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942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埋怨(mán)果脯(pǔ)盥洗室(guàn)长吁短叹(xū)

B.角逐(jué)迸发(bèng)狙击手(jū)瓜熟蒂落(tì)

C.择菜(zhái)折本(shé)剖腹产(pāo)因噎废食(yē)

D.湖泊(pō)铜臭(xiù)入场券(quàn)着手成春(zhu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每晚六时许,城市的马路上来往的车辆不绝如缕,一些马路志愿者们站在路口,面带微笑地提醒那些准备“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

为了您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

B.中国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突破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建设中国独立自主的空间站,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科学家们蠢蠢欲动。

C.在河南的一场矿难中,三十三名矿工尽管年龄不一,性格各异,但是他们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井下生活。

D.李嘉诚这位曾表态财富应该“取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富翁,挥金如土,至今已向社会捐款近13.7亿美元,这位富翁还称他的“李嘉诚基金会”是自己的“第三个儿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只有深刻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才能在历史提供的高起点上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和谐文化。

B.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十年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C.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D.浙江省日前出台有关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为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电脑游戏等“付出代价”,这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一周年之际,中国文联与中国老教授协会文艺专业委员会和大众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一本沉甸甸的画集《历史的硝烟血染的记忆——老艺术家笔下的抗日战争》。

,;,;,;也有当今后起之秀的最新创作,显现着当下青年

人对那段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①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青年画家的许多作品

②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出老一辈艺术家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③这里有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木刻、漫画、宣传画、油画、国画等作品

④充满了深沉的悲愤与战斗的激情

⑤它们高昂着英雄主义,洋溢着真诚与理想

⑥有上世纪四十年代亲历战争苦难的老艺术家们的作品

A.③④⑥②①⑤B.③⑤⑥②①④C.③②⑥④①⑤D.③④⑥⑤①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追随着西方的脚步走。

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甲午战败后转学制度;戊戌变法失败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但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困境,这便使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于是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在中国30年间集中体现。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

所以,这次危机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

它们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那就是“中”、“和”、“容”,即中庸、和谐、包容。

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万物一体而相互仁爱。

主张天道即人道,天地生生之德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需要人来实现,人恰恰可以由“尽心”而“知性”,由“知性”而“应天”,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正根源于此。

当然,过分强调“天命”,会忽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一面。

需要特别指出,儒家传统中还有一支主张“天人交胜”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荀子、王夫之等,他们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遵循自然天道的正常规律,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道家崇尚“自然”,希望通过“道法自然”实现人道契合、人道为一。

认为万物与人既是平等又是相互联系的,反对人为、机心,主张顺道而为,复归于朴,提倡一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生命境界。

佛教虽为外来文化,但很好地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最有中国特色的莫过于禅宗。

禅宗集中体现了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理解,对中华道德礼义的吸收和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

佛教提出“佛性”为万物本原,万物之差别仅是佛性的不同表现,其本质乃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山川草木,悉皆成佛”。

这些价值观在现实制度和生活中就具体落实为一个“度”字。

“度”就是分寸,就是节制,就是礼数,就是平衡,就是和谐。

它不仅是中国政治智慧,也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更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

这种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传统特别伟大的一点。

在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籍中四书五经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使得生态文明中的日常生活超越了现实的功利追求。

这些生活实践看似涓涓细流,却共同汇成了生态文明所需要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这种从容有度的生活方式通过节制人的无限欲望,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能够纠正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种种错误。

(摘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5期,有删改)

5.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不能走工业化的道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

B.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而它们的宗旨和追求是完全一样的。

C.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

主张天道即人道,强调人事,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荀子、王夫之等人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人的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要尊重自然规律,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相等的。

6.下列各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到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都是因为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

B.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磨合,终于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演变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禅宗。

C.从某种角度上说,全球金融危机也是中国谋求更好的发展的一个机遇。

D.一个“度”字不仅表现了中国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因而也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也集中体现了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的事实告诉我们:

中国不能不顾现有国情继续走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

B.“度”体现出的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民族特别伟大的原因。

C.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庸、和谐、包容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D.生态文明需要一种从容有度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它可以节制人的无限欲望,使人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它比工业文明更为先进。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题3分)

仇览字季智,陈留考城人也。

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有数,无知者。

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薄亭长。

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

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

躬助丧事,赈恤穷寡。

其年称大化。

览初到亭,人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诣览告元不孝。

览惊曰:

“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

母亲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至子以不义乎?

”母闻感悔,涕泣而去。

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

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

谓览曰:

“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

”览曰:

“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涣谢谴曰:

“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薄后耳。

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

览入太学,时诸生同那符融有高名,与览比宇,宾客盈室,览常自守,不与融言。

融观其容止,心独奇之,乃谓曰:

“与先生同乡壤,邻房牖,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

”览乃正色曰:

“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读其中!

”高揖而去,不复与言。

后融以告郭林宗,林宗因与融贵刺就房谒之,逐请留宿。

林宗嗟叹,下床为拜。

览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以疾辞。

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

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

妻子庭谢,侯览冠,乃敢升堂。

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

后征方正,遇疾而卒。

(节选自《后汉书》)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苦身投老投:

接近B.政尚严猛尚:

尚且

C.其年称大化化:

转变D.虽在宴居宴:

安闲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仇览重视教育感化的一项是()

①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果菜为限,鸡豕有数。

②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

③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

④譬以祸福之方,元卒成孝子。

⑤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

⑥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仇览为官,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产;重视教化,使被母亲控告不孝的陈元成为孝子。

B.王涣对仇览不治罪而感化陈元的一类做法不满,于是仇览离任去太学学习。

C.仇览在太学坚定心志专心学习,当时游谈成风,他不参与,使郭林宗由衷饮佩。

D.仇览学毕回乡,看重操守,不愿做官,居家严格要求自己和妻子儿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5分)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

②(5分)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雍陶(805—?

)唐代诗人。

字国钧,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

一年曾多次穿三峡,越秦岭,在江南、塞北许多地方游历过,写过不少纪游诗。

后辞官闲居,养疴傲世。

不知所终。

(1)本诗前两联景物搭配精妙,请简要分析。

(4分)

(2)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①君不见青海头,,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②辛苦遭逢起一经,,,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①今也制民之产,,;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陆游)

③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苏轼)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也是水湄

张晓风(台湾)

(1)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2)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

(3)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4)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5)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象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

春天不该收场的。

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6)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

似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庭。

(7)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8)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象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象吴刚或薛西佛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象“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

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

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

(9)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10)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象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

(11)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

(12)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

(13)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14)是为了跟夜僵持?

跟风僵持?

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15)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

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波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

(16)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潺缓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面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

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

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17)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曾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18)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19)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是为利,那也算得是一种足音了。

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

(20)如果照古文学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

这个字太秀丽,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21)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22)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

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

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

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23)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声,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24)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14.联系上下文,理解第(5)段中作者感到“懊丧”的原因。

(4分)

15.理解第(8)段中“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

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分)

16.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22)段的作用。

(6分)

17.题目“也是水湄”富含深意,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

(6分)

六、(15分)

18.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

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了公民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

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能进一步增强证件防伪性,同时社会用证单位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一致性认定,可以有效防止冒用他人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目前,全国已有1.6万多个派出所启动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到今年年底将在全国全面铺开。

答:

19.请给下面这则新闻写点评。

(不少于50字)

新闻:

四川达州65岁的蒋婆婆在今年6月15日摔倒在地骨折,她坚称是三个去搀扶她的小朋友将她撞倒在地的,甚至赖在其中一家吃住,要求三家的家长赔偿医药费。

三个小朋友则称是蒋婆婆自己摔倒,喊他们去帮忙,没想到反被抓住。

三家的家长已经以敲诈勒索向警方报案,已有7位目击证人愿意证明蒋婆婆是自己摔倒的。

公安机关综合调查相关情况,认定蒋某某及其儿子龚某某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行为,决定对老妇与其子分别予以行拘7日、10日,罚款500元的处罚。

20.仿照下面画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和例句相同,并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

(6分)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人生,,。

七、(60分)

21.作文(60分)

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

“赶快吃!

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

”也许这只是个笑话,然而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

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队的地方——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儿”的人……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015届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一中新校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C

6.C

7.B

8.B(尚:

崇尚)

9.B(①句是政治措施,⑤是拒绝游谈的表态,有①⑤的项不能选。

10.B(王涣对仇览的做法不满,理解分析有误。

王涣基本上认可,但有疑问,经过仇览解释后,他很赞赏,并让仇览去太学学习。

11.

(1)你听到陈元的过错,不治罪而感化他,莫非缺少鹰鹯一样威猛的心志吧?

(评分标准:

“罪”“化”“得无……邪”各1分,句意2分。

(2)那些剽悍轻浮放荡不羁的人,全都用耕田桑蚕之事役使他们,严格制定惩罚条文。

(评分标准:

“轻”“游”“役”各1分,句意2分)

12.

(1)答:

在颜色的搭配上,“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2分);在空间位置上,天上地下,远处近处,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

使得画面极为开阔,表现出边塞雄浑的特色。

从而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使人如身临其境(2分)。

(2)答:

词人通过写在塞路上行进时的所见,“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的描写展示了一幅饶有边塞情趣的美好画图。

(2分)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令人神往,从中寄寓着诗人希望和平的良好愿望(2分)。

13.

(1)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山重水复疑无路

(2)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千载谁堪伯仲间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4.(4分)懊丧的原因:

一方面因为伤春早逝(2分),一方面是因女人无休止的家务琐事而烦恼,急切寻求解脱而不得。

(2分)

15.(6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希望和梦想比作“羽衣”,将琐碎的日常生活比作“箱子”,这羽衣象征了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幻想(2分)。

繁琐劳累的生活让女人们往往忘记了曾经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向往(2分)。

对女人们来说其实她不想抛弃现在的生活,只要偶尔打开心扉还能拥有这个幻想就已经足够了,表明一个人只要希望和梦想还在,生活就会有诗意(2分)。

16.(6分)内容上,作者悟到春不曾匿迹,夏是春的延续(2分)。

任何东西只要存在过就不会真正消失,会以其他形式继续,因此不必为了失去而懊丧(2分)。

结构上,这一段与前文伤春早逝的内容相呼应(1分),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2分)

17.(6分)“也是水湄”的含义是“也在水边”(1分)。

因为“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因而她想象自己也在水边(1分)。

作者借此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只要心中抱有美好的向往与热爱,平庸的生活也可以充满诗情画意(2分)。

题目有一种诗意之美,与作者所要表达的“诗意地生活”这一主旨一致(2分)。

 18.参考答案:

身份证办理指纹信息登记

19.参考答案一:

让诬陷别人变成一笔并不划算的买卖,加重对诬陷的惩罚力度。

这样,才会去掉滋生诬陷的空间,人们才不敢随便诬陷;碰到摔倒的老人,我们才不至于冷漠,才敢无所顾忌地伸出双手。

参考答案二:

“人之初,性本善”,三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做了一件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却被无情地污蔑、讹诈,无奈下家长报警并经过一系列的调查才重获清白。

少年的未来就是中国的未来。

“一时糊涂”的老人用讹诈的手段扼杀向他伸出援手的孩子的善良和爱心,正是在扼杀良知的种子,破坏着未来社会的公序良俗。

参考答案三:

这样的老人需要谴责,我们遏制这种讹诈的制度也需要反思。

这件事情中,老人如果讹诈成功,将获得不小的赔偿。

只有有了惩恶扬善的有效规则,才能达到善“扬”抑“恶”的目的。

我们亟须建立并完善这样的规则,让讹诈善良的人承担沉重的违法成本,让好心的施善者安全、放心地去行善。

20.示例: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21.作文提示:

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唯有“抢”,人生才能焕发光彩。

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抢”的心态,指出这种“抢”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抢”的人们(民族)。

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抢”的不足。

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抢”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抢”或在“抢”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

参考译文:

仇览字季智,是陈留县考城人。

他青年时作为书生时淳朴寡言,乡里没有人了解他。

四十岁时,县府征召他补任官吏,选拔他当蒲亭长。

他鼓励人们发展生产,为百姓制定法令条文,以至到果树蔬菜定出限额,鸡猪规定数量。

农事完毕之后,就让子弟们住在一起,回到学校学习。

那些剽悍轻浮放荡不羁的人,全都用耕田桑蚕之事役使他们,严格制定惩罚条文。

他亲自帮助(有困难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