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968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理综全国卷和.doc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Ⅱ)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先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C12N14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先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

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

C.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

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

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

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

1B.1:

2C.2:

1D.3:

1

5.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6.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B.

C.

D.

7.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A.B.C.D.

8.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的利用率

9.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10.若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和,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

A.1:

4B.1:

2C.2:

1D.4:

1

11.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4B.1:

3C.1:

2D.1:

1

12.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

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二元化合物

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

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

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13.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下:

下列化合物中,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的是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原子核与氘核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

由此可知

A.A=2,Z=1B.A=2,Z=2C.A=3,Z=3D.A=3,Z=2

15.一简谐横波以4m/s的波速沿x轴正方向传播。

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A.波的周期为1s

B.x=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轴负向运动

C.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为0

D.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值最大

16.如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隔开a、b两部分。

已知a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内为真空。

抽开隔板K后,a内气体进入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在此过程中

A.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B.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

C.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

D.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

17.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V/m,已知一半径为1mm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水的密度为kg/。

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

A.2CB.4CC.6CD.8C

18.如图,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边界b和下边界d水平。

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统一加线圈,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下边水平。

线圈从水平面a开始下落。

已知磁场上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a、b之间的距离。

若线圈下边刚通过水平面b、c(位于磁场中)和d时,线圈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和,则

A.>>B.<<

C.>>D.<<

19.图中为一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与一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相连:

P为滑动头。

现令P从均匀密绕的副线圈最底端开始,沿副线圈匀速上滑,直至白炽灯L两端的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为止。

用表示流过原线圈的电流,表示流过

灯泡的电流,表示灯泡两端的电压,表示灯泡消耗的电功率(这里的电流、电压均指有效值:

电功率指平均值)。

下列4个图中,能够正确反映相应物理量的变化趋势的是

20.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

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

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

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21.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

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6小时

第Ⅱ卷

22.(5分)

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

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天平B.秒表C.米尺

(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3分)

如图,一热敏电阻RT放在控温容器M内;为毫安表,量程6mA,内阻为数十欧姆;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很小;R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S为开关。

已知RT在95℃时的阻值为150,在20℃时的阻值约为550。

现要求在降温过程中测量在95℃~20℃之间的多个温度下RT的阻值。

(1)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原理电路图。

(2)完成下列步骤中的填空:

①依照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

②调节控温容器M内的温度,使得RT温度为95℃。

③将电阻箱调到适当的初值,以保证仪器安全。

④闭合开关。

调节电阻箱,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0,并记录。

⑤将RT的温度降为T1(20℃<T1<95℃);调节电阻箱,使得电流表的读数,记录。

⑥温度为T1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

⑦逐步降低T1的数值,直至20℃为止;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⑤⑥。

24.(15分)

如图,MNP为竖直面内一固定轨道,其圆弧段MN与水平段NP相切于N、P端固定一竖直挡板。

M相对于N的高度为h,NP长度为s。

一木块自M端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板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后停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

若在MN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物块与NP段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求物块停止的地方与N点距离的可能值。

25.(18分)

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A>mB。

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

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

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

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

26.(21分)

图中左边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d,电压为V;两板之间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方向平行于板面并垂直于纸面朝里。

图中右边有一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区域EFG(EF边与金属板垂直),在此区域内及其边界上也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朝里。

假设一系列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沿平行于金属板面、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金属板之间,沿同一方向射出金属板之间的区域,并经EF边中点H射入磁场区域。

不计重力。

(1)已知这些离子中的离子甲到达磁场边界EG后,从边界EF穿出磁场,求离子甲的质量。

(2)已知这些离子中的离子乙从EG边上的I点(图中未画出)穿出磁场,且GI长为。

求离子乙的质量。

(3)若这些离子中的最轻离子的质量等于离子甲质量的一半,而离子乙的质量是最大的,问磁场边界上什么区域内可能有离子到达。

27.(5分)

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气体A和b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已知:

平均反应速率;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molD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min内,=,;

(2)化学方程式中,、、、;

(3)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则B的转化率为;

(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1.5amol,则该反应的

0;(填“>”、“<”或“=”)

(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28.(15分)

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

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烟雾;

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

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

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

⑧将B和H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②中烟雾的化学式是;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C的化学式是,D的化学式是;

(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H的化学式是。

29.(15分)

右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

(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

6.8~8.0,酸色—红色,减色—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填编号);

①A管溶液由红变黄;②B管溶液由红变黄;

③A管溶液不变色;④B管溶液不变色;

(2)写出A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3)写出B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4)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5)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6)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30.(15分)

上图中A~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环状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其中含碳87.80%,含氢12.20%。

B的一氯代物仅有一种,B的结构简式为;

(2)M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M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共平面,则M的结构简式为;

(3)由A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由D生成E的反应类型是;

(4)G的分子式为C6H10O4,0.146gG需用20mL0.100mol/LNaOH溶液完全中和,J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则由G转化为J的化学方程式为;

(5)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且两个双键之间有一个碳碳单键的烯烃与单烯烃可发生如下反应

则由E和A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6)H中含有的官能团是,I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31.(10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

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

(2)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

(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丙酮的作用是。

(4)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

32.(9分)

请回答: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的过程。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于****(葡萄糖浓度差、的分解)。

(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80~120,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当血糖浓度高于180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

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

(5)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50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

33.(11分)

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

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

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条带1代表**基因。

个体2~5的基因型分别为**、**、、**和**。

(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和,**,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3)仅根据图乙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其原因是。

34.(12分)

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

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

请回答:

(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

甲中酶的功能丧失;乙中酶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的功能都正常。

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

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野生型、甲、乙)。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

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X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率下降。

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使X排出菌体外。

2010全国卷二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第1题:

选B

解析:

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所需的细胞器有: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第2题:

选B

解析:

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而效应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

第3题:

选 C

解析:

南方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的代谢要旺盛的多,这与南方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第4题:

选择A

解析:

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即:

(p+q)2=p2+2pq+q2=1来计算:

由题意可知:

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AA:

1/3和Aa:

2/3

所以:

A(p)的基因频率为1/3+1/2×2/3=2/3

a(q)的基因频率为1/2×2/3=1/3

故:

子一代中AA的个体为(p2)=2/3×2/3=4/9

Aa的个体为(2pq)=2×2/3×1/3=4/9

即AA:

Aa=4/9:

4/9=1:

1

第5题:

选B

物理部分全解全析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答案】D

【解析】,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解得,答案D。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聚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

21.

【答案】B

【解析】地球的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1=24小时,轨道半径为r1=7R1,密度ρ1。

某行星的同步卫星周期为T2,轨道半径为r2=3.5R2,密度ρ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