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0250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5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0033Word文件下载.docx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七、全课小结

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问题?

畅谈一下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厘米1厘米=10毫米

毫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___年月日

导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导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导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师:

昨天同学们已经量出了铅笔、数学书、橡皮等物体的长、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

1、两人为一组测量课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的物体。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5、认识几分米。

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6、用分米量实际物体的长度。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2)、量文具盒的长度

三、分层训练、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第六题和第七题。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毫米

进率: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

导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一、复习导入

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都认识了那些长度单位?

那么你能不能用手表示一下这些长度单位呢?

我们一起来表示一下,我说你们做,同桌互看做的对不对?

二、创设情景、出示问题

1、我们知道比较精确地长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数学书等一些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教室的长度用米作单位。

而同学们想汽车所行的路程用什么作单位呢?

今天我们将知道答案。

2、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观察路标。

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3、小结:

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1千米有多长呢?

和我们学过的米又有什么关系呢?

2、量出1000米,1000米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表示就是千米。

汇报板出:

1千米=1000米

3、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4、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

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

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5、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6、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四、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练习二的第二题

五、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想说的?

大声告诉同学们吧!

千米的认识

千米是长度单位,用于测量较大长度。

第四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

那我们一起动脑打开数学王国的大门吧?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

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

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

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

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

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

你知道为什么吗?

第三道门:

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

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小结:

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二、巩固、运用

哗!

数学王国多美呀!

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

(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

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有什么收获!

五课时吨的认识

导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为什么要用克来作单位呢?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那为什么不用克来作单位了呢?

(3)谁来说一说千克与克的关系呢?

1千克=1000克

(4)认真来感受一下1千克与1克的重量。

(5)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

为什么?

(3)汇报;

(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4、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吨的认识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关系: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第六课时生活中的数学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

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

第一课时万以内进位加法

导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基础训练

口算:

9+6=    5+5=    6+8=

8+6+1=  8+2+1=  6+5+1=

2、求38与7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4、笔算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强调: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

连续进位加

2、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3、提问:

讨论

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

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

(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

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

指着图问:

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

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

(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

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

(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

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三、训练达标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

加法

98

+215

123

第二课时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1、列竖式计算

59+7785+6859+89

问:

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

你是怎么想的?

1、估算

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

下面让我们再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

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2、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400)

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300)

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

(700)

3、问:

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4、笔算

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呢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四、总结反思,自我提升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万以内数的减法

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联系生活情境进行减法估算,培养估算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减法的计算法则

一、旧知回顾,温故知新

1、口算。

(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2、竖式计算。

(学生板演)

54-21=  79-37=  65-24=

3、计算后提问:

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解难释疑

1、教学例题1

(1)师:

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

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2)问:

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

我们走了多少千米?

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

地图上标有吗?

(3)问:

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

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4)师:

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

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5)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6)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题2

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1)、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2)、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哪一个同学想说说你们的方法?

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

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

(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

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

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三、巩固练习,达标

1、独立完成练习六的第1、4题

2、判断对错:

321      628     7324     1582

-93() -473() -2538() -847()

238     145     4786      675

四、自我总结反思

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四课时加法的验算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

我们来看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

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

生2:

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

生3:

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应用加法计算。

全班动手计算。

板书:

135+48=183(元)

135

+48

183

看小精灵说什么?

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

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②做一做:

教科书第27页。

③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75329259

+62+464+148

137843307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第五课时减法的验算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一、创设情境:

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谁愿意说一说。

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65元钱,爸爸付200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5元。

同学们,调查得真多,示例题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200-183=17(元)

200

-183

17

小明说什么?

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

小精灵也说:

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减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教科书第28页。

③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④啄木鸟捉害虫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47780464

-28-51-223

12973924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四、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

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第六课时整理与复习

①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②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导学设计: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①师: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