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894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docx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遵义县三层煤矿

2014年4月20日

一、基本情况:

遵义县三层煤矿为生产矿井,于2013年4月24日取得兼并重组采矿权过户后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C0125355,生产规模9万t/a,属私营企业,位于遵义县城南西方向,地理坐标:

东经106°43′48″~106°44′22″,北纬27°25′31″~27°26′19″。

隶属遵义县三合镇管辖。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表:

矿区拐点坐标表

拐点

X

Y

0

3036869.766

.716

1

3036869.763

.721

2

3035393.755

.716

3

3035393.758

.710

准采标高:

1020m~660m

矿区南北向长1476米,东西向宽890~946米,面积1.355km2。

交通:

矿区距鸭溪电厂约64Km,距210省道约4Km,有三合至沙土公路从矿区内经过,交通较为方便。

(一)、矿井开采条件

一)、矿井地质条件

三层煤矿井田总体呈四边形,走向长约1476M,倾斜宽890M--946M,矿区面积1.355K㎡,开采标高+1020M—660M,矿区范围内地层总体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250°—295°,斜角15°—25°,区内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岩系总厚度110—133m,含煤层(线)13层,其中可采煤层1层(C61),局部可采煤层2层(C51、C62)局部可采,可采煤层(C61)平均厚度0.97m。

2)矿井瓦斯

(1)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年6月提交的《遵义县三层煤矿C61煤层+835m标高以上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报告》和贵州省能源局《关于对遵义县三层煤矿煤与瓦斯鉴定报告批复》(黔煤生产字[2008]883号,遵义县三层煤矿+835M标高以上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2)、矿井瓦斯等级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黔煤生产字黔能源发[2009]306号、黔能源发[2010]701号、黔能源发[2011]791号、黔能源煤炭[2012]494号。

遵义县三层煤矿连续四年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55m³/min,相对涌出量为3.81m³/min,矿井按低瓦斯设计和管理。

(3)、煤尘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4年11月24日提交遵义县三层煤矿煤尘爆炸倾向性鉴定报告,C61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4)、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4年11月24日提交遵义县三层煤矿煤尘爆炸倾向性鉴定报告,C61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III类(不易自燃)。

(5)、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最低基准浸蚀面标高+720m,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底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矿区水文质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类型。

矿井实际正常涌水量为35m³/H,最大涌水量为70m³/H(实际)。

(6)可采煤层顶、底板

C61煤层顶板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灰岩,厚度13m;底板为泥灰岩及粉砂岩,顶、底板稳定性较好。

(二)、矿井系统建设情况

一)开拓系统建设与回采

三层煤矿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按《开采设计方案设计(变更)》开拓了三条井筒(主斜井、轨道斜井、回风斜井)和+835m水平运输大巷及底车场,构成整个矿井开拓系统。

采煤工艺为走向长壁采煤法炮采工艺,采面16102工作面斜长65m,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交接顶梁支护顶板,支柱柱距0.8m,排距1.0m,采用“三、四排控顶方式。

工作面采用溜槽运煤,运输巷采用机车运输,主井采用串车提升。

三条井筒特征表

科目

井口坐标

标高

倾角

断面及支护

断面积

长度

功能

备注

井筒名称

主斜井

X=3036085.00

Y=.00

953.0

19

矩形、碹

墙金属横梁

5.72

410

提煤矸

副斜井

X=3035777.00

Y=.00

940.2

20

半圆拱砌碹

5.5

290

材料、行人

回风斜井

X=3035805.00

Y=.00

955.1

20

矩形、碹

墙锚喷

5.5

300

回风、安全

出口

二)提升运输系统

主斜井、轨道斜井、+835水平运输大巷、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巷道均采用轨道运输,井筒、巷道运输装备见下表

井筒、水平运输大巷、井底车场装备特征表

科目

井巷名称

装备

轨型

钢绳直径

矿车型号

提升方式

备注

主斜井

JTP1.6m绞车

22KG/m

24.5mm

0.75m³

串车

副斜井

JTP1.2m绞车

18KG/m

21.5mm

0,75m³

运输大巷(835)

柴油机车

18KG/m

0.75m³

煤炭运输:

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采区轨道上山→+835水平运输大巷→井底车场→主斜井→地面。

物料运输:

副斜井→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采煤工作面。

三)供电系统

矿井已建成实现双回路供电,两条回路分别引自三合变电站(35KV)不同母线端,双回路供电已通过验收。

矿井供电为低压(660V)入井,井下供电由2台KS11-315KVA(一台供电,一台带电备用)和2台KS11—50KVA(局扇专用,一台供电,一台带电备用),地面供电由一台S11—500KVAT和一台S11—315KVA担负(一台供电,一台带电备用)。

矿井内部主提升绞车、主要通风机、排水泵、压风机、监控系统等一类负荷已实现双回路供电。

矿井供电符合设计。

四)通风系统

矿井建成了完整的独立的通风系统,矿井采用分列式通风方式(轨道斜井、主斜井进风,回斜井回风),主要通风方法采用抽出式;回采工作面采用全负压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实现了“三专两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并能自动切换。

矿井总进风量为25.4m³/S,其中轨道斜井进风险16.8m³/S,主斜进风8.6m³/S,16102采面风量10.0m³/S,风量分配符合《安全专篇》要求。

主要通风机特征表

风机

设计风机型号

装备风机型号

风量

负压

主要通风机

FBCDZ-6NO13-

2×30KW

FBCDZ-6NO13-

2×30KW

15.2m³/S-33.7m³/S

463PA-1750PA

备用通风机

FBCDZ-6NO13-

2×30KW

FBCDZ-6NO13-

2×30KW

15.2m³/S-33.7m³/S

463PA-1750PA

五)排水系统

矿井正常涌水35m³/h、矿井最大涌水量约70m³/h(安全设施设计预测的正常涌水量60m³/h、最大涌水量120m³/h为设计依据),井底建有主、副水仓,主水仓长80m,容量486m³,副水仓长度70m,容量420m³,矿井安装了三台100DF-4×45多级离心式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铺设了两趟排水管路,其中一趟管径160mm通过联合排水试验,矿井目前最大排水能力为218.53m³/h,完全能够满足矿井排水需要。

排水泵特征表

水泵科目

设计水泵型号

装备水泵型号

电机功率KW

额定

排水量m³/s

备注

工作泵

100DF-4×45

100DF-4×45

75

86

符合设计

备用泵

100DF-4×45

100DF-4×45

75

86

符合设计

检修泵

100DF-4×45

100DF-4×45

75

86

符合设计

6)防尘洒水及消防系统

矿井建有消防水池一个,容积300m³,水池标高+1020m,全矿消防用水实现静压供水。

井下巷道均铺设了消防管路,主要巷道中每100m安设了一个三通阀门,顺槽中每50m安设了一个三通阀门。

地面和井下分别设置了一个消防材料库,轨道已铺设至消防材料库中。

防尘洒水系统:

回风斜井和工作面回风顺槽中分别安装了两道全断面喷雾装置,可有效降低回风流中粉尘浓度,在工作面与运输顺槽转载点、地面煤炭转载点均安装了洒水装置,大大减少粉尘飞扬。

7)安全监控及人员定位系统

矿井安装了KJ73N型瓦斯监控系统,井下设置了4个监控分站,配置了16个瓦斯传感器、2个温度传感器、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8个开停传感器、1个负压传感器、2个风速传感器、8个开停传感器。

人员定位系统

矿井安装了KJ237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分布了6个感应识别器。

8)压风自救及避难硐室

轨道斜井井底车场设计建造了一个可同时容纳50人永久避难硐室,采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安装有压风自救装置。

9)压风、供水、通讯系统

矿井安装了两台LGJ-12/7空气压缩机,紧急情况下每分钟可向井下输送25m新鲜空气,风管已布置至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点和掘进工作面上下顺槽。

供水管路已安装到所有巷道,饮用水管已安装避难硐室和井下临时避难点。

通讯线路已安装至避难硐室和井下临时避难点,各作业地点和硐室均安装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10)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持证情况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持有安全资格证,“五职矿长”配备齐全且持证上岗(即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生产矿长和机电矿长各1人,均持证上岗),并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矿部下设综合办公室、安监科、生产技术科、机电科等职能科室,并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并认真贯彻执行。

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其中安全员9人、瓦检员9人、爆破员5人、电钳4人、绞车司机8人、监控操作员4人。

二、矿山企业资源储量情况及开发利用情况

(一)资源储量情况

1、原报告资源储量: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总队2007年6月编写的《贵州省遵义县三层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2007年4月底,共获得C61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333+334﹖)为169.71万吨,其中推断的经济资源量(333)86.97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82.74万吨。

2、2013年12月我矿委托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察局三总队对我矿井下采掘情况进行了实地测量,编制了《贵州省遵义县三层煤矿2013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根据《遵义县三层煤矿2013年度矿山储量年报》,截至2013年底,我矿保有储量为110.2万吨。

(二)2013年资源开采情况及回采率

2013年度三层煤矿开采C61号煤层,受市场低迷及兼并重组等影响,共动用资源储量0.1万吨,采出量0.08万吨,损失量0.02万吨。

工作面设计开采回采率为90%,实际开采回采率为80%。

三、矿山环境保护情况

煤矿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煤炭开采,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政策,于2009年6月委托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实施。

煤矿对环境的破坏主要是采煤引起的地表塌陷和矸石山占地:

1、采煤引起的地表塌陷:

自建矿以来,因回采,引起地表局部塌陷,我们对已塌陷的耕地,以付款方式委托给土地所有权者自行复垦。

2、矸石山占地:

煤矿自投产以来,每年排放的矸石都往外运,未造成污染占。

四、矿产资源补偿费交纳情况

2013年度,受市场影响,共生产原煤0.1万吨。

五、依法采矿、依法用地情况

我矿严格按照采矿许可证规定的矿区范围进行开采,没有越界越层开采情况,对井下巷道及时测量填绘,确保采掘工程按照设计进行。

六、近年来安全生产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职工的共同努力,我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在生产安全方面,认真落实各种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的总体目标,实行科学管理,抓规范操作,我矿强化管理,严禁脱离工作现场,严禁空顶作业,严禁扒、蹬、跳车,严禁超拉多挂,严禁无证上岗,严禁违规使用保管火工品,严禁无风、微风、瓦斯超限强行作业,严禁带电作业。

职能科室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对重点工作面和重要环节进行跟班监督,从抓生产任务单、出工单制度入手,保障了各级生产人员持证上岗,保障项项工作有安全负责人。

严格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安全自查和综合性安全大检查,矿领导每月召开一次隐患排查分析会,较大隐患全部分解到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时间,定责任人,严格督促落实,一般隐患也全部限期责任单位整改落实。

充实完善“三违”学习班的内容,建立“三违”档案,出台了《三违人员处理办法》。

建立健全了“三违”学习班谈话制度(即分管矿领导与“三违”职工谈话,单位领导与“三违”职工谈话,安全科与“三违”人员家属谈心制度)和“三违”人员曝光制度。

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成果,推广使用物探设备。

对巷道设计和设备安装长远考虑,科学安排井下生产布局,保障采掘正常衔接。

精心组织好矿井年度反风演习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

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一季度开展了“整章理制”活动,二季度开展了“四不伤害”活动,三季度开展了“掌握岗位技能,夯实安全基础”活动,四季度开展了确保全年安全生产的活动,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强化现场管理。

坚持开展隐患排查,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存在的问题跟踪检查落实。

强化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素质,加大安全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确保我矿全年安全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