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031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23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修心理学知识点简版教材Word下载.docx

采用两种方式进行:

问卷法和访谈法。

5)其它方法:

个案分析法:

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档案分析法、产品分析法

5.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1)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

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总之,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6.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构造主义』--奠基人是德国冯特。

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并把经验分为感觉、意想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法。

『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的詹姆士。

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主张研究意识,他们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

『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行为主义特点: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

一种组织的意义。

认为: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

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他们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

『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

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

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附录:

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3、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双盲控制-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

第二章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1、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

2、神经冲动的传递

1)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2)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细胞间传导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

最简单的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

反射弧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有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

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1)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A脊神经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有脊髓前根和后根的神经纤维混合组成。

脊髓前根纤维属运动性,后根纤维属感觉性。

混合后的脊神经是运动兼感觉的。

B脑神经:

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C植物性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使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

副交感神经起着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器官的过渡兴奋。

2)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和脑

A脊髓。

作用:

1,脊髓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

2,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B脑干:

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延脑在脊髓上方,背侧覆盖着小脑。

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叫“生命中枢”。

桥脑在延脑上方,是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之间传递信息必经之路,它对人的睡眠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中脑位于丘脑底部,小脑、桥脑之间。

C间脑:

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所有来自外界感觉器官的输入信息通过丘脑导向大脑皮层,从而产生视、听、触、味的感觉。

对控制睡眠和觉醒有重要意义。

下丘脑-调节“植物性神经”,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有重要意义。

D小脑:

有小脑皮层和髓质。

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

E边缘系统:

有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关,还与记忆有关。

4、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1)大脑的结构:

三大沟裂:

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

四大叶:

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大脑半球的表面有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覆盖,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

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还有横行联系的胼胝(PianZhi)体。

2)大脑的分区和机能:

布鲁德曼的皮层分区。

分成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言语区、联合区。

A初级感觉区:

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第17区,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

听觉区-第41,42区,产生初级听觉。

机体感觉区-第1,2,3区。

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

躯干、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B初级运动区:

-第4区,称运动区。

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C言语区:

主要定位于大脑左半球。

其中有一个言语运动区觉布洛卡区,即布鲁德曼的第44、45区。

这个区域损坏会发生运动失语症;

威尔尼克区是一个言语听觉中枢,损伤将会引起听觉失语症。

D联合区:

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

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功能是不同的。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右半球则主要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

6.内分泌腺分类和机能

1)腺体-分外分泌腺(有管分泌腺)如:

汗腺和胃腺;

和内分泌腺(无管分泌腺)如内分泌物和荷尔蒙。

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可以决定:

A身体的发育;

B一般的新陈代谢;

C心理发展;

D第二性征的发展;

E情绪行为;

F有机体的化学成分。

2)内分泌腺分类和机能:

科学家发现共有27种内分泌腺。

A甲状腺-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B副甲状腺-保持血液和细胞内钙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C肾上腺-维持体内钙离子及水分的正常含量

D脑垂体-分泌促腺激素,控制多种不同的内分泌腺,因而称为“主腺”。

E性腺-分泌性激素和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2、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的通透性很差,其结果是K+经过离子通道外流,而Na+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这就是静息电位。

4、动作电位-神经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

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动作电位。

5、神经-体液调节-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是神经-体液调节。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

1、注意: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的品质

1)注意稳定性:

注意保持在某个认知客体和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是注意在时间上的品质特征。

例如,做实验时,实验者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都把自己的注意集中在与实验有关的对象上;

外科医生连续几个小时聚精会神地为病人做手术。

注意的稳定性是衡量注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持续稳定的注意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持续稳定的注意可以帮助工人进行正确的生产操作,排除故障与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之,人们进行任何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注意的稳定性品质。

注意短时间内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现象叫做注意的动摇或注意的起伏。

事实上广义的注意稳定性应该指的是在某一活动上总的保持时间长短。

例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时而听老师讲,时而在笔记本上记录,时而在教科书上寻找知识点,他的注意对象虽然时常变化着,但他的注意并没有离开听课这一学习活动,因此可以说他的注意是稳定的。

与稳定性相对应的是注意的分散(也称为注意的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该完成的活动或任务,指向无关的刺激物。

注意的分散是由来自内外的无关刺激引起,或者是由于单调刺激长时间作用的结果。

无关刺激对注意的干扰作用取决于无关刺激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与刺激对象之间的关系。

如果无关刺激具有新颖、活动的特点,无关刺激与注意对象间比较相似都容易引起分心。

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由于感觉疲劳,各种杂念也容易浮上心头,导致注意分散。

2)注意范围:

又叫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人能够清楚地觉察到客体的数量。

注意的范围与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注意的范围还与任务要求有关。

任务要求越复杂、越困难则注意的范围就小。

注意的范围还与知识经验有关。

注意对象符合人的知识经验时,人们倾向于把注意对象组织成一个整体来感知,注意的范围就会变大。

3)注意分配:

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为完成一项任务,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上去。

注意的分配是完成复杂工作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例如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注意到自己讲课的内容,而且要能够注意到学生听课的情况。

汽车司机为了安全驾驶汽车,他必须同时注意到前面路况,还要注意操纵方向盘、加油门、踩刹车等。

4)注意转移:

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个对象,或者从一个活动转换到另一个活动上去。

例如,根据课程安排,学生在听完前两节的历史课后,必须把注意转移到后两节要上的数学课上。

如果他还停留在历史课的回味中,那么就不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不随意注意

1)定义:

又叫无意注意,它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及任务要求,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大家都在安静的阅览室里看书,突然有一个东西掉到了地上,发出一个响声,这时阅览室中的学生会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发出声响的地方,以探明发生了什么。

2)产生原因

A.刺激物本身特点:

刺激物的刺激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B.主体本身状态:

需要和兴趣、期待、情绪状况

4、随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任务,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保持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既定的目标任务,它的产生与维持需要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2)影响随意注意的因素:

明确目标任务;

间接兴趣;

组织活动的习惯;

意志品质。

5、随意后注意:

一种事前有预定目标但却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水平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它在节省心智资源的基础上,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有价值、有意义的目标对象上,是人类从事复杂活动的必要条件。

6、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

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以及对这些心理活动的内容和对自身行为的评价。

人们对意识有多种理解,可以把意识当作一种觉知、一种心理状态或一种高级官能。

意识与注意是两个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一天中人的意识常处于不同的状态,其中睡眠、催眠和白日梦乃是意识的几种典型状态。

无意识:

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附录名词解释

1、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2、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4、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1、感觉指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2、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感觉的种类

1)按照刺激物与感觉器官的接触方式:

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接触感觉(触觉、味觉)

2)根据医学临床需要:

体表感觉(视觉、听觉);

身部感觉(姿势、运动);

内脏感觉(饥渴、饱涨)

3)根据内、外感受器及其所反映的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4、感受性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

同一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对比:

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3)后象是指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

4)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A,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A,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B,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韦伯定律:

K=△I/I(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

△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

K为一个常数。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度。

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

但是,韦伯定律只适应于强度的中等刺激。

6、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感觉强度与感觉大小存在两种关系:

费希纳的对数定律和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

1)对数定律P=KlogI

P为感觉量,即感觉强度;

K为韦伯定律中的常数;

I为指的是刺激量。

公式表明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上升。

当物理量迅速上升时,感觉量是逐步变化的。

注意:

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研究的,所以该定律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2)乘方定律P=KIn

P为感觉的大小;

I是指刺激的物理量;

K和n是被评定的某类实验的常定特征。

公式表明知觉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

7、视觉的一些现象:

1)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2)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3)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普肯耶现象。

4)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5)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后像。

6)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7)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

8)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8、知觉:

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9、知觉的种类

1)一般知觉: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等五种。

2)复杂知觉:

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0、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总把其中的少数刺激当作知觉对象,而将其余的事物当作知觉背景。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相反,军事上的伪装,昆虫的保护色,使对象和背景差别小则不易被发现。

第二,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例如,各种仪表上的指针,街上行驶的车辆,夜空中的流星,幻灯、电影等活动教具,都易被人们知觉。

第三,知觉的选择性也明显受到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影响。

例如,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对绿洲、甘泉的知觉甚为敏感;

待业者对招工信息尤为关心;

“樵夫进山只见柴草,猎人进山只见禽兽”。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对象有许多部分、许多属性组成,而人们总是把他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例如:

知觉一幅肖像画时,将视觉的、动觉的和触觉的刺激物联系起来,使我们获得一个完整的肖像映象。

以后只要看一眼这幅肖像就知道它的具体情况。

知觉的整体性往往取决于以下四种因素:

a.知觉对象的特点,b.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c.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d.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

3)知觉的理解性:

指人们对任何事物的知觉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去理解和领会的。

比如一首歌,如果是人们熟悉的,只要听一个片段就知道是哪首歌,并且知道后面的旋律是什么。

影响因素:

a.经验,b.言语指导,c.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本身不变,知觉的条件在一定情况下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不变。

如教室里的房门总是长方形的。

一支白色的粉笔,黑暗中我们仍知觉为白色,不会因看不清楚就知觉为黑色。

包括:

大小、形状、颜色、明度、方向恒常性。

在视觉范围内,恒常性的种类有:

形状恒常性。

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

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的恒常性。

图4-18是一扇从关着到开着的门,尽管这扇门在我们视网膜上的投影形状各不相同,但人们看去都是长方形。

大小恒常性。

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

距离大,它在视网膜上成像较小;

距离小,它在视网膜上成像较大。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完全和视网膜上映象大小的变化相吻合。

视网膜上的映象按几何投影的规律变化、随对象的距离按比例增大或缩小,而知觉到的大小却不完全随距离而变化,它趋向于保持物体的实际大小。

知觉的大小恒常性主要是因为过去经验的作用,例如,同一个人站在离我们3米、5米、15米、30米的不同距离处,他在我们视网膜上的映象随距离的不同而改变着(服从视角定律)。

但是,我们看到这个人的大小却是不变的,仍然按他的实际大小来感知。

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人知觉到的明度不因物体实际亮度的改变而变化,仍倾向于把物体的表面亮度知觉为不变,这就是明度的恒常性。

例如,在强烈的阳光下煤块反射的光量远大于黄昏时白粉笔反射的光量,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是把煤块知觉为黑色的,把粉笔知觉为白色的。

由此也可见,人们对物体亮度的知觉并不取决于照明条件,而是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即物体反射到眼中的光量,反射的光量愈大,就愈明亮。

颜色恒常性。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

例如,不论在黄光还是在蓝光的照射下,人们总是把红旗知觉为红色的,而不是黄色的或是蓝色的。

颜色恒常性可保证人对外界物体有稳定的辨认,因此具有明显的生存适应意义。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2、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3、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4、感觉适应:

5、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6、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后像。

7、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8、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