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9628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

4、本学期各专业部要多次举行“集体备课”,好好利用这个平台。

把本校的教研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5、各专业部要根据各自的教研特色,争取多开展实习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6、各专业部要加强考勤,本学期本校实行月汇报制。

充分利用好校内网即时通讯软件的功能,及时登陆收发信息,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016.10.8

学习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第一、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中学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都是以教学策略作为中介的。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便于学生展开思考、发挥的专题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

这种策略的特点是不需要太多的课余时间,以课堂的成果展示和辩论、评价为最终的结果。

优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便于学生就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缺点是由于时间短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制约,专题研讨很可能不够深入。

第二、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

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

上课之前一定要深入钻研,精心备课。

备课要求做到,

一、备观念。

反复研读课标,领悟课标的实质,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发展,突出学科探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况。

用新理念去指挥和改造自己的教学。

二、备目标。

课标是教学指南。

具体的每一课都要求教师根据课标,教师用书,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大了,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了,压力更大了。

三、备教材。

新教材的编排变化较大,如何处理,采取何种教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能摆在老师面前的新课题。

第四,备活动。

课堂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

2016.10.31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防卫

  教育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性质、内容比较简单,但教师心理容易被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所困扰,当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就会造成教师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一是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调控,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

如情绪转移、向朋友倾诉、适度发泄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新平衡。

二是教师要保持正确的处事态度。

正视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能自高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

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待人处事既有自知之明又有容人之心。

三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主动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四是科学地正视自身的生理健康。

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生理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理方面发生某种病态,就会引起心理方面某些症状,教师要重视身体健康,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健体活动,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二、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所谓心理环境,是指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在它们为人所感受和体验时,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环境映象。

心理环境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环境良好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具有主动适应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能力。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能够根据社会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

能够摆正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

  其次热爱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正确认识教师工作,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即岗位职责、社会职责、国家职责。

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尊重关爱学生,能够自觉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希望,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人类自身心理发展的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工作愉快,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

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沉闷,抑郁寡欢,有碍于个人心理健康,久之形成冷漠、孤僻的消极性格。

教育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儿童、家长、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

面对多样、复杂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本着尊重、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待儿童、家长多一份尊重和理解,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解除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困扰;

与领导和同事相处,主动沟通、换位思考,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

积极开拓社交渠道,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主动参与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四、增强教师对挫折的耐受力

  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忍受挫折打击,保持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教师要具有直面挫折的意识,把挫折视为人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挫折中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与活力,加强教育责任心,磨练自己的意志,在失败中寻求成功,积极调整心态走出挫折。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解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调查表明目前教师存在心理疾患者中,有30%源于在经历挫折和打击时没有得到正确的调整和疏导。

教师遭遇挫折后应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是非标准,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

  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不容忽视。

2016.11.15

全体教师讨论:

一、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观点一: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深刻地感受到它对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

1、教师评价学生。

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除了口头评价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性的手段评价学生。

2、学生自评、互评。

调动竞争意识,培养合作的好习惯。

3、邀请学生做老师定期批阅作业,进一步养成良好做作业的好习惯。

观点二:

实行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与层次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差异的不同需求。

评价时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

再如单元测验后的评价,根据卷面的难易程度推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准确找出自己的能力坐标。

观点三:

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鼓励这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答题错误的学生关注不多,其积极性和兴趣受到了抑制,学习效果不好,心理压力也比较大。

所以,课堂教学中评价不能过多,不能太“廉价”。

二、学习把握新教材

1、删繁就简,标新立异

新的课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而教师因受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摆脱不了束缚,该少说的不少说,该精讲的不精讲,顾此失彼,所教内容既无重点,也无重心,让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其实,只要加以分析,新的课改教材无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重新编排和取舍,使之更趋科学合理,很多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并把教材内容读懂吃透。

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节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该合并的合并,该分解的分解,该讲的地方精讲,不该讲的地方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2、教师交流

为了更好的把握教材,我们认真的学习了新教材,掌握新教材的编排思路。

在这次研讨会上,教师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介绍出来,互相取长补短,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7.2.20

听课与评课

一、听课、评课是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益与学科深入改革发展的需要。

1.学校领导、专业部的要求

2. 

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3. 

教研、教学评选,教学交流,青年教师的培养。

课的种类:

实践课、研究课、汇报课、选拔课、亮相课、推门课。

听课后,总要对各堂课根据不同的要求、内容,做不同的评价。

听课、评课的作用:

1. 

研究教学2.交流经验3.宣传方向4.评价教师

课堂上,可以反映上课教师的思想、水平、素质和课堂效果。

二、听课、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全方位的了解与评价

听、评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教学要求是否适度,是否符合课堂要求;

(3)教学内容是否科学;

(4)教学容量:

知识容量;

思维容量。

三、听课评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师素质的好方法。

听课是评课的依据;

评课可以促进听课。

听课有四“要”与四“找”:

要听、看、记、想。

找优点、缺点、特点、亮点。

其中亮点可以是:

态度、板书。

2017.3.15

教研主题: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

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首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

其次,教师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

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第三,“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在语文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语文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语文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四、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语文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

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地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

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

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

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

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五、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

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教师的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校本培训记录表

2017.4.1

教研主题: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能做到实践操作整理有条有理、作业认真、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教研组主要工作安排:

一、学习教材特点,增加实验意识。

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集体备课。

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纵观全书,吃透教材,做好教材分析。

二、重视课堂教学,活跃研究气氛。

课堂内外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创设多种语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能落实实验教材倡导,做到每星期写教学随记一篇,每学期每人准备一个教学困惑和反思本,认真反思,至少做好一个个案研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在校本培训中进行探讨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发言有序响亮、活动操作整理有条有理、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016.4.29

探讨教法和学法

一、选择好合理的讲授方式

主要教学行为是在课堂上未完成某一目标,或内容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任务。

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合理的进行讲述呢?

上课时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师的备课最终落实并放映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学效能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的发挥程度,教师通过备课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能力,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究竟教多深、教多少合适。

如何适应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又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这就是在教学的难度和广度上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的问题。

上课时教师要保证语音准确,使用标准普通话,语速适中,要稍慢于日常生活中的教化速度,用字恰当,选择最精确地词汇讲述教学内容。

二、教师交流讲课的同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

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传授是传统的教学观点,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

学习方法指导,简称语文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教师应该做的是善于“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更突出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做作业的习惯,都加以引导,使之更趋科学合理。

要求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

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

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2015.5.14

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

一、善导——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培养学生自习能力。

“善导”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服务,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研究学生的心理、原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告诫,策略的选择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

课文阅读教学,预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

二、指导学生搞好预习和复习,做好课堂教学的前导和后续工作。

预习是学生独立探索的自学活动,教师要提出基本的要求,知道方法。

复习是巩固、加深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方法。

学而时习之,因为学习要经历懂、会、熟、巧四个台阶,课堂教学一般只能达到第一、二步,第三步要通过而后的反反复复才能达到,即牢固记住知识并转化为技能。

而第四步就难以达到了,因为“巧”意味着创造,应知道学生努力达到。

三、教师探讨、交流

2017.6.28

共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寻无效教学症结

1、效率层面:

教学中向有限的时间要效率。

2、理念方面:

举了一个教育孩子的例子。

3、管理方面:

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的比例。

4、观念层面:

教师与学生地位失衡。

5、思维层面:

教学约束流于形式,而没有针对学生。

6、策略层面:

在控制与开放之间往往难把握。

二、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

投入、时间、产出、成绩、学习经验。

三、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1.目标的有效性;

目标要明确不能空洞

目标要适度;

目标要适量

2.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四、有效课堂教学评价

1.80%的学生达到90%的目标

2.任务定位准备,具体完整,并向学生有所定。

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

为了让我们的老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的实践,有序地进行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我们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从而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然而,经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仅仅构建课堂自主参与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改变课堂单调沉闷、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那么,怎样才能彻底改变这种课堂状况呢?

老师们谈谈自己的见解。

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它是实现有效教学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途径。

有效课堂对于有效教学来说,它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高效性。

判别一堂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考察的维度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我们主张,将视点集中于“课堂”这个“动态定格”,排除隐含在背后的相关因素,如教学管理宏观层面的所谓促进有效教学的机制建设等,课前的所谓“有效预设”“有效准备”等,教师基本功的所谓“有效组织”“有效引导”“有效提问”等,课后的所谓“有效教学评价”“教师有效反思”等。

从课堂的结果形态去考察“有效性、高效性”,再去探究达成取得优异教学效果的路径与方法,有利于改善教学。

这样更能锁定课堂,研究的“有效课堂”更名副其实。

有效课堂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情境诱人度。

建构性教学强调情境创设,强调构筑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要求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中。

反对将情境简化的教学设计,因为这使学生脱离了产生问题的具体背景和环境,即无法使学习者深刻理解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概念与原理,也无法在学习后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上,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总是与特定的背景与条件紧密联系的,总是真实而复杂的。

一般来说,所创设的情境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等,就会是有效的。

但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说,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情境中,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那么“诱人度”就高,那就是有效的。

建构性教学注重以活动承载学习内容,以活动推进学习过程。

这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

既然是“学习”,就必须有学习主体的凸现,有学习者的交往和实践,有学习内容的理论操作和学习意义的物化凝固;

既然是“活动”就必然涉及到活动情境、活动运作、活动效果和活动体验。

学习活动的构建,就应该是这些教学基本事项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整合。

对于教者来说,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是活动的合理筹划与开发性组织。

活动设计,应坚持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和学生思维发现过程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多向信息传递、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基本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那就是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而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自主性的最主要的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