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875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上南中学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B.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

C.卫星残骸坠入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大气摩擦燃烧

D.用钢锯锯木头锯条会发热

6、有关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B.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C.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其比热容也不会改变

D.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都无关,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可能会改变

7、比较一滴水和一瓶水的下列物理量,则一定不相同的是()

图7

A.质量B.密度C.比热容D.内能

8、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将燃气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9、在如图1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图1

…………………

A.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

B.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C.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

10、甲、乙两杯质量、初温相同的冷水,将质量和初温都相同,但温度比水高的铜球和铝球(C铜<C铝)分别投入两杯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水也不溢出,达到平衡时()

A.盛铜球的那杯水末温高B.盛铝球的那杯水末温高

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二、填空题(第21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7分)

1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温标,它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为0℃,____________的温度为100℃。

12、热传递:

热总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低温的物体,或从物体的_______部分传到物体的_______部分。

热传递的条件:

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________。

13、两杯体积相同的清水,同时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出现如图2(a)、(b)所示的情景,则图2(a)杯中液体的温度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2(b)杯中液体的温度。

从分子动理论方面分析可知,液体的温度越______

_(选填“高”或“低”),液体分子做_____________运动的程度就越剧烈。

图3

图2

14、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和的总和。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在图3中,能说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图_______,能说明做功改变物体

内能

的是图_______。

[均选填“(a)”或“(b)”]

15、水的比热容为4.2×

103焦/(千克•℃),它的单位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

一杯水喝去一半以后,它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_____焦/(千克•℃)。

16、用热量、温度、内能三个物理量填空:

(1)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_。

(2)物体吸热温度升高,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

图4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

17、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铁球、铝球和铜球同时投入沸腾的水中,一段时间后,三球的温度变化________(选填“相

同”或“不相同”)。

其中吸收热量最多是________球,最少的是________球(已知c铝>c铁>c铜)。

18、热机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大规模利用动力时代的到来。

图4是热机工作的

冲程,在这个冲程中能的转换关系是转换为;

在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辅助冲程要靠飞轮的来完成。

19、上海建有许多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节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

若某一人工湖水的质量为1.0×

107千克,水温升高1℃,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焦耳[c水=4.2×

103焦/(千克·

℃)]。

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砂<

c水),则沙石升高的温度_________1℃(选填“大于”、“等于

”、“小于”)。

20、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内能;

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当它熔化成水,内能;

现将该冰块从一楼移动到五楼,它的内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图5

2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先做如图5所示的实验:

在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分别放入100克水、200克水和200克沙子,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并在杯口上盖上一薄塑料片,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右图(a)、(b)、(c)所示。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图(a)和(b)两

图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b)和(c)两图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2、用横线在图6中的甲上画出温度计的示数的位置,甲27℃。

(用铅笔涂黑)

图6

23、在图7中,该温度计的示数为-8℃,请在括号内标出对应的刻度值。

(选填20,10,0,-10,-20)

四、计算题(4分+4分+5分,共13分)

24、某同学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将一次可以装80千克的水,当使用时,可将10℃的水加热到60℃,求这些水

可吸收多少热量?

[c水=4.2×

103焦/(千克·

℃)]

2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6.72×

105焦的热量被2千克10℃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可以升高了多少摄氏度?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

℃)。

26、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上升了10℃的情况下吸收了2600J的热量,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查看表格,它是什么物质?

单位:

J/(kg•℃)

干泥土0.64×

103

铜0.39×

铝0.88×

铅0.13×

砂石0.92×

五、实验题(16分)

27如图8(a)所示的是常用温

度计,它的测量范围是℃,最小刻度为℃;

如图8(b)所示的仪器叫做,使用前要先,它的读数为_

_____℃。

28、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2位同学练习测量温度。

甲同学的实验步骤是BACDEF,乙同学的实验步骤是BACEDF。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整理实验器材。

操作步骤的正确同学是:

_________(选填“甲”,“乙”)。

另一位同学操作步骤中错误的地方是:

                                。

29、小华同学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

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实验中酒精灯应置于两个烧杯下方中央,这是为了让两杯液体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从而通过记录____________来代替两杯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他们记录实验数据如下面两个表所示。

表一表二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升高温度

(℃)

加热时间

(分)

1

100

2

4

5

3

6

(1)分析比较

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

_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1、4(或2、5,或3、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的比值(即

)是一个确定的值。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不同物质,

(2分)

(c)归纳(a)、(b)结论可以看出,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

物理学上也根据这得出一个新的物理量,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