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9959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doc

浙江传媒学院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点内容教材:

电视编导

第一章电视编导概论

第一节电视编导的含义

1、电视编导的含义:

①电视编导是电视节目的创作者;②电视编导工作是贯穿节目创作始终的工作;③电视编导工作是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第二节电视节目创作流程及其编导的任务与作用

1、电视节目的创作流程:

指的是电视节目在创作中的具体工作环节,包括各环节的顺序、每一环节的工作内容、要达到的要求、各岗位人员应该完成的任务等。

2、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创作流程:

(1)前期创作阶段:

一个电视节目创作的最初工作是寻找并确定选题,对所确定选题进行前期采访、策划和创作构思,并据此制定拍摄提纲;组建摄制组,做拍摄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包括创作人员间的沟通。

(2)中期拍摄阶段:

根据所制定的拍摄方案进行相关的联络,随即开展拍摄工作——获取所需的视频和音频素材。

(3)后期制作阶段:

将拍摄的素材进行整理、做场记,据此修改拍摄提纲或方案。

在这之后有两种后期剪辑的流程:

一种是比较适用于电视纪录片类节目的方式——先根据修改好的提纲进行较为粗略的剪辑,根据粗剪的片子撰写解说词;另一种则比较适用于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先撰写解说词,然后根据解说词进行剪辑。

完成了上述步骤之后,就进入合成阶段——进行包括配音、字幕、音乐、特效等在内的综合处理,制作出用于播出的节目。

但是在送播前还有最后一道工序——自检和审查。

3、纪实类节目创作中编导的任务:

(1)创作前期的工作任务:

①选题;②先期采访;③构思、确定拍摄方案;④拍摄前的准备:

1.筹建电视摄制组,进行合理而明确的分工。

2.向参与拍摄各岗位的人员作编导阐述。

3.拍摄设备、器材的准备。

(2)编导在拍摄中的任务:

①要对所拍摄的具体内容进行选择、确定;②对外联系、交涉采访拍摄事宜;③要对内统筹安排拍摄进程、采访事宜;④要在拍摄现场进行场面调度,安排或指挥拍摄,指导现场采访;⑤要在拍摄过程中发现新线索,并据此及时修改、完善或更改取材内容、创作方向、主题甚至是题材;⑥有时编导身兼摄像、主持人或采访记者,这时要注意兼顾全局。

(3)编导在后期编辑中的任务:

①自己撰写解说词或对他人撰写的解说词进行审查、定夺;②向剪辑人员阐明自己的创作构思和具体要求;③指导具体的剪辑工作,把握作品画面和声音的表情达意、节奏、风格;④确定特技、字幕等技术手段的具体使用;⑤全面、仔细地从内容和形式上对作品把关、检查,防止出现各种差错,保证传播质量。

4、通常在纪实性比较强的节目中题材与主题呈现两种形态,即主题先行和题材先行两类。

(1)主题先行:

主题先行指的是先有明确的主题,再依据主题去寻找、选择能凸现主题的题材,然后构思、拍摄的情况。

这个存在于选材之先的主题,可以是创作者在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分析、感悟中有感而发的主动选择,也可以是外在因素所致的被动选择。

外在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A.宣传任务;B.社会变化中出现的热点、焦点;C.观众需要;D.某一策划行动要求。

(2)题材先行:

先选择题材,再根据题材所蕴含的意义确立主题。

这类情况通常题材内容是新闻性较强的事件、人物等,要先对题材进行记录、捕捉,获得尽可能多的素材,再围绕这个题材进行的深入挖掘、剖析、确立主题,进行节目的制作。

A.新闻类a.新闻事件b.新闻人物;B.观众来信、举报或传闻。

第三节电视编导的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

1、电视艺术:

所谓电视艺术,实际上是指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影像和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运用艺术思维来反映和表现客观世界,并通过塑造鲜明的荧屏形象来表达情感、传播思想的视听形态的电视节目。

2、电视编导的工作具有其明显的职业特征:

①脑力劳动的创造性;②视听手段使用的综合性;③传媒与艺术的复合性。

3、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

(一)思想素质:

①社会责任感;②政策水平;③大局意识;④职业敏感。

(二)文化素质:

①知识水平;②文化修养;③艺术感悟力、鉴赏力。

(三)专业素质:

①业务素质;②品德修养(电视编导的人格修养、职业道德)。

(四)人文素质。

(五)职业素养:

①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②心理、生理承受能力;③经营能力。

(六)编导意识:

①受众意识;②创新意识;③策划意识(传播内容的选择、价值的正确判断、传播效果的预测、传播方式的设计、策划结果的体现);④随机意识。

4、职业敏感性的养成主要有三方面:

(1)专业定向注意习惯;

(2)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3)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

第二章电视法制类节目的编导

第一节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历程与特质

1、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

真正的中国法制电视节目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时期:

1.开创时期(1985~1993);2.发展时期(1994~1998);3.走向繁荣(1998至今)。

2、法制节目的界定:

从广义上来说,在节目中反映了法制问题,并从客观上向电视受众宣传了法律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划归为法制节目之列;从狭义上来说,电视法制节目是指对涉及法律或者与法律相关的事物、案件、现象和法律问题进行反映、评析,旨在普及法律和推进法制建设的电视节目形态。

3、法制节目的核心要素:

①法理内涵;②案例分析;③法律精神(真实性、公正性)。

4、电视法制节目的特征:

①社会教育效果显著;②传者与受者的共同选择;③教化与服务的结合。

第二节法制节目的类型

1、法制节目的类型:

①个案专题式;②说法式(说评结合式、说书式、群言式);③杂志式;④庭审直播式。

第三节法制节目的编导

1、法制节目编导的自身综合素养:

①新闻素养;②法学素养;③视听语言素养。

2、创作中的编导意识和要点:

①讲故事的意识;②选题创新和深度开掘意识;③增强贴近性,注重普法效果;④题材的人文性。

3、电视法制节目在具体创作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

①“点”与“面”的关系;②具体与抽象的关系;③“重”和“轻”的关系。

4、法制节目存在的问题:

①主观意图与客观表现的差距;②情理与法理的关系的把握;③媒介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冲突;④避免“舆论审判”的负效应。

5、法制节目的创新:

①宣传新的立法;②反映合法维权;③利用网络,增强法制节目的互动性;④充分利用新闻、经济等事件案例从法律角度进行诠释、剖析;⑤重视主持人效应,进一步提升收视率。

第三章经济文化科技类节目的编导

第一节经济类节目的编导

1、经济类电视节目的核心要素:

①内容的经济特性;②视角的经济属性;③实用性。

2、经济类电视节目的作用:

(1)经济类节目通过对国内外各种经济问题的报道,阐释我国经济政策,分析多种经济现象,普及各种经济知识,提供各类经济信息,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经济活动。

(2)经济类节目提供的信息不仅能指导人们用先进的手段从事生产活动,而且还能对受众进行经济行为指导和观念引导,促进我国国民现代化经济意识的更新。

同时还可以引导消费、沟通社会、服务人民生活。

(3)经济类节目还具有一定的宏观性、理性和前瞻性,对现实中的经济活动具有积极的舆论引导、监督和预警作用,被称为社会经济的“瞭望哨”。

3、经济类电视节目的三种分类:

1.按传播功能划分,经济节目可以分为社教类和服务类。

社教类经济节目是经济类节目的主要部分,以充分反映和深入分析经济领域的事物、现象为主。

如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

服务性经济类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为您服务》为代表。

节目以都市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在秉承了细心周到、全心全意的同时,更贴近观众的需求,更关注市民身边细微的变化。

2.按照传播形态划分,经济类节目又可分为杂志型节目、专题型节目和谈话类节目。

前者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财经报道》《世界经济报道》等栏目,一期节目由几个板块组成,既有一定的信息量,又不乏有背景、有深度的报道;专题型栏目一般是专题片或纪录片形态,每期以一部专题片或纪录片为主干,对有关经济事物、现象、问题作深入的反映。

如《地球报告》栏目,其节目内容是以荣获美国艾美奖等国际大奖的优秀纪录片展播为主。

谈话类节目的代表则有央视的品牌栏目《对话》。

3.按收拾市场划分,第一类是影响市场的节目;第二类是影响消费的节目;第三类是普及经济知识的节目。

4、经济类节目的编导意识与要点:

(一)编导意识:

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人文意识、创新意识。

(二)编导要点:

经济类节目的故事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增强节目互动性、联姻娱乐、以经济视角解读非经济领域内容。

第二节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编导

5、文化的概念:

普遍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

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社会的典章制度、家庭制度等;心理文化则是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包括制度文化以及宗教、文学、哲学、政治等。

6、文化类电视节目:

是指那些以反映、传播文化方面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或是以文化视角来解读现实、并对之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的电视节目。

7、文化类节目的分类:

(一)文化教育类节目:

它是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形态。

它包括文化知识普及和人文素养教育两个方面。

文化知识普及包括文学、历史、自然地理、医学健康、科技等等知识的传播。

人文素养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修习涵养形成的对人自身关注、对与人有关的事物认知水平,是以人为中心的精神。

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即“人文精神”。

文化教育类节目的核心元素主要是文化知识和文化内涵。

(二)文化赏析类:

文化赏析类节目是指那些对文化产品、文明成果做出更为理性、专业的分析,传播各类经典优秀或是受争议的文化产品,从而提升观众的审美层次的电视节目。

作为文化赏析的电视节目,其核心元素一是具有赏析价值的文化产品,二是对文化产品的理性而深透的评析。

文化赏析类节目编导在创作中具体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挖掘文化产品的内涵。

(2)找准收视定位。

(3)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高度融合。

(三)文化现象/文化生活类:

是指以文化的视角来探讨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和现象,透过现象看其文化因素、文化特质、人文含义的电视节目。

文化现象/文化生活类节目的核心元素是文化视角和人文研究。

文化视角是指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文化的、人文的解释、探究和诠释。

编导意识和要旨:

(1)准确定位,精心选题。

(2)正确把握,深入探讨。

(3)尊重和关怀。

(4)谈话方式创新。

(四)文化人物类:

文化人物是指那些在某一文化领域有造诣、有成就有影响或者有独特建树或地位的人物,比如科学家、教育家、作家、画家、音乐家等。

文化人物和文化品格是文化人物类节目的核心要素。

文化人物类节目是通过人物来体现以其为表征的文化风貌,并由此折射出人物的文化品格及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个人魅力的电视节目形态。

(五)文化风情类:

文化风情类节目是以介绍、赞美某一地域、民族、地区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

文化风情类节目的核心元素是地域性、民族性、人文性和观赏性。

8、文化类节目的问题:

(1)实践先行,理论相对滞后。

(2)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缺乏精品力作。

(3)制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节目质量。

(4)增强“前瞻”意识、提高节目智性。

第三节电视科技类节目的编导

1、科技类电视节目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早期的科技类电视节目来源于科教电影。

所谓科教电影,就是运用电影的形象化手段,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影片。

2、科技类电视节目的特征:

以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及其新成果为己任的科技类电视节目兼具了信息传播、科技传播以及视听语言创作的特征,这使得它具有真实性、教育性和可视性结合的特点。

3、电视科技节目的核心元素:

科学性、知识性、科学精神和通俗性。

4、科技节目的分类:

所谓科技类电视节目,就是以科学为主要内容,运用多样的电视制作手段,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以及弘扬科学精神的电视节目。

按节目形态进行划分,科技类节目通常有这样几种类型:

专题纪录片类、访谈类节目、娱乐互动类节目、演讲讲座类节目。

5、电视科技类节目的编导素养:

(1)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

实事求是、坚持真实性原则。

(2)强化受众主体地位。

(3)人文精神的渗透。

6、电视科技类节目的编导要点:

(1)拓展思维,重视创新。

(2)充分发挥想象力,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和趣味性。

7、我国科技类节目的现状:

(1)资金投入不足,市场体制尚未形成。

(2)播出量、信息量不足,节目形式不灵活。

第四章电视传播分众化的产物——对象类节目

第一节对象类节目的发展及其特征

1、对象类节目的概念:

对象类节目就是以具有某方面的共同收视需求的观众群为服务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的电视节目。

对象类节目的核心要素:

专一性、针对性、对象的具体性。

2、对象类节目的渊源与发展衍变:

从电视传播中受传者在传播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电视传播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群体化传播阶段,非群体化传播阶段,个体化、个性化传播阶段。

(一)群体化传播阶段:

即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的电视节目制播模式。

(二)非群体化传播阶段:

非群体化传播以受众为中心,传播者服务于受众的意识增强。

(三)个体化、个性化传播阶段:

在传播过程中,受众成为决定性因素。

3、对象类节目有多种分类方法,主要有按年龄划分、按职业、性别划分、按民族、地域划分等。

第二节按年龄划分的对象类节目

1、按年龄划分的对象类节目:

少儿节目、青年节目、老年节目。

2、我国少儿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政策扶持不甚完善,发展资源缺失。

(2)专业化定位不明确。

(3)自制节目能力差,创作理念有偏差。

(4)缺少反馈和监督机制。

3、儿童节目的编导要点:

(1)窄化目标受众群,明确播出内容。

(2)确立新理念,实现快乐引领。

4、青年节目:

青年节目的收视对象主要是高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同一年龄段的青年。

5、老年节目:

老年节目是指专门向老年观众这一特定对象传播或者以反映老年人生活、为老年观众提供信息服务和娱乐享受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

6、老年节目的特点及创作理念:

(1)老年节目重在满足老年观众的心理需求。

(2)电视老年节目要以服务为本。

(3)重视老年人的情感生活。

7、老年节目的编导意识:

服务意识、尊重意识、引导意识、娱乐意识。

8、老年节目的编导要点:

内容选择上、视听语言的运用、传播手段和表现手法。

第三节按职业、性别划分的对象类节目

1、按职业、性别划分的对象类节目:

军人(军事)节目、工人节目、农民节目、女性节目。

2、军人(军事)节目:

是运用电视手段反映军事领域的知识、信息、相关事物以及军人生活的电视节目。

3、工人节目:

工人节目的目标受众是广大的工人,节目主要反映工人的工作、生活、思想感情。

目前影响比较大的工人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当代工人》栏目。

4、农民节目:

农民节目是指利用电视手段,以广大农民为收视对象,反映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为农民提供资讯、服务和娱乐的电视节目。

5、农民节目的特点:

以广大农民和农村人口为目标收视群的农民节目,有其突出特点。

(1)内容相对集中。

(2)信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3)较强的地域性。

(4)表现手法的通俗性。

6、农民(农业)节目的功能:

(1)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渠道。

(2)有助于改善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农民生产的好向导。

(3)推广农业新技术、新理念的好帮手。

(4)提供思路,拓宽渠道,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5)沟通城乡,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7、农民(农业)节目的编导:

(1)不该忽略的群体。

(2)互动——尊重农民观众的体现。

8、女性节目的特点:

(1)数量多。

(2)分布广。

(3)定位有别,节目形态多样。

(4)时尚消费类节目多,有社会意义和深度的节目少。

9、女性节目的编导要求:

作为女性节目的编导,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女性的性别和心理特征。

由此我们不妨这样理解:

女性节目的关键点就在于情感和美。

一档优秀的女性节目,一定是要能以情动人的,用最真诚的态度、最体贴的方式打动女性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

第四节其他对象类节目

1、少数民族节目:

少数民族节目是指专以少数民族同胞为服务对象或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节目。

2、港澳台胞节目:

港澳台胞节目是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观众的节目。

此类节目的代表有中央电视台四套的《天涯共此时》《海峡两岸》和《两岸关系论坛》等。

第五章贴心、实用的生活伴侣——生活服务类节目

第一节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产生及其发展

1、中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过程:

(1)20世纪80年代——创业期:

我国生活服务类节目诞生的标志,是中央电视台1979年8月12日开始播出的《为您服务》。

(2)20世纪90年代前期——发展期:

《为您服务》走向鼎盛时期,成为全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第一品牌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一度出现全国观众每周一晚定时收看《为您服务》节目的“壮观景象”。

90年代中期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处于低迷期。

(3)20世纪90年代后期——创新期:

1996年7月1日,央视经济生活频道杂志型生活服务类栏目《生活》的开播,成为我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进入创新时期的标志。

(4)目前——繁荣期。

第二节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核心元素及类型

1、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核心元素:

服务性、实用性、知识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2、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类型:

按性能,生活服务类节目可以划分为直接服务型节目、咨询服务型节目和指导服务型节目;按栏目形式则可划分为普及型和特定对象型;按节目形态,又可以分为综合型、专题型和谈话型。

3、综合型生活服务节目:

综合型生活服务节目是普适性的服务节目,它的传播对象相对比较广泛,节目内容主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或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包括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应具备的知识、相关资讯、生活观念等。

这类节目的服务项目较多,从理财到消费,从穿衣到做饭,涉及范围很广。

4、专题型生活服务类节目:

这类节目比较专一——只为受众提供某一方面的具体服务,其内容集中,比较深入、细致,有特定的观众群,而且节目有较明确的目的性。

专题型生活服务类节目又可分为专一类别型服务节目、专一对象型生活服务节目和专一目的型生活服务节目。

第三节服务与引导——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编导创作

1、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编导意识:

服务意识、引导意识、平民视角、责任意识、职业敏感。

第四节我国生活服务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生活服务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1)分类不科学、品种不丰富。

(2)缺乏娱乐性。

(3)商业气息浓重,软广告泛滥。

(4)对实用信息理解的表层化。

2、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1)专业化。

(2)时尚化。

(3)娱乐化。

第六章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编导

第一节电视综艺节目的编导

1、一般认为,中国的娱乐节目形态的发展,大体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1997年,以《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的传统综艺节目类型;第二阶段是以1997年开办的《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第三阶段是以1998年推出的《幸运52》和《开心辞典》为代表的益智博彩类节目;第四阶段是以2000年以后兴起的“真人秀”节目。

如今电视娱乐节目就其形态而言,已出现了综艺类、速配类、益智类、博彩类、游戏类、真人秀、各类肥皂剧等多种样式。

2、综艺节目:

所谓综艺节目,是指综合性文艺娱乐节目,即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将多种艺术体裁的单个节目进行有机的组合的节目形式。

3、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综艺节目是最早的综艺电视栏目,它起源于美国。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自从1958年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中国的文艺节目就随之诞生,并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寻常的阶段。

最初电视播出的文艺节目是采用演播室直播的形式。

20世纪60年代初,是中国自办综艺节目时期。

1990年4月25日《正大综艺》创办,它标志着综艺节目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4、综艺节目的核心要素:

综合性、视觉感受的独特性、参与性。

5、综艺节目的观众参与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营造场上气氛,强调现场观众的参与。

二是与场外观众的互动。

场上观众作为场外观众的代表,他们的参与已经部分代表了场外观众的参与,摄像机的镜头也部分地代表了屏幕前观众的视线,它选择性的运动和现场数台摄像机所拍画面间的切换,使观众的视角、视距、视阈在不断变化中得到调整,从而对节目的关注更加充分,其情绪容易随着现场情绪而起伏,无形中身临其境,这能够有效地拉近他们与演员、现场观众以及整个节目的心理距离。

6、综艺节目的类型:

(一)按制作播出方式,可分为录播和直播。

1.录播综艺节目:

录播综艺节目是利用电视录制设备将节目在播出前事先录制,再经过后期的编辑、制作、合成的综艺节目。

录播综艺节目的优点在于:

拍摄时可以按需要停下来重拍,时间的相对从容能有效提高节目质量;通过后期剪辑,可以弥补或者删除录像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和不足之处;能够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和传播效果,比如将某个动作用特技做成反复几次重复,会直接增加娱乐效果;录播还有利于对节目进行全方位的包装。

录播综艺节目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缺乏直播的同时性、连贯性,不利于现场气氛的渲染和营造。

2.直播综艺节目:

直播综艺节目就是将综艺节目的录制和播出同步进行。

也就是把准备就绪的综艺节目根据安排好的播出时间,直接播出的方式。

直播综艺节目最大的优势就是现场感强,气氛好,情绪连贯而真实,利于“造势”,具有相当的“亲和力”,与观众互动的效果好。

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节目即时播出,出了差错或纰漏无法弥补;一些必须通过后期剪辑才能达到的效果会缺失,因此节目中只要出现差错便会暴露无遗。

(二)按播出形式,可分为栏目化和非栏目化。

栏目化的综艺节目是指专门设置的一档固定播出的常规化综艺节目。

它具有固定的播出时间、固定的长度、播出周期以及固定的节目主持人。

这类节目有利于培养固定的收视群体及收视习惯,也有利于打造品牌栏目。

比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福建东南卫视的《开心100》等都属于此类。

非栏目化的综艺节目,即不进入正常综艺栏目播出,而是另行安排播出的综艺晚会。

它的长度和时间不固定。

这类节目多为时政性较强的晚会或行业晚会。

按照晚会的特点可以分为节庆晚会(比如每年央视的“五·一”特别节目,香港、澳门回归庆典晚会等)、主题晚会(如央视的“3·15”消费者维权日晚会,近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等)、行业晚会(如某某公司新产品推荐晚会等)等等。

这类非常规节目往往具有某种特别之处,有的与现实联系紧密,有的时效性强,常以特别节目的方式来播出,因而比较容易产生轰动效应。

(三)按照节目采用的主要创作手法,又可以分为游戏类综艺节目、歌舞晚会类综艺节目、益智类综艺节目、杂技类综艺节目等等。

7、综艺节目的编导素养:

艺术素养、具有各种文艺节目形式的基本知识、艺术鉴赏力。

8、综艺节目的编导意识:

围绕主题和总体基调的统筹意识、编排串联意识、时事意识、现场控制意识。

9、综艺节目编排的结构方式很多,主要有:

串联式结构,段落组合结构,篇章组合结构,异地对播结构,组合回旋结构,多元综合结构,以及编年史诗结构、教点式结构、平行并进结构等等。

串联式:

这是综艺晚会最早采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即主持人通过事先写好的串联词,将不同题材、题材内容、风格的节目连接起来,形成一台完整的节目。

段落篇章组合式:

指将整台晚会根据内容、风格的不同和表现的需要分别组合,设置成若干个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