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961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

金沙一中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金沙一中2018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乌鸦名声不好是被冤枉(节选)

在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鸟类中,乌鸦的名声很不好。

这种坏名声的产生其实是有根源的。

乌鸦通体浑黑,它没有喜鹊漂亮,不如麻雀机灵,没有燕子活泼,也不如杜鹃乖巧,更没有黄莺优美的歌喉,它叫起来沙哑、刺耳,人们一听就会皱起眉头。

在古代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因为乌鸦误传消息一怒之下杀死了恋人格露丝,之后又迁怒于乌鸦,使乌鸦背上了欺骗的恶名;而中国古代的巫书中说,乌鸦也常常代表着死亡、恐惧和厄运,甚至连它的叫声也被看做是不祥之兆。

迷信的人对这些传说深信不疑,于是,便有了“乌合之众”“乌鸦嘴”“天下乌鸦一般黑”等说法,大多数人对乌鸦是讨厌、反感,甚至蔑视的。

其实乌鸦名声不好是被冤枉的,它本是一种吉祥鸟、报喜鸟,很多典籍中都可以找到证明。

早在商朝,就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传说。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言:

“周将兴时,有大赤鸟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

”这里所说的“大赤鸟”指的就是乌鸦。

同类说法在《淮南子》《左传》《史记》等史籍中也有记载。

唐代诗人张籍在《乌夜啼引》中写长安一位小吏被囚在狱,在家人准备变卖家产为其赎身时,“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

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

可见,乌鸦报喜在当时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乌鸦还是鸟类中的慈孝鸟,“乌鸦反哺”的典故众人皆知。

《本草纲目•禽•慈鸟》中说:

“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诸多儒家经典都有关于乌鸦“反哺慈亲”的记载。

晋代的李密在《陈情表》中也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表达了自己为祖母尽孝的愿望。

在《慈乌夜啼》这首唐诗中,白居易赞颂了乌鸦感人至深的孝道,将其称为“鸟中之曾参”,同时也批评了吴起“其心不如禽”的行为。

“乌鸦喝水”的童话故事流传甚广,而乌鸦的智慧也得到科学研究的证实。

美国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动物行为专家路易斯莱菲伯弗尔研究发现,乌鸦是人类以外具有第一流智商的动物,其综合智力水平大致与家犬相当。

特别令人惊异的是,乌鸦竟然具有独到的使用工具以达到目的的能力。

在日本一所大学附近的十字路口,经常有成群的乌鸦在等待红灯到来。

    在多次观察后,动物研究者惊异地发现,每当红灯亮起,乌鸦就飞到地面上,迅速把胡桃放到车子的轮胎下。

等到交通指示灯变成绿灯,车子开动便会碾碎胡桃,乌鸦们迅速落地品尝美食。

研究者得出结论,乌鸦很具创新性,甚至可以“制造工具”来完成各类任务。

对于人们对乌鸦的误解,胡适先生很不以为然。

在他的白话诗《老鸦》里,乌鸦虽然“无枝可栖”“整日又寒又饥”,但却是孤独而勇敢的斗士,它能看尽人间不平事,又可洞悉红尘龌龊人。

胡适的诗,既是一首乌鸦的颂歌,更是在为乌鸦正名。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乌鸦坏名声产生根源的一项是(     )

A.在人们眼中,乌鸦的形象不佳,歌声不美,性情等方面也不如燕子和杜鹃.

B.古希腊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杀死恋人后迁怒于乌鸦,使乌鸦背上了欺骗的恶名.

C.在中国古代巫书中,乌鸦常代表死亡.恐惧和厄运,其叫声被人们看作是不祥之兆.

D.人们借“乌合之众”“乌鸦嘴”“天下乌鸦一般黑”等说法,表达了对乌鸦的厌恶之情.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早在商代的典籍中就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记载,这可以表明乌鸦是一种吉祥鸟.报喜鸟,而非不祥之物.

B.《尚书传》中提到“大赤鸟”口衔谷种聚集在王屋上,武王和大夫们都十分高兴,这里所说的大赤鸟就是乌鸦.

C.《乌夜啼引》中写少妇听到乌鸦啼叫,认为这是丈夫将要得到赦免的吉兆,可见乌鸦报喜在当时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D.乌鸦是鸟类中的慈孝鸟,我国古代很多儒家经典中都出现过乌鸦“反哺慈亲”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乌鸦是孝顺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乌鸦名声的考证,本文不但引用了众多古书上的材料,还加入了科学研究的内容,既有说服力又有趣味性.

B.研究人员发现,乌鸦是人类之外具有第一流智商的动物,能够独立制造并使用工具是它与家犬的区别.

C.从唐代诗人白居易《慈乌夜啼》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吴起的不孝表现相反,曾参应该是讲究孝道的.

D.与人们对乌鸦的误解不同,胡适在诗歌《老鸦》里表达了对乌鸦的赞美之意,他笔下的乌鸦是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斗士.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此题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乌鸦坏名声产生根源”,以此圈定范围,主要集中在文本第一自然段,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

D项,乌鸦名声不好后才有的这些说法,不属于“乌鸦坏名声产生根源”。

故选D。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A项,乌鸦报喜,始有周兴”是商代的历史传说,而非典籍记载。

故选A。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B项,不合文意,原文是“其综合智力水平大致与家犬相当”;且“独立制造并使用工具”错,原文是“乌鸦很具创新性,甚至可以‘制造工具’来完成各类任务”。

故选B。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

“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同知谏院。

仁宗遗赐直百余万,光率同列三上章,谓:

“国有大忧,中外窘乏,不可专用乾兴故事。

若遗赐不可辞,宜许侍从上进金钱佐山陵。

”不许。

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金以遣舅氏,义不藏于家。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

“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

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

”许之。

   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

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

“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

”安石曰:

“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

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

“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帝曰:

“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

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

“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

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

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

   帝崩,赴阙临。

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

“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

”后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

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

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4.文中涉及一些文化常识及文言词语的解释,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B.“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C.“甫”:

开始.刚刚;“革”:

通“亟”,指病重;“展”:

省视;“过”:

探望.

D.“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B.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C.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D.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仁宗用于赠送.赏赐的东西,价值竟达百余万,司马光认为国家还有大的忧患,内外贫乏,不可专门效仿乾兴的旧事.

B.河朔一带天旱欠收,司马光认为天下财用总量是恒定的,救灾和节约用度,应该从贵戚和近臣开始,皇帝许可了这种做法.

C.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同,王安石出来主持政事时,司马光请求辞职,离开了京城.但在他居住在洛阳的十五年间,天下人将他当作真正的宰相.

D.司马光勤于政务,临死之前对别人仍然恳切教导,好像是在梦中说话,但所说的还都是朝廷.国家的大事.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和判断文化常识正误的能力。

实词含义,可用代入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法等来判断,考生平时要加强积累和训练。

文化常识,则要耐心梳理和积累。

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多个,其中“迁”属于高频词语,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故选D。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这类题型,可用语感法、句首句尾发语词标志法、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法、排除法等来判断,另外陈述对象发生改变,则变化后的陈述对象前往往要断开。

用这些方法,知A、B、D三项错误。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这类题型,既要找准选项对应原文区域以两相比较,然后还要加以理解分析和推断。

两相比较和理解分析推断后,知道A、C、D三个选项都是对的;而B项“皇帝许可了这种做法”与原文“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皇帝的意思与司马光一样,但表示暂时不能允许这么做)意思恰恰相反。

故选B。

六、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正是拜仁经验丰富的主教练瓜迪奥拉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之处:

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足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

C.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老谋深算:

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

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经验丰富”是对“老练”的暗示。

首空应该填“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从小农业到大农业,打算是长远的,符合“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反复深入地考虑。

解题时要注意三个成语的侧重点以及适用的对象。

故选D。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高中病句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大设错类型。

做题时多用语感法和主干支叶梳理法来判断排除并选出正确答案。

可先凭语感来初步判断明显存在诸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问题的选项,再结合主干支叶梳理法来判断。

A项偷换主语导致的成分残缺,“依旧热情不减”的应是“北京市民”。

B项搭配不当。

C项不合逻辑和搭配不当,“能激发”是一面而“好坏”是两面。

故选D项。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品。

      ,      。

      ,      ,      ,      ,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臵,覆盖面很广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善于使用排除法,要注意第二个横线后面是句号,这表明前两个横线上所填句子按意思分成两层。

按照主语一致的原则,②④两句可做起始句。

②句介绍艺术风格,而④句介绍内容。

六句话中介绍内容的还有⑤句,所以④⑤两句可连在一起放在前两个横线处;而第③句与“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一句话衔接最恰当,由此可得出答案。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7.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

“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同知谏院。

仁宗遗赐直百余万,光率同列三上章,谓:

“国有大忧,中外窘乏,不可专用乾兴故事。

若遗赐不可辞,宜许侍从上进金钱佐山陵。

”不许。

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金以遣舅氏,义不藏于家。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

“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

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

”许之。

   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

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

“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

”安石曰:

“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

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

“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帝曰:

“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

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

“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

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

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

   帝崩,赴阙临。

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

“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

”后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

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

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答:

                                                       

 

(2)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

“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

答:

                                                             

【答案】

(1)我只是凭俸禄和职位使自己荣耀,却不能拯救百姓于灾难之中,这等于是盗窃国家的名号(或名位)和车服仪制来为自己谋利。

(2)他所到之处,老百姓拦在路上聚集围观,以至于马都不能通过,大家说:

“您不要回洛阳了,就留下来辅佐天子,救活百姓。

【解析】

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

(1)句中,关键词“徒”译为“只是”、“荣”译为“使......荣耀”、“其”译为“自己”。

(2)句中关键词“遮道”译为“拦在路上”、“相”译为“辅佐”、“活”译为“使......活下来”。

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④。

【注】①玉垒:

山名,在今四川茂汝。

②北极:

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

指吐蕃。

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

④梁父吟:

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8.本诗作者登楼抒怀,请结合本诗首联具体阐述作者抒怀的内容。

答:

                                                                                                       

9.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小题1】一是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二是看到国家多灾多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小题2】用典(借古讽今)。

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中词、句的含义”和“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做这类题目,往往要创设情境,适当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

对熟悉作者,还可用知人论世法。

切忌空对空,而要具体分析。

由“伤客心”可推出“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由“万方多难”可推出“看到国家多灾多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和“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做这类题目,往往要创设情境,适当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

对熟悉作者,还可用知人论世法。

如杜甫的诗歌,多抒发其忧国忧民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情。

有注释的,一定要充分利用。

由注释四,可轻易看出尾联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联想到诸葛亮出山前后经历等就可推出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2)《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3)《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是:

                        ,                         。

【答案】

(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注意的字。

如:

“豗”、“砯崖”、“繁”、“停”、“荻花”等。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

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

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

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

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利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