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977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8.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6页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6页
亲,该文档总共1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1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集.doc

201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解析集

目录

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大纲版)

(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湖北)

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新课标卷)

(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陕西湖南山西新疆江辽宁江西)

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安徽卷)

4、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北京卷)

5、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解析(江苏卷)

6、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广东卷)

7、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重庆卷)

8、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解析(上海卷)

9、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浙江卷)

10、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四川卷)

1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福建卷)

1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山东卷)

1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天津卷)

14、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海南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大纲版物理部分)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减少

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答案:

AD

解析:

本题考查热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主要考查学生对热力学定律的概念掌握和理解。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即气体吸收热量在引起了其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完全转化为功,A对;内能的影响因素有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故气体体积增大时,由于温度变化情况未知,故内能不一定减少,B错;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改变,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由于对外做功情况未知,故内能不一定增加,C错;同理外界对气体做功,由于热传递情况未知,故气体内能有可能减少,D对。

15、如图,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I1和I2,且I1>I2;a、b、c、d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a、b、c与两导线共面;b点在两导线之间,b、d的连线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

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点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安培定则,主要考查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以及矢量的叠加原理。

根据安培定则可知I1和I2电流分别在a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ac连线向上和向下,由于I1>I2,且I1电流与a点的距离比I2电流与a点距离要小,故B1a>B2a,则a处磁感应强度不可能为零,A错;两电流在b处产生的场强方向均垂直ac连线向下,故B错;I1和I2电流分别在c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ac连线向下和向上,且I1电流与c点的距离比I2电流与c点距离要大,故B1c与B2c有可能等大反向,C对;两电流在d处产生的场的方向一定成某一夹角,且夹角一定不为180°,D错。

16、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折射定律与光的色散,要求考生能熟练记忆各种单色光对同一种介质的折射率的大小关系。

由光路图显然可看出a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故a光的折射率最大,选项中应该以“红橙黄绿蓝靛紫”反过来的顺序进行排列,B对。

17、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0.3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

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

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109V,云地间距离约为l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C,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μs。

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

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105A

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l×1014W

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l×106V/m

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106J

答案:

AC

解析:

本题考查电场强度、电势差、平均功率、电流等知识点,要求考生掌握电流的定义,知道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区别瞬时物理量与平均物理量。

根据题意第一个闪击过程中转移电荷量Q=6C,时间约为t=60μs,故平均电流为I平==1×105A,闪电过程中的瞬时最大值一定大于平均值,故A对;第一次闪击过程中电功约为W=QU=6×109J,第一个闪击过程的平均功率P==1×1014W,由于一次闪电过程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但整个闪电过程中的时间远大于60μs,故B错;闪电前云与地之间的电场强度约为E==V/m=1×106V/m,C对;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W=6×109J,D错。

1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En=E1/n2,其中n=2,3…。

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能级跃迁,要求知道激发态、基态及电离的概念,理解能级跃迁过程中的能级差及光子的能量公式。

依题意可知第一激发态能量为E2=E1/22,要将其电离,需要的能量至少为△E=0-E2=hγ,根据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c=γλ,联立解得最大波长λ=-,C对。

19、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

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A、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 B、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

C、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 D、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造卫星的发射、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要求考生理解卫星变轨过程中的动能、势能及能量的变化。

依题意可将“嫦娥一号”视为圆周运动,且质量变化可忽略不计,则变轨后,轨道更高,由卫星运动规律可知高轨道速度小,故变轨后动能变小,排除A、B选项;卫星发射越高,需要更多能量,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高轨道的卫星能量大,而高轨道动能反而小,因此高轨道势能一定大(当然也可直接通过离地球越远引力势能越大来判断),D对。

20、质量为M内壁间距为L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

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井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

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A、mv2 B、v2 C、NμmgL D、NμmgL

答案:

BD

解析:

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功能关系及能量守恒定律。

设最终箱子与小物块的速度为v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mv=(m+M)v1,则动能损失△Ek=mv2-(m+M)v12,解得△Ek=v2,B对;依题意:

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次后回到箱子的正中央,相对箱子运动的路程为S=0.5L+(N-1)L+0.5L=NL,故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即为系统瞬时的动能:

△Ek=Q=NμmgL,D对。

2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波长为1.2m,振幅为A。

当坐标为x=0处质元的位移为-A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时,坐标为x=0.4m处质元的位移为A。

当坐标为x=0.2m处的质元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轴正方向运动时,x=0.4m处质元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

A、-A、沿y轴正方向 B、-A,沿y轴负方向

C、-A、沿y轴正方向 D、-A、沿y轴负方向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结合数学三角函数图象与物理的波动图象计算。

由波长1.2m,某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坐标分别为x=0和x=0.4m的两质元位移分别为-A和A,画出草图,结合三角函数知识可以判定该时刻的波形图具有唯一性,且根据坐标为x=0处质元向y轴负方向运动,可确定波的传播方向为x轴正方向,且此时坐标为x=0.2m处的质元正位于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直到当坐标为x=0.2m处的质元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轴正方向运动时,其间历时,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x=0.4m处质元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A、沿y轴正方向,C项正确

22、(6分)

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边长约为40cm的浅盘里倒入约2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l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

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m2。

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m。

(结果保留l位有效数字)

答案:

(1)④①②⑤③;

(2)5×10-10

解析:

本题考查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大小的实验。

(1)依据实验顺序,首先配置混合溶液(④),然后在浅盘中放水和痱子粉(①),将一滴溶液滴入浅盘中(②),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获取油膜形状(⑤),最后用已知边长的坐标纸上的油膜形状来计算油墨的总面积(③),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④①②⑤③;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

V==SD,其中S=0.13cm2,故油酸分子直径:

D===5×10-10m。

【点评】本题为现行教材的必考实验之一,新课标教材则出现在选修3-3中,为选考实验,本实验为测定性实验,虽然过程并不复杂,但整个实验体现出利用宏观量的测量求出微观量这一重要的物理思想,而且前后步骤很严谨,适合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和和对实验操作步骤的熟悉程度。

难度较小

23、(12分)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多用电表内部的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直流电源(一般为电池)、一个电阻和一表头相串联,两个表笔分别位于此串联电路的两端。

现需要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给定的器材有:

待测多用电表,量程为60mA的电流表,电阻箱,导线若干。

实验时,将多用电表调至×1Ω挡,调好零点;电阻箱置于适当数值。

完成下列填空:

(1)仪器连线如图l所示(a和b是多用电表的两个表笔)。

若两电表均正常工作,则表笔a为_________(填“红”或“黑”)色;

(2)若适当调节电阻箱后,图1中多用电表、电流表与电阻箱的示数分别如图2(a),(b),(c)所示,则多用电表的读数为_________Ω,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mA,电阻箱的读数为_________Ω;

1

7

6

5

4

3

2

8

9

0

×100

1

7

6

4

3

2

8

9

0

×10

1

7

6

5

4

3

2

8

9

0

×1

1

7

6

4

3

2

8

9

0

×0.1

图2(c)

5

5

图2(b)

(3)将图l中多用电表的两表笔短接,此时流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____________mA;(保留3位有效数字)

(4)计算得到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__V。

(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黑;

(2)14.0,53.0,4.6;(3)102;(4)1.54。

解析:

本题考查测电阻的电学实验,并要求能对欧姆表、电流表及电阻箱进行正确读数。

(1)根据所有电器“红进黑出”的一般原则,对多用电表来说,电流从红表笔进入多用电表,电流从黑表笔从多用电表流出,由于设计电路图中a表笔接在电流表的正极,故电流经过多用电表从a表笔流出,故a表笔为多用电表的黑表笔。

(2)欧姆表读数为R=14.0Ω;电流表读数为I=50mA+×3.0=53.0mA;电阻箱读数为:

4×1Ω+6×0.1Ω=4.6Ω。

(3)多用电表接外电路时,考虑到多用电表表头的电流刻度是均匀的,其表头偏转的格数与表盘总格数之比为26:

50,而多用电表接外电路时,外电路电流表示数为I=53.0mA,设表笔短接时通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I0,则=,解得I0=102mA。

(4)设多用电表内阻为r,已知外电路电阻为R=14Ω,多用电表接外电路时:

E=I(r+R),多用电表两表笔短接时:

E=I0r,联立解得多用电表内的电池电动势E=1.54V。

24、(15分)

如图,两根足够长的金属导轨ab、cd竖直放置,导轨间距离为L1电阻不计。

在导轨上端并接两个额定功率均为P、电阻均为R的小灯泡。

整个系统置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

现将一质量为m、电阻可以忽略的金属棒MN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

金属棒下落过程中保持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

已知某时刻后两灯泡保持正常发光。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灯泡正常发光时导体棒的运动速率。

答案:

(1) ;

(2)

解析:

(1)设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0,有:

P=I02R ①

由题意,在金属棒沿着导轨竖直下落的某时刻后,小灯泡保持正常发光,流经MN的电流为I=2I0②

此时刻金属棒MN所受的重力和安培力相等,下落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有mg=BLI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B= ④

(2)设灯泡正常发光时,导体棒的速率为v,由电磁感应定律与欧姆定律得

E=BLv ⑤E=RI0 ⑥

联立①②④⑤⑥式得v= ⑦

【点评】本题考查电磁感应与力学,电路的综合问题,属于常规题,从导体棒的运动情况来看,属于一根导体棒的“运动──发电──电流──运动”类型,自由释放的金属棒MN,下落过程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回路中形成电流,金属棒MN受到安培力作用,影响金属棒的运动。

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要正确作出等效电路图,二是对导体或者是闭合回路的局部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列出动力学或者静力学方程。

25、(19分)

如图,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MN将空间分成I和II两个区域。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以速度v0从平面MN上的P0点水平右射入I区。

粒子在I区运动时,只受到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作用,电场强度大小为E;在II区运动时,只受到匀强磁场的作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求粒子首次从II区离开时到出发点P0的距离。

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

答案:

(+)

解析:

带电粒子进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抛物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设其大小为a,由牛顿定律得qE=ma ①

设经过时间t0,粒子从平面MN上的点P1进入磁场,由运动学公式和几何关系得

v0t0=at02 ②

粒子速度大小V1为V1= ③

设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tanα= ④

此时粒子到出发点P0的距离为s0=v0t0 ⑤

此后,粒子进入磁场,在洛仑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为r1= ⑥

设粒子首次离开磁场的点为P2,弧P1P2所张的圆心角为2β,则P1到点P2的距离为

s1=2r1sinβ ⑦

由几何关系得α+β=45° ⑧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得s1= ⑨

点P2与点P0相距l=s0+s1 ⑩

联立①②⑤⑨⑩解得l=(+) ⑪

【易错分析】1.对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些考生错将45°角当成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速度偏向角,导致错解,也有一些考生将粒子出电场时的速度大小仍当成是,导致错解。

2.对于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对几何关系挖掘不细致导致不能完成求解。

26、(20分)

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比采用同样质量的单层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射击。

通过对一下简化模型的计算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

质量为2m、厚度为2d的钢板静止在水平光滑桌面上。

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速度垂直射向该钢板,刚好能将钢板射穿。

现把钢板分成厚度均为d、质量均为m的相同两块,间隔一段距离水平放置,如图所示。

若子弹以相同的速度垂直射向第一块钢板,穿出后再射向第二块钢板,求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

设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且两块钢板不会发生碰撞。

不计重力影响。

答案:

(1+)d

解析:

设子弹初速度为v0,射入厚度为2d的钢板后,最终钢板和子弹的共同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得(2m+m)V=mv0 ①

解得V=v0

此过程中动能损失为△E=mv02-×3mV2 ②

解得△E=mv02

分成两块钢板后,设子弹穿过第一块钢板时两者的速度分别为v1和V1,

由动量守恒得mv1+mV1=mv0 ③

因为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射穿第一块钢板的动能损失为,

由能量守恒得mv12+mV12=mv02-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且考虑到v1必须大于V1,得v1=(+)v0 ⑤

设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并留在其中后两者的共同速度为V2,

由动量守恒得2mV2=mv1 ⑥

损失的动能为△E′=mv12-×2mV22 ⑦

联立①②⑤⑥⑦式得△E′=(1+)× ⑧

因为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由⑧式keep,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x为

x=(1+)d ⑨

【点评】本题以子弹打木块模型为载体综合考查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另外计算量较大,特别是联立1,2,3,4四式,在利用求根公式解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取舍方面考验考生的耐心与细致,本题在本卷中,难度较大,从内容上看,属于陈题翻新,但不失为一道经典的压轴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物理试题)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

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答案:

B

解析:

地磁的北极(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由安培定则知,环形电流的方向如图B所示。

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答案:

ABD

解析:

如恒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做正功,动能增加,A正确。

如恒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再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动能先减小到零,再逐渐增加,B正确。

恒力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成钝角(如斜抛),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先减小到非零最小值后再逐渐增大,动能先逐渐减小到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D正确。

16.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答案:

ABC

解析:

主要考查功和能的关系。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势能始终减少,A项正确。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B项正确。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弹性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C项正确。

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选取无关,D项错误。

17.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

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22W;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

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

若用U和I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

A.U=110V,I=0.2AB.U=110V,I=0.05A

C.,I=0.2AD.,

答案:

A

解析:

主要考查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U2=220V,根据U1:

U2=n1:

n2得,U1=110V。

I2=P/U2=0.1A,根据I1:

I2=n2:

n1得I1=0.2A。

所以正确答案是A。

18.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

电流I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

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的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成正比。

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

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方法是

A.只将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

B.只将电流I增加至原来的2倍

C.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

D.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

答案:

BD

解析:

主要考查动能定理。

设轨道间距为d,B=kI。

由F=BId,利用动能定理有,解得。

所以正确答案是BD。

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过地球同步卫星传送。

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5km,运行周期为27天,地球半经为6400km,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A.0.1s    B.0.25sC.0.5sD.1s

答案:

B

解析:

主要考查开普勒第三定律。

月球、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解得(R1=3.8×108m,),代入数据求得m.如图所示,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为(R0=6.4×106m,c=3.0×108m/s),则,代入数据求得t=0.28s.所以正确答案是B。

20.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

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

答案:

D

解析:

由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与速度夹角大于90°,指向曲线的凹侧,场强方向与负电荷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