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83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地面天气图上风向以矢杆表示,矢杆方向指向站圈,表示风的来向;

风速以矢羽表示,矢羽一长划表示8米/秒,矢羽一短划表示4米/秒。

错误(84→42)

天气分析中,使用的垂直剖面图有两种,即时间垂直剖面图和空间垂直剖面图。

时间垂直剖面图表示的是某一测站上空大气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在垂直方向上,冷性低压随高度增高而加强,暖性低压随高度增高而减弱;

冷性高压随高度增高而减弱,暖性高压随高度增高而加强。

从垂直方向看,低压中心随高度向暖区倾斜,高压中心随高度向冷区倾斜。

错误(暖区冷区→冷区  暖区)

流线是处处和风向相切的一种矢线在流线图上,任意一点的风向与经过该点的流线相切。

大气的垂直运动速度比水平运动速度小2-3个数量级。

错误(2-3→1-2 )

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面是冷锋;

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面是暖锋;

24小时移动不超过1个纬距的是准静止锋。

()

错误(冷暖→暖冷)

在锋的两侧,常有明显的气温差、露点差,风呈气旋性切变,锋线大多处于明显的低压槽中。

在锋的两侧,通常冷气团内水汽较多,暖气团内水汽较少。

错误(较多较少→较少较多)

锢囚锋是处于比较狭长的低压槽中,高空图上常有狭长的暖舌与之配合。

冷锋是向暖空气方向倾斜。

错误(暖→冷)

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由低层向高层看,温度露点曲线突然接近点和突然分离点可以认为是云顶和云底的标志。

错误(云顶云底→云底云顶)

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是由气压场和平均温度场的配置关系决定的。

影响温带气旋移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引导气流。

从热力性讲,副热带高压是指经常出现在副热带地区的冷性高压;

从动力性讲,副热带高压内气流运动往往是大范围的下沉运动。

错误(冷性高压→暖性高压)

在日常天气分析中,常用露点温度来表示水汽含量的多少;

常用温度露点差来表示空气饱和程度()

进入我国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海、印度洋、大西洋等地区。

错误大西洋→太平洋

根据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静止锋、极锋四种。

错误(极锋→锢囚锋)

西南涡在源地时产生的降水主要分布在低涡的中心区或东南侧

切变线是风场的不连续线,在其两侧的风有不明显的反气旋式切变。

错误(反气旋→气旋)

在南海和中南半岛地区,冬半年常出现一个闭合高压,被称为南海高压。

它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汽的输送。

影响中国的夏季风主要有热带西南季风、副热带西南季风和热带东南季风()

中国西南地区雨季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印度西南季风是水汽的主要输送

带。

错误(太平洋→孟加拉湾)

一般当云顶发展到-10℃等温线高度以上时,就会出现闪电和雷鸣,随着云顶增高,闪电和雷鸣便更加频繁。

错误(-10℃→-20℃)

下击暴流在离地面500米高处下降气流速度可达几米每秒,在地面附近引起的风可达18m/s以上。

严重影响着地面建筑物和低空飞行活动,对飞行直接造成危害。

错误(500→100)

位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主要决定于高低空水汽和热量平流的差异。

西南低空急流一般都是位于副热带高压的东侧和东南侧,所以急流左侧常有切变线和低涡活动,是气旋性切变最大区。

错误(东东南→西  西北 )

切变线雷暴常出现在3小时负变压小的地区。

错误(小→大)

冷锋雷暴出现的时间,大约在冷锋过境前后1—2小时。

错误(1—2→2—4)

山脉对气流的抬升力的大小与风向、风速有关。

风速越大,风向越垂直山脊,或者山坡越陡,则地形抬升作用引起的空气上升运动越弱。

错误(弱→强)

由于湿舌在供应水汽和建立不稳定层结中有重要作用,所以常把低空湿舌的存在看作是强风暴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一般把出现在对流层下部的急流叫做低空急流。

在850hPa和700hPa低空急流最明显,一般最大风速可达5-10m/s。

错误(5—10→ 15-20)

强风暴一般是处于低层为偏南风,高层为偏东风的环境大气中发生发展的,所以我们能观测到强风暴向移动方向左侧传播的现象。

错误(东风左侧→西风右侧)

在强对流爆发前,低层常有逆温层存在,它阻碍由湿层向上层的空气运动或渗透,这样能使风暴发展所需要的高静力能量得以积累。

环境风的垂直切变的强度与雷暴的组织程度和强度有密切关系,垂直切变越强,雷暴的组织程度越高,强度也越大。

急流暴雨中心多出现在低空急流轴的右侧 ,也有相当一部分暴雨区与急流轴重合或出现在高低空急流的汇合处。

错误(右侧→左侧)  

当太平洋高压西伸或东退时,容易产生雷暴。

正确  

在北半球,赤道和热带地区夏季受北半球信风控制,吹西南风;

冬季季受南半球信风控制,吹东北风。

错误(夏西南冬东北→冬 东北  夏 西南 )

热低压不属于无锋面气旋。

错误(不属于→属于)

热低压通常分为地方性热低压和锋前热低压两种。

一般气旋具有的天气现象都可以在蒙古气旋中出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大风。

阻塞高压是浅薄的暖性高压系统。

错误(浅薄→深厚)

急流轴的左侧风具有反气旋切变,右侧风速具有气旋性切变。

错误(反气旋气旋→气旋反气旋)

在T—LnP图上,气块温度升降的曲线叫做“层结曲线”,而大气实际气温分布曲线叫做“状态曲线”。

错误(层结曲线状态曲线→状态曲线层结曲线)

南亚高压是夏季存在于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上空的平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

错误(平流层→对流层)

在对流层中,通常位温是随高度降低的。

错误(在对流层中,通常位温是随高度升高的)

把出现在对流层中、下层位于大洋上的暖高压称为副热带高压,主要是突出了动力因子的主要作用;

而把出现在对流层上层位于高原大陆上的暖高压称为高原高压或大陆高压,主要是突出了热力因子的主要作用。

错误(把出现在对流层中、下层位于大洋上的暖高压称为副热带高压,主要是突出了热力因子的主要作用;

而把出现在对流层上层位于高原大陆上的暖高压称为高原高压或大陆高压,主要是突出了动力因子的主要作用)

在台风发生发展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是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要大。

在台风发生发展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是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要小。

台风的暖心结构只是对流层中上层的现象,再往上,就转变为冷性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台风流场可分为低层、中层、高层。

在垂直方向上,台风流场可分为流入层、中层、流出层。

台风内低空风场的水平结构可以分为台风外圈(台风涡旋圈)、台风中圈(台风大风区)、台风外圈(台风眼区)三个部分。

台风内低空风场的水平结构可以分为台风外圈(台风大风区)、台风中圈(台风涡旋圈)、台风外圈(台风眼区)三个部分。

在台风的三维风场结构中,台风眼内是下沉气流,且有强烈的下沉逆温。

正确

赤道辐合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无风带,地面基本上是静风,是东西风带的过渡带;

另一种是信风带,是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交汇成一条渐进线形式的气流汇合、气压最低的地带。

在总能量的形势图上,常常所说的高能舌、低能舌也可以叫做高能脊、低能槽。

错误(在总能量的形势图上,常常所说的高能舌、低能舌不可以叫做高能脊、低能槽。

总指数(TT)是指700hPa温度和露点之和减去2倍的500hPa温度。

TT越大,气层越不稳定。

错误(总指数(TT)是指850hPa温度和露点之和减去2倍的500hPa温度。

抬升指标(LI)是指一个气块从自由对流高度出发沿干绝热递减率上升到500hPa时的温度与500hPa的大气实际温度之差。

错误(抬升指标(LI)是指一个气块从自由对流高度出发沿湿绝热递减率上升到500hPa时的温度与500hPa的大气实际温度之差。

简化沙氏指数SSI指的是500hPa的大气实际温度与小空气块由850hPa开始沿湿绝热递减率上升到500hPa时的温度之差。

错误(简化沙氏指数SSI指的是500hPa的大气实际温度与小空气块由850hPa开始沿干绝热递减率上升到500hPa时的温度之差。

沙氏指数SI指的是500hPa的大气实际温度与小空气块由925hPa开始沿干绝热线上升到抬升凝结高度(LCL)后再沿湿绝热递减率上升到500hPa时的温度之差。

(若925hPa与500hPa之间存在锋面或逆温层时,SI无意义)。

错误(沙氏指数SI指的是500hPa的大气实际温度与小空气块由850hPa开始沿干绝热线上升到抬升凝结高度(LCL)后再沿湿绝热递减率上升到500hPa时的温度之差。

(若850hPa与500hPa之间存在锋面或逆温层时,SI无意义))

在用-20℃层和0℃层之间的厚度差来判断层结稳定度时,差值越小,层结越不稳定。

在用500hPa于850hPa的温度差和假相当位温差来判断层结稳定度时,差值越小,层结越不稳定。

错误(在用5hPa于850hPa的温度差和假相当位温差来判断层结稳定度时,差值越大,层结越不稳定。

风速、风向的垂直切变与雷暴云的发展有关,与其移动无关。

错误(风速、风向的垂直切变与雷暴云的发展有关,与其移动有关。

可以通过冷暖平流的垂直分布来判断稳定度的变化趋势。

在对数压力图中,如果表示正不稳定能量的面积A1大于表示负不稳定能量的面积A2,则称为假潜不稳定层结;

A1越大,对流越有利于发生。

错误(在对数压力图中,如果表示正不稳定能量的面积A1大于表示负不稳定能量的面积A2,则称为真潜不稳定层结;

在做中分析时,可以利用气象要素在自记曲线上反映的变化来了解气象要素的空间梯度,这种将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转换为空间分布的方法叫做“时间—空间转换”,简称“时空转换”。

中尺度低压系统可以分为“中低压”和“中气旋”,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有无明显的环流场。

飑线的移动速度取决于大尺度天气形势及有关要素分布和中尺度低压的强度以及地形的影响。

错误(飑线的移动速度取决于大尺度天气形势及有关要素分布和中尺度雷暴高压的强度以及地形的影响。

冰雹云中的“雹源”或“冰雹生长区”是指在零度等温层以上的含过冷却水滴的水分累积区。

雷暴云中的放电强度和及频繁程度与雷暴云的高度和强度是没有关系的。

错误(雷暴云中的放电强度和及频繁程度与雷暴云的高度和强度是有关系的。

分析水汽条件主要是分析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变化、水汽通量和水汽平流。

寒潮冷空气堆在南移过程中不断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冷堆中心往往存在的上升运动所伴随的绝热冷却。

当极涡向南衰退与西风带上发展的长波脊叠加时,我国将有寒潮天气过程爆发。

错误(当极地高压向南衰退与西风带上发展的长波脊叠加时,我国将有寒潮天气过程爆发。

极地高压是一个深厚的冷性高压,它是中高纬度的阻塞高压进入极地而形成。

错误(极地高压是一个深厚的暖性高压,它是中高纬度的阻塞高压进入极地而形成。

温度负距平是指冷空气影响过程中最低日平均气温与该日所在旬的平均气温之差。

错误(温度负距平是指冷空气影响过程中最低日平均气温与该日所在旬的多年旬平均气温之差。

一般将平均风速达到5级以上的风称为大风。

错误(一般将平均风速达到6级(10.8—13.8米/秒)以上的风称为大风。

夏半年,在青藏高原、南疆、云贵等地区常有热低压发展,是因为绝热变化的影响。

阻塞高压的后退包括连续后退和不连续后退两种,不连续后退实际上是一个生成,另一个消失。

长波调整包括其位置的变化(长波的前进、后退)和波数的变化。

它实际是经向环流与纬向环流之间的调整。

在中高纬度地区,长波的水平尺度可达到地球半径,所以也称为行星波或罗斯贝波,其波长相当于50—120个经距,振幅达10—20个纬距。

与三圈环流模型对应的地面气流在低纬和极地附近大致是东风(东北风)带和东南风带,中纬度是西风(西南风)带。

错误(与三圈环流模型对应的地面气流在低纬和极地附近大致是东风(东北风)带,中纬度是西风(西南风)带。

三圈环流由南向北指的是费雷尔环流、哈德来环流、极地环流。

其中,费雷尔环流是间接环流,哈德来环流和极地环流是直接环流。

错误(三圈环流由南向北指的是哈德来环流、费雷尔环流、极地环流。

爆发性发展是强气旋的重要特征,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冬春季极少。

错误(爆发性发展是强气旋的重要特征,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夏秋季极少。

东亚反气旋出现频数最高的地区是:

从蒙古西部到我国河套地区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

锋前热低压不仅仅是因为局地受热不均引起的,主要是冷锋前的暖区上空有暖平流引起地面降压。

一般很少移动或移速较慢。

在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产生的气旋族最多,其它地方和时间都较少。

温带反气旋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初生、发展、成熟、消亡等阶段。

错误(温带反气旋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初生、发展、消亡等阶段。

在东亚,一次锋面气旋活动过程一般在3-5天左右。

在非绝热加热区有下沉运动,在非绝热冷却区有上升运动。

错误(在非绝热加热区有上升运动,在非绝热冷却区有下沉运动。

在对流层自由大气中,一般来说温度平流总是随高度减弱的,因此对对流层中上层的等压面来说,在其下层若有暖平流时,等压面将降低;

若有冷平流时,等压面将升高。

错误(在对流层自由大气中,一般来说温度平流总是随高度减弱的,因此对对流层中上层的等压面来说,在其下层若有暖平流时,等压面将升高;

若有冷平流时,等压面将降低。

在槽线和脊线上,涡度平流为零,等压面高度没有变化,槽脊不发展,只是向前移动。

在低压中,摩擦作用使空气水平辐合,并引起上升运动;

在高压中,摩擦作用使空气水平辐散,并引起下沉运动。

正压大气中有热成风,斜压大气中也有热成风。

错误(正压大气中没有热成风,斜压大气中有热成风。

大气吸收了太阳较多的短波辐射,吸收了地球较少的长波辐射。

错误(大气吸收了太阳较少的短波辐射,吸收了地球较多的长波辐射。

等温线与水平面的交角是不能反映出气团变性情况的。

错误(等温线与水平面的交角是可以反映出气团变性情况的。

根据100hPa图上青藏高压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将它划分为西部型、东部型和带状型三种主要环流型。

根据温压场结构来分,温带气旋可分为锋面气旋和无锋面气旋两类;

温带反气旋可分为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两类。

气旋和反气旋中垂直速度分布是:

气旋内出现下沉运动,反气旋内出现上升运动。

错误(下沉上升→上升下沉)

冬半年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出现分支现象,气流在高原北侧形成反气旋式曲率,在贝加尔湖地区高空常有高压脊生成,在高原南侧形成气旋式曲率,在孟加拉湾地区常有高压生成。

错误(高压→低压槽)

活动于中国的气旋可以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类。

北方气旋主要是活动于黄河以北、贝加尔湖以南的广大地区的锋面气旋,包括蒙古气旋、东北低压、黄河气旋等。

南方气旋主要两个地区,一个是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和湘赣地区,称为江淮气旋,另一个是发生在东海地区,称为东海气旋。

正确  

阻塞高压是高空深厚的冷性高压系统,它的一侧或两侧可形成切断低压,两者往往可同时出现。

错误(冷性→暖性)

在阻塞高压直接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晴朗少云,但其东西两侧由于盛行经向环流,天气表现不同。

阻塞高压东部常伴有冷平流和上升运动,天气以冷晴为主;

阻塞高压西部为暖平流和下沉运动,天气较暖和而多云雨。

错误(上升下沉→下沉上升)

切变线是风场的不连续线,在其两侧的风有不明显的气旋式切变。

切变线降水随季节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冬半年,切变线上多为间断性降水,降水区较宽,降水较小;

夏半年,切变线附近常出现雷阵雨,降水区较窄,降水量可达到暴雨程度。

 ()

错误(间断性→连续性)

西南低涡向东北方向移动时,常导致地面低涡的发生发展,给黄河下游地区带来大范围的降水天气,夏半年可出现雷阵雨、暴雨天气。

青藏高压的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上空,占据的范围西起非洲西岸,东至大西洋。

错误(大西洋→太平洋)

在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信风东风带中,经常可出现天气尺度的波动,一般统称为东风波,其天气主要是对流性降水。

无论南北半球,台风大多发生在大洋的东部。

暖心结构是台风的重要标志之一。

错误(东部→西部)

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季节盛行西南季风,11月到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

夏季季节盛行东北季风,6月到9月为夏季风时期。

4-5月和10月为冬、夏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

错误(西南季风东北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在北半球,赤道和热带地区冬季受北半球信风控制,吹西南风;

夏季受南半球信风控制,吹西东北风。

错误(西南风东北风→东北风西南风)

在北半球冬季,从中国东南沿海经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湾到印度地区的低空平均气流都是东北气流。

夏季,在亚洲大陆上空的低层为热低压控制,南亚盛行一支稳定的西南季风气流,高层为青藏高压所盘踞,其南缘盛行热带东风气流。

南亚地区雨季的开始与东北季风的进退有着相当好的对应关系,雨季随着季风的爆发而开始,又随着季风的撤退而结束。

错误(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在中国的降雨带推进过程中,有两次跃进和三次停滞,先后带来了长江流域梅雨雨季、华南汛期雨季和华北雨季。

错误(长江流域梅雨华南汛期→华南汛期 长江流域梅雨)

夏季风大雨带于5月中旬开始在华南沿海出现,6月下旬雨带突然北上并开始了江淮梅雨季节,7月中旬华北、东北雨季开始,8月下旬季风雨季开始南撤,10月中旬全部撤出大陆。

中国东部热带季风的南北进退与副热带高压的南北移动是基本一致的。

西南季风是夏季影响中国的一支热带季风。

它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侧和西南侧,伴随高压脊北抬和西伸而进入南海和中国大陆。

错误(西南季风→东南季风)

中国南方降水的水汽并不完全来自于孟加拉湾,而有相当部分,有时甚至主要是来自于西太平洋和黄海。

错误(黄海→南海)

中国西南地区雨季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印度西南季风是水汽的主要输送带。

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降水的水汽来源除直接来自印度西南季风输送外,南海和越赤道气流的输送,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季风和偏东气流输送也是相当重要的。

季风活跃时,水汽自西向东输送,中国南方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

季风中断时,中国南方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海和印度洋。

错误(印度洋→西太平洋)

飑线系统一般存在时间只有几到十几小时,通常不超过24小时,龙卷气旋也只有5-6小时,雷暴单体甚至还不到1小时。

错误(5-6→1)

中小尺度系统的天气现象比较剧烈,它们往往可带来雷雨大风、暴雨、冰雹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

中国低纬度地区一年四季均有雷暴,中纬度地区雷暴多半出现在夏半年,特别是6-8月最多,一般出现在早晨到上午这一时间段内;

海上及海边雷暴则较多发生在夜晚。

错误(早晨到上午→午后到傍晚)

3

中国发生雷暴最多的两个地区是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

   (   )

错误(西南地区→华南地区)

一般把伴有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的雷暴叫做强雷暴或者局地强雷暴。

                 (   )

产生雷暴的积雨云叫做雷暴云,单个雷暴云称为一个雷暴单体。

每个雷暴单体的生命史大致可分为发展、成熟和消散三个阶段。

       (    ) 

强雷暴与一般雷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系统中垂直气流的强度,以及垂直气流的有组织程度和不对称性。

                  (    )

强风暴的传播形式有连续传播和不连续传播两种。

连续传播是新单体不断在老单体周围形成;

不连续传播是新单体不断在老单体内部一侧形成。

 (   )  

错误(周围 内部一侧→内部一侧 周围)

强风暴能在风暴单体内或单体外的右侧产生新生的风暴体,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风暴的环境大气中存在较强的水平风切变。

      (    )

错误(水平→垂直)

强风暴一般是处于低层为偏南风,高层为偏西风的环境大气中发生发展的,所以我们能观测到强风暴向移动方向右侧传播的现象。

    (    )

当飑线过境时会出现气压涌升、气温骤降、风向突变、风速急增等现象,而且比气团雷暴更为强烈。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