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9304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docx

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

2012年9月份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

2012-10-09

一、监管动态

摘要:

1.信托产品重启开立证券账户。

2.缺位“十二五”规划信托被逼到“边缘化”墙角。

1.信托产品重启开立证券账户。

云南信息报9月03日消息,8月31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关于信托产品开户与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信托公司可自行开立证券账户参与证券交易,或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委托基金公司专户理财、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参与证券交易。

这意味着暂停达三年之久的信托开户将重启。

点评:

证监会此次松绑信托证券账户,对阳光私募而言显然是一大利好。

同时,账户稀缺成为历史,有利于降低产品发行成本,会大力促进阳光私募行业的发展,也表明管理层壮大机构投资者的思路。

具体的利好体现在,首先,可以大幅降低阳光私募信托管理费,预计每年的管理费将从一百多万元下降到二三十万元,使阳光私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其次,信托账户的重启也可使阳光私募的发行门槛降低,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行业;第三,近些年股市行情低迷,私募在熊市中生存艰难,未来信托费用的大大降低将减轻很多私募机构的负担,使私募和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2.缺位“十二五”规划信托被逼到“边缘化”墙角。

上海证券报9月21日消息,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管局联合发布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从宏观调控、机构布局、市场体系、机制改革、金融监管以及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对“十二五”期间的金融业做出了详细规划,对银行业、证券业(包括券商、基金和期货公司)和保险业都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甚至对作为“非正规军”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和典当行都有提及,唯独少了“金融四大支柱”之一的信托业,报告通篇也无“信托”字眼。

信托业资产规模虽已突破5.5万亿,直逼金融业第二把交椅,却仍然没有摆脱“不招人待见”的命运。

业内人士指出,信托缺位的原因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直接原因是随着各个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全面铺开,对信托公司业务产生挤出效应;内在原因则是目前信托公司自主管理能力不高,“融资工具”角色没有根本转变,尚未成为典型的金融机构。

点评:

横向扫描各类金融机构,银行理财业务凭借商业银行网点、投资起点低等优势,在资产管理市场举足轻重,并有取得正式资管牌照的可能;新《证券基金法》出台后,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将得以放开,私募基金也会成为正规军;8月出台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意见稿)》,也基本确立了券商代客理财业务体系;另有18家期货公司申请资管业务,部分已获证监会受理。

相比之下,信托公司的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容易被“边缘化”。

更重要的是,目前信托公司自主管理能力不高,“融资工具”角色没有根本转变,从信托公司集合信托产品发行上看,项目融资产品占了绝大部分。

而投资管理公司,财务公司等均可从事此类业务,信托公司业务缺乏独特性。

“十二五”规划给信托公司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坚持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坚持产品和业务创新,信托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二、行业聚焦

(一)整体趋势

摘要:

1.县级城投频借信托融资发力基建。

2.信托公司跑马圈地争战“愈演愈烈”。

3.信托公司冷对证券账户重启。

4.信托公司瞄准文旅产业开拓新蓝海。

5.高占军:

信托计划迎挑战利率市场化挤压产品空间。

6.信托代销佣金下降成定局。

7.信托业人均薪酬达26.7万元高居金融行业之首。

8.8月信托现拐点基础产业持续领跑。

9.8月集合信托产品发行量下降46%地产类预期回报率最高。

10.信托参与股指期货雷声大雨点小机构排队入场产品却寥寥。

11.第三方理财机构面临“断粮”危机。

12.信托公司年内有望试水商品期货。

13.9月信托募集期明显缩短。

14.22万亿银信理财成财富管理主战场。

1.县级城投频借信托融资发力基建。

经济参考报9月5日消息,今年以来,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风生水起,受到市场热捧。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主要融资主体的地方城投公司,除省、市一级地方融资平台外,其中不乏县级城投公司身影。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内,市场上发行了18只信托产品,融资方均为县级城投,融资规模超过3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基建类信托产品升温背后是地方政府在稳增长压力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困境。

同时,由于投资者和城投公司等融资方信息不对称,部分信托销售人员过于强调收益和兑付安全性,基建类信托产品背后风险不容忽视。

2.信托公司跑马圈地争战“愈演愈烈”。

上海商报9月5日消息,中国私人财富急剧增长,集合信托在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以其较高的收益率赢得了旺盛的需求。

目前,集合信托的销售主要有四种方式:

通过银行渠道推介;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推荐;通过信托公司自身的财富中心进行直销;通过其他机构(如保险销售团队、券商等)代为推介。

商业银行推介费用走高、第三方理财机构狠拼价格、信托公司到处跑马圈地多重因素使集合信托销售的渠道之争越演越烈。

不过,银监会明确规定非金融机构不得推荐信托产品,金融机构只能推介信托产品,不得代销信托产品,并放开异地销售限制,被业界认为是监管层力挺信托公司直销的信号。

3.信托公司冷对证券账户重启。

中国经营报9月8日消息,8月31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发布《关于信托产品开户与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信托产品开立股票账户的重新开放。

但是,在A股市场低迷的背景下,禁令的解除并未迎来信托公司和阳光私募对于新设账户的热忱。

“我们已经收到了这个通知,但还没有去开新账户。

一方面,这项业务主要是和阳光私募合作,我们赚取少量的管理费,是辛苦钱;另外,现在市场行情不好,阳光私募募集资金比较困难,也没有什么需求来做这个。

”中融信托一位内部人士说。

阳光私募公司的看法也颇为谨慎。

上海一家阳光私募的高管表示,尽管这项政策降低了公司的成本,但由于市场低迷,赚钱效应有限,他们向信托公司提出申请新账户的动力并不强。

点评:

信托计划开户重启后,信托公司投资股票市场将不再有实质性障碍,显然这首先有助于信托公司开展业务,扩大受托资产规模,增加入市资金量。

集合信托计划按照规定“投资金额在3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不超过50人”,此前由于开立账户有限,信托公司客户规模也只能缩减,此次重新开闸将有助于扩大信托公司客户规模。

但是,本身公开发行的信托资产总量为2400亿元左右,其中有一半左右已经投入股权类、固定收益类的资产,剩下一半即使全部投入股市,力量也比较有限;另外,银信理财产品总量超过10万亿元,立即出现显著结构转变也比较困难,毕竟储户还是倾向于保守型的固定收益投资。

估计信托产品和银信理财产品投资股市的初期规模在2000亿至4000亿元左右。

4.信托公司瞄准文旅产业开拓新蓝海。

第一财经日报9月28日消息,被誉为中国“实业投行”的信托公司,将触角伸向了文化旅游产业。

在信托公司纷纷谋求转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2012年,信托公司对文化旅游产业这片新蓝海的开拓正在加速。

此前,多家信托公司曾涉足文化旅游产业。

今年4月,中信信托、首创华夏、中恒聚信、星耀集团联合,成立总规模达10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基金,该基金将重点投入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和民族文化等领域。

点评:

在广义的概念下,包括住宅、商业地产、保障房、旅游地产等,都属于不动产信托。

目前信托公司都在尝试业务转型,投资旅游地产可算是房地产信托业务的一种创新。

实际上,在楼市调控的背景下,很多开发商试图从旅游地产切入,实现转型和突围,而信托公司是开发商在这条道路上非常合适的伙伴。

另外,信托公司热衷参与文化旅游产业,不仅符合信托业转型的大方向,并且也有相关措施支持。

从政策层面来看,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去年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会上提到,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

就地区而言,以北京市为例,今年8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共同起草的《关于金融促进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外公布,其中提到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发行债务工具融资,实施并购重组,运用保险资金、信托资金以及租赁等方式融资。

5.高占军:

信托计划迎挑战利率市场化挤压产品空间。

和讯网9月5日消息,9月5日,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在中国债券国际峰会2012上表示,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信托产品资产规模达到5.3亿,其中单一资金信托3.6万亿,占比68%,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5万亿,占比28%,未来集合资金信托的规模将有更大的发展。

但他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他私募融资工具的发展挤压了信托产品的空间,对于信托计划是个挑战。

6.信托代销佣金下降成定局。

北京商报9月14日消息,目前信托第三方销售的佣金水平通常在1%-3%之间不等,代销费用主要与产品的发行难度、发行周期、市场认可程度及产品期限等因素挂钩。

例如目前一年期产品的代销费用通常为1%,那么同样的两年期产品一般对应2%的代销费。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信托第三方代销费用普遍下降0.5%,上海一位第三方负责人称,佣金率的下调确实令第三方的日子不好过,特别是一年期以上信托产品的代销费用明显下降。

北京一位第三方销售人员也坦言,近两月以来,北京地区大多数信托产品代销费用也下降了0.5%左右,有的甚至还更高。

点评:

首先,从长期来看,信托第三方代销费用整体确实将呈现下滑趋势,但并不意味所有产品的代销费用都会下降,主要还是根据具体产品的供需关系市场化确定:

对于那些市场认知度高的项目,比如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信政合作类的项目,第三方销售机构在其中起到的推荐作用相对较小,代销费用自然会降低,反之,对于推介难度较大的产品,则代销费用将依旧相对较高。

其次,对于代销费用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市场信托产品的供不应求所致,面对有限的投资渠道,人们的投资需求却在不断加大,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凭借高收益、低风险的优势,而受到广大高净值投资者的追捧,推介难度降低;另一方面,第三方销售机构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也促成代销费用的下滑。

7.信托业人均薪酬达26.7万元高居金融行业之首。

扬子晚报9月11日消息,随着上市公司中报披露的结束,作为这几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金融行业,其各子行业的中期薪酬变化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前日研究金融业上市公司中期报表,根据报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该项目包括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及为职工支付的其他费用等,比“应付职工薪酬”更能反映实际薪酬情况)计算,银行业薪酬同比增幅有所下降,券商整体薪酬同比降近两成,保险公司薪酬同比均上涨,而信托业仍是薪酬最高的行业。

薪酬变化无疑折射了各行业的冷暖变化。

8.8月信托现拐点基础产业持续领跑。

经济观察网9月11日消息,经过3个月的上涨后,信托市场8月份出现拐点,新产品成立的数量和规模同比、环比均呈现下降。

根据用益信托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成立353个,成立规模为600.35亿元,数量环比减少17.78%,成立规模环比下降21.39%;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数量同比减少18.41%,成立规模同比减少16.22%。

发行的情况同样如此。

8月份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发行303个,发行规模为609.21亿元,与上月相比,发行数量和规模基本与上月持平,其中产品数量环比上涨1.34%,发行规模则环比下降0.97%;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和规模则下降幅度较大,同比分别下降18.11%和21.73%。

其中一个原因是,信托公司普遍在7月进行年中短暂休整。

据了解,7月多家信托公司召开内部半年会议,确立下半年的经营战略及业务开展重点。

点评:

房地产、矿产、证券产品因为行业景气度下降而产生兑付危机让信托公司变得更加谨慎。

同时,二季度出台降准、降息政策使得市场上资金相对宽松,银行信贷规模增加,一些企业优先选择银行渠道融资,这也让信托发行受损。

此外,从收益率看,自6月贷款利率两次下调后,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已经连续三月环比下降,从预期年收益率来看,8月份成立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9.08%,环比减少了23个基点。

9.8月集合信托产品发行量下降46%地产类预期回报率最高。

财经网9月17日消息,9月17日,益普财富发布数据显示,本月共有37家信托公司发行了109款集合信托产品,环比下降46.31%。

其中,华信信托发行了11款,位居第一;中铁信托发行了10款,位居第二;中融信托发行了9款,位居第三。

前三位信托公司合计发行数量为30款,占比为27.52%,环比上涨1.41个百分点。

10.信托参与股指期货雷声大雨点小机构排队入场产品却寥寥。

虽然业内对信托参与股指期货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是2011年6月银监会出台并施行《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以来,参与股指期货的信托产品却仍数量有限。

尽管目前业内已有华宝信托、华润信托、外贸信托等几家信托公司获得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资格,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只产品,如第一家获批资格的华宝信托的相关产品投资于股指期货,但是截至目前表现均平平。

点评:

由于《指引》中对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有诸多限制,信托公司更可能把股指期货作为产品投资配置的一小部分来进行,但是由于目前整体市场情况较差,证券投资信托表现均不理想。

11.第三方理财机构面临“断粮”危机。

经济观察网9月30日消息,随着信托公司开始走向幕前,第三方理财越来越势弱。

因为拿不到优质产品,一些第三方理财公司开始面临“断粮”危机。

今年以来,因为投资需求大增,一些好的信托产品变得越来越紧俏。

一些抢手的项目还未发行就被信托自有客户认购一空,即便第三方理财机构能够参与发行的,佣金也大幅下降。

据深圳一位从业者表示,这一困局目前已经有几十家第三方理财机构“寿终正寝”。

点评:

目前信托公司直销自己的产品已逐渐形成趋势,原因是直销信托产品,对信托公司来说既可以减少信托公司的成本,又能更加巩固与客户的关系;另外,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沟通起来也比较方便;同时,一些客户也开始跳过第三方理财直接与信托公司联系。

而由于目前第三方理财机构所提供的上游金融产品供应来源多数为信托产品,这也直接导致了大部分第三方理财“断粮”。

12.信托公司年内有望试水商品期货。

期货日报9月25日消息,在信托公司陆续获批参与股指期货的同时,商品期货的大门也有望于年内向他们敞开。

5月份,银监会曾召集10家信托公司,讨论《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下称《指引》)的修订。

拟修订的内容之一,便是将信托公司参与期货市场的投资范围,由股指期货扩大到商品期货。

近日,多位信托行业人士表示,目前《指引》的修订正在加速,商品期货投资有望最快在年内向信托公司放开。

这也意味着,信托公司有望成为继基金公司之后,第二类获准利用商品期货进行对冲交易的特殊法人。

13.9月信托募集期明显缩短。

北京商报9月27日消息,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的募集期限呈逐渐缩短的趋势,今年9月信托产品的平均募集期仅为17.98天。

据了解,通常信托公司给予信托产品的募集周期为一个月,但由于近两年来信托市场的火爆,产品提前完成募集已是常事,今年以来还时常出现信托产品被“秒杀”的情况,一些产品甚至在正式推出前就已经预约满额。

好买基金统计从去年到今年9月信托产品的募集时间,发现本月信托的平均募集时间为17.98天,而去年2月的平均募集时间长达26.26天。

点评:

信托产品募集周期逐渐缩短主要还是由信托市场供需不平衡所造成的,股市、基金市场的不景气使人们更愿意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信托产品凭借其高收益成为投资者抵御通胀的有效手段,而目前市场信托产品数量有限,好的项目更是有限,因此会出现抢购、甚至“秒杀”的局面。

同时由于《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信托公司加强风险防控,并对信托发行规模加以控制,从而造成信托产品发行放缓,更加剧了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

14.22万亿银信理财成财富管理主战场。

用益信托工作室9月27日消息,10年前,居民的财富管理非常单一,除了存款主要就是买国债;10年后,居民的财富管理工具日益丰富,银行和信托理财产品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主战场。

2011年这两类产品总规模超20万亿元,还有基金、债券、外汇等其他财富管理工具。

2005年11月起施行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成为了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发展的法规基础,银行理财产品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发行规模翻番,2008年更是激增3倍以上,达3.7万亿元,随后的2009年到2011年依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11年全年发行量接近17万亿元。

同样受益于财富管理市场快速发展的还有信托理财产品,2002年7月开始实施的《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与《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共同构成信托理财发展的法律基石。

从2007年开始信托理财出现井喷式快速发展,增加2.7倍到近万亿元,2008年到2011年持续出现快速增长,2011年全年发行信托理财产品规模约为5万亿元。

(二)产品态势

摘要:

1.八成应收账款信托来自地方平台。

2.杠杆暴利诱惑中小投资者团购伞形信托。

3.地产信托兑付洪峰有望平稳度过。

4.地方“稳增长”开启融资盛宴基建信托成新宠。

5.多家信托公司获批发行ABS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速。

6.“应收账款”信托扎堆发行。

7.债权类信托受热捧。

8.前8月基础产业信托融资逾1200亿。

9.双评级引领风险防控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

10.地产信托兑付洪峰有望平稳度过。

11.国内首支影视集合信托产品面世。

12.开发商与信托公司“一拍即合”设立地产基金曲线融资。

1.八成应收账款信托来自地方平台。

北京商报9月17日消息,近日,应收账款信托的发行可谓异军突起。

据格上理财不完全统计,自6月-9月14日,共发行72款应收账款信托,融资总额266.77亿元。

有业内人士提出,对于这类信托产品的兴起,投资者仍需从融资方的实力、债务的还款能力、产品增信担保模式三方面防范风险。

这72款产品规模最大的是12亿元,规模最小为6000万元;其中最高年化收益率达12.5%,最低的仅为5.5%,平均收益率8.85%。

从这些应收账款信托产品信息中发现,有近八成产品的融资方都是地方平台。

平台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有两类,其中最主要一类是基础设施类项目,其模式是政府委托代建再回购,从而产生了企业对政府代建费用应收;另外一类是由土地收储、整理出让而形成。

点评:

应收账款信托的基本模式与银行保理业务颇为相似,主要通过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募集资金,将这笔钱支付给企业,并作为企业应收账款收益权的对价;当应收账款顺利回收后,就用于支付信托投资人的本金和收益。

而相对于银行保理业务,应收账款信托主要以平台公司的融资为主,期限相对较长,通常是1-3年。

应收账款信托的风险同样不可忽视,对于这类产品主要还是要看融资方的还款实力或应收债权对应债务人的还款能力。

除了选择实力较强的融资方以外,还要密切关注应收账款债务人的偿还能力。

如果债务人是地方政府,应考察其财政实力;如果是企业,则要重点考察其经营情况及负债率等指标。

此外,就是要考察增信措施的设置,较好项目一般提供股权、土地抵质押或第三方担保等模式。

2.杠杆暴利诱惑中小投资者团购伞形信托。

和讯信托9月20日消息,即便信托证券开户政策已放开、信托账户使用费骤降,也挡不住资金对伞形结构化信托产品的追捧热情。

从信托公司获悉,近期不少大户借道伞形信托试图在股市抄底,甚至出现中小投资者筹钱“团购”伞形信托的子信托劣后权的情况。

3.地产信托兑付洪峰有望平稳度过。

北京商报9月24日消息,今年三季度是年内房地产信托的最高兑付高峰,此前业界担心在此期间会出现兑付风险,不过从目前来看,并没有一款产品违约,分析人士预计,如今三季度已近尾声,这一兑付潮即将平稳过去。

据国泰君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至四季度房地产到期兑付规模分别为366亿元、368亿元、716亿元、309亿元,其中7月为单月兑付高峰达504亿元,而三季度也成为今年地产信托兑付最密集的阶段。

今年7月兑付的117款信托产品中,有26款房地产信托;8月100款如期兑付的产品也有28款房地产信托。

用益信托分析师颜玉霞表示,面对三季度大批地产信托到期,并没有违约案例。

一位业内人士还透露,今年下半年以来,监管机构、商业银行都加大了对房地产贷款资金的风险监控和抵押物管理,而且银监会逐月对将到期的地产信托进行逐个排查,一旦发现风险,会提前制定风险防控预案。

4.地方“稳增长”开启融资盛宴基建信托成新宠。

上海证券报9月5日消息,近半年基础设施信托的收益率都在上升,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同样是基础设施信托,其背后的风险因素会差别很大。

具体要看机构对项目的筛选能力,而财政实力较强的地方政府对应的产品风险会比较小。

随着各地“稳增长”政策相继出炉,投资闸门再度开启,一场融资盛宴也正在逐渐发酵。

基础设施信托却当仁不让地成为这场盛宴的主角。

调查获悉,7、8两个月内,基础设施信托延续了5月以来的热度,其发行已攀升至各资金运用领域的首位。

5.多家信托公司获批发行ABS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速。

财经网9月6日消息,多家信托公司人士表示,目前监管部门已批准10多家信托公司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ABS)的申请,数家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已上报发行计划。

机构人士表示,未来ABS的发行速度将提升,发行主体也将多元化,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有望继银行、保险等机构之后分食ABS市场。

已获批的信托公司基本是资产规模较大或是参与过有关项目的公司,中小信托公司目前尚未得到批准。

6.“应收账款”信托扎堆发行。

投资时报9月6日消息,近期,应收账款类信托异军突起,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到8月中下旬,共有60多款应收账款类信托产品发行,实际募资规模241.6亿元,规模最小的也有1亿元,平均预期收益率高达8.84%。

近期某大型信托公司发行一款应收账款类信托产品,规模达12亿元,产品投资期限为18个月,预期收益率达7.2%。

而今年以来,该信托公司共发行此类信托数量高达15款。

点评:

信托渠道为希望将应收账款提前利用,增加现金流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的企业提供便利。

应收账款信托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投资者选择这类产品时应详加考察。

上期周评介绍过应收账款类信托的模式以及风险,本期介绍一下对应收账款类考察方式。

首先,弄清产品背后的交易对手,即融资方,最好是省市级的项目,而非区县级项目;其次,要考察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最好选有地方财政或人大决议或出具相关文件对应收账款进行承诺;第三,要考察增信措施的设置,采用股权、土地抵质押或第三方担保等模式的产品安全性较高,但避免担保方为普通私人公司;另外,如同抵质押率的限制一样,应收账款的折扣率越低越好。

7.债权类信托受热捧。

北京商报9月12日消息,利得财富11日发布报告称,得益于今年以来股市的持续低迷,债权类信托迎来了销售火爆的局面。

随着前期股市的节节走低,债券投资近期十分红火。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债券投资市场的平均回报率达5%以上,个别债券投资品种甚至达到10%,而其中债权类信托产品以其较低的风险、较高的收益而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点评:

债权类信托是权益类信托的一种,是融资方将其持有的未获偿还的债券转让给受托人(即信托公司),并以此获得信托融资时由信托公司发行的。

债权类信托的火爆一方面是因为股票市场先前持续走低,投资者不得不分散投资,寻求多元化的信托投资产品,而债权类的抵押相对可靠,较为适宜投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步伐的放缓,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此时通过借道债权类信托来解决融资问题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8.前8月基础产业信托融资逾1200亿。

经济参考报9月11日消息,近几个月,基础产业领域风头颇劲,融资规模在集合信托占比持续领跑。

用益信托10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成立353个,成立规模为600.35亿元。

其中,在基础产业领域成立产品83款,共171.22亿元,占总成立规模的29%,其投向主要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而从前8个月数据来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