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932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0)Word格式.doc

(三)第三阶段(2020年):

示范带动期 18

六、保障措施 18

(一)加强组织领导 18

(二)强化督查评估 19

(三)落实资金投入 19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规划

(2018-2020)

2015年以来,巴中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的号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平昌县成功创建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

拥有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1家,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创新创业示范园2家,市级众创空间5家;

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20家;

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培育企业6家,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156家;

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授权专利数972项,双创环境不断优化,双创要素加快聚集,双创活力持续迸发,呈现出后发追赶的良好态势。

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创业四川行动计划(2016-2020)》和《中共巴中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决定》等精神,结合巴中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规划范围以巴中市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巴中经开区”)为核心,涵盖巴州区和恩阳区。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的发展实效,着力推进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一条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推动创新创业要素的有效聚集,激发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活力,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坚持梯级孵化,分类培育。

着力构建全链条科技孵化体系,对创客、创新团队、初创期企业、成长期企业等进行分类培育,提高企业创业成功率。

坚持问题导向,先行先试。

切实破除制约双创发展的瓶颈制约,大力开展具有引领效果、示范作用的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

牢牢把握开放、创新的新趋势,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的广泛合作,增强对创新创业资源的吸纳能力,以更广的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创业。

(三)战略定位

围绕建设“全链条、多业态、跨区域创新创业福地”的战略定位,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为返乡创业集聚区、成果转化加速区、绿色发展示范区。

返乡创业集聚区。

围绕巴中籍企业家、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等重点群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特别在资金、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吸引其返乡创业就业,形成“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雁归经济”效应。

成果转化加速区。

大力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着力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支持企业购买重大科技成果、发明专利并实施转移转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步伐。

绿色发展示范区。

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引导创客、团队、企业在绿色经济领域开展创新创业,着力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促进低碳、循环发展,不断增强双创对绿色发展的带动能力。

(四)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地形成功能完善、成效明显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双创主体更加活跃、双创要素更加聚集、双创服务更加健全、双创环境更加优化,创新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幅提升。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新增专利授权量300件。

载体建设持续推进。

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0家,孵化场地总面积突破20万平方米。

平台搭建更加健全。

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30家和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服务机构30家。

人才集聚效应明显。

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100人,带动社会就业人员数达到3000人。

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实现营业总收入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0亿元,双创基金规模达到1亿元以上。

表1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发展目标

类别

指标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创新能力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

2

5

10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

50

80

100

新增专利授权量(件)

200

300

载体建设

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家)

3

4

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家)

8

孵化场地总面积(万平方米)

20

平台搭建

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家)

30

市级以上科技服务机构(家)

人才集聚

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人)

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数(人)

60

带动社会人员就业数(人)

1000

2000

3000

产业发展

营业总收入(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亿元)

40

双创基金规模(亿元)

0.2

0.5

1

注:

以上年度数据为累计达到数。

二、空间布局

根据基地的地理区位、发展基础及发展潜力,按照“三区联动、集群集聚”的理念,构建“一带一廊一谷”的空间格局。

图1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空间布局

(一)一带

“一带”即秦巴大道创新创业带,依托秦巴区域电商产业园、巴中置信新型产业园、大众创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互联网+”众创产业园、秦巴金融街、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等载体,加快聚集高端创新创业要素,吸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和创客入驻,打造基地创新创业的核心集聚区。

表2秦巴大道创新创业带主要载体

序号

名称

发展定位

秦巴区域电商产业园

构建电商培训中心、网货供应链中心和仓储物流配送、商品展示、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电子商务领域的专业型孵化器。

巴中置信新型产业园

打造孵化服务区、标准厂房区、生活服务区、商务配套区四大功能板块,探索“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链条式孵化模式。

大众创业园

推进商务办公、标准厂房、人才公寓等基础设施建设,合力打造以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的综合型加速器。

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

“互联网+”众创产业园

建设众创空间、众创公寓及相关配套设施,打造金融、电商、互联网+、移动支付四大板块,建设以“互联网+”为特色的众创园区。

6

秦巴金融街

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金融后台,做优增质服务,打造秦巴金融高地,为创新创业提供完善的金融支撑。

7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

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型主题沙龙活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对接会,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

(二)一廊

“一廊”即柳津-佛江创业走廊,重点推进中关村巴中双创广场、佛江创客街区等项目建设,通过引进优质资源、培育双创主体、完善服务平台,将其建设成为基地创新创业的联动区。

表3柳津-佛江创业走廊主要载体

中关村巴中双创广场

依托柳津桥国际城,引进中关村优惠政策、高端人才、科技成果、金融创投等资源,打造“孵化+创投”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

佛江创客街区

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融合消费、休闲、文化、旅游、社交等功能,为创业者提供产品展示、融资交易、创业帮扶等服务。

青年创业咖啡

以创意、分享为主题,为青年、中小学生提供交流互动平台,打造结合创意、沟通、体验为一体的众创集聚区。

启航创客空间

(三)一谷

“一谷”即恩阳锦江临港创新谷,以“互联网+”模式融合传统产业与科技创新,重点推进川东IT产业园及电商基地、筑梦小镇和世纪外滩电商大楼等载体建设,构建基地创新创业的科技孵化圈。

表4恩阳锦江临港创新谷主要载体

川东IT产业园及电商孵化基地

搭建电子商务孵化平台、五彩巴中电商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以孵化培育电商企业、IT科技企业为主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服务载体。

筑梦小镇

围绕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领域,重点加强与川东IT产业园及电商孵化基地的合作对接,为毕业企业和成长期企业提供后孵化服务。

世纪外滩电商大楼

以办公室、实验室、工作室为载体,以互联网、研究开发为主导,打造集联合办公、商务服务、科技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楼宇。

三、四大行动

(一)创新主体培育行动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对接高端资源,引进重大科技成果,实现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提供政策解读、创业孵化、创业投资等多种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集约发展。

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开展定向帮扶和精准服务,加大其在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

专栏1创新主体培育行动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推动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明显的企业积极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支持其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推广应用科技成果。

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倍育计划,推动落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和《巴中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库,进一步健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动态考核和扶持力度。

行业龙头企业培育。

围绕基地主导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现高点晋位、优势升级、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项目培育、产业带动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主导产业发展行动

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实现绿色发展、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专栏2主导产业发展行动

特色农业。

积极发展有机菌菜、道地巴药、生态养殖等产业,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加工水平高、市场开发和带动能力强、规模大的龙头企业,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信息技术。

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电子商务企业,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

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旅游、交通、物流、医疗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引领智慧产业发展。

智能制造。

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逐步实现智能设计、智能管理,形成具备较强竞争能力的智能制造产业。

(三)孵化载体建设行动

支持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社会机构通过新建、改扩建、共建等方式,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等孵化载体建设,健全配套设施,强化服务供给,有效聚集区域内外的创新人才、团队和创客,孵化、催生一批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经营率,推动形成富有活力、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专栏3孵化载体建设行动

加快载体建设。

大力开展孵化载体建设,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孵化链条,鼓励符合条件的孵化载体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资格。

健全服务功能。

支持开辟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工商注册、税务代办、年检变更等基础性服务;

吸引金融服务、融资担保、法律事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落户载体成立分支机构。

完善配套设施。

围绕科技孵化载体,打造“24小时生活配套服务圈”,配套规划人才公寓,不断完善饮食、购物、休闲、娱乐、住宿等各项设施,提高孵化载体入驻企业、创业者及相关人员的工作、生活便利程度。

(四)双创品牌塑造行动

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弘扬双创精神、树立双创典型,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

积极参与和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论坛、大赛、展会,充分利用成都“菁蓉汇”优势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和素质训练,不断提升基地的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栏4双创品牌塑造行动

营造社会氛围。

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杂志等媒体渠道,通过主题策划、专题报道等方式,大力弘扬“善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双创精神,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

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辟基地建设专栏,运营公众微信号,解读双创政策,树立双创典型。

推动品牌建设。

深入开展“科星荟”大赛、“巴中青年创业大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成都菁蓉汇·

巴中专场”、“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学院”、“创客训练营”等活动,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创新创业文化品牌。

开展创新教育。

在中小学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注重培育青少年的创新意识。

依托有条件的培训机构和中介组织开展创新能力专业培训,鼓励经历丰富的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等担任创业导师。

四、六大任务

(一)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加快行政审批管理改革。

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对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动态调整,并向社会公示。

 

大力推进“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服务,在巴中经开区、巴州区、恩阳区的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创新创业服务窗口,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协同办理。

完善智慧政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开发“智慧政务”手机客户端,推进行政审批由“条块分割”向“整体联动”转变、由“群众来回跑”向“部门协同办”转变、由“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用政府权力的“减法”和服务的“加法”换取“双创”主体创新创业活力的“乘法”。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全面实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份证照”。

全面推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实施“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举措。

探索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推行企业名称远程自助查询申报,简化冠名程序。

进一步减化注销登记,简化和完善企业注销流程,实行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着力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

(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落实财税优惠政策。

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文件精神,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技术合同交易、企业所得税减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方面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等优惠政策。

落实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给予个人股权激励、政府投融资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债提供担保等政策。

适时推广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创新财政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用于重大创业创新项目推进、重大功能平台建设、重大活动举办等。

建立财政稳定扶持机制,对新认定的科技孵化公共载体、科技创新平台、企业研发机构等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实行科技创新券制度,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有效扶持。

探索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在性能、技术等指标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条件下,有效发挥政府采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作用。

(三)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加大高层次人才汇聚。

认真实施“巴山优才”计划,重点引进产业发展领军型、专家学者、核心骨干等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巴中创新创业,鼓励支持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带成果到基地创新创业。

对于引进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报到后签订正式协议的,按相关政策给予安家补助费用。

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社会养老、医疗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生活居住等保障机制,消除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

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办、领办企业,在完成岗位职责和聘用合同约定任务的前提下,依法经所在单位批准,兼职从事有助于推动巴中发展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

鼓励事业单位科研团队与科技型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鼓励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入股科技型企业。

加强引进人才事业编制保障,推行科技人员岗位流动绩效互认。

引导巴中籍人才回归创业。

瞄准巴中籍企业家、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及其他愿意回乡创业人员等重要群体,制定出台创业资金、土地供给、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回乡创业扶持政策,强化返乡人员创业辅导培训,降低返乡创业门槛,广泛引导其回乡创业。

(四)提高成果转化效益

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

发挥科技中介服务的纽带作用,探索产业技术研发的市场化机制,培育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

推动相关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共建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开展深度对接合作和协同开发。

吸引省内外高校院所在巴中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大型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建设专业型众创空间向各类创新主体开放技术、开发、营销、推广等资源。

建立科技成果信息汇交系统。

搭建统一开放的科技成果信息、专利文献、标准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布科技项目实施情况以及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等信息。

加强与省内外技术转移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导中介机构、社会投资机构参与,建成上联下通、开放共享的科技成果信息汇交系统。

建设网上技术交易平台。

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以信息发布、融资并购、公开挂牌、产权交易、咨询辅导等为主要内容的网上技术市场,连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投融资机构、高校院所和企业等,集聚成果、资金、人才、信息、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活跃技术交易活动。

(五)强化科技金融服务

创新科技金融产品。

支持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金融事业部,改革小微企业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提高审批效率。

在完善已有金融产品基础上,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融资租赁、信用担保、科技保险、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科技租赁等科技信贷专营产品、供应链金融及投贷联动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提升科技金融服务供给能力。

提升基金服务能力。

加快优化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推动设立一批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吸引境内外知名基金聚集,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现资本与资源、资本与企业、资本与项目的精准对接,形成较为完善的基金市场化运行机制。

发展双创众筹平台。

把握互联网经济的开放共享特征,积极探索众筹服务平台的发展和应用,鼓励开展创新产品和创新项目的实物众筹,将创新创意付诸实践。

稳步推进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股权众筹平台,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募集早期股本,增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者的能力。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培育知识产权企业。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引导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支持企业开展以产品链、创新链为纽带的国内外专利布局,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推进知识产权运用。

建立健全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查评议制度,在重大产业规划、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重大经济和科技项目等活动中开展知识产权评议,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加强专利、商标、文献、标准等信息整合和利用,为各类创新主体明确研发方向、确定技术路线提供导航服务。

加大侵权处理力度。

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和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开展知识产权综合执法,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点和快速维权通道。

探索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信用标准,鼓励、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建立专门服务于双创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强化对侵犯知识产权等失信行为的惩戒。

五、进度安排

建设集聚期

重点任务是夯实基础、集聚要素:

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发展的优良环境,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聚集。

同时,塑造创新创业文化,强化对双创示范基地的宣传展示和省内外的交流合作,提升基地的知名度。

优化提升期

重点任务是完善服务、培育主体:

一方面健全基地有关扶持政策,着力完善人才、成果、资金、政策、产业相关联的双创链条;

另一方面持续拓展和提升基地的双创服务功能,包括公共服务、孵化服务和金融服务。

同时,引导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形成“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示范带动期

重点任务是总结经验、示范带动: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形成开放高效、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现双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全面释放基地发展动能,辐射带动全市双创工作发展,建成在“省内领先、西部一流”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基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巴中市双创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研究解决基地重大问题,统筹协调与基地发展有关的各项工作,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基地建设给予大力支持。

引入专家咨询机制,成立由省内外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创业导师组成的基地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就基地运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论证,提供决策咨询和参考。

(二)强化督查评估

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形成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责任人持续跟进和及时反馈的格局。

严格按基地进度安排,强化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

完善基地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工作信息报送、任务动态调整机制。

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强化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导和跟踪分析,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三)落实资金投入

充分利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积极争取国、省项目支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的有效参与,主要用于重点项目建设、人才引进和政策扶持,确保基地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制定巴中市双创示范基地资金管理办法,按照“专账专户、专款专用”的原则,实施集中管理、定期跟踪、第三方机构评估等方式,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管,有效提高资金安全性、效益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