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9519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

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1.从整体的全球贸易状况来看,世界商品贸易GDP比重快速增长,

2.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贸易增幅巨大,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迅速提升,

3.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明显,制成品比重显著上升。

②全球金融失衡:

“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的金融失衡:

1.投资,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流入“金融国家”的金融证劵资本与流入“贸易国家”的直接投资资本并存的结构失衡,

2.全球资本流动和资本收益大部分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

美元霸权与全球金融失衡: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安排有利于美国维持一种不均衡的经济体系来过度地占有全世界的资源、商品和货币财富。

(2)根本原因:

①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国际分工发生重大变化

美国第三产业与创新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上升并日益成为比较优势的产业,使得全球最终产品需求集中于美国等市场,生产过程则分散至其他国家,经济全球化又促使这一进程在全世界充分打散,最终形成了美国为全球提供创新与金融服务业产品的全球产业梯次关联的格局,这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世界经济运行中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新条件下的暴露与放大。

②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的快速崛起

新兴工业国家贸易顺差的扩大加速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恶化,而将贸易顺差以购买美国国债等形式返还给美国,又使得全球经济失衡得以持续。

③美元体制的影响

1.美国拥有对现行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资本市场运行规定的制定权,使得美国通过扩大贸易逆差增加美元供给的同时,忽视贸易收支赤字规模增长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无法吸收大量美元结余,只能通过投资美元资产送回美国金融市场,进而支持美元体制的运行。

2.美国的经济调整政策可以仅为打成国内经济目标服务,而其他国家则需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被动的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以降低其影响。

思考: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参考)

经济全球化之利有:

一、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使发展中国家获得充足的发展能力。

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

三、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使发展中国家能有更合理的贸易和投资空间。

四、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和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五、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使发展中国家获得发言权,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经济全球化之弊有:

一、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

三、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四、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

5、世界市场的结构

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

①国际商品市场:

1.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主要是指面谈、电函,就主要交易条件打成协议,或签订合同的商品购销,这是通行的商品贸易方式)

2.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以商品交易所为代表)

②国际资本市场:

1.长期信贷市场(以证券交易所为代表)

2.短期信贷市场(以国际货币市场为代表)

③外汇市场:

主要从事本国货币同外国货币之间的兑换和买卖活动。

6、世界经济形成的三个阶段,起止时间

萌芽期(15世纪末~16世纪初)

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19世界70年代)

最终形成(19世界70年代~20世纪初)

三角贸易

建立垂直分工,英国占支配地位

垂直分工,扩大为欧美、日本与广大落后国家间的分工

7、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影响

①汇率的浮动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

(牙买加体系的内容)1976

汇率的波动导致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外贸成本和对外投资损益的不确定性加大,浮动汇率还可能导致各国之间竞争性贬值;

还为低买高抛的外汇投机提供了可乘之机

1对美元的约束得以解决,美元责任义务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的挂钩要求美元保持一定规模的供给约束,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对这一约束解除,同时,美元的主导地位还在,反而形成了美元本位制,一方面可以一方面发行纸币,使其贬值,稀释原来的债务,一方面可以利用金融市场吸引外国资金,流入政府、企业、个人,向国外转嫁危机,肆意地占有、运用或影响全世界的资源及其配制。

2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金融危机频频发生

利率汇率的频繁波动刺激了国际金融资本及其利益集团的跨国投机活动,导致金融危机频频发生。

8、新经济的成因?

(1)信息技术革命

①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成为美国企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信息产业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③减少失业率的上升,推动了就业的增长。

(2)制度的创新:

①微观层面的激励相容制度(企业)。

②股权融资为主的金融制度。

(3)政府干预:

部分放松管制,减少经济管制运行成本;

部分积极干预,如教育、环保。

(4)经济全球化

从国际分工角度分析中美交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美国利益的影响(参考)

原因:

(1)中国是劳动密集型,油价格优势,被美国抑制出口;

美国是技术密集型,对中国限制出口

(2)美跨国公司在华生产并销售,低廉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得到的制成品高价出售,从中获取暴利

对美国的影响:

产生贸易顺差,美国部分产业转移到中国,使美国国内产业空虚。

第二章

1、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区别

①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个状态,是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规则的全球一体化。

②经济国际化是各国经济活动由国内向国外扩展,使经济生活成为国际化的现象。

③世界经济一体化:

由政府推动,并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

现在,世界经济正从经济国际化阶段过渡到经济全球化阶段,另外国际化的世界经济是工业社会规模经济国际扩张的结果,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则主要是信息社会网络经济兴起的产物。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①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1.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

2.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②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③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3、国际经济协调的渠道

国际贸易协调(如关贸总协定、WTO)、国际金融协调(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区域经济协调(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发达国家经济协调(如G8)、发展中国家经济协调(如七十七国集团、ASEAN)、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协调(如东盟“10+3”)

第三章

1、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空间开发技术、海洋工程技术。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全面性、世界性。

战后科技革命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各领域,各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虽然美国在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参与其中。

②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科学指导下的技术革命和技术革命基础上的科学发展,两者融为一体,成为统一的变革过程,战后科技革命中,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明显地表现出“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趋势。

③革新了及其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由于垫子计算机的诞生与应用产生了自动控制机从而革新了机器体系,机器成了人的脑力的延伸,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

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④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益社会化,它要求政府出面进行投资、组织和协调,同时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当代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3、三个产业都包括什么?

第一产业,即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部门,包括农民牧渔业。

第二产业,即对第一产业的产品进行加工的产业,亦称加工业,包括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矿业。

第三产业,即为第一、二产业和居民消费提供服务的部门,包括贸易、运输、通信、金融、保险以及各种公司事业和服务业。

4、生产力结构的重大变化?

(1)劳动者日益智力化

战后,遮着科学技术新发展。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一方面,看管、操作、控制等劳动变成了自动控制系统的职能,体力劳动获得了更大程度的解决,职工队伍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居多,另一方面,知识密集型产业劳动者需要有足够的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培训,因此,战后科技的发展使劳动者的智力因素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体力因素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呈现出劳动者智力化的趋势。

(2)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

战后,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改进与应用使机器增加了自动控制系统,从而使机器生产实现了由手工操作向自动化的转变,机械化生产转为自动化生产。

(3)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

战后,在新材料革命中,大量人工合成材料涌现出来,并日趋在劳动对象中占据主导地位,使人类利用和加工天然劳动对象阶段进入到创造劳动对象的新阶段。

5、产业结构的融合

1.第一产业同第二产业融合,农业出现产业化、现代化趋势(如农业生产属于第一产业,但农业中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又使其汇入第三产业之中)。

2.第二产业同第三产业融合(产前产中产后三者之间界限逐渐模糊,如钢铁工业属于第二产业,但其应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自动化生产,其开发和使用的软件又属于第三产业)。

3.第三产业逐渐软化,第四产业形成共识(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知识、技术、服务和信息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提高)。

6、国际金融信息化:

(1)网络银行的发展:

1.机构上的(纯)网络银行

2.服务概念的网络银行

(2)电子货币的发展:

比特币、时间币等

(3)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国际贸易信息化:

(1)国际贸易结构的信息化:

1.商品结构的变化(信息产业在商品中所占比例上升)

2.国际贸易本身的结构变化(虚拟市场的出现)

(2)国际贸易方式的变化:

电子商务(通过电子数据来开展商业活动)

(3)国际贸易主体的变化:

虚拟企业的出现(主要指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跨国企业优势互补,签订协议而形成联盟)

利用所学知识,中国应确立哪些产业为主导产业,为什么?

第四章

1、全球危机的内容

(1)资源危机:

可再生资源的退化:

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利用不当,造成土地的严重退化,使一些土地永远失去了生产能力,淡水的不足以及与人口分布的不一致,导致人均淡水资源严重失衡,危及人类生存,生物资源中部分物种消失,威胁整个生态系统。

2>

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煤炭、室友、天然气等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世界能源存量迅速减少。

(2)人口危机:

人口与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结构中大多数为低水平的人力资源,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3)环境问题:

世界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地球变暖、垃圾国际化等,发达国家及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行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体现了本代人,代际都要公平。

(2)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旨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3)共同性:

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还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

由可持续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路径结合中国现实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

(参考)

产生的原因:

(1)世界自然资源的退化(土地资源、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

(2)世界粮食危机加深

(3)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垃圾、地球变暖)

解决路径:

(1)发展循环经济

(2)建立“绿色法庭”

关于中国的发展提建议:

(1)增加和提高能满足基本需求的经济基础和生产能力,

(2)减少技术含量很低的粗放型高能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经济产业数量。

第七章

1、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1)欧洲美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离岸金融的兴衰

冷战期间,美国的巨额援助以及苏联将其美元资金向西欧的转移导致了欧洲美元的形成,由于欧洲美元基本不受一国金融法规的约束,其产生引发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分散化,导致“离岸金融中心”的产生与发展,而在此之后,由于金融自由化在各国的充分发展,各国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离岸金融则由盛而衰。

(2)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1972年5月12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的包括7种货币在内的外汇期货标志了金融衍生品的产生,由于汇率、利率的波动,在金融衍生品及其市场的发展中,利率互换交易余额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货币互换交易余额的增长速度。

(3)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部门直接投资的增长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自由化,发达国家银行对利润的追求和拓展业务的需要以及通信、网络、交通的便利使得发达国家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部门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4)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逐渐成为外汇储备持有主体,以及一些国家为跳出“资源组织”寻找解决办法,主权财富基金得到了迅速发展。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

(1)欧元区的统一货币政策改变了区内经济环境,导致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国家积累了严重的债务泡沫盒信贷泡沫

(2)政府推行赤字财政并高度依赖资本融资市场条件下,债务危机直接表现为市场信心危机,政府难以控制。

(3)欧元区成员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主要依赖单一的财政政策工具。

1971.12《史密森协议》

第八章

东亚区域合作的现状、特点、动力、阻碍?

现状:

(1)“10+3”(韩、日、中)[从2000年起东盟首脑会议期间都举行“10+3”会议]

(2)三个“10+1”[“中国-东盟”“韩国-东盟”]

(3)中-日-韩

(4)东盟

(5)各种双边自由贸易区

(6)次区域多边合作[“湄公河”“图门江”]

(7)非官方协调机制[东亚展望小组会议、产业和商业论坛、亚洲论坛]

特点:

多层次

小国主导,大国参与

10+3为框架

以经济委重点,金融为先导

机制性(定期举行、形式越来越正式、但没有成为制度性)

动力:

危机感(欧洲,北美都已有了自由贸易区)

日益增强的经济联系(内在动力)

东亚文化有很强的内化力

阻碍:

缺乏核心领导国(中日两国的矛盾)

区域意识薄弱,各国只顾自身利益

各国差异大(地域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等均有明显不同)

受美国的影响

政治障碍

第九章

1、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有哪四个?

(1)充分就业,把失业率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

(2)物价稳定,消费物价指数的上涨幅度在3%以内

经济增长,由于经济发展过程是周期波动的,因而一定时期经济增长至少是一个(3)完整的周期长度内的产量增加

(4)国际收支平衡,自由性交易(如商品、服务的进出口、单方转移支付等)项目要平衡

2、发达国家对经济全面调节的主要手段?

(1)制度调节:

主要体现为企业的国有化和非国有化。

(2)政策调节:

1.财政政策:

①财政支出政策:

调整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国家直接投资等。

②财政收入政策:

主要改变税率,来调节经济波动,资源配置,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和各种社会矛盾。

2.货币政策: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中央银行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泽类控制。

3.收入政策:

根据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来限制工资和价格的上涨(如对工资和物价实施管制、指导,对企业、公会进行道德规劝和协商会谈)

4.产业政策:

①宏观的产业结构政策(对重点产业的扶植,保护政策和对长期萧条、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政策)

②微观的产业组织政策:

市场结构控制(改善市场结构的政策,如分解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适当降低进入市场的壁垒,减少不合理的产品差别等)

市场行为控制(控制垄断是常用的控制市场行为)

5.人力政策:

(如劳动力再培训,发展职业中介等,可扩大就业机会)

6.经济增长政策:

影响总供给,如增加资本积累等

7.对外经济政策:

(如外贸政策,进出口退税,汇率政策等)

(3)经济计划化:

计划调节主要对象是私人企业,计划并不是统一,必须执行的,只是预测、指导,有一整套经济手段,严密的法律体系予以配合。

(4)社会调节:

主要通过推行管理民主化,社会福利制度来解决雇主与雇员,“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关系。

(5)国际经济协调:

1.国际贸易的政策协调

2.汇率政策协调

3.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3、三种典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政府尽量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充分鼓励自由竞争,政府主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依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管。

(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并重,其实质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这种维护体现在一是对竞争机制的维护,以确保经济发展永久的动力;

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以弥补竞争机制带来的副作用。

(3)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政府运用严厉的规则要求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利用利益机制诱导企业行为,使用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行政指导使企业尊重政府的意图。

4、对美、德、日三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评价

一、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模式:

大多是在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的。

战后以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广泛调节为主要特征的凯恩斯主义的问世,不仅导致了西方经济学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而且由此形成了以美、德、日为代表的各类经济模式。

二、西方经济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其体制原因:

几十年来,各国经济模式对于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80年代起至今,虽然各国都在不断调整体制结构,但是面对世界经济的飞速变化,这些国家的经济模式越来越暴露出某些方面的局限性。

上述经济模式中,第二种“政府主导型”模式面临的问题比第一种更多。

如果从经济体制的角度观察,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

经济体制对世界经济快速变化的“不适应症”。

三、从美、德、日经济模式的变化中看出,经济的调整改革,仍然围绕着国家与市场力量对比的变化,它的主导趋势是“放松”政府对经济的管制,使经济运行和政府管理进一步市场化。

其特点是:

(1)国家干预调节的重点在变化。

  

(2)企业组织形式继续变化。

  (3)对原有的经济规则进行改革。

  (4)加大经济开放的强度。

借鉴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经验,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1)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模式,认为应在市场经济中寻找和确定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最佳结合程度。

(2)有计划的或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模式。

以市场资源配置方式为基础,同时引入政府等公共机构通过计划和政策对经济活动进行的调节。

(3)二次调节模式,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

“凡是市场能做的,应当让市场去做,市场起着第一次调节或基础性调节的作用。

政府只做市场所做不到的事情,政府发挥第二次调节或高层次调节的作用。

(4)东亚模式,也就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即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那样,建立由政府进行强大干预的市场经济。

第十章

1、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1)按人均国民收入标准:

1.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东南亚、中亚、撒哈拉、南非洲地区)

2.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亚洲、非洲、部分拉丁美洲)

3.高收入但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几个是偶生产国和出口国)

(2)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准:

1.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大都在非洲)

2.石油输出国(多在中东,另拉美、非洲也有)

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四小龙”、泰国、马来西亚、智利、墨西哥等)

4.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

5.最不发达国家

2、金砖国家(BRICS):

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

3、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

(1)东亚特点

在市场不成熟的条件下试试政府替代,政府对特定部门进行积极的扶植与干预

政府一方面通过强有力的行动,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控制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维持宏观的稳定。

3>

在“强政府”主导下,实行典型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对外贸易采取“加工组装型工业化”的模式。

4>

一方面,依靠国内高储蓄和政府控制得肩宽实现高增长,一方面将引进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结合,促进与国际经济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及时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

重视公共政策的积极作用,腔调通过政策调整收入分配,建立相对合理的收入结构,重视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提供。

(2)拉美特点

政府同样对经济积极干预,但更多侧重于通过制订经济计划,试试扩张性经济政策刺激需求,以及通过国有化和贸易管制等措施直接控制和保护国内替代产业。

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初级产品出口支持工业化,在保护国内市场条件下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实行典型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国内积累率降低,投资率不高,对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