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9079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数、图形和统计。

1.数。

这部分内容是对三年来所学的各种数的整理,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及运算方法。

教材先以图、对话等形式提示学生回顾所学的数,再通过交流、总结、梳理所学的有关数的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与优化。

2.图形。

这部分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与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四部分。

教材先以图、对话等形式,提示学生回顾所学的图形、测量方法等,再通过交流、总结、梳理所学的有关图形的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与优化,发展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统计。

这部分内容包括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低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偏向形象思维,所以在前面的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生活化,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也要尽量做到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帮助他们将知识连成串、织成网。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生在低学段的学习中,双基得到夯实,但是略显零散。

低学段结束前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可帮助学生巩固旧知、理解旧知、深化旧知,为学习下学年新知打好基础。

教学要求

  1.通过总复习,指导学生整理低学段所学内容,使学生初步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借助总复习中的数学活动,在回顾梳理、查缺补漏的同时,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积累复习知识的经验,感受复习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1.借助具体情境,指导学生掌握有序整理知识的方法,积累复习活动的经验。

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复习与整理的意识。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复习,帮助学生在回顾整理、查缺补漏的过程中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将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探索多样的复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课教师要避免分条细缕式的讲解,要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应该努力创新复习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投入,全员参与。

课时安排

1 数的认识..................................................................................................................1课时

2 数的运算..........................................................................................................1课时

3 常见的量..................................................................................................................1课时

4 图形的认识..........................................................................................................1课时

5 图形与测量..........................................................................................................1课时

6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1课时

7 统计.........................................................................................................................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认识。

(教材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所学的整数、分数、小数进行整理,做到系统掌握有关数的知识。

2.能区别易混的概念,如数位、位数、基数、序数、计数单位等。

3.巩固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4.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5.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梳理。

难点:

利用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

师:

学了三年的数学,我们有很多收获。

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这些收获。

【设计意图:

直入主题,为后面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时间】

师板书:

总复习。

师:

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同学们回忆一下,并和同桌交流、讨论。

学生和同桌交流,教师参与。

生1:

我们学习了数,还学习了图形。

生2:

我们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生3:

我们还养成了一些习惯,如计算时要验算、解完题后要反思回顾。

……

师: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数的认识”。

探究

1.复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

师: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数?

生1:

我们学习了整数,例如我在三年级1班3组,这里面的1和3就是整数,1和3都是表示序数。

我有18元钱,18是表示数量。

生2:

我来说一说小数。

0.1就是十分之一,0.1元就是1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1角。

生3:

我来说一下分数。

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可以表示成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整数、分数、小数。

2.教学数位顺序表。

师:

同学们还记得数位顺序表吗?

请在书上填一填。

师让学生将教材第84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填完后评议订正。

师:

数位、位数和数字是一样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辨析。

3.复习“分数”。

师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4页“回顾与交流”第4题。

学生画一画,画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如何计算。

师适时板书。

4.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师:

我们学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请举例说一说。

生1:

我来说说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一样的数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一样就看次高位,次高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此类推,如1200>120>119。

生2:

我来说说小数的比较方法。

比较小数大小时,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一样的,就比较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如100.123>10.123>10.023。

生3:

我来说一说分数的比较方法。

如果是同分母分数,就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如果是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串在一起】

师: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1:

我们今天复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相关知识。

生2:

我们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

整数    数字 数位 位数

小数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者几份的数

教学反思

立足于新的理念,在生动的数学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整理了相应的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升了对有关数的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运算。

(教材第86~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所学的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进行整理,加深学生对各种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考习惯。

重点难点

重难点:

掌握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

前几天我买了一些东西,可是我忘记用了多少元钱,大家来帮我算算吧!

师用课件出示购物清单。

秋衣

3件

88元/件

铅笔

2支

元/支

发夹

2个

5元/个

练习本

2本

2.5元/本

师:

大家看看这些货物,要计算出它们的价钱,需用到哪几种运算?

生1:

计算练习本的钱数时,我用2.5+2.5=5(元)的方法来计算,这是小数的加法。

生2:

计算秋衣的钱数时,我用88×3=264(元)来计算,这是整数的乘法。

师:

大家说得都很对。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复习内容上】

复习

1.教学教材第86页第2题。

师让学生看书,然后根据书上内容,学生分组提问并解答。

师适时板书:

整数的四则运算。

2.教学教材第86页第3题。

师让学生看书,然后根据书上内容,学生思考并回答,师生评议。

生1:

计算14乘12时,先计算2个14是多少,再计算10个14是多少,最后把得数相加。

生2:

计算693÷3时,先算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再算9个十除以3等于3个十,接着算3个一除以3等于一个1,把它们合起来就是231。

生3: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

生4:

我来说一说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师:

同学们说得很有条理。

3.整理经常出错的题目,说一说怎样才能避免这些错误。

学生自己整理,教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并指名一些学生让他们说一说怎样才能避免这些错误。

教师、学生交流。

生1:

以前老师说过,计算时要做到“三看”,这样计算的结果就很准确。

生2:

对呀,一看就是“数有没有抄错”。

生3:

我补充,还有“看符号有没有抄错”“步步回头看”这两看。

师:

是啊,只要做到了这“三看”,出错的次数就非常非常少了。

4.解决问题。

师:

我们学会了不少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让学生看教材第87页第5题,先独立完成第

(1)部分,然后和同桌交流第

(2)部分。

【设计意图:

有几处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是一种尝试,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5.师布置教材第87~88页“巩固与应用”的第1、2、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做完后师生一起订正。

总结

师:

刚才的练习大家表现都很棒。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复习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

我复习了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现在我算起来可快了。

生2:

我算的得数错的很少了。

生3:

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最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计算。

生4:

我找到了成绩不太好的原因了,那就是不检验,我一定改正。

师:

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真好。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整数 + - × ÷ 四则运算

小数 + -  小数点对齐

分数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三看:

看有没有抄错数;看有没有抄错符号;步步回头看。

解决问题(读、画、列、验)

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比让学生做1000道题的效果还要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常见的量。

(教材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它们的具体意义。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寻找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

师:

下面是小红的日记,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

(课件出示小红的日记)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2014年10月29日,早上我从睡梦中醒来,一看表已经是19点钟了,我立刻从长2千米、宽1.6千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然后拿起5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用8平方米的毛巾洗脸,太好了,我才用了10时。

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250千克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100千克的面包。

想到今天要买本参考书,就从抽屉里拿了7分钱,背起书包,飞奔出门,经过20秒,我就高高兴兴地到学校了。

(生读完后哄堂大笑)

师:

你们笑什么?

小红的日记中都有哪些计量单位呢?

学生得出:

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人民币单位等。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请修改,并说说与这些单位相关的换算。

生:

……

师:

在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在计量各种量的过程中,进率的运用可不能马虎啊,今天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整理、复习这几年学习过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

常见的量)

【设计意图:

复习课的核心是“整理与练习”,恰当地处理好整理与练习的关系,也是复习课应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构建量与计量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是本堂课的关键。

我选用一篇源于生活而又“笑话百出”的日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开心一刻时,感受到学习计量单位的重要性,课堂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让学生不会觉得复习课是一种负担。

由从日记中找出常见的量及计量单位、改日记、再从日记中整理出单位的换算,环环相扣,围绕着本课的复习重点,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旧知,为本课系统复习常见的量及进率作铺垫】

二、探究

1.合作复习。

师:

在这篇日记中有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等。

师:

你有没有好方法,可以把以前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可以用示意图表示计量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最全面。

【设计意图:

以日记为线索,学生从日记中能找到许多常见的量,以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相关知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再加上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以小组合作讨论,可以避免常规复习课的枯燥乏味】

2.汇报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可要求学生先汇报分几类单位进行整理,再汇报每一类单位的相关知识。

(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整理情况)

(1)复习长度时提问:

1米有多长?

1分米呢?

1厘米呢?

用手比画一下。

你能找出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1分米、1厘米?

(2)复习面积单位时提问:

谁能描绘或比画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接着教师出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实际大小,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实物,如我们的大拇指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我们的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学生讨论1平方分米里面有几个1平方厘米。

(3)让学生估一估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用什么单位最合适?

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

(4)复习质量单位。

师:

这里有1粒花生,估计一下有多重?

生:

1克。

师:

多少粒这样的花生重1千克?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

1吨呢?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5)整理时间单位时,让学生有顺序地说出学过的时间单位。

师:

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吗?

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

哪几个月是小月?

怎样判断平年和闰年呢?

今年是什么年?

3.建构知识网络。

师:

我们一起来欣赏整理后的计量单位。

对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提问,如相邻两个长度、面积等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什么特点?

然后和学生一起完善知识网。

师课件出示:

长度单位: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面积单位: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

千克

时间单位:

人民币单位:

师:

我们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些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呢?

4.复习单位换算。

师: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时,有时需要把计量单位进行改写。

你还记得怎样改写吗?

先小组交流再汇报。

【设计意图:

复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温故而知新,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回顾知识,把知识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经历整理有关计量单位的知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熟知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换算,从而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三、总结

师: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1:

我看到那篇日记,觉得里面的错误很可笑,我不会犯那样的错误了,因为这些单位我都懂了,我不会用错。

生2:

我注意到计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生3:

我能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复习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使刚刚形成的知识网络更加牢固。

同时,学生也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长度单位: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面积单位: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

千克

时间单位:

人民币单位:

教学反思

教师应重视学法指导,注重记忆的规律性,有利于记忆的强化效果和记忆的持久保持。

在学生头脑中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呈现出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才能使量与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图形的认识。

(教材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总结有关点、线、角、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

2.总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特点,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总结有关点、线、角、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难点:

进一步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它们的具体意义,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各种实物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展示实物立体图形。

师:

大家看看老师带来了哪些图形?

生1:

有很多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

生2:

有很多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设计意图:

用生活中的物体来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

1.复习有关“点、线、角”的知识。

师:

老师带来的图形不完整,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你能补充一下吗?

【设计意图:

补充老师的遗漏之处,让学生觉得很有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1:

我补充有关点、线的知识。

老师让学生将他画的内容在投影仪上展示,并介绍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生2:

我补充的是有关角的内容。

教师让学生将他画的内容在投影仪上展示。

师指名让学生说说这些角的特点。

2.体会直角、钝角和锐角,用三角尺来验证。

师叙述完要求后,让学生独立在自己练习本上操作。

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师:

谁上来做一做?

指名演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路,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鼓励学生多思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复习有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第3题,学生弄清题意后举手回答。

生1:

第一个图形是四四方方的,是正方形;第二个图形扁一些,是长方形。

生2:

我补充。

四四方方是说四条边一样长,扁一些是说长和宽不同。

师:

同学们总结得不错。

4.复习观察物体。

师让学生看教材第92页第4题。

看懂题意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我观察的是我的课桌。

我从正上方看是一个大长方形,从侧面看是一个小长方形。

生2:

我观察的是魔方,从正面、上面、侧面看,都是正方形。

……

师总结:

是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总结

师: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生1:

我们复习了有关图形的知识,简单的有点、线段、直线、射线,复杂的有角、长方形、正方形、球、圆柱等。

生2:

我们还从多个角度观察了物体,发现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生3:

有关图形的知识都在这节课里。

……

师: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板书设计

图形的认识

教学反思

1.上复习课时,教师往往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少照顾到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没有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复习效果不尽人意。

2.复习要在美好的情境中、和谐的氛围里进行,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更容易激发,创新的品质才能得到锻炼,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复习课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图形与测量。

(教材第94~96页)

教学目标

1.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将这些知识点条理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难点:

体会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周长和面积的不同。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三、情境导入

师出示建房地基测量图。

师:

图中的工程师在测量地基的长、宽等数据。

同学们猜一猜,他们测得这些数据做什么用呢?

生:

可以计算地基的周长、面积。

根据这些数据还可以大致计算出需要多少水泥、多少钢筋、多少砖,甚至大约要建造多久都可以计算出来。

师:

你说的不错。

测量在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图形与测量”。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决心】

二、巩固交流

1.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师: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整理一下,并与同桌说一说吧!

生1: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生2: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

这些单位在什么时候使用呢?

生3:

厘米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使用。

用平方厘米来表示课桌面的面积就太小了,用平方分米就比较合适。

师:

你说的不错。

师出示教材第95页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师生评议。

2.复习周长、面积。

师:

具体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学生和同桌交流,然后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生1:

我这里有一张长方形卡片,我把周长“画”出来了,大家看。

这些线段的长度总和就是它的周长,这一块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边说边比画)

生2:

我这里有个蛋糕盒子的盖子,我也把盖子的周长用红笔“画”出来了,大家请看,这红色的长度之和就是周长,这个蓝色区域的大小就是面积。

师:

对呀,周长就是图形周围一圈的长度和,面积就是那个面的大小。

师:

大家弄懂了吗?

试着完成教材第95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指名学生展示并说明自己的答题思路。

3.复习周长、面积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