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试题生物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生命活动的调节.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9745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试题生物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生命活动的调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试题生物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生命活动的调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试题生物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生命活动的调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试题生物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生命活动的调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试题生物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生命活动的调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创新试题生物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生命活动的调节.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试题生物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生命活动的调节.doc

《创新试题生物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生命活动的调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试题生物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生命活动的调节.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试题生物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生命活动的调节.doc

北京英才苑网站·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生命活动的调节

山东张家军

预测1.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l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

C.3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由图知A液为血浆,B液为淋巴,C液为组织液,1为毛细血管壁,2为毛细淋巴管壁,3为组织细胞。

1结构的具体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2结构的具体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故A错;摄入的蛋白质过少会使血浆蛋白减少,从而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外渗增加,故A液减少,C液增加,B错误;有氧呼吸产物为CO2和水,其中CO2可参加体液调节,故C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CO2和水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而非细胞外液中。

因此D项错误。

【答案】C.

预测2.如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依靠该过程,人体可以消灭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抗原

D.④体现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

【解析】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是依靠内吞作用进行的,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另外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因此它和抗原的结合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消灭这些抗原主要依靠细胞免疫;④是记忆细胞受到相应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效应细胞的过程。

【答案】C.

预测3.下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如果该图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则d代表抗体

【解析】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图中abcde分别表示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和化学递质两种形式传递的;若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d应为转录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若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b不可能是抗体,因为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

【答案】B.

预测4.依据下图,下列关于生长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只有A

B.图1中C、D都不弯曲,其原理相同

C.图2中放N的胚芽鞘长得比放M的快

D.图2中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解析】图1中C不弯曲的原因是生长素向下运输受阻,D不弯曲的原因是不能感受单方向(此处是单侧光)刺激;图2中M含的生长素比N多,因此放置M的胚芽鞘生长较快,由于都是放置在胚芽鞘中间,且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照,故两胚芽鞘都直立生长。

【答案】A.

预测5.(适用于山东卷26题)(18分)下图表示雌性高等动物的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性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A是 。

激素C是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这是一种调节机制。

(3)X细胞作用于垂体细胞,使垂体细胞分泌某种物质,并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则X细胞、垂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分别是、。

在与垂体细胞膜相对应的X细胞的末端,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4)除内分泌功能外,下丘脑还有神经中枢的作用,如人的体温调节、____________调节的神经中枢就在下丘脑。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激素A刺激垂体分泌激素B,进而促进卵巢分泌激素C,根据所学的知识不难得出激素A、B、C分别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和雌性激素。

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一样,性激素的分泌调节也是反馈调节。

根据形态可以推断X细胞是神经细胞,它可以通过分泌神经递质直接控制垂体的活动,垂体分泌的激素中具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的是生长激素。

除内分泌功能外,下丘脑还有神经中枢的作用,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就在下丘脑。

【答案】(每空2分,共18分)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雌激素(或雌性激素)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和正常性的周期

(2)下降 反馈

(3)递质生长激素电信号→化学信号

(4)血糖、水分平衡(任选1个或其它合理答案)

预测6.(适用于全国卷31题)(22分)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过多,容易引起有机磷中毒,患者表现为肌肉震颤不已,严重者会死亡。

原因是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的分解。

(l)有机磷农药作用的结构是突触,此结构中兴奋传递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刺激蛙的神经纤维,该处膜内外的电位情况是______________,兴奋在该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利用下列实验材料来验证有机磷农药的毒害作用。

实验材料:

两个临时剥制的相同青蛙神经—肌肉标本,放电装置,有机磷农药,两个培养皿,生理盐水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编号1、2,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将青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②用电刺激神经—肌肉标本,肌肉组织兴奋收缩,并及时舒张。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同时给两个神经—肌肉标本施加适当的电刺激。

观察标本的情况,1号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2号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实验现象可知,蔬菜中农药残留量大,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上,请给菜农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5)虽然有机磷农药毒性强,杀虫效果较好,但是长期使用也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的,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以化学信号形式进行的,是单向的,因此在突触处传递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内外的电位情况是外负内正;由于有机磷农药的毒害作用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及时分解,因此它能使突触后的神经元持续兴奋,从而使肌肉震颤不止。

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对照原则。

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原因是农药逐步选择了抗药性害虫,淘汰了不抗药个体,久而久之使抗虫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抗药群体增大。

【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22分)

(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外负内正双向

(3)③在1号培养皿中滴加适量的有机磷农药,2号培养皿中滴加等量的生理盐水(4/)

④震颤不止//正常收缩并及时舒张

⑤有机磷农药能使肌肉震颤不止(4/)

(4)种植抗虫作物、机械防治、选用低毒高效农药、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等(任选2项)

(5)农药对抗药性害虫起了选择作用,使抗药性个体的数量越来越多。

(只要说出农药的选择作用就得分)

预测7(适用于全国卷31题).(20分)为探究0.1mg/L的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之一)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要进行实验研究。

若你是其中一员,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

干燥的萝卜种子若干,小烧杯2个,垫有滤纸的培养皿2个,0.1mg/L的萘乙酸溶液,蒸馏水,量筒。

(1)实验假设:

(2)方法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在两个小烧杯中各放入若干粒干燥的萝卜种子,浸泡24h。

第三步:

取两个垫有滤纸的培养皿,

,然后,盖上培养皿盖,放在22℃恒温箱中培养。

第四步:

一周后,。

(3)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

②;

③。

(4)从萘乙酸的作用特点考虑,方法步骤的第三步中“盖上培养皿盖”的目的是;。

(5)若该浓度萘乙酸对萝卜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要进一步探索萘乙酸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应该对上述实验方案中的方法步骤做哪些主要补充。

【解析】解答该实验题时,首先要明确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比如要明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往往有和低浓度相反的作用。

设计实验时要注意遵循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如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由于是探究实验,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要进行讨论。

【答案】(共20分)

(1)实验假设:

一定浓度(或0.1mg/L)的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或抑制)作用。

(2分)只写出“一定浓度(或0.1mg/L)的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不给分。

(2)第一步:

取两个小烧杯,编号。

在1号和2号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0.1mg/L的萘乙酸溶液和蒸馏水。

(2分)

第三步:

编号A、B,A培养皿内的滤纸用0.1mg/L的萘乙酸溶液浸湿,B培养皿内滤纸用蒸馏水浸湿。

(2分)将从1、2号烧杯中取出等量(例如各20粒)的种子,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均匀摆放。

(2分)

第四步:

对两个培养皿进行观察,统计种子萌发的数量。

(2分)

(3)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A培养皿萌发种子数多于B培养皿,说明0.1mg/L的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

(2分)

②A培养皿萌发种子数少于B培养皿,说明0.1mg/L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2分)

③A培养皿萌发种子数等于B培养皿,说明0.1mg/L的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2分)

(4)防止水分挥发,使萘乙酸浓度升高,影响实验结果(2分)

(5)多设计几个不同浓度的实验组,作为相互对照。

如分别配制0.01mg/L、0.05mg/L、0.1mg/L、0.5mg/L、1mg/L的不同浓度梯度的萘乙酸溶液,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