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948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3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4、介绍画像引出话题:

说到家,最让我们感到温暖的人莫过于妈妈,为了让大家认识我们的妈妈,同学们课前都认真画了一幅自己妈妈的画像,谁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

5、上台介绍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画像向全班同学介绍妈妈,介绍完毕,将画像贴在黑板上。

6、指明几个同学上讲台介绍后,同桌之间根据自己的画像介绍自己的妈妈。

7、教师小结:

我刚刚仔细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看到了温暖的妈妈,细心的妈妈,善良的妈妈,有时会发脾气的妈妈,大家在介绍自己妈妈的过程中,都面带微笑,一定是想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的时光。

二、主题交流,生话感受

1、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四幅图片,教师描述:

我们每个人从哇哇坠地,就生活在妈妈的温暖的怀抱里,小时候在妈妈的怀抱里允吸着甘甜的乳汁,在妈妈的怀抱里酣然入睡,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陪伴着我们。

同学们回家,也和妈妈一起重温了小时候的照片,还将一张和妈妈合影的有故事的照片,带来和大家分享,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和妈妈的故事。

2、学生带来的照片可能是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可能是和妈妈一起过生日的、外出旅游的、妈妈照顾自己的……主要体现了妈妈在生活上的关爱。

3、根据自己的照片回顾当时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体会从小到大妈妈给予的温暖和关爱,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共同分享,相互启发,更加深了对妈妈的爱的体会。

4、同学们带来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慈爱的可爱的妈妈。

同学们的交流,让我们感到了妈妈的爱,妈妈用爱的怀抱呵护着我们一天天的成长。

交流讨论,用一件小事说一说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5、(出示教材第21页第二、三、四副图。

)我们一天天长大,也有了自己的小烦恼,有时也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时我们最先想到的还是妈妈。

6、出示教材第21页的第一幅图,说一说,最近你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事吧。

7、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面向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预设:

学生可能会谈到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的时候,妈妈如何理解和鼓励的;

也可能会谈到与同学相处遇到困扰的时候,妈妈是如何开导他的。

……

8、教师小结:

看来妈妈的怀抱不仅是我们儿时的温暖港湾,也是我们逐渐长大以后的避风港。

三、总结升华,落实行动

1、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妈妈的画像,分享了和妈妈的故事,深深的体会到了妈妈的爱。

妈妈多么温暖的词语,有一位画家也像你们一样,画下了《我妈妈》这一本绘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播放ppt,教师轻声朗读,相机引导学生:

你看到了怎么样的妈妈?

(看到很棒的、强壮的、能做很多事情的、有时候也会发脾气的、永远爱我们的妈妈……)

3、答案可以是多样性的,但教师要以引导学生感受妈妈的爱为目标,引导他们明白,为了爱,妈妈可以为孩子做很多的事情,掌握很多的本领。

4、现在同学们再看一看自己妈妈的画像,你们想对妈妈说一些什么呢?

把你们刚才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画像的下面,夹在你的道德与法治的课本里面,等这一课上完了,我们把它送给妈妈好吗?

你也可以把这一句话直接告诉妈妈,给她一个深情的拥抱,让妈妈知道,你也是永远爱她的。

3-2

3、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爸爸的理解与爱。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爸爸的理解与爱。

1、将课本第22、23页的图片做成ppt,再补充一些相同主题的照片。

2、准备绘本《我爸爸》,配轻柔的音乐做成ppt。

3、准备新闻报道《外卖大叔送餐被罚》、歌曲《父亲》。

1、布置学生和爸爸一起在家翻看家庭相册,挑选一张和爸爸的合影,向爸爸了解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把这张照片带到课堂上来,做好在全班交流的准备。

2、每一个学生提前在家里面给爸爸画一个画像

一、介绍画像,引出话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妈妈,想不想给大家再介绍介绍自己的爸爸?

2、指名学生上台根据课前的画像,介绍自己的爸爸。

3、介绍爸爸,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是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也可以是爱好、工作,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介绍过程中,唤起对爸爸的温暖记忆。

上讲台介绍的同学,可以将画像贴在黑板上。

其余同学同桌之间相互介绍。

二、主题交流,生话感悟

1、出示课本第22页中的图片,教师描述:

在我们的心目中,爸爸是高大的,是有力的。

小时候爸爸曾经把我们扛在肩膀上,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长大了,爸爸带我们去看山看水看世界,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那么快乐,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的时光吗?

2、播放学生事先传来的照片,或者让学生根据带来的照片,回忆描述从小到大和爸爸相处的时光,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感受爸爸的陪伴和关爱。

分享绘本《我爸爸》,看看故事中的爸爸是怎样的?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学生:

故事中的爸爸有很多本领。

老师:

那你的爸爸有哪些本领呢?

故事中的爸爸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

那么你的爸爸是不是也经常陪伴你、逗你呢?

4、教师小结:

有的爸爸也许不擅长表达感情,不会经常说我爱你;

有的爸爸可能会很忙,不能经常陪伴你,可是你知道吗?

爸爸大多数都是行动派,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你的爱,都会用实际的行动来表达。

4、教师出示课本第23页的五幅图,选择最感动你的一张照片,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5、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外卖大叔送餐被罚》。

引导学生看新闻报道《外卖大叔送餐被罚》,引导:

看了这则新闻报道,你有什么想说的?

6、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这位外卖大叔确实没有把餐准时送到暂且不谈,违反了规则是否该罚也暂且不谈,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为了家庭生计而辛苦奔波的父亲,以及任何时候都忘不了女儿的那份深沉的父爱。

7、欣赏歌曲《父亲》,演唱:

筷子兄弟。

8、现在,你对你的爸爸是不是多了一份理解呢?

9、学生交流讨论:

今天回家,你想对爸爸说些什么?

三、深情表达,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在大家的交流中,我感受到同学们更加理解爸爸了,也更加爱爸爸了。

那么,把你想对爸爸说的话,写在爸爸的画像下面吧。

也把这幅画夹在你的道德与法制的教材里,等这节课结束以后,也给你的爸爸一个惊喜。

 

3-3

1、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并知道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

2、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爱。

3、理解日常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

4、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家庭成员应该履行的义务的规定。

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于家庭成员应该履行的义务的规定。

1、准备歌曲《我爱我的家》《相亲相爱》

2、将课本中的图片制成ppt。

3、准备好画笔、A4纸、前两节课给爸爸妈妈画的画像。

学生带一件最能体现家庭氛围的小物品,或者拍摄照片提前发给老师。

准备好画笔

一、歌曲导入,营造氛围

(老师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家》)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在妈妈的怀抱里,我们感受到温暖;

在爸爸的肩膀上,我们感受到力量。

我们爱自己的家。

二、主题交流,感受家的味道

1、(出示课本第24页的五幅图)那家是什么呢?

正如我们这一堂课题说的,家是幸福的港湾。

其实有时候,家就是一种令人舒服的感觉。

在家里,有一道菜,可能就是你爱吃的饺子;

在家里,有我们熟悉的物品,让我们既方便又感到亲切;

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亲手种的小花小草甚至还有蔬菜,让我们的家庭充满生机;

在家里,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有属于我们这个家的活动和仪式。

在家人的陪伴下非常快乐,在你的家中有没有一道菜、一个物件、一个活动,让你感觉特别有家的氛围?

课前我要求同学们做一个有心人,回家想一想,找一找,挑选一个最能让你感受到温馨的家的味道的物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家的象征物。

2、学生可以展示带来的物品,或者课前发给老师的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家庭的象征物。

3、教师小结:

在刚才的讨论交流中,我看到了有的家庭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菜式和口味,有的家庭有用了好久的物品,有的家庭每到过年过节,就要一大家子团聚在一起……从你们的叙述中,我听到了一份甜蜜,感到了一份温暖,正如作家冰心说的那样:

“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家里有我们熟悉的味道、用惯了的物件、看是平常而又充满意义的活动。

家就是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感觉。

4、教师ppt出示课本第25页上的两幅图,询问学生:

你有类似的感觉吗?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三、深化主题,提升感悟

1、我们常常说,家是港湾,就是因为家不仅能让我们吃得香睡得甜,开心放松,而且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家人会毫无保留的支持我们,为我们遮风避雨。

2、播放歌曲《相亲相爱》,学生可以跟唱。

3、教师引导:

刚才同学们都情不自禁的跟着歌曲哼唱,你觉得这首歌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一句歌词是什么?

4、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歌词。

5、过渡:

是啊,当我们有开心的事情,会迫不及待的与家人分享,当我们有伤心的事情,希望得到家人的安慰和理解,你的家人之间发生过哪些令你难忘的事情?

选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和大家说一说。

6、教师小结:

正如歌曲里唱的那样“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用相知相守换天长地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也明确规定,家庭成员之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四、绘制全家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现在把你们前两节课画的爸爸妈妈的画像都拿出来,老师这里给每一个人又准备了一张A4纸。

像老师这样,把爸爸妈妈的画像贴在纸上,在他们的中间再画上可爱的你,这就是你们幸福的一家啦。

2、教师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家》作为活动背景音乐。

3、看着自己亲手绘制的全家福,你想说些什么呢?

4、把这幅画送给爸爸妈妈,相信他们也会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

5、感恩父母

2-1

1、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而养成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品质。

2、培养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

网络绘本《当父母老了》,并制作成课件。

学生回忆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认真观察爸爸妈妈的一天,了解爸爸妈妈在一天中所做的事情。

一、导入新课,充分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温暖的家》这一课,感受到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在这一课上课之前,老师布置大家认真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为你做的哪一件事,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为自己做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同桌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3、全班交流,教师指1到2名学生说一说父母为自己做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其他同学可以相机补充。

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生病了,父母就衣不解带的照顾我们,我们有了一个小小的愿望,父母就不辞辛劳的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多的数不胜数。

其实,在我们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的时候,父母就付出了巨大的辛劳。

有一位妈妈就记录了自己的宝宝小时候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宝宝小的时候,妈妈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5、播放漫画《土豆妈妈》,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土豆妈妈在土豆小的时候,晚上是怎样度过的,体会土豆妈妈的辛苦。

6、教师引导:

看了土豆妈妈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7、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土豆妈妈的辛苦以及土豆妈妈对土豆的无微不至的爱。

是的,就像大家看到的土豆妈妈一样,每一个妈妈自从有了宝宝,就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爸爸也是这样。

爸爸妈妈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无微不至的、无怨无悔的、不辞辛苦的照顾着我们。

9、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小时候,父母照顾自己的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是父母讲给我们听的,也可以是其他人讲给我们听的,总之只要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都可以说一说。

10、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细小的事件中,感受父母付出的无法计量的心血和精力。

11、同学们,现在我们长大了,上学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照顾,是不是就减少了呢?

不是的,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照顾仍然是无微不至的,而且现在爸爸妈妈不但要照顾我们的生活,还要照顾我们的学习。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观察爸爸妈妈的一天,看看爸爸妈妈在一天当中都要做哪些事情?

下面就请大家把自己观察到的爸爸妈妈的一天,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可以相机补充。

12、教师小结: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虽然辛苦,但毫无怨言,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的心中充满了欣慰。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永远是父母心中最重要的牵绊。

二、交流讨论,明确如何回报父母。

1、教师引导:

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其实我们只要有一点点的回应,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简单的问候,都能让父母倍感温暖,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

2、情景辨析:

(1)出示情境题,引导学生读一读,思考思考:

这些情境中的孩子们做得对吗?

说一说你的看法。

情境一:

放学回家后,父母关心的问:

“饿了吗?

累了吗?

”孩子不耐烦的回答:

“又饿又累,烦死了!

情境二:

吃饭时,孩子看到桌上的饭菜抱怨:

“又是这些菜呀,难吃死了!

情境三:

父母下班回来很疲劳,靠在沙发上闭目休息,一旁的孩子却视若无睹,只顾自己打游戏。

(2)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题进行讨论辨析,说一说情境二中的孩子做得对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3)全班同学交流讨论,思考同一情境题的同学可以相机补充。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孝敬父母的人,也有不孝敬父母的人。

你的身边有哪些孝敬父母的事例和不孝敬父母的事例,说一说,与大家交流交流,他们做的好,好在哪里,他们做的不好,又不好在哪里?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不管有什么理由,我们都不能对父母发脾气,耍小性子。

要注意和父母说话的语气,把握分寸,体谅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父母伤心失望。

三、阅读绘本,进一步升华情感。

1、同学们,我们一天天在长大,而父母却一天天在变老,近期网上有一本非常温暖的绘画图本——《当父母老了》,老师把他带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播放绘画图本《当父母老了》的课件,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看了这个绘本,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说一说自己看了这个绘画图本之后的感受。

刚才大家认真观看了这个绘画读本《当父母老了》,也谈了自己的感受。

大家都认识到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中国有一句古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句话说的就是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爱父母,回报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回报对父母的关爱。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感恩父母》这一课,体会了爸爸妈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

我们做子女的,就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

2-2

1、培养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的代表人物及其事迹。

3、简单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对于父母和成年子女相关义务的规定。

培养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培养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思想。

课件

学生与父母交流,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回忆了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体会了爸爸妈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

让我们知道了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好好说话、积极沟通、用心理解等各个方面,让父母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

二、积极交流,认识到如何回报父母。

1、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可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在生活细节上体贴关心父母。

现在就请大家同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我们可以给父母做哪些小事情,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关爱?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教师提醒:

我们为父母做的事情,不必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以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切忌空洞和不切实际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其实我们想回报父母,表达孝心并不难,吃饭前帮她帮助爸爸妈妈摆碗筷,吃饭之后收拾自己的餐具,知道母亲父母喜欢吃什么,有机会的时候帮他们买一点,好吃的东西留一点给父母,理解父母的难处,照顾好自己,少让他们操心……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都可以让父母感到温暖和欣慰。

5、学习黄香温席的事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黄香温席的故事,读完之后再讨论讨论: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你认为黄香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要向黄香学习什么样的品质?

6、过渡:

从生活小事上关爱父母,会让父母高兴欣慰,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努力做一个让父母放心骄傲的孩子,更会让父母开心。

7、出示教材第29页最后一幅图,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让学生明白努力学习,好好生活,做一个让父母放心骄傲的孩子,这会让父母感到很欣慰。

8、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和父母进行交流,了解父母对自己期望,大家跟父母交流了吗?

那么下面大家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做?

9、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学生说一说自己怎样做才能尽可能的达到父母的期望,让父母放心骄傲。

三、讨论典型案例,进一步明白孝敬父母的必要性

1、大家在小小年纪都懂得了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赡养老人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可是生活中却有人不懂得这个道理。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田大爷的伤心事。

2、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30页的田大爷的故事。

3、全班交流讨论:

看完这个故事,你认为田大爷的儿子和女儿做得对吗?

你想对田大爷的儿子说些什么?

又想对田大爷的女儿说些什么?

是的,孝敬父母,赡养老人是每个做子女的本分,也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

在故事的最后,我们看到了法院对田大爷儿子和女儿最终的判决,这让我们明白不赡养老人,不孝敬父母,不但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还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这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是有明确规定的。

5、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本第30页最下面的一句话: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辅助父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事例,课本第31页就出示了两个孝敬父母的事例,请大家来读一读。

7、学生自由读一读教材第31页两个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体会两位主人公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

8、在我们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司马迁,他也是一位孝敬父母的人,请大家来读一读司马迁的故事。

9、学生读一读课本第31页的介绍司马迁的感人事迹,体会司马迁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而完成《史记》的伟大精神。

10、同学们,读了这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们又该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父母为我们的辛勤付出,讨论了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这种实际行动可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也可以体现为理解父母,还可以体现为努力实现父母的愿望,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去懂得关爱父母,回报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6、远亲不如近邻

1、通过直面邻居生活的方方面面,懂得邻居相处需要互谅互让、互帮互助。

2、通过阅读故事、回忆生活、辨析情境,掌握邻里和睦相处的好方法,并能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营造融洽的邻里生活氛围。

3、知道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我们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通过阅读故事、回忆生活、辨析情境,掌握邻里和睦相处的好方法,并能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营造融洽的邻里生活氛围。

通过直面邻居生活的方方面面,懂得邻居相处需要互谅互让、互帮互助。

社区生活的视频《六尺巷的故事》。

向爸爸妈妈了解与邻居相处的事例。

一、谈话导入

1、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是我们的家人,我们却与他们住得很近,我们可能不认识他们,却常常能遇见他们。

这些人,就是我们的邻居。

2、播放社区生活的视频,展示邻里生活的各种场景。

3、教室里面有你的邻居吗?

学校里面有你的邻居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除了在学校见到他们,你还会在哪里经常见到他们?

4、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邻居与我们住的很近,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他们,有的还知道彼此的家人,有的甚至还与我们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在同一个班级学习,看来,邻居与我们的生活很近。

教师板书:

近在身边

5、除了同班的、同一个学校的,你还认识其他的邻居吗?

你对他们有什么了解?

二、情境分析,换位思考

1、过渡:

看来邻居有不同的年龄,从事不同的工作,还有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爱好。

2、教师使用ppt出示四个场景:

朋友好久没有去了,今天来我们家聚会;

妈妈在忙,让我浇一下阳台上的花;

我要带我的小狗出门去玩一玩;

我们的家太小了,东西不想扔,但又暂时用不着。

以上四个场景都是我的个人生活,却给邻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教师出示p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