长前期发病多,表现为叶色淡、僵,后期常常枯死

病症上区别

恶苗病:

真菌性病害,剖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淡红或白

色霉粉状物,谷粒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后期则在病株茎下部附近或叶鞘上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囊壳

细菌性基腐病:

细菌性病害,肉眼在病株体表内外看不到病原物

结论

1、我省水稻恶苗病菌已经对咪鲜胺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

2、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的已不能形成有效的防治效果。

3、建议改用17%杀螟•乙蒜素(菌虫清)或20°

%氰烯•杀螟丹(容

清)等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